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的性格缺陷对教师的启示
2016-07-01杨柱荣
杨柱荣
孔子及其《论语》的价值是不可衡量,但是正印证了那句“金无足赤,人无完人”的古训,耀眼的光环和至伟的评价也无法掩饰孔子其人当然存在的不足,《论语》中有关孔子的言行记录和《史记·孔子世家》对孔子的诟病都说明孔子在性格上是有很多缺陷的,剖析孔子的性格缺陷对教师的实际工作有着很多有益的启示。
一、孔子对人对事的判断仅凭偶然的印象或初步印象,表明孔子性格上有时存在过于自信,甚至自负的缺陷
孔子的这种性格缺陷告诉我们:作为教育工作者,特别是教师,对学生在学习生活中的一些言行特别是老师认为不好的言行要正确分析,要做充分的调查了解,多方面听取反应,第一印象就从不好的方面去想去判定,甚至把话说得没有回转的余地,这样做过于草率,这样做有伤学生的尊严与信心,不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不利于自己开展工作。实际上,过于自信,甚至自负的性格造成的后果,孔子晚年的检讨就是很好的例证,教师在教育教学上可以从中得到很好的启示。
二、孔子时不时的发牢骚,既是他感觉到自己的理想难以实现的表现,也是他性格缺陷的表现之一,这种性格缺陷本质上就是性格软弱,缺少坚强
有性格缺点的人才是正真的人,孔子有性格缺点,他是作为一个形象丰满的人永远立在天地之间的。作为教师,当然也有性格缺陷,因为教学,因为学校的管理与评价,因为学生的个性差异的复杂,因为家长的观念变化,因为竞争与人际关系,等等,这些都会影响到教师的个人情绪、心境和情感,影响教师个人的思想、观点,教师也会有抱怨,有牢骚,甚至有消极的行为。问题是,我们应该尽量的去避免这些,不要去埋怨学生,不要去埋怨家长,不要去埋怨同事,不要去埋怨学校,不要怨天尤人,不要感慨自己怀才不遇。因为埋怨不能解决问题,埋怨是消极的表现,当然,埋怨也是性格软弱的表现。
三、孔子把自己定位很高,好贬低他人来抬高自己,以指责他人来证明自己了不起,这是孔子性格缺陷的另一个表现
我们有的教师在和学生、同事的接触与交流时也往往出现孔子的这种性格表现。比如在批评学生时常常会说自己学生时代如何如何,言下之意就是现在的学生比自己当年差的太远,言语之中,轻蔑之情见表,鄙夷之色见表;比如在和同事交往时,往往会贬低别人,认为学校重视某个教师是个错误,甚至常常去揭别人的不足来显示自己的长处,提高自己的知名度;有时会发些奇谈怪论来显示自己见解独到,高人一筹。这样做,其结果印证了古语:同行是冤家,文人相轻蔑。这其实都是人的性格中存在着高估自我、抬高自我以贬损他人的缺陷所致。
现在有很多教师,对自己的定位也很高,表面上是胸怀大志,志存高远,看起来是好事,实际上有如孔子;我们的教育事业需要名师,需要名校长,需要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因为这些精英起着引领作用,但未必要人人奔着名师的目标而去;电视上有主持人拿拿破仑的名言“不愿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来趣谈“天天想着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事实上,时时刻刻想着要怎样成为名师(名校长)的教师似乎也不是好教师(名校长),因为时时想着的很可能是“名”,而不是“好”,当“名”不符其“实”、“名”不符其“好”时,那得到的“名”也是浪得虚名。所以教师的个人定位很重要,学校的管理者的定位也很重要,一味的追求高定位,到头来很可能是被高定位困扰。
现代人常说,性格决定命运,从这一点来说孔子,一点也不为过。当然,孔子的性格缺陷并不有损他的至圣先师的形象,并不有损以他的《论语》为中心的儒学价值,反而让我们了解到了一个完整的真正的有血有肉的孔子。作为教师,若能从《论语》和孔子的经历中了解孔子的性格缺陷并从中得到启示,那既有利于自己的个人性格的完善、个人素养的提升,也有利于我们从事的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