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互联网+”在新疆棉花产业发展中的创新应用

2016-07-01鲁伟东

中国纤检 2016年6期
关键词:棉花互联网+互联网

鲁伟东

摘要:

本文分析了目前棉花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结合“互联网+”在棉花产业中的创新应用,探讨棉花产业发展如何利用互联网等新技术增强核心竞争力。

关键词:“互联网+”;棉花;创新

何互联网+”?“互联网+”代表着一种新的经济形态,是把互联网的创新成果与经济社会各领域深度融合,充分发挥互联网在生产要素配置中的优化和集成作用,提升实体经济的创新力和生产力,形成以互联网为基础设施和实现工具的经济发展新形态。“互联网+”与传统行业相结合,改变的不仅仅是生产方式,而是1+1>3的创新,是对生产模式、销售模式、物流模式、支付模式乃至管理模式的变革。棉花产业如何利用互联网加快行业的改革、升级,推动传统棉花产业与“互联网+”的融合并形成产业增长新动力,已成为当前棉花产业发展中关注的热点问题。

当前棉花行业发展中面临的问题

1.棉花生产中的问题

2014年度,连续实行三年的临时收储政策退出,国家在新疆试行棉花目标价格改革政策。试点以来,全国棉花连续两年出现种植面积和总产量的双降(1)。国家棉花主产区的新疆2015年调整种植业结构,计划调减棉花种植面积466.5万亩,调减规模占棉花种植总面积的15.72%。棉花种植成本居高不下、植棉收益大幅降低成为国家棉花种植面积、产量下降的最主要的问题。

2.棉花经营中的问题

目前,受到国内棉花市场价格大幅波动、国内外市场棉花价格差异较大等多重因素的影响,广大涉棉企业经营压力急剧增大,企业利润率大幅下降,一些资金实力较弱、经营能力不足的棉花企业因不堪连年亏损而暂停经营甚至退出市场。棉花加工能力的产能过剩、棉花质量参差不齐以及销售渠道不畅等因素成为棉花经营中的主要问题。

3.棉花流通中的问题

传统棉花交易、流通中,多是由采购方负责现场验货、谈判、采购,耗费在谈判、物流运输上时间较长,导致流通环节效率低下;而棉花目标价格改革后实施的专业仓储+在库公检模式,仍然未完全实现棉花质量信息发布的效率、透明、共享的问题;因此完善信息数据平台,减少棉花交易环节,降低交易双方供求成本,提升棉花供应链的运作效率是棉花流通中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

4.棉花行业融资的问题

棉花行业由于其季节性、集中性收购的特性,在收购前需要各棉花企业筹措大量资金用于兑付,而后续棉花价格的不确定性又阻碍着农业发展政策贷款、商业贷款等的及时到位,影响着棉花企业的经营发展。

“互联网+”在棉花产业发展中的应用

当“互联网+”袭来之时,中国的棉花产业也已经站在了调整、转型、变革的风口浪尖上。国家试行的棉花目标价格改革试点工作,通过新疆棉花专业仓储和在库公检,摸清了新疆棉花产销、库存等资源数据,为国家棉花宏观调控和企业经营决策提供了可靠的数据基础。通过市场形成的价格机制进一步使新疆棉花产、购、销数据更加准确、透明、公正、公开。基于此,将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为核心的现代信息技术逐渐应用于棉花的种植、生产以及电子商务、现代物流、在线供应链金融等领域,带动棉花产业在新的高度打开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1.“互联网+”现代农业,提高棉花种植、生产环节的效率

利用互联网技术对棉花种植、生产过程进行精细化、信息化管理,加快推动移动互联网等信息技术在棉花种植、生产中的推广应用,可以极大提高棉花生产环节的效率。

(1)尝试利用互联网技术逐步建立起农业服务数据平台,以农业大数据中心为重点,整合涉棉部门的信息资源,促进信息技术在棉花种植、生产、市场价格等方面的应用,着力支持专业种植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等棉花生产经营主体的发展,实现棉花生产的集中化、科技化、机械化,降低棉花生产成本。

(2)尝试建立地理信息系统,形成产棉区域电子地图,通过远程监控对不同时期棉花地块的施肥信息、长势情况等进行监控,实现棉花种植的科学化管理。

(3)尝试建立基于农业环境监测网络化系统,建立全天候的农业物联网测控体系,实施棉花种植环节的精细化作业,避免较大自然灾害造成的损失。

2.“互联网+”管理,提高棉花收购、加工等经营环节的质量和效率

在棉花收购、加工环节建立较为完善的籽棉收购系统、棉花加工智能测控系统等,有利于降低企业用工成本、劳动强度,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1)通过较为完善的籽棉收购管理系统,将交售籽棉的棉农信息通过网络采集、录入,与棉农所交售籽棉的质量检验结果(长度、马克隆值、回潮率、杂质等)通过无线网络传输到服务器数据库,实现二维码密码检验;利用电子磅秤自动传输重量信息,显示在LED显示屏上,系统实现自动结算,汇总完成的最终结果实时上传到远程数据平台上,提高籽棉收购的效率,同时保证了数据安全和检验过程的公正、公平。

(2)在棉花加工中,通过加工信息系统的管理,逐包生成棉包条码及在线回潮率检验数据、重量数据以及加工企业的基本信息等,实时上传数据平台,为监管棉花入库以及申报等工作奠定了基础。

3.“互联网+”现代物流,提高棉花仓储流通环节的监控和效率

利用“互联网+”,通过构建、完善棉花物流信息平台,确保信息的互通共享,有利于解决棉花物流环节的技术难题,优化仓储、物流管理流程,提高棉花流通效率,促进棉花现代物流业的发展。

(1)依托全国棉花交易市场数据平台,进一步完善棉花收购、加工、检验、销售等各环节中的信息数据,实现棉花质量信息的透明化、共享化,实施网上信息查询、交易咨询。

(2)通过建设棉花智能仓储系统,积极应用推广条形码、二维码、无线射频识别等物联网感知技术和大数据技术,实现仓储棉花的实施跟踪、库存及仓储余量等信息的共享,提高棉花仓储单位的调度效率。

(3)基于现代物流,利用大数据和物联网技术,整合棉花运输、配送信息,开展棉花物流信息的全程监测、预警,实现从收购加工到纺织用棉的全程数据监控,在保障棉花运输安全的同时,提升物流效率,降低物流成本。

4.“互联网+”金融,探索互联网金融对棉花产业发展的支持

对棉花收购、加工这种典型的资金密集型行业,由于其具有特殊的“季节收购、集中加工、全年销售”的模式,在收购季节前需筹措并投入大量巨额资金。但由于加工企业自身资金量有限,除国家农发行发放的棉花收购准政策行贷款外,仍然需要从商业银行贷款或者从长期客户处垫资收购作为补充,这就为互联网金融服务在棉花行业发展中的应用提供了条件。

互联网金融服务平台,可以充分发挥低利率、高效率、周转快等的融资优势,有序推进对涉棉企业的金融服务,开发汇聚网络融资、交易结算、第三方支付、信用担保、安全防控等多功能于一体的在线供应链金融服务,为涉棉企业提供更加多元化的金融解决方案;不仅有助于棉花加工企业获得资金更加便捷、高效,而且棉农也可享受到现代支付结算手段带来的便利。

互联网时代,用户和大数据平台的距离已经无限接近,“互联网+”为棉花产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机遇,传统棉花产业可充分利用互联网+现代农业、管理、物流、电子商务以及金融等方面的有机结合,建立现代技术与传统行业相结合的新型贸易模式,提高棉花产业发展在生产、经营、流通、融资等方面的效率,有助于棉花产业向着规模化、高效化的方向发展,促进棉花产业能够持续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 宋宝香.互联网+背景下棉花产业转型升级研究[J].中国棉花加工,2015(6): 4-7.

[2] 杨宝富.积极拥抱“互联网+” 建设棉花产业新生态[J].中国棉麻产业经济研究,2015(4):38-40,46.

(作者单位:新疆巴州纤维检验所)

猜你喜欢

棉花互联网+互联网
棉花是花吗?
棉花
从“数据新闻”看当前互联网新闻信息传播生态
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的实施
第三讲 棉花肥害诊断及其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