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公司治理与会计信息质量研究

2016-07-01李炼

西部皮革 2016年12期
关键词:股权结构公司治理会计信息

李炼

(长江师范学院财经学院,重庆 404100)

公司治理与会计信息质量研究

李炼

(长江师范学院财经学院,重庆 404100)

摘要:选取2008年至2012年因财务报告舞弊而被证监会处罚的上市公司作为研究样本,并为每家舞弊公司选取一个控制样本。从股权结构、董事会特征两个方面,对公司治理与财务报告舞弊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法人股比例、执行董事比例、监事会规模与财务舞弊的可能性正相关,流通股比例与之负相关。公司在更换董事长之后,发生财务舞弊的可能性更大。因此,应该从完善公司治理的角度提高会计信息质量。

关键词:公司治理;会计信息;股权结构;董事会特征

1序言

从1990年代初的深圳原野到1990年代末的琼民源、银广夏事件,再到近期发生的天香、ST花炮以及航天通信等财务报告造假事件,上市公司的会计信息失真问题一直受到证券市场的关注。会计信息失真在挫伤了广大投资者信心的同时也妨碍了证券市场资源配置功能的发挥,因而也引起了社会的普遍关注。对于会计信息失真目前有以下观点:会计信息失真是会计行业的问题,产生虚假的财务报告是由于会计人员做假账;公司聘用的注册会计师与公司会计人员、管理人员共谋,出具虚假的审计报告,等等。这些原因在一定程度上会导致会计信息失真,但不是企业提供虚假会计信息的根本性原因。国内外现有研究表明,造成上市公司会计信息失真最根本的原因在于公司治理的缺陷,即上市公司的股权结构不合理,比如国有股比例过高,流通股比例过低;董事会被内部人控制,监事会失效等。国外Doyle等(2007)发现内部控制缺陷一般与未能转换为现金流的应计项目正相关,而内部控制缺陷与应计项目质量之间的负向关系主要是由公司层面的内部控制缺陷导致的。Hollis等(2006)研究表明,正如市场监管者所言,有效的内部控制能提高财务报告真实的可靠性和可以察觉到的可靠性。国内李明辉等(2003)提出,企业内部控制的环境是影响会计信息质量的首要因素。企业管理层的诚实性和管理哲学,管理层对企业内部控制报告和财务报告的关注以及企业人力资源政策等环境因素对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也是十分明显。刘国立(2003)对1994年至2002年6月间26家舞弊公司进行实证研究,得出企业会计信息质量与公司治理有很大关系,证明相关的理论研究结论。周泽将(2008)选取2001-2003年在深沪上市的样本得出,控股股东持股比例与会计信息质量负相关。公司管理层的持股比例与提供的会计信息质量正相关。杨向阳等(2009)发现,过度的股权集中容易使得控股股东为追求自身利益而侵占中小股东和上市公司的利益。董事会规模越大,越容易发生财务舞弊。独立董事的比例越高,财务报告舞弊的可能性越小。执行董事比例过高容易使得董事掌握关键信息的能力减弱,同时会弱化董事会和监事会的职能,从而发生财务舞弊。

2股权结构与财务报告舞弊

股权结构是公司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公司治理的产权基础。从理论上说,公司股权结构状况会影响公司的治理效率,从公司的经营业绩可以看出。因此,从某种程度上说,合理的公司股权能够确保财务报告真实性的发挥。

2.1研究假设。国家股。由于行政机关并不享有国家股所带来的剩余价值的索取权,因而缺乏足够的经济利益驱动其去监督和评价经营者,经营者便利用政府在产权上的“超弱控制”,成为实际上的内部控制人,为展现其良好的经营状况可能会提供失真的会计信息。因此我们提出假设1:国家股比例与财务报告舞弊发生的可能性正相关。

法人股。在我国流通股股东过于分散,难以参与公司的决策,使得法人股股东在董事会中往往拥有超越其出资额的权利和地位,成为公司事实上的控制人,因而,容易产生法人股股东为实现其利益而损害流通股股东的利益。因此,提出假设2:法人股比例与财务报告舞弊发生的可能性正相关。

流通股。我国上市公司中流通股股东虽然较为分散,难以通过参加股东大会左右管理层行为,但是当他们发现企业有财务报告舞弊的情况会选则抛售或者拒绝购买上市公司的股票。这种约束力量会制约企业提供失真会计信息的可能性。因此,假设3:流通股比例与财务报告舞弊发生的可能性负相关。

股权集中度。股权的集中会使企业受持股比例较高的几大股东控制,当控股股东与外部股东利益不一致时,可能出现控股股东和外部小股东产生利益冲突,实际中也大量存在着控股股东侵害上市公司利益的行为。由此,提出假设4:股权集中度与财务报告舞弊发生的可能性正相关。

2.2样本选择与变量定义

2.2.1样本选择。样本选择2008年至2012年因财务报告舞弊而被证监会处罚的上市公司,共取得样本31家。这里财务报告舞弊指上市公司在上市申报材料、招股说明书或上市公告书的财务报告以及上市后披露的年报、中报中存在着严重的虚增或虚减资产或利润行为。

2.2.2变量定义

(1)因变量:FRAUD如果上市公司发生财务报告舞弊取1,否则取0。

(2)解释变量:STATE 国家股占总股本的比例;LP 法人股占总股本的比例;TRADABLE 流通股占总股本的比例;T5 前五大股东持股比例之和。

(3)控制变量:IPO 公司是首次公开募股时取1,否则取0。CHANGEDR 公司上市至发生财务报告舞弊董事长变更取1,否则取0。GUOZIJU 第一大股东为国有资产管理局或国有资产经营公司,取1,否则取0。

2.3实证分析

2.3.1两类公司股权结构的平均数、中位数的差异检验

表2-1 舞弊公司与控制样本股权结构的平均数、中位数的差异检验

由表2-1可以看出,国家股比例、流通股比例、第一大股东是否为国资局、公司上市至发生财务报告舞弊董事长是否变更、公司首次公开募股情况在两类公司中的差异非常显著。

2.3.2回归分析。为检验股权结构与财务报告舞弊的关系,本文建立以下模型,并进行回归分析。

FRAUDi =b0+b1*IPOi+b2*CHANGEDRi+b3*GUOZIJUi+b4*T5i+b5*STRUCTUREi+ei

因为流通股、法人股和国家股之间存在多重共线性,不能同时使用,所以分别考虑法人股和流通股比例对发生财务报告舞弊可能性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回归分析。STRUCTURE分别用TRADABLE和STATE、LP代替。

表2-2 股权结构的回归分析结果

表2-3 股权结构的回归分析结果

由表2-2、表2-3列示的回归分析结果:

(1)流通股比例与公司发生财务报告舞弊的可能性负相关,符合假设3,反映出流通股股东对财务报告舞弊行为产生的制约作用。(2)法人股比例越高,发生财务报告舞弊的可能性越大,符合假设2。(3)国家股比例与财务报告舞弊之间不存在显著关系,与假设1不符。(4)T5与财务报告舞弊的发生不存在显著关系,不支持假设4。在研究中发现,有些公司的大股东之间是竞争对手的关系,或国家持股比例很高等等关系较为复杂,因而与财务报告舞弊的发生不存在显著关系。

3董事会特征与财务报告舞弊

董事会是公司治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保证会计信息质量是董事会的基本职责。董事会规模、构成等特征影响着董事会效率,进而影响会计信息质量。

3.1研究假设。董事会规模。在我国上市公司的董事会很少设立职能委员会,从而出现人数较少的董事会高效精干,承担起董事会对会计信息质量状况监督的责任。所以提出假设1:董事会规模越大,公司越容易发生财务报告舞弊。

执行董事比例。执行董事是指董事会中参与企业内部管理的董事。董事会的构成是决定董事会监督职能发挥的重要因素,由于经理层具有相对的信息优势,如果经理层在董事会中占主导地位容易导致股东财富的损失,而外部董事的引入可降低其影响力。据此,提出假设2:执行董事比例越高,公司越容易发生财务报告舞弊。

监事会人数。《公司法》规定上市公司必须设立监事会,在理论上,监事会被赋予监督权力,能够有效制约董事会行为。而在实践中,监事会成员大多数由公司内部人员担任,缺乏独立性,由此造成监事会的监督权常常都流于形式。相反,一些发生财务报告舞弊的上市公司,通常会设立一个大规模的监事会来掩盖公司的舞弊行为。因此,提出假设3:监事会人数与发生财务报告舞弊的可能性正相关。

3.2变量定义

(1)因变量:FRAUD如果上市公司发生财务报告舞弊取1,否则取0。(2)解释变量:DIRECTOR 董事会人数;SUPERVIS 监事会人数;EXECUTIVE 执行董事人数占董事会总人数的比例。

3.3实证分析

3.3.1董事会特征的平均数、中位数差异检验

表3-1 舞弊公司与控制样本董事会特征的平均数、中位数的差异检验

由表3-1可以看出,执行董事以及监事会人数在两类公司中的差异明显,符合假设2和假设3,而董事会人数在两类公司中的差异不显著。

3.3.2回归分析。为了进一步检验董事会特征与财务报告舞弊的关系,建立如下的模型,并进行回归分析:

FRAUDi=b0+b1*DIRECTORi+b2*SUPERVISi+b3*EXECUTIVEi+ei。

表3-2 董事会特征的回归分析结果

表3-2列示的回归分析结果显示:(1)执行董事占董事会的比例越大,公司发生财务报告舞弊的可能性越大,此结论进一步证明了假设2。(2)监事会人数与企业财务报告舞弊显著正相关,符合假设3,由此说明了我国监事会在某种程度上形同虚设,也反映了一些发生财务报告舞弊的公司为掩盖其舞弊行为反而会设置一个较大规模的监事会。(3)董事会人数越多,公司越有可能发生财务报告舞弊,证明了假设1。

4结论

本文通过对31家舞弊公司和相应的控制样本进行实证分析,得出以下结论:(1)两类公司在股权结构方面存在着显著差异。与控制样本相比,发生财务舞弊的公司,通常拥有较高的法人股和较低的流通股。(2)两类公司在董事会特征方面存在显著差异。执行董事在董事会中的比例越高的公司,发生财务舞弊的可能性越大。此外,发生财务舞弊的公司往往有一个较大规模的监事会作为掩饰,由此可见,我国的监事会制度在抑制公司的财务报告舞弊方面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刘国立.公司管理与会计信息质量关系的实证研究[J].会计研究,2003(2):28-37.

[2]王晶.公司治理与会计信息质量的相关性研究[J].会计之友,2008(5):34-37.

[3]李明辉.内部控制与会计信息质量[J].当代财经,2003(3):21-25.

[4]柯东昌.上市公司的董事会构成和公司绩效研究[J].中国工业经济,2005(5):48-53.

[5]胡铭.论我国董事会制度对虚假财务报告的监督[J].审计研究,2008(4):53-56.

[6]吴丹.公司治理对会计信息质量的实证研究[J].管理世界,2012(12):21-27.

[7]杜兴强.高层管理当局薪酬与上市公司业绩的相关性实证研究[J].会计研究,2009(8):17-20.

作者简介:李炼(1993-),女,汉族,重庆市云阳县人,学生,本科在读,单位:长江师范学院财经学院 专业:财务管理(会计方向) 研究方向:财务管理。

中图分类号:TN91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1-1602(2016)12-0114-02

猜你喜欢

股权结构公司治理会计信息
基于公司法视野下的股权结构问题探究
市场化程度和股权结构动态调整速度
上市银行股权结构与风险承担的关系研究
上市银行股权结构与风险承担的关系研究
浅谈我国二元股权结构
环境会计信息披露问题研究
会计信息失真问题探讨
公司治理对经营绩效的影响研究
公司治理与财务治理的关系探究
加强往来款清理 提升会计信息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