应该怎样学语文
2016-07-01张蕾
张蕾
31年前,莫言在家乡种的那片高粱,伴着“魔幻现实主义融合了民间故事、历史与当代社会”的诺贝尔文学奖的颁奖词,如今已经红遍了整个世界。欣喜、激动和鼓舞之余,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想的更多的是:应该怎样学语文。
莫言,1956年生于山东省高密县,12岁读五年级时因“文革”辍学回家,在农村劳动多年。20岁应征入伍,后来从事文学创作,一发而不可收。当下,有12年一贯的基础教育,为什么培养的人才竟然连汉语都说不好,这不能不让人深思。
可以说,语文教学是有问题的,很多学生讨厌语文课,其实就暴露了问题的所在。究其原因:第一,语文在学科教学中被边缘化。在教育部门的课程标准中,语文始终是排在“大三门”之首的主课,可在学生自己的课程表上,却无情地把它排在了所有学科之尾。在大多数学生的心目中,语文课花多大的工夫也不可能得高分,少花点精力也未必吃多大亏:多学少学、学好学坏、学与不学都一样。第二,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和积极性不高。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可见,培养兴趣对学习来说多么重要。浓厚的学习兴趣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使学生的大脑处于高度的兴奋状态,形成获取知识、探究未知的最佳心态。目前,在语文教学当中,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完全抱着一种消极的甚至是冷漠的态度,觉得语文教师教得好坏都无所谓,甚至不屑于评价语文课。
语文到底该怎么学?其实是件挺难的事。作为基础教育的一个重要部分,中小学语文课以及教学的目的,应该注重以下几个方面:
一、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浓厚兴趣
孔子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句话充分说明了兴趣的作用,学习语文也是如此。只有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浓厚兴趣,才能够使学生自觉地、积极地关注语文,才能够让学生对语文学习执著而自觉。唯有如此,学生才能够在诸多的学科和繁重的学习任务中挤出时间学语文。那么,如何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呢?首先,要正视语文。语文是工具性学科,它是学好其他学科的基础;语文是人文性学科,它对提高人的文化底蕴、文化素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其次,抓住时机,展现自我。无论学生是长于书法,还是善于朗读,无论学生是乐于演讲,还是擅长写作,在多彩的语文活动中给学生表现的机会,让学生崭露头角,对学生的影响是终生的。
二、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鲁迅先生在写给颜黎民的信中,在谈到阅读时说:“必须如蜜蜂一样,采过许多花,这才能酿出蜜来,倘若叮在一处,所得就非常有限,枯燥了。”意思是说,读书要“博读”,既要读好文,背好诗,又要利用课余时间读名著,读时文,读政治经济、天文地理、科学幻想等方面的书。诸子百家,三教九流,古今中外,都当涉猎,书读多了,语文水平自然就会提高。没有反复的吟咏揣摩玩味,对语文的理解感悟能力就不可能提高;没有大量的文学阅读作背景,学生的文学积累就不可能深厚,表达能力就不可能提高,贫瘠的土地上长不出茁壮的庄稼来。孔子说过,“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是讲学习时应该边读边思考,唯有多读多思才能不断提高语文能力,丰富语文素养。
三、感悟生活,充分拓展学习空间
要引导学生善于思考感悟,读文悟理,并加以迁移,加以运用,把知识学活。让学生把课内所学的语修逻文知识推广开来,学以致用,举一反三。要树立大语文观念,让各个学科互相渗透,和社会生活广泛联系,全面提升学生的人生境界。其实语文不只是课本,语文就是生活。《红楼梦》中说,“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就是这个道理。一定要让学生在学习中感悟生活,在生活中学习语文,吸取生活的营养,含英咀华,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学习语文,会使学生的生活变得高雅高贵;热爱生活,会使学生的人生情趣盎然!
总之,语文即生活,生活即语文。语文就是一门艺术,它需要学生从生活中去学习,去品味,去发扬,去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