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江苏渔业信息化建设对策思考

2016-07-01朱瑞潘洁陆飞李辉

水产养殖 2016年5期
关键词:渔业江苏信息安全

朱瑞,潘洁,陆飞,李辉

(江苏省海洋与渔业信息中心,江苏南京210009)



江苏渔业信息化建设
对策思考

朱瑞,潘洁,陆飞,李辉

(江苏省海洋与渔业信息中心,江苏南京210009)

渔业信息化、网络化、数字化已成为渔业现代化的重要标志。现代渔业就是用现代先进的科技、装备应用于渔业,用渔业机械化、电气化、信息化等替代以人为主的手工劳动方式、投饲方式、捕捞方式,大幅提高渔业劳动生产率。因此,要实现渔业现代化就必须引入物联网、云计算等现代信息技术以推动渔业向高产出、低成本、高效率、低损耗、高节能、低排放的方向发展,提升渔业科技水平和生产能力,促进渔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笔者就如何推进江苏省渔业信息化建设提出以下几个观点。

1 渔业信息化存在的主要问题

从总体情况来看,江苏渔业信息化应用的深度和广度还不够,渔业信息化基础设施仍显薄弱,数据不能统一集中,缺少统一的综合管理平台等,主要集中表现为。

1.1信息共享难

各直属单位已相继建成了多个独立的业务系统,“各自为政”,“信息孤岛”情况严重。具体表现为,数据资源不能有效对接共享,支撑行业管理的信息时效性和准确性不高,没有形成统一的信息表达和交换标准,对现有资源缺乏整合和共享利用,阻碍了部门及单位间的信息交互,制约了现有信息系统和数据资源的有效共享和利用。缺少统一的数字渔业管理信息平台支撑不同部门的业务需求。

1.2缺少专业队伍

随着信息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信息化在政府业务工作中的作用日益显现。实际工作中既懂渔业业务又精通信息化的人才相对匮乏,缺少一支技术骨干队伍。高水平的信息化专业人才不足,缺乏综合协调机制等问题制约了江苏渔业信息化工作的深入开展。

1.3基础设施不完善

渔业信息化基础设施不全面、不完备,渔业信息基础框架尚未构建,缺乏渔业数据采集系统、动态监测系统和渔业综合管理平台,监控中心、数据中心尚未建立,全面贯通内陆渔业部门的广域网络及视频会商系统有待提升。

1.4信息技术在渔业领域应用不够

随着江苏“数字海洋”信息基础框架构建、江苏省海域动态监视监测系统、江苏省海洋经济运行监测与评估等系统的相继建设完成并业务化运作,海洋信息化在日常管理中的应用效果逐渐体现,而渔业信息技术的应用相对薄弱,在渔业资源、渔业生产、渔业技术管理等过程中信息服务功能还不够,未能发挥支撑作用。

1.5信息安全意识薄弱

随着信息化建设的逐步深入,专网节点的扩增,业务对信息系统的依赖程度越来越高,网络承载的应用内容逐渐增加,对安全保障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目前保障系统安全和数据安全意识淡薄,信息安全问题日益突出。

2 建立渔业信息化基础框架

2.1建立渔业信息化标准体系

建设江苏渔业信息化标准体系是保障江苏渔业信息化建设向程序化、制度化、规范化方向发展的综合性基础工作。通过制定渔业信息分类、信息采集、信息存储、信息服务、信息安全等方面的信息化技术标准与规范,逐步构建起科学、系统、先进和开放的渔业信息化标准框架。通过相关标准的推广应用,促进省级渔业资源数据中心建设的标准化和规范化,保障各业务系统平台的集约建设及平台间的数据交换共享。

2.2建立渔业数据中心

以渔业信息标准与规范为基础,依托江苏省级海洋数据中心、太湖湖泊渔业综合管理平台数据库的数据资源进行整合与拓展,建立数据更新、管理和考核机制,加强动态数据的管理与维护,充实数据库内容,提高数据质量,完善数据交换与共享,建成满足海洋与渔业管理、研究和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统一标准的综合数据中心,保障渔业应用系统的高效运行。

2.3拓展渔业网络平台

以省局网络中心为主节点,省局宁内、宁外各直属单位为基础节点,拓展至内陆渔业主管部门,建设体系完整、结构合理、安全可靠的全省渔业信息广域网,加快具备高质量通信能力的视频会商网络平台建设,搭建在省、市、县三级渔业主管部门之间充分互联互通的网络平台,促进全省渔业信息共享、政务办公流程畅通和信息安全保障可靠。

2.4保障网络及系统信息安全

按照国家和江苏省关于信息系统风险评估、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网络与信息安全应急管理等有关要求,落实信息安全责任制度、保密管理制度和各项保障措施,保证江苏渔业信息网络的硬件、软件及数据受到严密保护,保障业务系统连续可靠正常运行;健全网络安全检查机制,定期开展网络平台、数据中心、应用集成系统的安全检查;建设信息安全应急响应机制,常态化开展网络与信息安全事件专项应急预案演练。

2.5以重点项目建设推进江苏渔业信息化建设

2.5.1全局系统综合办公平台和门户网站集成办公自动化、网络技术和视频技术,建设完善的全省海洋与渔业局信息广域网络,建成省局机关与直属单位之间无缝衔接的全局系统综合办公平台,保障行政管理服务流程畅通,强化事务处理过程监管,突出视频实时监控会商,实现以人为中心、以业务为指导、以高效为目标的海洋与渔业办公系统一体化,提高全局办公的行政效率和应急处置能力,降低行政成本。进一步完善江苏海洋与渔业门户网站功能,规范局直属单位网站建设标准,指导和推进局门户网站与局属单位网站的集约建设,拓展办公门户的个性化服务功能,提高网站信息服务的共享和利用能力,提升用户满意度。建设多个特色网站并整合网站群。

2.5.2全省渔业管理信息平台以优化渔业管理和资源为目的,将现代化信息技术引入渔业管理,统筹规划、统一标准建设和完善渔业信息化管理及服务体系,实现对全省渔业发展情况和项目实施情况等的集中管理和维护,帮助各级渔业主管部门进行数据统计和汇总分析,为现代渔业建设提供创新与发展的依据。同时进一步提高各级渔业部门和单位的信息化素质和基层信息化队伍建设,基本构建起适应现代渔业建设和发展要求的渔业信息化支撑体系。

2.5.3数字湖泊渔业综合管理平台以太湖渔业综合信息管理系统为基础,通过充分整合江苏五大湖泊渔业数据,建设江苏省管五大湖泊渔业管理系统,实现湖泊基础地理、渔业资源、渔业管理、水质监测等专题数据集的立体化管理及动态展示,以及渔业部门重点监管地物的全景和三维浏览。

2.5.4重点湖区、水域动态监管建设船舶GPS数据、水质自动站监测数据和视频监控数据等动态数据的接入和管理平台,实现省管五大湖泊资源环境的实时监控。利用移动GIS技术开发渔业管理系统移动终端,满足渔业管理人员在生产或执法第一线的渔业信息查询、分析、浏览需求以及现场数据采集、记录需求,为渔业经济发展、湖泊综合管理、湖泊环境保护和湖泊科学研究提供全面、多层次的信息服务。

建设重点渔业水域环境在线监测平台。开展以监测浮标为主要手段的自动在线监测,监视面源污染物入湖情况。在省管重点湖泊布设自动监测浮标,对重点湖泊水质实施在线监测,实现覆盖重要渔业水域的资源环境监控。

建设重点湖区远程视频监控系统,实现对重点湖区进行实时监控。为湖区渔政执法提供新手段,减轻渔政人员湖区巡检压力,减少执法船艇相关消耗,建成安全可靠的远程监控系统。

2.5.5水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平台建设供水产品监管人员使用的省级追溯信息管理平台,实现水产品质量安全问题发现和预警、物料跟踪和产品追溯、查询统计分析等功能,根据监管需求拓展多层次深化应用,包括:进行大数据挖掘分析,在宏观层面能提供总体趋势分析、行业情况参考等决策支持应用。结合GIS地图展示,开发应急处置管理功能;开发移动监管应用,丰富监管手段和效率等。建设供全社会使用的公众电子追溯查询系统,实现公众通过手机、互联网、短信等方式方便获取水产品追溯信息的功能。

2.5.6海洋与渔业一体化集成平台对现有的系统按照统一的接口规范,进行海洋与渔业综合业务平台一体化集成整合、数据集成,将海域和海岛动态监视监测系统、海洋经济运行监测与评估系统和江苏数字渔业管理系统整合至一个平台,实现单点登录,将现有的全省海洋要素的监测数据、渔业要素的管理数据实行集中管理。同时,提高系统的可维护性和可扩充性,满足后期扩展需求。

doi:10.3969/j.issn.1004-2091.2016.05.011

收稿日期:(2016-01-27)

猜你喜欢

渔业江苏信息安全
数读江苏
数独江苏
数读江苏
欢迎订阅2020年度《河北渔业》
江苏
信息安全专业人才培养探索与实践
保护信息安全要滴水不漏
高校信息安全防护
休闲垂钓 传统渔业新引擎
中菲渔业合作重启 菲渔业代表团来华培训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