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观摩名家笔法,写活人物个性①
——《名家笔下的人物描写》教学设计

2016-06-30喻文龙

名师在线 2016年1期
关键词:二伯语段名家

喻文龙

(桃源县木塘垸乡中心小学,湖南常德 430725)

【教学目标】

1.能快速、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文章,理解关键词语在表达感情方面所起的作用;

2.能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会用自己的思维方式画出文章的思路(粗线条式的文章框架);

3.初步学会文章中作者刻画人物形象的多种方法,并尝试在自己的写作之中加以运用。

【教材分析】

在语文出版社2005年出版的小学五年级上册课本中,全书六个单元共30篇课文,其中写人的就有20篇,约占整册课文的67%。如何写活一个人,就成为了我在教学之中思考了很久的一个话题。课文中写人的文章虽然多,但是在写作方法和典型性上面都还不够。只有借由教师平时收集的一些阅读补充篇目来做示范,万变不离其宗,把最根本的东西通过与学生一起阅读、一起体验从而提炼出来,这就是我设计本堂课的初衷。

尝试实现阅读教学与习作教学的双向融通,以“阅读为根,生活为源,写法为桥,思维为脉,创新为魂”来支撑我的作文教学。纵观现代以来文学名家的文章,成功地刻画的人物形象不计其数。本堂课我主要和学生一起借助萧红先生的《有二伯》、朱自清先生的《背影》以及韩少功先生的《青龙偃月刀》作为文本资源,利用思维导图来梳理名家笔下刻画人物形象具有代表性的写作技法,品味人物的性格特点,将写作技法加以迁移运用,达到举一反三的目的。

【重点难点】

初步掌握文章中作者刻画人物形象的多种方法,并尝试在自己的写作之中加以运用。

【教学过程】

一、走进名家,知人论世

1.导语引入,揭示课题

师:同学们,你们都读过名著吗?每一部名著、每一篇名篇都是由一位非常平凡而伟大的作家所创作的,我们把这些作家冠以“名家”的称号。课前我们已经预习了名家的文章,今天就让我们再一次走进那些名家笔下的人物,去领略名家描写人物的方法吧。(板书:名家笔下的人物描写)

2.出示图片,介绍作者,了解写作背景

(设计意图: 只有了解了名家的生平才能消融时代的隔阂,拉近名家与读者的距离。知道了作者创作的背景,才有可能进一步走进名篇,从而以儿童的视角来进入文本,在细细品读中领悟和品味名家笔下的文字和情愫。)

二、深入文本,感知内容

1.生快速默读选文一萧红先生的《有二伯》和选文二朱自清先生的《背影》,全班分为两组,并尝试着画出两篇文章的思路图(师巡视指导点拨)。

师:让我们快速地自由默读今天要和大家分享的两篇文章《有二伯》和《背影》。

出示学习提示:1.边读边抓住中心词语;2.找出作者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做好批注;3.快速画出文章的思路。

师:我们谈人物描写的方法,肯定要先找出文章中有哪些人物。(板书:人物)

师:我们理清了文章中的主要人物,那你们的火眼金睛是否瞧出了名家运用了什么样的方法来刻画人物呢?我想同学们七嘴八舌说技法。(板书:描写)

课件出示写作技法的关键词:

图1 写作技法面面观

画毕,展示交流思路图,总结画思路图的方法(围绕一个中心,抓住主要线索,利用小标题归纳概括)。

师:刚才老师在下面转了一圈儿,发现很多同学画的思维导图都很不错,老师在几位有代表性的思路图上面做了标记,请这些同学展示一下你们的思路图吧。(学生展示思路图)

师:图2、图3分别是学生所画《有二伯》《背影》主要内容的思维地图。

覃同学锁定“有二伯”这个核心人物,通过不断发散,通过记录有二伯的“性情古怪”“外貌”“行李”来表现人物形象,从而形成了一些比较细小的分支。

粟同学从“背影”入手,通过记录事情的来龙去脉,展现的是一幅送别的场景图,该图起于“背影”,收于“想念”,一语道破了“背影”所蕴含的深沉含义。

图2 覃同学所画《有二伯》主要内容的思维地图

图3 粟同学所画《背影》主要内容的思维地图

师:画思路图没有什么诀窍,只要大家围绕一个中心,抓住主要线索,利用小标题归纳概括之后,把它们串连起来就OK了。

(设计意图: 借用“思维导图”这一工具来进行文章主要内容的梳理,每一位儿童都有自己的大脑思维方式,在白纸上留存的是孩子们个性化的阅读体验和独特的思维地图。将名家的思维方式和语言文字加以内化,形成了自己外显的思路图像。在名家与“我”的对话之中,孩子们的受益将会是无穷的。)

三、领悟技法,品味人物

1.快速自由朗读文章,边读边找出作者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做好批注(提示:不动笔墨不读书)。

2.七嘴八舌说技法,边说边尝试分析这样写有什么好处。(利用思维导图板书技法,相机训练口头说话)。

师:大家对于文章都已经比较熟悉了,我们下面就重点赏析两篇文章之中刻画人物形象的具体方法吧!学习名家“写人制胜”的法宝。请快速阅读大屏幕上面的语段,这段话主要是通过什么描写方法来表现人物什么样的个性呢?

同时课件出示语段:“有东西,你若不给他吃,他就骂。若给他送上去,他就说:‘你二伯不吃这个,你们拿去吃吧!’

家里买了落花生、冻梨之类,若不给他,除了让他看不见,若让他找着了一点影子,他就没有不骂的:‘你个小兔羔子……,有猫狗吃的,有蟑螂、耗子吃的,就是没有人吃的……兔羔子,兔羔子……’

若给他送上去,他就说:‘你二伯不吃这个,你们拿去吃吧。’”

师:你们发现了名家笔下人物鲜活的第一个“法宝”——语言描写(板书:语言),作者围绕着有二伯看见小孩子有东西吃又不给他吃而骂人的这一个情节展开了一场对话,透过语言写出了有二伯的性情古怪。文中这样的对话还很多,下面请同学们同桌之间分角色读一读,体会作者语言描写的精妙。

师:老师将带领大家继续前进,和大家一起发现第二个描写人物的“法宝”,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语段。(生自由朗读语段)

同时课件出示语段:“不知他的东西,怎那样的不结实,有二伯三天两天就要动手缝一次。

有二伯的手是很粗的,因此他拿着一颗很大的大针,他说太小的针他拿不住的。他的针是太大了点,迎着太阳,好像一颗女人头上的银簪子似的。

他往针鼻里穿线的时候,那才好看呢,他把针线举得高高的,睁着一个眼睛,闭着一个眼睛,好像是在瞄准,好像他在半天空里看见了一样东西,他想要快快地拿它,又怕拿不准跑了,想要研究一会再去拿,又怕过一会就没有了。于是他的手一着急就哆嗦起来,那才好看呢。”

师:他的古怪还有很多呢,不仅仅是他的针线古怪,还表现在很多地方,大家请看——

同时课件出示语段:“有二伯穿的是大半截子的衣裳,不是长衫,也不是短衫,而是齐到膝头那么长的衣裳,那衣裳是鱼蓝色竹布的,带着四方大尖托领,宽衣大袖,怀前带着大麻铜钮子。这衣裳本是前清的旧货,压在祖父的箱底里,祖母一死了,就陆续地穿在有二伯的身上了。所以有二伯一走在街上,都不知他是哪个朝代的人。”

师:见识了有二伯的古怪,我们一起去感受一位父亲远去的背影吧。

课件出示语段:“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

师:这一段话描写的是父亲穿过月台为儿子买橘子的场景,每当老师读到这段文字都会眼角湿润。孩子们,你们自己饱含深情尝试着读一读。(生有感情地读语段)

师:这段话中的描写方法我们前面都见过了,这里作者巧妙将外貌描写和动作描写结合起来了。

归纳写法,尝试着说一说名家笔下的人物给你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

师:当然,除了这三件法宝,这两篇文章中肯定还蕴藏着更多的“法宝”等待着我们去发现,读完了课文,你想不想说一说名家笔下的人物给你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呢?(学生自由发言)

激励拓展,鼓励广泛阅读,认识名家笔下更多的人物。

师:孩子们,看来这些人物是已经走进了你们的心扉。他们独特的个性将永远保留在你们的脑海中。让我们一起课外广泛阅读,认识名家笔下更多的人物吧。

(设计意图: 深入文本,师生共读。在读中领悟名家的笔法的精妙之处,围绕“人物”来探讨“描写”的方式和方法。在具体可感的语言文字中,让学生逐步领悟如何写好、写活一个人,为后面的迁移运用打好伏笔。)

四、迁移运用,举一反三

1.观看节选自德国漫画大师卜劳恩的漫画《父与子》中的《最后一个苹果》,认真观察人物动作,想象人物之间发生的故事。

2.快速给每幅图拟定一个小标题,然后画出你将要写的文章的思维导图。

师:我们已经学习了三个写人制胜的法宝,下面到了你们自由运用的时候了。

请大家仔细观看节选自德国漫画大师卜劳恩的漫画《父与子》中的《最后一个苹果》插图(出示漫画《最后一个苹果》),认真观察人物的动作,想象人物之间发生的故事,写下来。(学生自由作文完成后展示)

(设计意图: 有效的教学是学生将学会的知识加以运用,进一步巩固所学的技能,学生良好的语文素养不是一朝一夕能养成的,有赖于教师的言传身教和学生的自主练习。取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

五、布置作业,放飞心灵

师:请大家课后完成两个作业。

课件出示:

1.生自由阅读选文三韩少功先生的《青龙偃月刀》,理清文章的行文思路,品味作者写作技法对于刻画人物形象的好处。

2.课外练笔:我的老师

师:孩子们,好文章是练出来的。老师希望未来,我们班也能够群星璀璨,照耀我们华语的天空。今天的课就到这里。

(设计意图: 课外小练笔是对课堂所学写人技法的进一步迁移与延伸,好文章是练出来的,只有“熟”才能生巧。)

【备课反思】

接触名家的最好方式就是阅读完整的名著名篇,教师的作用就是提供和推荐相关的名家书目,引导学生徜徉于名家的文章之中,汲取养料,浸润情感,张扬个性。

1.“儿童本位观”引领下的教师全景式解读文本是把握文本意涵的前提

教师是课堂教学的引导者,对名家文本的解读深度,将影响着学生对文本的感悟,因此丰富资源整合下的名家名篇教学的前提是教师对文本解读的深度。

名家名篇的教学需要在丰富资源的支持下才能有效开展。那么教师在解读文本的过程中,要从多方面搜集整理资料,全面地了解文本内容和意义。

2.“群文阅读”理念引领下的丰富资源整合开发是文本资源利用的关键

教师所找到的教学资源,并不是为文本量身定做,也不一定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基础,因此需要教师对这些资源进行有机整合,促进学生对文本的思考与理解,拉近名家与读者之间的距离。大胆借用鲁迅先生的“拿来主义”,适度在国家统编教材之外寻求一条补充国标语文教科书的新路径。

3.“语用课堂”之中师生之间对话体验是学生作文创作的核心

互动对话一直是阅读教学的主要策略,在丰富资源整合下的名家名篇教学中更要体现互动对话的过程。教学资源呈现并不能直接导致学生的意义建构,文本资源需要读者给它赋予意义,人与文本之间的二元交互才会产生阅读的独特体验。这就需要教师巧妙地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并通过追问,促进学生与文本产生深度对话,从而领悟蕴藏于名家笔墨之中的人文思想、精准的语言和行文的笔法,从而全面提升学生的语言综合素养。

猜你喜欢

二伯语段名家
名家
名家
【重点】语言文字运用:语段压缩
浅谈低年级语段仿写的指导策略
名家之约
名家之约
乡恋
晚节
“二伯”的由来
依存消解、一致性计算与浮现和语段计算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