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初中科学教学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2016-06-30缪冬梅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2016年16期
关键词:学生创新能力初中科学素质教育

缪冬梅

【摘 要】要想在初中科学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就必须积极推进教育体制改革,给学生营造起一种创新的环境,一种创新的氛围,与实际生活相结合,培养起学生对科学的兴趣,调动起学生对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学生只有在主动学习的状态下,才有可能在教师的辅助下激发出自己的创新能力,教师也才有可能将创新意识灌输给学生,才能收到理想的培养效果。

【关键词】初中科学 学生创新能力 素质教育

【中图分类号】G633.9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16-0117-01

相较于传统的应试教育而言,素质教育更加突出创新性思维的培养。而素质教育的核心内容就是培养学生具有批判性精神和实际动手能力,这些都有助于创新能力的培养。敢于打破传统、敢于挑战权威,这即是素质教育的本质,也是创新能力的要求。而在初中科学教学中,由于它的内容极为丰富,并且具有强大的说服力,可以通过对平时生活中司空见惯的现象进行解读来吸引学生们的注意力,所以科学教学应该更为直观、更具有实验性。而现在在许多初中课堂上,仍然大量的采用传统的灌输式教育,让学生对科学学习失去了兴趣,从而使得学生的创造思维扼杀在摇篮中。由此可见,学生创造思维的培养关键在课堂的教学上。

一、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性

从新中国成立起,我国的科技事业就开始奠基,并随着共和国一起快速发展,我们国家始终把科技摆在重要战略地位,我们所取得的成就举世瞩目。现今的中国,已然成为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科技大国和经济大国。历史的经验告诉我们,科学技术决定着民族的兴衰和国家的命运。创新是科学技术发展的灵魂,而初中科学教育是对年轻的一代进行科学启蒙和打基础的阶段,只有在这个阶段培养起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才能够保证新星的一代能够扛起我们科技发展的大旗,推进中国之后几十年、几百年的科技的繁荣。

二、在初中科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策略

1、设疑激趣,提出假说

兴趣是学生学习的最好老师,如果对学习失去了兴趣,那创造思维的培养又从何谈起呢?科学本身来源于平日的生活,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不应该使得课本脱离实际生活。让学生在生活中发现问题、思考问题,最后运用与实际中解决实际中的困难。而这些就需要教师在课堂上为学生营造思考的氛围,其中“设疑激趣”就是这个道理。

例如,在讲解“浮力”这个内容时,应该从生活中的实际出发。教师可以在课堂伊始提出问题:“为什么船可以在海上航行呢?为什么落入水中会沉下去呢?”教师在课堂上设置了一个疑问,无疑会激发学生们的极大兴趣。同时,针对这个问题,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大胆猜测,各抒己见。那么这个问题将作为一个引线,贯穿于整个“浮力”知识的学习中。这就为后续的课堂设置了一个疑问,让学生带着这个疑问学习相关知识,从而激发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形成更多的创造性思维。

而传统的教学就是平铺直叙,不能够在课堂上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这也就造成了许多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注意力不集中、主动性不够。同时,初中生还处于发育时期,对新鲜事物还存在着十分强烈的求知欲望。但这些欲望一旦被课堂所束缚,那么将对于学生以后的学习而言是极大的损失。没有这些诱发因素的辅助作用,是不能够形成创造性思维的。所以在初中科学教学的课堂上,应该时刻保持学生的求知欲,而“设疑激趣,提出假设”就是一个很好的办法。

2、为学生创造动手机会,在实践中学习、创新

一个苹果掉下来砸到了牛顿的头上,他就思考:为什么苹果会自己往下掉呢?有这个问题为起点,他创建了“万有引力”学说,解决了困扰当时许多学者的谜题。正是这样的敏锐观察能力和不断探索的研究精神才成就了一代伟人。而现在我国教育就是缺乏这样的能力培训。对于初中生而言,一个习惯的形成是十分关键的,这就对于他们以后的学习和工作都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而初中科学的学习不是空洞的,它来源于生活,所以也应该回归于生活。

这样的一个过程,不同于以往的被动接受式的教学方式,而是让学生在观察、探讨中形成自己的思维方式,从而锻炼他们的创造性思维。同样,为了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也可以让学生在课堂上自己动手做实验,自己发现问题。

3、鼓励学生敢于质疑、善于提问、大胆猜测、开展讨论

人无完人,在学习过程中总会存在着困难和错误,只有通过思考、探索后才能最终找到正确的道路。在初中科学的教学中也同样如此。创新思维的培养,关键就是让学生不再局限在伟人的成就中、过去的成果中,应该对新知识、新事物具有质疑精神。只有敢于突破传统的限制,才有可能在这个局限的空间之外寻找到更广阔的天空,才有可能看到更多不一样的世界。因而,初中科学教师在课堂上应该多多的鼓励学生提出质疑,也要营造出一种平等学习的环境,这样才有利于学生们各抒己见、集思广益。

总之,创新能力的培养就是让学生形成一种创新的思维,让学生自己在学习过程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而教师在这个过程中起着一个辅导的作用。突破以往应试教育的桎梏与束缚,让教师重新定位自己在教学中的地位是关键。现在逐渐实行的素质教育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也在不断重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在学习过程中找到自己的不足,才能形成自己的独特思维。而这些都是创新能力培养的一部分,为创新能力的培养做好铺垫。本文就初中科学中物理部分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进行了浅谈,还望今后更多的教育工作者在这方面继续探讨,为以后形成更为完善的教育体系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黄士英;初中科学课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8

[2]余福平;初中科学教学与创新能力培养初探[J];中国校外教育(理论);2008(01)

猜你喜欢

学生创新能力初中科学素质教育
微课不微
论小学音乐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小学美术创新能力培养探析
浅谈初中科学问题化教育模式的开展
论美育中的音乐教育与素质教育中的音乐教育
如何有效渗透素质教育理念
关注基础教育阶段中的素质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