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红螯螯虾池塘养殖技术初探

2016-07-01陈友明彭张华夏建文王晖唐建清

水产养殖 2016年5期
关键词:青虾河蟹水草

陈友明,彭张华,夏建文,王晖,唐建清

(1.江苏省淡水水产研究所,江苏 南京 210017;2.江苏洪泽湖大闸蟹产业有限公司,江苏 洪泽 223199)



红螯螯虾池塘养殖技术初探

陈友明1,彭张华2,夏建文2,王晖2,唐建清1

(1.江苏省淡水水产研究所,江苏南京210017;2.江苏洪泽湖大闸蟹产业有限公司,江苏洪泽223199)

红螯螯虾(Cherax quadricarinatus),又名澳洲淡水龙虾,隶属于十足目(Decapoda),螯虾科(cambaridae),原螯虾属(Procambams),原产于澳大利亚,外形酷似海中龙虾,但生活于淡水中,是世界上名贵的淡水经济虾种之一。它也是一种大型淡水螯虾,个体一般重达100~200 g,在澳洲最大的个体达500 g。该虾体色褐绿,成熟雄虾螯的外侧顶端有一膜质鲜红带,故名红螯螯虾。该虾最早经广东省引进试养并先后取得人工繁殖种苗和成虾养殖成功。江苏省20世纪90年代也有试养,但因成本高,养殖产量不稳定等因素,没有大面积推广养殖。近年来,由于小龙虾产业的迅速发展和市场的有效带动,以及养殖产量无法满足国内小龙虾的消费市场,人们逐渐又把目光转向了分类地位上同属,但个体平均规格较大的红螯螯虾。目前,红螯螯虾正陆续在江苏省内外推广养殖。2015年,笔者在洪泽县老子山镇开展了红螯螯虾池塘养殖试验,取得了较好的养殖效果,现就有关养殖技术总结概述如下。

1 养殖池塘条件

池塘位于洪泽湖县老子山镇,面积15×667 m2。池塘设置深水区和浅水区,底部平整,淤泥较少,最深处淤泥约20 cm,土质保水性能较好。养殖水源来自洪泽湖,池塘水体溶氧达5~6 mg/L,pH值偏碱性,约8.0,池塘设置有方便的进排水和防护防逃设施。

在池塘中放置一定数量的石块、瓦片、暗灰色PVC管等遮蔽物,供红螯螯虾隐蔽栖息,给红螯螯虾的生长营造一个理想的栖息场所。池塘的进、出水口要装过滤绢网,防止野杂鱼等敌害生物进入池塘,池塘四周设置有50 cm高的防逃设施。

在投放虾苗前10~15 d,每667 m2池塘投放200 kg左右的腐熟有机肥,培育“红虫”,确保虾苗投放后有充足的适口饵料。

2 水草种植与苗种放养

在红螯螯虾池塘养殖试验过程中,池塘种植的水草品种以伊乐藻和苦草为主,其种植方法与河蟹池塘养殖相似,但水草的种植面积和数量稍少于河蟹池塘,约占池塘总面积的40%~50%,其中伊乐藻和苦草各占水草种植面积的50%左右。

红螯螯虾苗种于2015年5月中旬从苏州购回,平均规格约2 cm,平均体质量约1.2 g/尾,苗种总数量约5万尾。试养时,苗种的平均放养密度约为3 333尾/667 m2,放养时池塘水温为18℃。为了更好的探索红螯螯虾池塘养殖技术,试养时采用红螯螯虾与青虾套养,青虾苗种放养密度为1.8 kg/ 667 m2,另再适当套养一些花、白鲢苗种。

苗种放养时深水区水位为80 cm左右,后期养殖期间深水区水位保持在1.5~1.6 m,浅水区水位保持在60 cm左右。

3 饲料及投饲方法

红螯螯虾苗种放养后,第3天开始投喂,投喂饵料采用粉碎后的螃蟹料。投喂量前期为0.5 kg/d,连续投喂3 d,第4天开始调整投喂量为1.5 kg/d;苗种放养一周后,开始投喂切成小块的野杂鱼。全天的投饲量以吃饱、吃完、不留残饵为原则。每日投喂2次,早晚各1次,晚上按日投饵量的80%左右投喂。

4 日常管理

在日常养殖管理中,经常检查红螯螯虾的摄食、活动、蜕壳和死亡等情况,同时注意天气情况和水质变化。当水中溶氧量较低、水质恶化或雷雨闷热等恶劣天气,停止投喂饵料并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待水中溶氧增加、水质改善后再行投喂。当夏季天气过热而导致水温过高时,适当加注新水增加水深,以稳定池底水温。在高密度养殖情况下,有条件的建议采用流水或微流水养殖。

在饲养过程中,还要注意预防病害。在养殖中预防病害的主要方式是调节水质,为红螯螯虾提供良好的生长环境。调节水质的方法为:生石灰(调水)+腐殖酸(改底),生石灰的使用采用常规方法:生石灰化水呈浆全池遍洒,用量为10 kg/667 m2,每20 d 1次;腐殖酸的作用主要是改良池塘底质,每月1次。

5 养殖的初步结果

10月底,开始对池塘的红螯螯虾逐步进行地笼捕捞,11月初,对池塘进行干塘捕捉。据初步测算,采用该技术模式红螯螯虾商品虾产量约156 kg/667 m2,苗种的成活率约50%~60%,平均规格达93.5 g,其中雄虾平均规格102 g,最大个体为232 g,体长为26 cm;而雌虾较雄虾小,其平均规格仅为85 g,最大个体仅为186 g,体长为20 cm。

6 小结

红螯螯虾在分类地位上跟克氏原螯虾均属于原螯虾属,但与克氏原螯虾相比,前者引进我国的时间还较短,尚未完全适应我国的气候条件,养殖过程中的生长水温要求较高,在冬季野外条件下一般很难越冬。在性情上,红螯螯虾喜静、且同类之间的打斗性较弱。红螯螯虾养殖的重点在于水质调节、水草的种植和饲料的投喂,目前病害较少。做好水质调节工作是因为红螯螯虾对生长水体的环境要求较高,在养殖技术管理方面可参考克氏原螯虾池塘养殖技术,在养殖流程上可采用江苏省河蟹池塘主养模式。红螯螯虾商品虾的捕捞方式与克氏原螯虾的捕捞差别不大,采用地笼捕捞,一般地笼傍晚放,早上收。

在养殖实践中,笔者发现,红螯螯虾的竞争力弱于克氏原螯虾,且不宜与河蟹混养,但可搭配少量青虾进行套养。在9月至10月份的养殖过程中,通过观察发现,红螯螯虾打洞很少,缓坡上没有发现洞穴,但在超过60°或以上的陡坡上可以发现零星洞穴,洞穴深度较克氏原螯虾洞穴浅。因此在红螯螯虾成虾养殖过程中,为取得更好的综合经济效益,建议改造时池塘坡度不超过60°,且可搭配青虾进行混养,规格3 cm左右的苗种放养密度为3 000~5 000尾/667 m2。

doi:10.3969/j.issn.1004-2091.2016.05.013

收稿日期:(2016-01-11)

猜你喜欢

青虾河蟹水草
河蟹池塘高效混养新模式探析
北方高寒地区淡水青虾孵化育苗试验
Autosomal recessive 333 base pair interleukin 10 receptor alpha subunit deletion in very early-onset 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
智能精准投饵 河蟹吃饱吃好
青虾有价无市,塘口价卖到看120元/斤!这个小品种为何没有得到重视?
河蟹“水瘪子”病及防控对策措施
“长江1号”河蟹蟹种培育技术
提高秋季池塘养殖青虾商品率的方法
水草冒泡的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