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用普洱茶对消除运动性疲劳的影响
2016-07-01田伟河北公安警察职业学院河北石家庄050091
田伟(河北公安警察职业学院,河北石家庄050091)
饮用普洱茶对消除运动性疲劳的影响
田伟
(河北公安警察职业学院,河北石家庄050091)
摘要:普洱茶茶性温和,对人体具有保健效用。最近,离体实验及动物实验的结果发现,普洱茶抽出物还具有明显的抗氧化活性,可以有效清除人体释放的多余自由基。为研究普洱茶对消除运动性疲劳的影响,选取24个身高、体重、年龄相差不多的男性大学生,进行同等同量的过度疲劳运动,然后分成两组(饮用适量普洱茶和未饮用组),分别测试两组过度疲劳后的身体平衡能力指标的结果表明,普洱茶对消除运动性疲劳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普洱茶;饮用;运动性疲劳;消除影响
众所周知,普洱茶的功用价值极高,具有清热、消暑、解毒、消食、去腻、利尿、通便、祛痰、祛风解表、止咳生津、益气、延年益寿等功效,对人体有良好的保健效用。最近,由离体实验及动物实验的测试结果发现,普洱茶抽出物还具有明显的抗氧化作用,可以有效地清除人体释放的自由基。那么,普洱茶会不会对过度运动后产生的人体疲劳感也有很好的缓和作用呢?为此,我们进行本实验以探讨验证普洱茶对消除运动性疲劳的影响和作用。
1 研究对象及方法
1.1 研究对象
为研究普洱茶对消除运动性疲劳的影响作用,以普通高校24名在校青年男性学生为研究对象,其年龄为21.75±0.425岁,身高173.75±3.519cm,体重65.67±5.852kg,身体均无运动性方面的疾病,且近3个月内没有任何疾病损伤,身体机能和运动能力都表现正常。
1.2 研究依据
我们知道,当人体进行过量的大幅运动后,神经会产生明显的疲劳感,这样会直接影响和阻碍身体平衡机能的正常表达。比如在人体过度疲劳后,维持正常的站立平衡状态也会出现明显的身体倾斜、重心下移、不由自主晃动等不稳定的平衡表现,这些身体特征都表明了人体神经和肌肉组织出现了程度较重的疲劳感觉,从而影响了身体正常平衡机能的维持。我们以此为依据来重点研究普洱茶对消除运动性疲劳的影响。
1.3 研究方法
1.3.1 实验设备与测试方法
将24个青年男大学生随机分配成两组,从上午九点开始让他们进行同等同量的肌肉疲劳运动,比如规定数量的运动练习或设定时间的跑步锻炼,一定要控制好每一个受试者的运动量,保证两组中每一个受试者接受的运动性疲劳都是大致相同的,运动持续时间为2-3个小时,根据受试者的反应状态来适度缩减或延长测试时间,直到每一个受试者都出现明显的疲惫感为止。
当两组受试者身体都出现明显的疲劳状态后,采用中科院研发的平衡机能测试仪分别测量两组各受试者的体平衡机能,测试流程为:双足睁眼(下文简称SZ)、双足闭眼(简称SB)、左足睁眼(简称ZZ)、右足睁眼(简称YZ)、线性步睁眼(简称X)。双足睁眼:双脚站立于测试台上,双手置于身体两侧,自然下垂,双眼平视前方,尽量保持身体稳定;双足闭眼:双脚站立于测试台上,双手置于身体两侧,自然下垂,自然闭上双眼,尽量保持身体稳定;左足睁眼:右脚抬起,左脚站立于测试台上,双手置于身体两侧,自然下垂,双眼平视前方,尽量保持身体稳定;右足睁眼:左脚抬起,右脚站立于测试台上,双手置于身体两侧,自然下垂,双眼平视前方,尽量保持身体稳定;线性步睁眼:线性步站立于测试台上,双脚处于同一条直线上,双手置于身体两侧,自然下垂,双眼平视前方,尽量保持身体稳定。每个项目的测试时间10秒钟,受试者根据机器提示进行身体平衡机能的测试,依据结果生成个人的身体平衡机能的检测报告。
1.3.2 实验方案
对两组青年男大学生进行同时间的分别测量。一组保持疲劳后的正常状态,不允许坐卧休息,测量前等待时间要保持站立状态,而另一组在进行完剧烈运动,稍事休息后每一个受试者饮用适量的普洱茶,以时间测算,一定时间后,两组同一时间分别进行身体平衡机能的数据测量。没有饮用普洱茶的受试者作为实验的正常组,而饮用普洱茶后的受试者作为实验组。
1.3.3 测试指标
身体平衡能力指标测试(分别测试人体在不同站立状态下对身体平衡的维持能力):分别测试睁眼时双足站立的状态(SZ)、闭眼时双足站立的状态(SB)、睁眼时单独左足站立的状态(ZZ)、睁眼时单独右足站立的状态(YZ)、睁眼时以线性步站立的状态(X)下的身体指标:从重心动摇轨迹长;平均动摇速度:X向、Y向、综合;前后左右的摆幅:X轴,Y轴;外周面积七个指标作为参照指标来评价个人身体平衡机能在明显运动性疲劳后的维持水平。(在下面的分析测量中用双足睁眼、双足闭眼、左足睁眼、右足睁眼、线性步睁眼来简要代替上述具体测量状态)。
1.3.4 数理统计法
实验数据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数据采用SPSS19.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采取配对样本T检验进行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SZ情况下静态平衡能力的比较
选取P=0.05作为统计学标准,依据静态平衡能力的测定指标,对实验组和正常组的数据进行分析,正常组表示不饮用普洱茶的测试组,实验组表示饮用普洱茶的测试组,用仪器对测试对象进行多次测量,选取测量结果的平均值作为判定标准,标准差是身体平衡机能的变动范围,T是SPSS检验的t概率检测,P是t检验的显著性概率,只有p在显著范围内的测量数据,才有统计学意义。具体测试结果如下表所示。
表1 SZ情况下正常组与实验组身体平衡机能情况的对比(均值±标准差)
从表1可以明显看出,在睁开眼睛双足站立的状态下,与正常组相比较,实验组在重心动摇轨迹长、重心平均动摇速度与Y向平均动摇速度这3个指标上均达到了显著水平(P值均小于0.05),表明当受试者饮用普洱茶后,其身体平衡状态维持的过程中重心发生了明显的回笼收缩。从重心动摇轨迹长、重心平均动摇速度这两个指标看,正常组身体产生严重疲劳后重心变化幅度较大,但当饮用普洱茶(实验组)后重心轨迹开始明显回缩,同时前后晃动趋势有所减弱;Y向平均动摇速度指标差异性显著,说明正常疲劳状态下的受试者前后方向都很不稳,而饮用普洱茶后在前后方向的维稳状态表现上明显得以加强。
2.2 SB情况下静态平衡能力的比较
表2 SB情况下正常组与实验组身体平衡机能的对比(均值±标准差)
从表2可以明显看出,在双足闭眼的情况下,正常组与实验组之间在重心动摇轨迹长、重心平均动摇速度与Y向平均动摇速度这3个指标上差异显著,这与双足睁眼的情况大致相同。这表明当受试者饮用普洱茶后,其身体平衡状态维持的过程中重心有明显的回笼收缩,由最初身体严重疲劳状态下重心的大幅变化慢慢地发生明显回缩,同时前后晃动趋势有所减弱;Y向平均动摇速度指标差异性显著,说明正常疲劳状态下的受试者前后方向很不稳,而饮用普洱茶后在前后方向的维稳状态得到了明显加强。
2.3 ZZ情况下静态平衡能力的比较
表3 ZZ情况下正常组与实验组身体平衡机能的对比(均值±标准差)
表3表明,在左足睁眼的情况下,除了前后平均摆幅,其它的重心动摇总轨迹长等6个测试项目,正常组与实验组之间的差异均达到显著水平。这表明当受试者饮用普洱茶之后,在维持左足睁眼的单足站立状态下,相比于正常疲劳状态下的受试者在重心的维持、前后左右方向的平衡稳定等情况指标都有较明显的优势,重心轨迹明显回缩,左右的晃动趋势明显减弱,整体身体维稳表现更好,而未饮用普洱茶的测试者各方面平衡状态都极不稳定。
2.4 YZ情况下静态平衡能力的比较
表4表明,在右足睁眼的身体平衡能力测试过程中,正常组与实验组在重心动摇轨迹长、Y向平均动摇速度和前后平均摆幅这3个指标的P值都小于0.05的,具有统计学意义,说明实验前后的差异达到了显著水平,表明饮用普洱茶后的测试者相比于未饮用状态下的疲劳测试者,重心晃动变化的轨迹有了明显的回缩,前后方向的晃动趋势和晃动幅度也有明显减弱,身体在前后方向上更趋于稳定。
表4 YZ情况下正常组与实验组身体平衡机能的对比(均值±标准差)
2.5 X情况下静态平衡能力的比较
表5 X情况下正常组与实验组身体平衡机能的对比(均值±标准差)
表5表明,在线性步睁眼的测试过程中,与正常组相比较,除了外周面积、Y向平均动摇速度外,实验组在重心动摇轨迹长、重心动摇轨速、X向平均动摇速度、前后与左右平均摆幅等项目上都达到了显著水平,表明受试者饮用普洱茶之后,相比于正常疲劳状态下的受试者在重心的维持、前后左右方向的平衡稳定上具有明显优势。
3 结论与讨论
经过分步详细的身体平衡能力指标测试,我们发现,同样的研究对象,身高、体重、年龄完全一样,没有任何外界的测定影响,他们在身体平衡能力测试前唯一的区别就是是否饮用了普洱茶,一组测定数据是在12个青年大学生正常的过度疲劳状态下进行的身体平衡能力测定,另一组是在他们过度疲劳后饮用了普洱茶后进行的测定值,通过对正常组与实验组数据的对比我们可以发现,当受试者产生了明显的身体疲劳后,饮用适度的普洱茶的确能够极好地缓解受试者过度疲劳的神经系统和过度僵化的身体机能,对身体有了一定的稳定维持效果,减弱了过度疲劳带来的不良感觉。我们研究发现,几乎每一个饮用普洱茶的测试者重心的变化轨迹都有明显回缩,身体平衡稳定机能明显增强,同时前后左右的晃动趋势也有不同程度的减弱,说明普洱茶的确对受试者产生了稳定平衡的积极影响,也充分表明普洱茶对于消除运动型的疲劳有着明显的影响作用。
通过实际的测定和研究我们发现,普洱茶进入人体后会在系列酶的促氧化作用和微生物的活动变化下清除掉人体因为过度疲劳而在身体中产生的过量自由基,减弱人体神经系统的疲劳感觉,同时极好地缓解身体因过度疲劳产生的僵化感,对身体平衡的稳定和疲劳的消除有着积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汶希.广东凉茶及针刺穴位对运动性疲劳大鼠影响的实验研究以及机制探讨[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2.
[2]迟琳,齐桂年,陈盛相,陈智雄.茶叶抗疲劳作用的研究进展[J].福建茶叶,2011(6):16-19.
作者简介:田伟(1977-),男,河北石家庄人,本科,讲师,研究方向:大学生体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