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幼儿游戏中教师的行为观察
2016-06-30王长辉
王长辉
摘 要:本文通过分析幼儿游戏中教师观察行为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了有效的观察方法。
关键词:幼儿游戏;观察现状;行为观察
幼儿行为观察是在对学前儿童行为了解的基础上,对他们的个性、需要、兴趣等不同方面发展水平的了解。游戏是幼儿的主导活动,幼儿在游戏中的表现最为真实,要了解幼儿的游戏行为,主要的方法是通过观察,所以常说游戏是观察幼儿心灵的窗口。《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也为我们如何观察、了解幼儿提供了导向型的引导,它能够帮助我们认识和理解幼儿学习与发展的价值取向及其内涵。因此,学会观察,已成为一个幼儿教师不可缺少的基本功。
一、幼儿游戏中教师观察存在的问题
1.目的性不强,手段单一
与集体教学活动不同的是,幼儿角色游戏中有太多不确定因素,使得教师难以应对,缺乏现场观察、指导的经验。对游戏的指导缺乏整体的把握,不明确要观察什么,而是看到什么就指导什么,停留在随意性观察水平上。
2.教师理论支撑不足
教师能捕捉到角色游戏中的一些现象,但不知从哪些方面去分析,缺乏解读、分析幼儿行为的方法与思路。不能较好地理解游戏的意义和价值,虽然能看懂幼儿的游戏行为,但对游戏的内涵缺乏理解,导致对游戏的组织和指导无法有效促进幼儿的发展。
3.缺乏有效互动的方法与策略
观察更需要“思考”,在角色游戏中教师很少对所看到的现象进行“为什么”的思考,从而不能对幼儿已有的经验进行评价,确定幼儿所需要的帮助,计划自己下一步应该“怎么办”。而如果有会观察的教师在一旁指导,孩子会发展得更好。但我们面临的问题是现在的很多教师“不会看”,不知道如何给孩子提供支持。
二、幼儿游戏中教师观察的要点
观察目的是要了解幼儿和指导幼儿。教师要从幼儿游戏行为和情感态度中分析幼儿的需要、经验背景以及动作、语言、情感、认知、社会性等方面的现有发展水平。
1.观察要有目的、有计划、有一定控制的研究方法
虽然对游戏中幼儿的观察是在自然状态下进行的,但是这并不等于观察行为是任其自然。为了尽量减少误差,增强结论的可靠性,教师应当对观察的步骤、途径、方式等进行一定的控制。因此,幼儿游戏观察中所要解决的问题、要获取哪些资料等需要预先设定好,如观察什么、用什么方法进行观察、怎样观察、在哪里观察、在什么时间观察等。所以,幼儿游戏行为观察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一定控制的研究方式。
2.观察手段应多元化
观察不是观看,是“看、听、问、思、记”等相结合的多元观察。因为游戏是一种复杂的现象,幼儿在游戏中会出现许多不同的表现,不仅每个幼儿游戏行为会不断发生变化,而且不同的幼儿在游戏中也会有不同的表现。因此需要 “看、听、问、思、记”等多管齐下,才可以对幼儿在游戏中的表现有比较细致的了解。
三、幼儿游戏中教师观察的方法
1.轶事记录法
轶事记录是采用叙述性的语言将正在发生的或不久前发生的事件记录下来,如通常教师会在空白的纸上记录幼儿的游戏行为、即时感想,不拘任何形式。轶事记录法简单、方便、灵活,而且无须编制观察记录表格,也不需要安排特别的情景、范围或事件,只要当事情发生了,教师就可以随时随地进行记录,所以也是最简单的观察法。
2.实况详录法
实况详录法是教师在一定时间内持续不断地尽可能记录幼儿所有的行为动作表现,然后进行分析的一种方法。在使用实况记录法中,随着现在手机的普及,我们基本上是先用手机录像或拍下当时观察的情景,空余时再看着录像或相片将当时背景、幼儿游戏的每一件事和所说的每一句话进行详细的文字记录。
3.分化观察法
在观察过程中,我们常对幼儿的行为有一种似是而非的感觉,这需要教师运用多种方式进行观察与分析,从而得到比较清晰的感觉。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细化:(1)游戏材料:通过幼儿对游戏材料的操作,观察了解幼儿游戏的水平。(2)幼儿:通过幼儿的动作、语言、表情等观察。(3)场地:从场地的不同角度观察幼儿。(4)时间:选择不同的时间长度和不同时间段观察幼儿。
总之,通过观察游戏中的幼儿,教师能得到游戏活动中的很多信息:幼儿喜欢什么游戏,在游戏中怎么和同伴交往等。要了解幼儿身心发展方面的科学知识,教师还要掌握和了解观察方法的基本知识,才能在观察的过程中成功捕捉到有用的信息,了解幼儿的个性、需要、兴趣等不同方面发展水平,更好地调整教育行为和教育策略,促进幼儿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