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民间珠绣工艺在幼儿美术教育中的创新运用

2016-06-30福建省厦门市第九幼儿园

儿童与健康(幼儿教师参考) 2016年6期
关键词:团花亮片闽南

福建省厦门市第九幼儿园 郭 琪



民间珠绣工艺在幼儿美术教育中的创新运用

福建省厦门市第九幼儿园郭琪

闽南珠绣是福建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工艺美术类传统手工技艺保护项目之一,是闽南最具有独特艺术风格的装饰性工艺品,而闽南民间优秀的传统手工技艺形式具有浓厚的艺术内涵和文化价值,是非常有利的教育环境资源。正如《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艺术领域中所指出的:“引导幼儿接触周围环境和生活中美好的人、事、物,丰富他们的感性经验和审美情趣,激发他们表现美、创造美的情趣。”

此外,珠绣也是培养幼儿动手、动脑、手眼协调工作的有效途径,它对幼儿身心健康发展的作用是独特和多方面的,在开发孩子的右脑,锻炼幼儿手部小肌肉精细动作等方面都有相当大的作用。通过幼儿的动手动脑,促进幼儿的智力发展,萌发幼儿的创造性思维,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耐性,特别是让幼儿在珠绣活动的实践中敢说、敢想、敢剪,激发幼儿的自信心,体验成功的快乐。

因此,将闽南珠绣和幼儿园美术活动巧妙地结合起来,引导幼儿将喜闻乐见的闽南民间艺术活动融入极富创造性、自主性的美术活动中,不仅能够带领幼儿领略特定时期闽南的传统工艺,而且巧用闽南艺术资源,丰富幼儿的活动,不失为传承闽南民间艺术的一种独特形式。

一、创设环境、激发兴趣、感受珠绣的美。

著名的意大利教育家玛利亚·蒙台梭利强调的环境育人的三角关系原则中提到:幼儿是教室的主体;教师创设环境;环境影响幼儿;幼儿在环境中所受的影响是教师再次创造环境的依据。教师在活动组织过程中充分运用环境的暗示作用,以刺激他们各方面的发展。环境所体现的文化氛围会对幼儿起到潜移默化作用,并产生意想不到的教育效果。因此,我们先从环境着手,让幼儿从多方面多渠道感受珠绣文化。

1.社会资源的利用

首先,充分利用幼儿园的资源。教师通过查找资料、参观、访问、向知名民间艺术家学习等多种渠道,了解有关珠绣的相关知识,掌握一定的珠绣技能,寻找、收集可供幼儿欣赏的珠绣成品以及幼儿操作活动的相关材料;其次,联系社区内的珠绣工艺品点,带幼儿参观珠绣艺人的现场珠绣和珠绣作品,让他们对学习珠绣充满欲望;最后是合理利用家长资源,邀请家长参与收集与调查,为活动积累资料,利用一些休息的时间,和幼儿寻找闽南珠绣作品。

2.班级环境的创设

在社会资源的铺垫下,我们与幼儿一起创设富有珠绣民间美术气氛的班级环境,让幼儿感受到珠绣手工艺品的独特的艺术美。在活动室里,以区域的形式摆放了许多开放式的矮柜,用矮柜进行分隔,将珠绣的过程以及步骤以照片的形式张贴在墙壁或者橱子上,幼儿可以通过与环境的互动,如:摆一摆顺序,说一说流程,进一步感受珠绣,了解珠绣的过程。利用家长和幼儿共同收集各种各样的珠绣工艺品,如:珠绣的拖鞋、珠绣的衣服、珠绣的横幅、珠绣的壁挂图、珠绣的荷包等珠绣工艺作品装扮着班级的特色区——棒棒珠绣坊。我们还购置了专业绣架、绣桌、绣垫等使得整个特色区的环境具有更浓厚的民间工艺的气氛。

将传统手工技艺“闽南珠绣”与环境教育相融合,寓教于乐,使幼儿在接受民俗艺术熏陶的同时进一步感受了珠绣的美。

二、根据年龄,精挑细选,提供珠绣材料。

1.精挑细选欣赏的珠绣作品

有了良好的民间珠绣活动的环境和氛围,我们就在幼儿欣赏珠绣作品上做文章了。传统珠绣作品使用的绣线色彩鲜艳夺目,幼儿可在强烈的对比色、柔和的近似色中欣赏到各种各样的图案,激发起幼儿动手创作的愿望,为此我们特色选择了幼儿喜欢的的珠绣图案如:水果类、动物类、服装类、床上用品类、头饰用品类等多类珠绣作品,激发了幼儿对手工艺作品的兴趣,为开展手工艺活动做好充分的铺垫。

2.根据年龄特点选择珠绣材料

珠绣材料种类繁多,但由于幼儿的年龄特点不同,个体之间也存在差异,因此我对珠绣的材料进行了筛选。

小班幼儿的小手肌肉发展还不够灵活、发达,手眼协调能力还比较弱,而且动手的能力有限,因此,我们为幼儿提供了另类的珠绣材料,我们将其称为“前珠绣活动”(它有别于准珠绣的细针细线活儿),例如:收集各种各样的毛线、花线、木珠、花片、穿线板等等。鼓励小班幼儿进行串珠、串线板、串吸管、串珠钗等前珠绣活动。同时,为了满足每一个幼儿的需要,我们为发展水平不同的幼儿提供了不同难度的材料,如:用低水平的木珠、花片进行简单的串项链主要练习串的动作;用中等水平的花毛线、木珠进行串线板;用高水平的细花线、吸管、彩珠进行串吸管、串珠钗等活动。使同一个珠绣活动内容,因材料的难度不同,而具有层次的差异。

考虑到中班幼儿使用绣花针还有困难,老师特别选用了大孔圆头的毛线钢针,用大孔圆头的毛线钢针穿上粗线、毛线在麻布、网布(等大孔布)上,用上下拉线、平绣的方法进行简单的珠绣。同样,我们为不同水平的幼儿提供了不同难度的材料。如:低水平的用大孔圆头的毛线钢针穿上粗线、画有控制点的网布(网布上画有简单的图形,并且点上了控制点,使幼儿更容易掌握在哪儿往上串把线拉上来,在哪儿往下串把线拉下去)进行跟点平绣;中等水平的用大孔圆头的毛线钢针穿上粗线、画有控制点的网布、各色电光胶片的跟点亮片平绣;高水平的用大孔圆头的毛线钢针穿上粗线、画有控制点的网布、各种各样的珠子的跟点粒绣等活动。帮助中班幼儿熟悉平绣的同时尝试进行简单的珠绣。

到了大班,主要是鼓励幼儿大胆尝试绘制珠绣图样,灵活运用串绣、粒绣和平绣的珠绣方法独立创作完成一幅作品或者是合作完成一幅作品。

三、由易到难学习珠绣针法。

1.简笔画、照片配合儿歌帮助幼儿在生活中、玩中学穿线、打结。

在前珠绣活动中,首先,教幼儿学习穿线、打结等最基本的技能,但这些技能的练习是比较枯燥的,而且教师在示范的时候幼儿不容易看清楚。因此,我通过简笔画、照片配合儿歌帮助幼儿在玩中学。如:在教幼儿学打结的时候,我编了一首儿歌:“绕个圈儿钻个洞,拉拉变紧一个豆。”幼儿一边读着儿歌,一边做动作,很快就学会了。

又如,母亲节时孩子们想送一份礼物送给自己的母亲,我突然想起童年时的自制小饰物——吸管项链,这正一个练习的好时机。于是,我问幼儿们:“老师教你们做一样小饰物好吗?”他们开心地说:“好。”我拿来针和线,教小朋友制作的方法:先穿针,然后把一小段一小段的彩色吸管穿在线上,最后是打结,吸管项链就做好了。看见吸管项链,孩子们都开心极了,他们一边穿一边数,还比一比看谁穿得快。不一会儿,一串串漂亮的项链就穿好了。看着一串串漂亮的项链,我高兴地想:“小朋友们打结、穿针的技能就在这样轻松、愉快的活动中得到了练习,多好啊!”

2.巧用穿线板练习平绣

平绣是珠绣中最基本的针法,它起落针都必须是绣在纹饰边缘,绣线做平行紧密的填补绣,针脚排列整齐均匀。于是我让幼儿在穿线板上练习。因为穿线板的孔排列整齐,不容易混淆幼儿的视线,很快大部分幼儿就学会了在穿线板上绣平针和锁边。

3.巧画控制点帮助幼儿轻松掌握落针点

幼儿在做好前珠绣后,我们就开始让幼儿在比较容易的麻布或者是网布上绣花。首先,我先用笔在网布上画出幼儿所喜爱的图案,并且点上了控制点,使幼儿更容易掌握在哪儿往上串把线拉上来,在哪儿往下串把线拉下去。有了控制点的指导,幼儿的创造能力也得到了发展,他们会使用各种各样的材料搭配在珠绣作品中,使作品增色不少。例如:兵兵选了绣团花,一开始拿起绣框和针的他有点手足无措,东张西望的看着别的小朋友是怎么绣的,纠结了一会,他拿着绣框和针问我:“老师,我想要绣团花,可是我不知道要从哪里开始?”我没有直接告诉他答案,而是和他一起观察起绣框上的团花底布,对他说:“兵兵,你仔细看看,团花底布上除了花纹还有什么呀?想想他有什么用?”兵兵摸摸小脑袋,又看看旁边孩子:“哦!我明白了原来是跟着点点绣啊,太棒了!”

找到“小秘密”的兵兵认真地绣开了,很快一条花纹绣好了,他兴奋地跑到我面前说:“老师,你看,我学会了。”然后飞快的回到位置,专注地绣着,不知不觉半小时过去了,他拿着刚绣好的团花自豪地跟我说:“老师,你看我终于成功了。”接着开心地向旁边的小伙伴们介绍经验“跟着花纹上的点点绣,就可以绣得又快又好,你瞧我的!”

在珠绣过程中,幼儿从知到行,需要一个尝试探索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其中有的孩子知道该怎么绣可是不知道从何着手;有的孩子绣了可是发现花纹没办法绣整齐,绣得歪歪扭扭的。因此我在提供的材料上做起了文章——绣团花是相对比较简单的,因为它线条简单、材料主要选用单色亮片,不存在配色等问题。教师在团花底图的设计上加入了控制点,帮助幼儿更好的掌握一上一下的落针点。

4.大胆探索、细心发现。

新《纲要》中提到:“在支持、鼓励幼儿积极参加各种艺术活动并大胆表现的同时,帮助他们提高表现的技能和能力。”如:在一次活动中,青青毫不犹豫地选了绣横幅。虽然在红布上贴有字,但是没有控制点,怎么才能把字绣好看呢?她考虑了一会,就看她胸有成竹的拿起金色的亮片,沿着字的边缘线绣了起来。由于有了上次活动绣团花的经验,青青已经基本掌握了绣亮片时的技巧(第一针向上,穿上亮片,将亮片放在布上,针从亮片边缘与字边缘相交处落下即可)。很快她将“囍”字的轮廓绣好了,于是兴高采烈地请我帮忙把贴在底部的纸张撕掉,看看效果。外圈的纸张撕掉一看,青青傻眼了——字到哪里去了?怎么看不出来了?这是什么字啊?她皱着眉头看着我说:“老师,我绣的字怎么变成这样了?”我拿起旁边的挂饰(绣有“扬”字)对她说:“你仔细比一比,你绣的字和挂饰上绣的有什么不一样?”青青拿着观察了很久,忽然间发现:“原来绣字的时候,字里面的轮廓也要绣出来,而且还要用亮片把整个字绣满,而不是只绣轮廓。”于是开心地把撕掉的底图又贴回去,把整个字绣满……

绣字需要用到大亮片,并且没有了控制点,对于有绣过团花基础的幼儿而言有挑战而又不会太难。当幼儿发现这些问题,向教师寻求帮助时,教师通过情绪安抚、间接地指导的方式,鼓励幼儿通过观察、比较、再实践的方法尝试解决问题的策略,从而获得成功的喜悦。

总之,闽南文化博大精深,长期根植民间,源远流长。让我们充分挖掘闽南文化,给文化传承提供有利条件,让民间工艺美术走进课堂,走进孩子们的美术世界,将闽南珠绣和幼儿园美术活动巧妙地结合起来,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地让幼儿感受珠绣的美、表现珠绣的美、创造珠绣的美,同时,幼儿的手部肌肉动作、手眼协调的能力、运用色彩的能力及创新能力在探索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地得到了提高,而耐心、细心、专心等幼儿终身受益的意志品质在潜移默化之中得到了培养——正如新《纲要》中所说的:“艺术是实施美育的主要途径,应充分发挥艺术的情感教育功能,促进幼儿健全人格的形成。要避免仅仅重视表现技能或艺术活动的结果,而忽视幼儿在活动过程中的情感体验和态度的倾向。”

参考资料

[1]玛利亚·蒙台梭利. 有吸收力的心灵[M].北京:中国发展出版,2003.

[2]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组.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

[3]厦门市第九幼儿园. 让闽南民间工艺进入幼儿园课程[J].幼儿教育,2012(1).

猜你喜欢

团花亮片闽南
亮片闪烁
传统经典藻井纹样——创意百变宝相团花
闽南文化传承
吴松柏的闽南威士忌小镇
Birthday Gift
闽南,闽南
闽南拍胸舞迎来台湾小弟子
耀眼的圣诞节
一把剪刀、一张纸和一个梦想——从《百变团花》谈低年级美术中的民间艺术
材质放大镜电光闪耀亮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