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理想信念教育若干问题的探讨
2016-06-30李晓红李向国
李晓红 李向国
【摘 要】 本文探讨加强理想信念教育的实质与必要性以及如何展开理想信念教育工作:理想信念教育实质上是科学性与价值性相统一的教育;理想信念教育要引导人们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坚定信仰者;理想信念教育要引导人们正确认识执行党的现行政策同坚持党的理想信念的关系;理想信念教育要引导全党全社会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三个自信”。
【关键词】 意识形态工作;理想信念教育;共产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在我国革命、建设、改革的伟大事业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考察我国不同历史发展阶段,可以发现,理想信念教育始终是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共产党意识形态观的核心内容。理想信念指的是意识形态的精神动力方面的内容,其作用在于为一定的社会共同体成员提供一种共同的信仰,为他们指明奋斗的方向和目标,从而赋予共同体以強大的精神动力和凝聚力。我们党倡导的理想信念,是在把握社会发展客观规律的基础上,对于一种代表中国最先进的生产力发展要求、最先进的文化前进方向、最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价值目标的自觉确认。我们的远大理想和信念是实现共产主义,共同理想和信念是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而奋斗。这是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统一。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帮助人们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既是意识形态工作的目标,也是意识形态工作的过程。这是因为,科学的确立正理想信念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靠短时间一两次教育很难确立,需要长时间反复教育才能实现。因此,意识形态工作要始终高扬理想信念这面精神旗帜,要始终把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帮助人们确立坚定的理想信念,既作为一个目标来导向,也作为一个过程来实现。
一、理想信念教育实质上是科学性与价值性相统一的教育
理想信念有正确和错误的区别。正确的理想信念,是科学性与价值性的统一。科学性就是真理性,就是讲社会和人的思想发展规律性。崇尚科学、坚信真理,这是确立理想信念的前提和基础。同时,科学的理论、思想、正确地指导实践、付诸实践,必定显示价值,创造价值,即必定促进社会的发展和人的发展。
但是,如果科学的理论、思想,脱离实际,不仅不能成为人们的理想信念,而且无法体现其价值性。而价值性的缺失或价值性的实现上的困难,又会反过来影响人们对科学理论的认识和真理的追求。因此,理想信念教育,实质上是科学性与价值性相统一的教育。科学性教育就是要讲马克思主义理论揭示的社会、自然、人的发展的规律性,讲马克思主义理论揭示社会、人的发展的正确趋势性,这是我们确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信念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信念的前提和基础。同时,在意识形态的宣传教育中还要讲马克思主义的实践特性,即讲马克思主义来源于实践而又指导实践并在实践中不断发展的特性,讲马克思主义对实践的指导性和价值的实现,使理想信念建立在实践的基础上。所以,马克思主义理想信念的导向,实质上是科学性与价值性相统一的导向,是规律性与实现规律有效性相统一的导向。错误的、非科学的理想信念由于它具有不正确的指向、确信性和稳定性,会导致不正确行为的顽固性,改变起来比较困难。错误的、非科学的理想信念,一般都不是真理性追求,而是一种盲目的甚至错误的价值性取向,例如:信神、信鬼、信迷信,都不是以科学性为前提的,而是以某种虚幻的错误的价值满足为特征的。在现代社会条件下,马克思主义理想信念导向之所以面临挑战,错误的理想信念之所以有所扩展,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我们没有或缺乏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有效认识和解决我们面临的新情况和新问题,我们就理论讲理论,既体现不出理论认识问题的科学性,又体现不出理论解决问题的价值性。正因为这样,一些人在新的形势下,面对新情况、新问题而不得其解的时候,便自发地倾向于不正确的理想信念。
二、理想信念教育要引导人们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坚定信仰者
理想信念是我们党始终保持强大吸引力和凝聚力的思想源泉。回顾我们中国共产党近百年的奋斗史,正是靠着理想信念这个强大的精神支柱,使我们党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不断取得新的胜利。我们不但使社会主义在中国大地上落地生根,而且成功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使中华民族焕发出比历史上任何一个时期都要强大的生机和活力。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征途中,我们党始终坚持把实现远大理想的最高纲领与实现阶段性现实目标的最低纲领统一起来,用最高纲领指明方向,用最低纲领凝聚力量,极大地激发了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对国际国内形势的深刻把握,从邓小平到江泽民、胡锦涛再到习近平都强调重视理想信念教育,强调始终保持坚定的理想信念,无论过去、现在和将来,都是我们的优势。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把理想信念摆到了一个至高无上的位置。他主政三年来,反复强调理想信念的重要性。他告诫全党全社会:革命理想高于天,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在他看来,理想信念问题事关共产党人和社会主义事业的本质,加强理想信念教育是“凝魂聚气”、“强基固本”、“返璞归真”、“固本培元”的教育,是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一项“基础工程”。当下,我们有些人对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之间的内在联系缺乏正确的认识。有些人总感到共产主义理想是缈虚无缥的,提出在“初级阶段”共产主义“还讲不讲”的问题。这种认识忽略了在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中,既包含着对未来社会目标的坚定不移,也包含着对当前社会主义建设是通向共产主义方向的坚定不移。党的最高纲领与党在现阶段的基本纲领是统一的。我们应该看到,共产主义理想,是将来的、无限光明的、无限美妙的最高理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今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这个共同理想信念是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在现阶段的具体表现。一切中国共产党人,必须为着现阶段的共同理想而奋斗。毋庸讳言,实现共产主义崇高理想是一个非常漫长的历史过程。过去我们对这个问题的认识比较肤浅、简单,经过这么多年的实践和探索,今天对这个问题的认识是要全面和深刻得多了。我们现在已经清醒地认识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中国在相当长的一个时期内最重要的国情,也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不可逾越的历史阶段,从现在算起,至少需要上百年的时间。我们党把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为现阶段的基本纲领,作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符合中国的基本国情和当今时代的特点与要求,具有强大的凝聚力和感召力。但我们不能因此就不讲共产主义远大理想了。共产主义远大理想为我们确立了一个符合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长远奋斗目标,引导人们去努力,去追求,使人们不致在暂时的挫折和逆境中迷失方向;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则是通往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的阶梯和步骤,是当代共产党人和广大人民群众实现人生理想的最现实、最直接的起点。在人类历史上,任何一种新型的社会制度,都经历过长期反复曲折的斗争。资本主义社会发展到今天,己经走过了三百多年的发展历程。我们共产党人建立的社会主义社会发展至今还不到百年。历史雄辩地证明,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美好理想,只有通过一代又一代的持续奋斗才能最终实现。试想,没有革命先烈以“虽九死而不悔”的精神,抛头颅,洒热血,建立新中国;没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为改变中国一穷二白的面貌励精图治,艰苦创业,我国今天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从何谈起。我们党的创始人李大钊在敌人的绞刑架下,面对绞索坦然地说,你们不要以为绞死了我,就绞死了共产主义。方志敏烈士在牢狱中写道:“敌人只能砍下我们的头颅,决不能动摇我们的信仰!因为我们信仰的主义,乃是宇宙的真理”。在这些铿锵有力的话语中蕴含着真正共产党人对革命理想的执著追求。无数革命先烈在敌人的牢狱中尚且如此,作为革命事业的后来人,有什么理由不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坚定信仰者呢?
三、理想信念教育要引导人们正确认识执行党的现行政策同坚持党的理想信念的关系
制定和执行党在现阶段的各项政策,既是为了实现党在现阶段的奋斗目标,同时也是为实现党的最终目标—实现共产主义创造必要的条件。因此,我们既要认真贯彻执行党在现阶段的政策,争取实现党在现阶段的奋斗目标;又要在贯彻执行党在现阶段的政策、争取实现党在现阶段的目标时,始终牢记党的最高纲领,胸怀共产主义的远大目标。特别是在致力于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时,更要坚定自己的共产主义理想和信念,懂得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本身并不是目的,而只是实现党在现阶段的奋斗目标的重要手段及实现党的最终目标的不可缺少的步骤,从而使自己的行为永不偏离正确的方向。理想总是高于现实的,否则,理想也就失去了意义。由于我国尚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因而在理想与现实之间有着巨大的落差。譬如,党的理想是消灭剥削,实现共同富裕,而在现行政策上又必须鼓励发展非公有经济,允许剥削存在,让少数人通过合法经营首先富起来,两者之间似乎是矛盾的,其实并不矛盾。这是因为,我们实现消灭剥削、共同富裕这一理想目标不是无条件的。只有生产力极大发展,物质财富极大丰富,社会才具备消灭剥削、实现共同富裕的物质基础。要承认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由于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局限,非公有经济的存在与发展,有历史的合理性和进步性。党的现行政策之所以鼓励和允许非公有经济的存在与发展,是因为它们有利于扩大社会就业,有利于增加国家税收,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有利于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而这一切,恰恰为我们实现共同理想提供了支撑点,离开了这些支撑,实现共同理想和远大理想就无从谈起。从这样的角度来认识执行党的现行政策同坚持党的理想的关系,就可以使我们消除困惑,在实践中自觉地把两者有机地统一起来。
四、理想信念教育要引导全党全社会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三个自信”
当前在加强理想信念教育中,有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就是按照党中央的部署,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宣传,引导全党全社会进一步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宣传教育,要收到增強“三个自信”的理想信念教育效果,必须把握好三大逻辑的辩证统一的关系。其一,把握好理论逻辑。从意识形态角度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首先是社会主义。它并不是什么中国特色的资本主义,也不是什么照搬北欧国家的民主社会主义。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一直強调坚持的“四项基本原则”,就是符合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特征的原则,体现了社会主义的共性。其二,把握好实践逻辑。中国特色社会主的“中国特色”, 体现了社会主义的个性。这个“中国特色”,主要是指我们党不是从书本、概念和抽象的原则出发,而是一切从我国实际出发,把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把科学社会主义中国化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涵构成十分丰富,但最主要最根本的是道路、理论体系、制度这三个方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途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行动指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根本保障,三者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我们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特就特在其道路、理论体系、制度上,特就特在其实现途径、行动指南、根本保障的内在联系上,特就特在这三者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深深扎根于中国大地、反映中国人民意愿、适应中国和时代发展进步要求的科学社会主义。在当代中国,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真正坚持社会主义。历史和现实都告诉我们,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这是历史的结论、人民的选择。其三,把握好历史逻辑。这就是要求正确看待改革开放前后两个历史时期,不能把两个历史时期割裂开来,更不能对立起来。应该看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在改革开放后开创的,但它不是在新中国刚成立时的那个百孔千疮的烂摊子上开创的,而是在改革开放前中国已进入社会主义并已进行了20多年社会主义建设的基础上开创的。改革开放前的30年,进行了社会主义改造,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成功实现了中国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那段历史在探索过程中,虽然经历了严重曲折,但党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取得的独创性理论成果和巨大成就,为新的历史时期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宝贵经验、理论准备、物质基础。虽然这两个历史时期在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指导思想、方针政策、实际工作上有很大差别,但在本质上都处于同一种社会形态,同一个中国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阶段。前一个历史时期是后一个历史时期的基础,后一个历史时期是前一个历史时期的继承、扬弃和发展。我们绝不能拿前一个历史时期否定后一个历史时期,也不能拿后一个历史时期否定前一个历史时期。历史逻辑地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始于毛泽东,成于邓小平,发展于江泽民、胡锦涛和习近平。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篇大文章。历史已证明,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在这篇大文章上都写下了精彩的篇章。现在,习近平总书记带领全党和全国人民把这篇大文章续写3年多了,己经写岀更加举世瞩目精彩篇章。我们完全可以自信地肯定,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不断发展,其道路必将会越走越宽广,理论体系必将会越来越成熟,制度必将会越来越完善。同样,我们也完全可以自信地肯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信念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信念也必将会越来越深入人心,理想信念这面伟大的精神旗帜也会越来越高高飘扬。
【作者简介】
李晓红(1976-)女,陕西广播电视台主任编辑、高级广告师,博士,新闻综合频道副总监,研究专长:新闻传播.
李向国(1946-)男,原为中共陕西省委党校副校长、教授,从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