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新一轮科研体制改革带来的机遇与挑战

2016-06-30罗劲梅徐兵强罗冠勇

中国集体经济 2016年2期
关键词:机遇挑战

罗劲梅 徐兵强 罗冠勇

摘要:文章根据国家科研体制改革的新政策,提出科研机构和科研人员面临的机遇和挑战,认为政策将导致科研项目申请更加公正,成果转化速度更快,科技创新力将进一步激发,同时,也使得科研机构面临人才流失,科研人员面临科研方向调整的挑战。

关键词:科研改革;机遇;挑战

近期,关于科研体制改革的文件如潮水般涌现,随着国务院印发《关于深化中央财政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管理改革方案》的通知,然后《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若干意见》于2015年3月13日颁布实施,接着国务院正式印发了《关于改进加强中央财政科研项目和资金管理的若干意见》,同年8月修改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同年9月24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实施方案》。这些系列文件和精神使科研人员特别振奋人心,引起一线科研人员高度的关注,也在科学界引起了强烈的共振。国家将全面营造创新驱动发展的市场和社会环境,激发万众创新的热情与潜力,全面调动科研界一切有利于创新的积极因素来推动这场新的革命。这一切给科研人员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尤其对于年轻的科研人员,这股改革之风就象是1979年的春天那样温暖。

一、新的科研体制改革给科研人员带来了新的机遇

首先,科研项目的申请和获批将更加公平公正。这么多科研改革的文件,也许最受人关注和鼓舞的应当是项目方面的改革。一直以来,科研项目管理中有两个突出的现象,一是 “九龙治水”现象非常突出,二是大专家小圈子现象非常突出。“九龙治水”导致同一个科研课题,可以同时在多个部门申请获批,而大专家小圈子可是把很多年轻有为的科研人员排挤出来,导致拿项目靠专家,靠管理部门,因此,走人情的现象非常突出,要是年轻的科研人员没有进入这个圈子,或是这个圈子没有认识的人,很多项目很难申请获批。国务院《关于深化中央财政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管理改革方案》和《关于改进加强中央财政科研项目和资金管理的若干意见》等两个文件从源头上解决科研项目中的管理问题,实施目标管理,弱化政府职能,强调公开公平,从经费的管理和监督,到项目统筹和分类实施,强化项目的过程管理,对项目的申请、立项、验收和整个流程管理都进行了规范。此次改革的目的是把分散的经费统筹管理,并且加大项目管理的透明度,避免暗箱操作,并将青年骨干作为项目承担的主体,弱化专家圈子效应。这些文件的公布和实施将全面营造科研界的公平公正的氛围,给科研人员特别是年轻科研人员带来更多机遇。

其次,科研成果的开发和应用将不断加快步伐。一直以来,科研成果转化低,科研人员转化不积极是科研机构的通病,这种通病多是因为政策放不开,管得太死导致的结果。如今修改了成果转化法,以法律的形式确保了科研人员的利益,并且下放科技成果的使用和处置权,大幅度提高科研技术人员的收益权,明确规定对用于奖励科研负责人、骨干技术人员等重要贡献人员和团队的收益比例,可以从现行不低于20%提高到不低于50%,同时,加大科研人员股权激励等几大措施。这些文件将科研人员的成果转化积极性推到历史高潮。科研人员以前做成果开发是收入低,有劳无获,还被人看不起,在评职称时爱歧视,而且成果转化程序复杂,收入一般归国家,科研人员所得甚少或几乎没有,因此,原来的科研成果基本上束之高阁,现在,这些制度上的问题都将一一破解,科技开发成为科研人员的香饽饽,做应用开发的科研人员在收入跟上来了,积极性也高了,科研人员和科研机构都将全面挖掘可开发的成果,科研成果的开发和应用将迎来历史的春天,相信会收获诸多果实。

最后,科技创新能力将得到前所未有的激发。政策的导向性其力量是无穷的,好的政策激发人的创新力和主动性,必然带来科研界的突破。我国现在科研基础和条件都已经具备,基地及实验设备等各方面科研条件都有很大改善,科研经费也日益丰富,对科研人员来说,条件和经费等各种硬件设施都已经有了,在制度的激励下,文化氛围和科研软环境的改变,是对科研人员全面的保障,在此情况下,科研人员的主动性、创造力都将得到前所未有的激发,从面全面提高我国的科技创新力。

二、科研体制改革对科研机构和科研人员带来的几点挑战与思考

科技部万钢部长提出,新的形势为我国的科技工作提供了新的历史机遇,也带来了新的挑战。虽然,改革对于科研人员的机遇显而易见,个人认为政策出台后仍会引起科研机构和科研人员在应对政策中的变革,从面带给科研单位和人员一些影响。

首先,科研机构或许面临人才流失。科研体制的这次改革中明确了允许科研人员带着科研项目和科研成果到企业就职或自行创业的精神,而且明确在这期间保证基本收入待遇。虽然这个政策的细则还没出台,但政策的精神已经明确,科研人员本来就是高知识分子,不仅专业技术突出,而且社会经济意识较强,而且社会上不少企业了相中了科研人员的能力和技术,在企业普遍待遇高于科研单位的情况下,这个政策的出台应该给很大一部分科研人员带来很大的吸引力,科研单位因为体制的原因,成果转化难度相对比较大,而且科研单位对于成果转化所需的人员、设备也不一定跟得上,这就会导致成果转化速度不如企业快,企业的主要因素中是就业的不稳定性,而政策解决了科研人员的后顾之忧,在保证科研人员基本待遇下鼓励到企业和社会创业,从国家层面来说是好事,能更快推动成果转化,使科技和生产要素结合,最大化地将优质资源往企业和社会引导,促进科研与生产力的结合,势必能创造更多社会价值。但这些有利条件导致一些科研人员往企业和社会流动,也必然会引起科研机构的人才流失。

其次,基础研究的机构和科研人员将受到冲击。根据成果开发的相关政策精神,科技骨干等重要贡献人员和团队的收益比例将提高到50%以上,同时,还将赋予科研人员股权激励等几大措施。这样科研人员的收入将发生重大改变,原来基础研究的机构和人员相对待遇比较稳定,收入也比较好,但這此激励政策下,收入的天秤势必向应用开发型机构和科研人员倾斜。收入的导向性作用使得科研人员越来越重视技术开发和成果转让,而基础研究只是理论的突破的储备,一方面基础研究人员想要真正做到理论创新和突破很难,因此注定了大部分基础研究人员将默默无闻,另一面方面基础研究的理论和技术又离应用和开发还有较长的距离,因此难以开发使用获得收入,因此会导致在收入方面跟从事应用基础和成果开发的科研人员有较大的差距。收入的不平衡必然给科研人员在研究方向的选择带来冲击,不少科研人员收入本来就不高,加上社会消费水平的日渐增长和生活压力会导致科研人员研究方向将发生变化,应用型科研机构和科研人员将在这次改革中顺应发展,基础研究的机构和科研人员将受到冲击。

政策的改变必然会带来不同的机遇和挑战,这些机遇和挑战也是多方面的,不同的单位和人员所面临的都会不同,本文只是略举其中之一二。不管前面的机遇和挑战如何,作为科研单位和科研人员都应明白只有不断深化改革,使科技管理与创新活动的规律和特点相适应,才能破除阻碍科技生产力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不断增强科技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引领作用,提高我国的科技创新力。期待这次改革带来新的思路和发展,也期待科研机构和科研人员在这次改革中有不同的收获。

参考文献:

[1]万钢.深化改革推动科研项目和资金管理迈上新台阶[EB/OL].http://views.ce.cn/view/ent/201407/01/t20140701_307

3033,2014-07-01.

[2]彭科峰,等.科技体制改革:大平台能否带来大作为[EB/OL].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14/10/305833.shtm. 2014-10-22.

[3]冯蕾.创新驱动战略透露重要信号让科研人员名利双收[EB/OL] http://scitech.people.com.cn/n/2015/0413/c1057-26835640.html,2015-04-13.

(作者单位: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热带生物技术研究所)

猜你喜欢

机遇挑战
RCEP与房地产机遇
你的焦虑,也是你的机遇
再见,机遇号
不必过于悲观,四大机遇就在眼前
我来挑战(二)
用科技创造机遇
机遇
生存 挑战
第52Q 迈向新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