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科学实验中的问题与对策

2016-06-30唐丽华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2016年16期
关键词:科学问题对策

唐丽华

【摘 要】小学生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学习科学的主要途径。本文通过例举课堂上出现的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解决方案,以便更好地培养学生严谨的思维方式,提升科学素养。

【关键词】科学 实验 问题 对策

【中图分类号】G62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16-0150-02

最近,我区进行了小学科学优质课评选活动,通过听课发现,部分教师在引领学生进行科学实验探究中,出现了很多问题。

问题之一:实验小组分工不明确

实验探究中,小组分工是保障实验探究有序操作和顺利完成的前提条件。如:在《把固体放到水里》一课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探究固体沉浮现象时,宣布开始实验,小组内的每个成员都想动手把固体放入水中,抢着操作,造成了无人认真观察实验现象,无人记录,无人整理实验器材,桌面上满是溅出的水点和从水中捞出的固体,一片狼籍。汇报时,自己说自己的,组内没有进行交流,意见不一致。

对策:教师应根据实际情况(心理特征、能力水平)进行合理分工,在每个小组内安排好组长、实验操作员、记录员、汇报员、噪音监督员、清洁员,这样在组长的带领下,开展有序的探究活动。那么,在实验探究时、才不会出现杂乱现象,才能实现深度合作和有效合作。

问题之二:实验探究前缺少思考

一节好的科学探究课,不是让学生操作了多少次,而是让学生思考了多少次,是能让探究发生在学生的头脑中,让思维体现在手指上的理性活动。因此,学生在动手前的思考尤为重要。如:在《折形状》一课教学中,教师给每个实验小组发4张A4纸,要求学生折出三角形纸筒、四边形纸筒、六边形纸筒、圆柱形纸筒。教师的目的是让学生了解同样的一张纸,折成不同的形状,其承重力不同。实验时,问题出现了:要比较的四种纸筒高度不一(有的以A4纸的长为高,有的以A4纸宽为高);纸筒的圈数不一(有的一圈、有的一圈多、还有的两圈不等);粘贴的方法不一(有的纸筒从上到下粘贴;有的纸筒只粘贴一段或几段;有的纸筒粘贴时留出的边多一些,有的少一些,造成底面周长不等);同种形状的纸筒规则不一(有正四边形纸筒、有正六边形纸筒、有不规则的四边形纸筒和不规则的六边形纸筒)。加之检测标准不一(对进行检测的重物的要求不严格)及没有让学生思考怎样放重物(轻轻地放在纸筒中间,尽量使纸筒均匀受力),导致实验出现很大的误差,无准确性可言。

对策:教师在明确每一次活动内容后,培养学生养成动手前的思考习惯。动手操作前的思考是对科学探究的严谨性、科学性的再认识,能最大程度地减少可能出现的误差。通过和教师沟通后,第二次听课时,教师先拿出,粗细、高度不同的圆柱形纸筒和四边形纸筒,

师:它们两个谁的承重力大?

生:矮的、粗的那个承重力大。

生:它们不能在一起比较。

师:为什么?

生:虽然它们都是一样的纸,高度不一样不能比较。必须是高度一样的不同形状的纸筒才能比较它们的承重力,这样才公平。

师:你想的很周到细致,它们能比较吗(教师出示高度一样而圈数不一样的四边形纸筒和六边形纸筒)?

生:它们也不能比较,因为圈数不一样承重力肯定不一样。

师:其他同学怎么想?

生:我同意李力的想法,单圈纸筒承重力小,圈数越多承重力可能大吧?

师:这回可以比较了吧?(教师拿出高度一致,圈数一致的四边形纸筒和六边形纸筒,但粘贴的方法不一样)

生:可以比较。

师:(走到同学中去)仔细看,可以比较了吗?

生:粘贴的方法不一样,这个从上到下粘贴,那个一段一段地粘贴,可能结实程度不一样。

师:粘贴时,我们就统一从上到下的方法粘贴。能总结一下我们要折这些不同形状的纸筒要注意哪些问题吗?

同样的一节课,前后两次差异很大,其原因就是第一次活动缺少动手前的思考。学生明确目标后,先不急于动手实验,让学生思考你设计的实验在操作时,应注意些什么,会出现哪些问题?怎样操作更合理,培养学生科学地思考问题,科学地处理问题,最终达成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问题之三:选择的材料结构性不强,探究不到位

还是《把固体放到水里》一课,教师引导学生把固体放入水里,探究沉浮现象。发给学生的固体有:玻璃球、塑料、橡皮、橡皮泥、木块、小皮球、一元硬币。同时发给学生活动记录单。学生在预测后,进行实验操作得出结论,浮的物体有哪些,沉的物体有哪些。探究结束。这样的探究活动,没有给学生探究和空间。教师在选择材料时,没有慎重考虑,所以探究活动只能浮在表面上。

对策:科学探究需要有结构的材料。所谓的有结构的材料,就是能揭示科学概念的材料。这样的材料能让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发现有关科学规律,从而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把固体放入水中》的探究活动中,教师选择固体应体现直接性和间接性。如:再选择像粉笔、瓶盖、塑料尺、整个苹果和一小片苹果等这样有结构的材料。学生在实验中发现粉笔放人水中,粉笔浮在水面上 ,片刻后边冒泡边沉入水中。瓶盖朝上放是浮在水上的,朝下放沉入水里,苹果无论大小都是浮起来的。这些有结构的材料会引发学生的思考,引发学生深层次的探究。

问题之四:探究材料发放的时间不合理

有的科学教师为了节省时间,把时间留给学生探究上,往往会把几次实验的器材、材料都放到桌面上。这样做是节省了时间,却引发了更大的问题:一是桌面拥挤,学生实验的空间小;二是学生注意力不集中,不断观察和摆弄这些材料。

对策:探究的材料,要在学生需要探究时再发给学生,如果材料较多,可让组长到前面领取。探究结束时,要求组长送到指定地点。下一次要探究的材料,再由组长领取实验材料,结束时,仍然要把材料送到指定地点,最大程度地使探究活动有条不紊地进行。

问题之五:学生实验,教师无所适从

通过听课发现,个别教师课堂上出现了布置完探究内容,教师就可以清闲了的现象。教师的组织者、引领者、合作伙伴的身份,没有合理地体现。

对策:学生在探究实验时,教师要根据实际情况做出及时评价与调控。当有的学生参与不够积极、有的学生合作不够友好时,教师要及时给予帮助;当小组学生意见分歧很大时,教师就要对组内成员这种敢于是质疑的行为表示赞赏;当小组的任务还不清楚时,教师要耐心地引导学生明确任务及操作程序;当小组活动偏离主题时,教师应及时点拨、及时纠正,然后参与小组分析讨论。教师在组织、评价、调控时,可充分利用互动性评价,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及时处理。这样的评价和调控可以让每个小组成员在曲折的探索中获得深刻的过程体验。

猜你喜欢

科学问题对策
诊错因 知对策
对策
点击科学
面对新高考的选择、困惑及对策
科学大爆炸
防治“老慢支”有对策
演员出“问题”,电影怎么办(聊天室)
韩媒称中俄冷对朝鲜“问题”货船
“问题”干部“回炉”再造
科学拔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