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学生党员互助型培养模式研究
2016-06-30陶炎芬舒展
陶炎芬+舒展
项目课题:江西省省党建课题项目,编号:JXGXDJKT.QN-201524,项目负责人:舒展。
摘 要:在新的形势下,高校各级党组织应从面临的新问题入手,构建发展大学生党员的全程教育与管理机制,确保大学生党员的质量。学生党员培养教育工作是高职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大学生党员工作,是高校党建的一项基础性工作。而为了让学生党员能更全面地发展并发挥模范作用,高职学生党员培养教育的方法必不可少。本文提出互助型培养模式是老方法在新的形势下的灵活变通运用。
关键词:互助型;培养模式;学生党员;小团体
作者简介:陶炎芬,九江职业大学信息工程学院电子信息与科学专业;舒展,九江职业大学信息工程学院电子信息与科学专业。
[中图分类号]:G7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6)-18--01
一、高职院校学生党员培养现状
(一)学生党员忽视政治理论学习
高校学生党员必须具备较高的政治素质和一定的理论水平,主要包括政治方向、观点、立场和能力,其中政治方向是政治素质的核心。
(二)学生多以自我为中心
高职院校的学生也具有相同的特点,因此有很大一部分是独生子女。这类学生在平时生活中多以自我为中心,在实际工作开展的时候,也比较难于开展团队合作。
(三)学生对学校的归属感弱
相对于高中,大学的班集体的概念较弱,加之学生的上课没有固定教室和座位,学生对班级、对学校的归属感相对不强。而学生党员自身也是这其中一份子,他们对学校的归属感较弱,整个学校就会出现一个无组织无纪律的状态。
二、高职院校学生党员培养的探索
针对高职院校学生党员的现状及困境,笔者以九江职业大学信息信息工程学院学生党员队伍为基础,提出新形势下的互助型培养模式,在不断地摸索,实践和观察中我们总结出以下较为可行的培养方法。
(一)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培养模式
在高职院校学生中,要他们自觉学习党的理论知识,提高自身的政治理论水平和思想素质,这点可能相对不太容易。高职院校学生关注时事和政治,往往也是非常务实的。我们将党的理论知识与社会实践相结合,让学生在实践中去体验和学习,这种模式大大增强了学生学习理论的兴趣;其次将相关的理论设计在游戏中,以面对面的游戏形式引导学生党员去思考日常的行为,再通过游戏后的交流与分享,形成整个团队的相互学习、相互提升的局面。
(二)构建团队,形成团队荣誉感
按照组织理论来分析,除了高职院校的正式党组织外通过调配和有计划的安排不同批次的党员进行团体培训,针对不同团队的不同特点进行选择性的强化培训。并且针对每一次培训的团体,强化其团队的意识,利用现代通讯手段,建立QQ群,微信群等,不定时的召集小团体的活动,从而加强小团体的凝聚力。小团体有助于凝聚学生党员,增强学生党员队伍对非正式组织的期待感,在这样的期待感的驱使下,学生党员会有意识的构建另外的小团体。比如教师和学生的互助小团体等。
(三)注重平台搭建,放手学生自主管理
充分搭建平台,利用平台锻炼学生党员,逐步培养学生党员的创新能力。在对信息工程学院的实践中,重点打造互助协会,与其他院系的党支部学生和教师,通过资源互助搭建互助平台。在互助平台中我们又可以有一些学生党员自发发动的小团体,比如运动爱好小团体,团队培训游戏爱好小团体,在这些小团体中交互式,网络型甚至单对单的互助模式就自然而然的开展起来。平台搭建之后就可以放手学生自主管理。
三、学生党员培养模式的设计与策略
(一)培养计划的体系设计,力求贴近学生实际
在学生党员培养中,要充分将学生党员角色的定位、遇到的困境、解决问题的思维充分融合在设计之中,才能达到最佳的效果。首先,要让学生党员感觉到,整套培养体系就是自己切身发生的事情,这样在培养的过程中,学生党员对于自身的事情,能够进行深入的剖析;其次贴近学生实际,能够引起学生党员的共鸣,从而能够顺利引导学生进入培养体系。
(二)培养过程中,构建意料之外的收获
意料之外的事情往往记忆深刻,将想要传达的思想和内容,刻画在这个意外之上,就能给予学生骨干深刻的记忆。比如团队互助游戏,挑选“无影凳游戏”来做说明:十位同学为一组侧身向着圆心围成一个圈,同时伸出右脚在圆内,后一位同学的右脚尖必须顶着前一位同学右脚跟,左脚随意。听到口令后,一起往后坐,每个人都坐在后面同学的右腿上面,形成一个环形坐形状,保持5分钟。“无影凳游戏”游戏中,大多关注的是坚持5分钟,关注的是后面的队友会不会倒掉。而很少有人关注在5分钟时间到达的瞬间,整个团队散开,是否有人能多坚持几秒,让所有人都平安站起之后自己才站起?通过切身体会,引导学生去思考这些被忽视的方向和内容,再与实际工作生活相联系,就如:在一个团队中,能够深刻体会团队之中的各人的状态,掌握团队崩溃的那一个临界点,是作为学生骨干所要去掌握的。
(三)实践培训中,引入突破极限的体验
心理学研究表明:在人体极限的状态或是巅峰体验状态下,个人的记忆和体验会比正常情况下要深刻得多。如在极限爱好者小团体,在设计学生记忆某项内容的时候,采用倒立的形式,倒背出内容。在学生党员的培养过长中,从身心两方面逐步引导趋近极限,增强学生身心承受能力的同时,也能给学生党员一种突破极限的喜悦和快乐。
参考文献:
[1]牟群月,范洁梅. 高职院校学生党员培养教育体系的构建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高教版》, 2009(6):13-15.
[2]李鲁宁.浅析90后大学生的新特点及其思想政治教育对策[J].才智.2011.(1).
[3]王娜.高校学生骨干群体培养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