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汉经济新闻中“head”与“头”的认知解读
2016-06-30张艳萃
【摘 要】 本文在隐转喻视域下,基于体验哲学、认知隐喻理论、认知转喻理论,对英汉经济新闻语篇中“head”与“头”进行认知解读,探究“head”与“头”人体隐转喻的异同,并分析产生异同的原因,试图探讨英汉语言中人体隐转喻的认知共性和个性,说明人类具有普遍意义和共性的认知模式对语言意义理解所起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 隐转喻;人体词;经济新闻;认知对比
一、引言
认知语言学认为隐喻和转喻是人类普遍的思维方式和基本的认知工具,也是指称、描述事物、表达思想的重要手段。隐喻和转喻的工作机制使得我们能够通过具体概念理解抽象概念进而实现概念化的认知过程。然而,他们既有联系又有区别,隐喻是基于两事物相似性的跨域映射,是人类联想思维的结果,而转喻是以邻近性关系为基础的同一域内的映射,体现出人类更加注意事物突显性的思维特征。由于“域”是区分隐喻和转喻的关键,但“域”的界线模糊,很难界定,因此,隐喻和转喻在词义的延伸中又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往往容易出现相互交融的现象。为此,Jakobson曾说:“相似性是被增添到邻近性上的,因此任何转喻都带有一点隐喻的色彩,任何隐喻也都带有转喻的痕迹”(Goossens,2002)。因此,在分析隐喻和转喻的认知理据时,不但要分别分析转喻和隐喻,而且还应考虑二者之间的交叉关系。
作为认知方式,转喻和隐喻与感知体验密不可分,而感知体验又基于人的身体构造。王文斌(2007)指出,人们常采用体验主义哲学观的“近取诸身、远取诸物”的认知方式去认知新事物和新概念。因此,作为人类最熟悉的事物——人体,对于隐转喻意义的形成有着重要的意义。始源域通过人类自身的体验来激活人们认知域中的心理概念,通过语言作为工具进行推理,以达到表意的功能。因此,隐转喻认知观可看作是一种重要的方法。将语言背后的社会、文化意识以隐转喻的方式纳入符号体系当中,巧妙地运用隐转喻认知方式将现实世界和各自的文化融入到语言表达中。经济话题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经济类文体中运用人的运动、特征、活动等来理解大量非人实体的隐转喻现象枚不胜举。本文通过英汉经济报道中的“head”与“头”的隐转喻对比研究,试图探求人体隐喻如何巧妙地演绎经济新闻的主题,概念隐喻和概念转喻以及二者的互动是如何创造和理解经济新闻中的人体词的认知机制的。
二、英汉经济新闻中“head”与“头”隐转喻的认知解读
无论是英语还是汉语,人体的隐喻和转喻现象广泛存在于我们的日常用语当中。英汉经济新闻语篇中,人体隐喻被用作始源域时,头、手、脚、眼都被用到,英汉语言中也均存在人体“部分”转喻“整体”的现象,不同文化的人们都倾向于使用相似的隐转喻来使经济现象具体化。“头”与“head”都有相同的原型意义,它们的扩展意义的认知机制几乎相同,都是通过隐喻和转喻而实现的。“头”与“head”的一些隐喻是通过“头”到其他具体域或抽象域的映射及“头”与身体其他部位的映射。而“头”与“head”的转喻意义是相同域间不同方面的映射实现的,如抽象的智力,生命,情感等。通过对比,我们发现,英汉经济新闻中“head”与“头”隐转喻中既有相似性也有差异性。
对比发现,英汉经济新闻中“头”与“head”的隐转喻相似性多于差异性。相似性主要体现在:“头是上部的隐喻”,如spearhead和矛头;“头是领导的隐喻”,如the head of state和龙头、巨头;“头代替人的转喻”,如show its head和抛头露面;“头代替智力的转喻”,如use your head和头头是道;“头代替生命的转喻”,如cost him his head和杀头;“头代替情感的转喻”,如hold up ones head high和昂首挺胸。人类相同的身体结构及身体体验决定了中西认知的共性。
由于汉英隐喻的目的域空缺或是转喻反映出不同的概念化和范畴化过程,因而出现英汉说法上的不对称的现象。例如:“head”有其独特的隐转喻用法:“made her head swim”指“头晕目眩”、“the head on a glass of beer指啤酒泡沫”、“ Ill toss a coin,you choose heads or tails指硬币正面”,这些表达反映出西方当时社会自然科学及社会习俗的影响。而汉语的“头”的独特的隐转喻包括:头劲、头寸、头等,头几天,从头至尾,打头阵。这反映出在人体域转喻过程中,不同的语言可能会采取不同的视角,折射出不同的民族心理。
三、结语
通过探究英汉经济新闻语篇中“head”与“头”人体隐转喻的异同,发现两种语言的人体隐喻和转喻的相似性大于差异性。其相似性表现在英汉经济新闻中出现频率最高的都是人体隐转喻,并且两种语言存在许多相似的隐转喻表达和映射过程,隐转喻的相似性是源于人类认知的共性,而差异性是基于中西文化的差异性,植根于各国特有的文化模式,如生活环境、经济方式、宗教信仰等。由此可见,文化对隐转喻具有不可忽视的影响力。隐转喻认知观可看作是一种重要的方法,通过对中英经济新闻中概念隐转喻的研究,能更好地理解不同文化下经济领域的隐转喻思维。
【参考文献】
[1] 冯凌宇.人体体认与汉文化[J].江汉论坛,2007(7)130-132.
[2] 沈家煊.认知与汉语语法研究[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6.
[3] 束定芳.认知语义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8.
[4] 王群,齐振海.“手”词语的结构化分析[J].华北电力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1)127-130.
[5] 徐盛桓.转喻为什么可能[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8(1)69-77.
[6] Lakoff,G.& Johnson,M.Metaphors We Live by[M]. Chicago: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1980.
[7] Lakoff,G.Women,Fire and Dangerous Things:What Categories Reveal About the Mind[M].Chicago: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1987.
[8] Ungerer,F.& Schmid,H.J.An Introduction to Cognitive Linguistics[M].Beijing:Foreign Language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2001.
【作者简介】
张艳萃(1982.9-)女,山东聊城人,西安培华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认知语言学、心理语言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