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专业用途英语理论的高职英语教学改革
2016-06-30余胜映
【摘 要】 本文基于ESP教学理论,探讨了高职英语教学的现状、ESP教学理论与高职英语教学改革的关系以及启示,认为实施ESP教学是高职英语教学改革的必然趋势,应重新定位高职英语教学,加强ESP师资队伍建设,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育质量。
【关键词】 ESP理论;高职英语;教学改革;关系;启示
一、引言
高职英语教学贯彻高职高专教育“实用为主、够用为度”的总体指导方针,遵循英语教学的原则,汲取我国英语教学的经验,充分反映中国学生学习英语的学习规律和要求,同时体现我国英语教学研究的新成果、新思想和新理念。高职英语教学要充分考虑高职高专课程设置、课时、教学要求和高职高专人才培养的要求与目标,力求处理好打好英语语言基础与培养英语语言应用能力的关系,强调英语语言基本技能的训练与培养实际使用英语从事交际活动的语言应用能力并重。我国2008年《高等职业教育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试行)(以下简称《试行》)提出“高职英语课程应以职场交际为目标,以应用为目的,培养学生实际应用英语的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使他们能在日常活动和与未来职业相关的业务活动中进行一般的口头和书面交流 ”。由此可见,高职英语教学既要兼顾英语基本技能的培养,也要注重专门用途英语的教学,使两者自然、有机的结合起来,这是目前高职英语教学改革的大势所趋,也是摆在高职英语教学教师面前的一大难题。
二、ESP理论与高职英语教学改革的关系
ESP是“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的缩写.即“专用途英语”或“特殊用途英语”。是指与某一特定职业或学科相关的英语如财经英语、计算机英语等。国外的专门用途英语教学研究最早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1987年,在《特殊用途英语》(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一书中,TomHutchinson和Alan Waters对ESP的概念进行了深化和发展,提出:ESP is an approach to language teaching in which all decisions as to content and method are based on the learners reason forlearning.(ESP是一种教学方式,其内容和方法是以学习者的学习目的为出发点的)。ESP不是一种特殊的语言,也不是一种特殊的教学法,更不是一门新兴学科,它是一种教学组织形式。而ESP也并不只是包括某一种特定的教材,它是一种基于学习者需求的语言教学和语言学习方法。专门用途英语中的“专门”是指目的,而非语言本身。ESP具三大明显的特点:(1)ESP教学目标明确。学生学习ESP并非学习语言本身,而是要学习某个特定领域或专业的课程。通过ESP学习可以促进和帮助学生更好的学习专业知识,使其在未来的工作岗位上能够更好的适应岗位需求。(2)ESP教学建立在学习者的需要分析(needs analysis)之上。学生的学习需求是选择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的基础,即充分考虑学生在学习和工作岗位中需要具备的知识和能力?学生对教学方式方法的要求也应得到重视和合理解决。(3)ESP教学注重语用能力的培养。ESP注重培养和提高学生使用英语的能力,学生学习英语的目的是为了在其专业领域进行交流,更好的开展业务,以达到良好的沟通效果。
高职高专的教学要有自己的特色,培养的人才也应符合和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当代社会发展迅速,经济社会的迅速发展对人才的培养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社会对复合型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更多的岗位要求一专多能,学生既要有适应岗位需求的技能,又要有能够与岗位相适应的英语表达能力。这就要求学生要掌握一定的专业英语。而高职英语教育肩负着这一重任,因此,只有积极利用好ESP理论创新教学,积极探索高职英语教学改革的方向,才能满足不断变化的社会需求,实现高职高专人才培养的要求和目标。因此,在高职英语教学改革中,ESP教学是大势所趋,也是高职英语教学改革的一个方向。
三、高职英语教学现状
近年来,职业教育不断发展和进步,高职英语教学研究也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是高职英语教学中仍然存在一些突出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高职英语课时明显不足
高职院校公共英语课程设置一般为一学年,但是在很多高职院校,英语教学已经被压缩为一个学期。从某种意义上来讲,高职英语已经被边缘化了。而《高等职业教育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试行)要求,职英语教学分为两个阶段,即基础英语阶段和行业英语阶段。很显然,在课时不能保证的情况下,完成基础英语阶段的教学已实属勉强。事实上,如果不是为了满足课程设置的需要,高职英语大有被取消的态势。因此,在很多高职院校都无法开展专业英语阶段的教学。
2、高职英语的教学目标定位与社会需求不一致
目前,高职高专院校主要开设的是公共英语,即《实用英语》,属于公共基础课,旨在和其他基础课程一起培养高职高专学生的基本文化素质,提高学生的综合文化素养和基础的外语应用能力。教材内容侧重于社会文化方面,词汇多是日常生活通用词,缺乏职业实用性;并没有真正从专业和目标岗位的角度去体现教材的应用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常以通过英语应用能力等级(即A/B级)考试为教学导向和目标,导致教师教学仍然以应试为主,忽视了提高学生综合文化素养和学生英语应用能力的培养,造成学生在实际生活和工作岗位中运用英语开展工作的能力表现欠佳,也不能更好的满足目标岗位对学生实际运用英语能力的需求。
3、教学方法落后,教学模式陈旧
目前,由于大多数高职院校都把专业课程的教学放到了教学的首位,因而英语教学并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主要体现在,一是英语教师认为英语教学得不到重视,因此在教学上缺乏积极性和创新性,无心钻研教学。在教学方法上主要采用讲授法,侧重语法、词汇、阅读和翻译教学,没有从社会需求和学生的学习需求等方面来组织教学。二是教学资源的分配上,英语教学得不到重视。比如,很多高职院校没有语言实验室,教师上课也没有多媒体教室。教师上课还是依靠一支粉笔、一张黑板和一本书。教师在组织英语教学时无法从声音、图像、视觉等多方面给学生带来一种冲击和吸引力,导致教师教学方法没有创新,学生早已厌倦了这种一成不变的教学方式。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根本无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这样的教学根本达不到教学目的,也实现不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四、ESP理论对高职英语教学改革的启示
1、提高认识、重新定位高职英语教学
目前,高职高专英语课的定位是公共基础课,目的是为贯彻《高职高专教育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中提出的对高职高专学生英语技能的要求,培养学生具有较强的阅读能力和一定听、说、读、写、译的能力,使学生在打好语言基本功、能用英语交流信息的同时,掌握在日常实际工作中应用英语的能力,并为学生参加“高等院校英语应用能力考试”和“大学英语等级考试”等作好准备。由此可见,目前高职英语教学并没有针对学生所学专业和行业需求进行“专门英语”教学。但是,无论是作为学校管理部门的教务处还是英语教师本身也应认识到,ESP英语教学是高职英语教学的一个发展趋势,因此,学校在课程设置和制定培养方案时都应充分考虑和理解ESP英语教学,只有这样才会得到政策层面上的支持,为ESP英语教学提供一个良好的实施环境。同时,英语教师本身也应充分认识到社会行业需求对英语教学提出的更高要求,做好相应的准备。
为了更好的实施ESP英语教学,可以在学生进校的第一学年开设公共英语课,重点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英语语言能力,即听、说、读、写、译的技能,为“专门英语”教学打下良好的基础。在第二学年针对不同专业的学生开设相应的“专门英语”。这有利于学生更好的适应行业和岗位需求,更好地提高学生实际运用英语的能力。
2、加强ESP师资队伍建设,为ESP教学做好充分准备
良好的师资队伍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保证,为了更好地实施ESP英语教学,就必须要打造一支优秀的ESP教师队伍。目前,在高职院校中担任英语课教学的老师多是毕业于师范院校的英语专业,虽然他们在听、说、读、写、译等方面都具备了较高的水平和良好的综合素质,也具备了一定的学术学科知识。但是他们缺乏较强的专业理论知识。因此,要想更好地实施ESP英语教学,就必须要打造一支优秀的ESP教学队伍,既要精通英语又要具备相关的专业知识。只有这样,ESP教学才能更好地开展和实施。
3、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ESP教学注重学生实际运用英语的能力,因此,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想法设法地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真正实现“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提高学生课堂教学的参与度。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还应充分运用现代信息化教学手段,充分了解学生所学专业的一些前沿性的知识和理论,使自己的教学能够跟得上时代发展的脚步,只有这样才不会出现教学内容滞后或与专业发展脱节的现象。
高职英语教学改革是社会发展要求,也是提高英语教学质量的必然趋势。ESP教学作为一种新的教学组织新式,必将成为高职英语教学改革的一种趋势。
【参考文献】
[1] 马烁.基于 ESP 需求分析理论的高职英语教学对策研究[J].邢台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4).
[2] 赵东平.基于ESP理论指导的高职公共英语教学改革[J].淮阴师范学院学报(教育科学),2011(6).
[3] 杨智.基于 ESP 理论的高职基础英语与行业英语一体化教学改革—以江苏财经职业技术学院旅游管理专业为例[J].江苏第二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2014(5).
[4] 沈萍.基于ESP理论对高职英语教学体系改革的思考[J].淮海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人文纵横),2011(11).
[5] 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高等职业学校专业教学标准(试行)[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13.
【作者简介】
余胜映(1982-)女,贵州广播电视大学教师,副教授,硕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