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种面向域间路由系统的信任模型

2016-06-30罗军舟

计算机研究与发展 2016年4期
关键词:信任度

夏 怒 李 伟 陆 悠 蒋 健 单 冯 罗军舟

(东南大学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 南京 211189)(xia_nu@seu.edu.cn)

一种面向域间路由系统的信任模型

夏怒李伟陆悠蒋健单冯罗军舟

(东南大学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南京211189)(xia_nu@seu.edu.cn)

摘要在域间路由系统中,边界网关协议(border gateway protocol, BGP)的运行基于对自治域路由通告行为的可信假设,给了虚假路由信息发布者可乘之机,导致影响Internet稳定运行的安全事件时有发生,然而现有研究工作并不能有效抑制虚假路由信息的产生和传播,因此提出一种面向域间路由系统的信任模型,以实现对自治域路由通告行为准确的可信评估.在该模型中,在每个评估周期,评估自治域对其邻居自治域的历史路由通告行为进行直接评估,同时收集被评估自治域的其他邻居自治域对其的直接评估,最后综合多方来源的直接评估结果计算被评估自治域的信任度.采用路由通告行为预测方法,以使直接评估结果可准确反映被评估自治域的未来路由通告行为,此外,为使评估自治域可获得充分的信任信息以保障信任度评估结果的准确性,采用信任推荐激励机制促进自治域积极参与信任推荐,自治域间相互根据对方的历史信任推荐积极性计算信任推荐概率,并基于该概率进行信任推荐.实验结果表明:相比于其他信任模型,在不同的评估环境中,信任模型的信任评估结果可更为准确地反映被评估自治域未来发布真实路由通告的可能性.

关键词域间路由系统;信任模型;信任度;路由行为预测;信任推荐激励

域间路由系统由众多自治域系统(autonomous system, AS)互联而成,肩负着维护网络可达的重任,是Internet稳定运行的基石.在该系统中,自治域间基于边界网关协议(border gateway protocol, BGP)交换路由通告以实现域间路由收敛,BGP协议的运行基于对自治域路由通告行为的可信假设,然而这种可信假设却导致域间路由系统的稳定运行时常遭受由前缀劫持、错误配置、软件故障等产生的虚假路由信息的干扰[1-2].例如,2005年Google的一个前缀被劫持导致部分用户将近1 h无法访问Google[3],2008年巴基斯坦电信错误散播YouTube的一个前缀导致后者的服务中断2 h[4],这些安全事件同时也造成了重大的经济损失.为了应对域间路由系统所面临的安全挑战,当前的研究工作主要是从完善路由协议的安全机制以及加强对路由信息的诊断监测这2方面展开的.在安全机制方面,常用的解决方案如使用公共密钥设施(public key infrastructure, PKI),通过对自治域与其可发布前缀的绑定[5-7],以限制虚假路由信息的传播,然而,在分布式的域间路由系统内设置集中式的密钥授权管理机构尚缺乏现实可行性.在路由信息诊断监测方面,主要是基于数据层面(前缀是否可达)或控制层面(路由路径是否变化)的行为监测结果分析是否存在虚假前缀等安全威胁[8-10],然而,此类方法实质上是对域间路由通告的有效性进行后验式诊断,并没有对路由通告来源进行风险评估,从而难以有效抑制虚假路由信息的产生和传播.

鉴于信任机制在电子商务和P2P等领域[11-13]内遏制实体恶意行为方面的功效,目前信任机制也被逐渐引入到域间路由系统中,以实现对自治域的路由行为如所发布路由通告的前缀真实性等进行信任评估,评估结果可以作为路由决策规避路由风险的有效依据.在文献[14]提出的信任模型中相邻自治域间相互交换自身的路由策略、授权状态等指标,并基于这些指标展开信任评估,所使用的评估方法为对多个归一化的行为指标进行加权平均,然而,在该模型中信任评估所基于的一些行为指标并非来源于评估方的直接监测结果而是由被评估方提供,因此这些指标的可靠性无法得到保障,此外,要求被评估方提供如路由策略等隐私信息的做法缺乏现实可行性.在文献[15]所提出的信任模型中,自治域分别基于其他自治域所发布的路由通告的前缀真实性、所包含路由是否为谷底路由(valley free routing)以及所包含域间链路稳定度来计算相应的有效通告所占比例,随后基于不同的有效通告所占比例,分别评估自治域在不同路由通告行为指标方面的信任度.值得注意的是由于现有的路由行为监测方法并不能完全保障监测结果的准确性,并且由于不同自治系统之间的路由策略受商业关系的约束,有些路由通告可能被路由过滤器(route filter)所屏蔽进而无法被路由监测系统所发现,因此单个自治域仅仅依靠自身路由行为监测所得出的评估结果往往难以准确地反映被评估自治域的路由行为.尽管文献[16]所提出的信任模型在评估自治域信任度时综合考虑多个自治域所提供的信任信息,然而该模型没有采取过滤虚假信任推荐信息的措施,使得当存在虚假信任推荐信息时信任评估的准确性无法得到保障.在文献[17]所提出的信任模型中,域间路由系统被分割成若干个信任联盟,每个联盟中有一个自治域担任盟主,其他自治域(联盟成员)之间基于Beta分布理论相互展开直接评估,针对某一成员,盟主收集联盟其他成员所提供的关于该成员的直接评估,随后过滤掉与直接评估平均值偏离较大的直接评估值,最后取未被过滤的直接评估值的平均值作为该成员的信任度.然而,这种在信任模型中常用的过滤不可靠推荐信任度的方法需要在大多数推荐者为善意的情况下才能保障过滤效果,当在局部范围内恶意推荐者所占比例较大时该信任推荐过滤方法的效能将大打折扣.此外,在该模型中,为实现大范围内信任信息共享需要不同联盟的盟主之间交互所管辖成员的信任信息,这种盟主-成员式的信任模型所带来的问题是:各个独立的自治域并非乐意让其他自治域成为自己的信任代理,因此盟主的选择很难在自治域间展开并最终达成共识;盟主行为难以被监管,若盟主提供虚假信任信息会对域间路由系统的安全性造成严重破坏.还需要指出的是,在被评估自治域路由行为波动较大的情况下,上述信任模型基于加权平均、Beta分布等方法所得信任评估结果难以准确反映其未来路由行为变化,因此不能有效地为路由决策规避未来路由风险提供支持.此外,由于在现有面向域间路由系统的信任模型中没有采取方法促进自治域积极的参与信任推荐,会导致在自治域出于私利不积极反馈直接评价的情况下,评估者由于无法获取足够的信任信息而无法保障信任度评估结果的准确性,因此,有必要建立促进自治域积极参与信任推荐的激励机制.通过研究面向其他研究领域的激励机制后发现,在基于一次一罚策略的激励机制中[18-19],实体一旦有1次不合作行为后其将被迫进入1个惩罚期,被惩罚实体需无偿向其他未被惩罚实体提供若干次服务才能脱离惩罚期,并且在该期间内被惩罚实体不能享受其他实体提供的服务,这种激励机制的问题在于没有对实体的历史合作行为进行有效区分,会严重影响长期合作偶尔无法合作的实体的合作积极性.此外,在合作双方初始积极性不高的情况下,2个实体很有可能由于1次同时不合作而双双陷入惩罚期,导致相互不能提供服务而都无法脱离惩罚期即陷入合作僵局.在基于行为阈值的激励机制中[20-21],实体合作行为一旦低于某个阈值将被迫经历1个惩罚期,在该惩罚期内被惩罚实体需无偿向其他未被惩罚实体提供若干次服务,并不能享受服务,这种激励机制虽然避免了一次一罚策略对实体合作积极性的影响,但是在这种机制中合作行为高于阈值的实体所受到的奖励相同,会导致实体采取保持合作行为达标(高于阈值)即可的投机策略.此外,这种基于行为阈值的激励机制也存在使实体陷入合作僵局的风险,即当2个实体合作行为都低于阈值后将相互不能提供服务.

为实现对自治域路由通告行为进行准确的信任评估,使得评估结果可作为域间路由决策的依据,以有效抑制虚假路由信息的产生和传播,本文提出一种面向域间路由系统的信任模型TMIRS(trust model for inter-domain routing system),在该模型中,在每个评估周期,评估自治域对其邻居自治域的历史路由通告行为进行直接评估,同时收集被评估自治域的其他邻居自治域对其的直接评估,最后综合多方来源的直接评估结果计算被评估自治域的信任度.本文采用路由通告行为预测方法以使直接评估结果可准确反映被评估自治域的未来路由通告行为.此外,为使评估自治域可获得充分的信任信息以保障信任度评估结果的准确性,本文采用信任推荐激励机制促进自治域积极参与信任推荐,自治域间相互根据对方的历史信任推荐积极性计算信任推荐概率,并基于该概率进行信任推荐,一个自治域历史上向其他自治域信任推荐积极性越高,其从其他自治域获取信任信息的概率就越大,反之亦然.

1信任模型

在本文的信任模型中,自治域对其邻居自治域的路由通告行为展开信任度评估,在评估时评估方综合考虑自身获取的以及被评估自治域其他邻居所提供的直接评估信息,在有效区分不同来源直接评估值的可靠性的基础上计算被评估自治域的信任度.

在当前的域间路由系统中,恶意攻击、软件故障或配置错误都有可能导致自治域对外发布包含虚假前缀的路由通告,这类通告会快速传播到多个自治域的边界路由器并引发路由表项的变动,最终导致数据流量无法到达自治域所宣称的目的前缀,虚假前缀已经成为当前域间路由系统所面临的最严重威胁.因此,为抑制包含虚假前缀的路由通告的产生,有必要对自治域的路由通告行为进行可信评估,评估结果应能够反映出被评估自治域在未来发布包含真实前缀的路由通告的可信程度.鉴于现有的路由信息诊断和监测研究工作[8-10]在发现前缀劫持行为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对自治域路由通告行为的可信评估提供了良好的基础,可以通过现有的路由信息诊断和监测方法验证被评估自治域所发布前缀的真实性.综上所述,本文设计一种面向域间路由系统的信任模型,在该模型中,在每个评估周期,评估自治域基于其自身对被评估自治域路由通告行为的监测结果做出直接评估,考虑到现有的路由行为监测方法并不能完全保障诊断结果的准确性,并且有些路由通告可能被路由过滤器(route filter)所屏蔽进而无法被路由监测系统所发现,会导致单个自治域的直接评估结果难以准确反映被评估自治域的实际路由通告行为,因此评估自治域还需要参考被评估自治域的其他邻居自治域对其的直接评估,为实现不同自治域间信任信息的交互,可以采取如在不同域内设置信任服务器相互交互信任信息,或采取带外连接的方式如管理员之间通过电话和邮件等进行信任信息的交互.在收集到其他自治域的信任推荐信息后,评估自治域对不同来源的直接评估设以相应的权重,最后计算被评估自治域的信任度.由上述可知,在每个评估周期,评估自治域首先需要对被评估自治域做出直接评估:

定义1. 直接评估DTi,j(t).DTi,j(t)为在第t个评估周期自治域i对自治域j在未来发布满足前缀真实性的路由通告的可信预期,该值是基于自治域i自身对自治域j的历史路由通告行为监测结果得出的,取值范围为[0,1].

随后,评估自治域综合多方来源的直接评估计算被评估自治域的信任度.

定义2. 信任度CTi,j(t).CTi,j(t)为在第t个评估周期自治域i认为自治域j在未来发布满足前缀真实性的路由通告的可信程度,该值是自治域i综合多方直接评估得出的,取值范围为[0,1].

需要指出的是,在信任度计算时,评估自治域参考的是其他自治域对被评估自治域的直接评估而非信任度,这是因为:信任度可能综合了第三方自治域所提供的直接评估,在第三方直接评估不可靠的情况下,会导致不可靠信任信息的传播和扩散即形成以讹传讹.为有效降低不可靠直接评估对信任度评估的影响,在信任度计算时评估自治域需要对比历史上不同来源的直接评估与被评估自治域的实际路由通告行为的总体偏差程度,根据对比结果对不同来源的直接评估设置相应的权重.本文的信任模型示意图如图1所示,当一个自治域i对其邻居自治域j进行信任度评估时,自治域i需要综合考虑i对j的直接评估以及j的其他邻居(k和m)对j的直接评估,这些评估值通过自治域间信任推荐的方式获取,随后自治域i赋予不同来源的直接行为值相应的权重,最后综合多个赋有权重的直接行为值计算被评估自治域j的信任度.

Fig. 1 The diagram of the trust model.图1 信任模型示意图

设在第t个评估周期,自治域i对自治域j的信任度计算方法为

(1)

其中,CTi,j(t)为自治域i对自治域j的信任度,DTk,j(t)为自治域k(包括自治域i)对自治域j的直接评估,m表示在当前评估周期自治域i收集到的关于自治域j的直接评估的数量(m≥1),wk为自治域k对自治域j的直接评估在此次信任度评估中所占的权重.需要指出的是,对于同一个被评估自治域j,在同一个评估周期,其不同邻居自治域计算得出的信任度是不一样的,原因是:在1个评估周期里,由于自治域并非总是积极地参与信任推荐,不同邻居收集到的对自治域j的直接评估的来源会有所不同,进而所得信任度会不一样;即便不同邻居收集到的对自治域j的直接评估的来源是相同的,但是不同的评估自治域对于同一个由第三方提供的直接评估所设置的权重是不一样的,因为评价第三方直接评价可靠性的指标要基于评估自治域自身对被评估自治域的路由通告行为的验证结果(详见1.2节),而不同评估自治域所获的验证结果是不一样的,因此对同一个第三方直接评估设置的权重会不一样,进而所得信任度会有所不同.下面将分别详细介绍信任度计算所需的直接评估以及不同直接信任评价值所对应权重的计算方法.

1.1直接评估

由定义1可知,本文对直接评估的计算是基于对被评估自治域历史路由通告行为的验证结果,如果仅仅以被评估自治域历史上所发布的满足前缀真实性的路由通告的比例作为评估依据,会由于缺乏对不同时期被评估自治域的路由通告行为的分析,导致评估结果只是反映被评估自治域以往发布满足前缀真实性的路由通告的总体比例,而无法有效反映其未来发布满足前缀真实性的路由通告的可能性.因此,为了有效把握被评估自治域路由通告行为的变化规律,在本文的信任模型中,评估自治域以评估周期为单位来统计对被评估自治域所发布路由通告的前缀真实性的验证结果,进而计算出以评估周期为单位的被评估自治域的路由通告行为指标:路由通告行为值.

定义3. 路由通告行为值ABi,j(t).ABi,j(t)为在第t个评估周期自治域i计算得出的自治域j在该周期内向其发布满足前缀真实性的路由通告的比例,该值的取值范围为[0,1].

ABi,j(t)的计算方法为

ABi,j(t)=u

(2)

其中,n为在第t个评估周期内自治域i收到的来自自治域j的路由通告数量,u为满足前缀真实性的路由通告数量.由此可知,经过t个评估周期,自治域i可获得自治域j历史上各个评估周期的行为指标即路由通告行为值ABi,j(1),ABi,j(2),…,ABi,j(t).值得注意的是,现有的信任模型在计算直接评估时,对历史行为指标往往采用加权平均、贝叶斯算法、Beta分布等方法,所得评价结果在被评估对象路由行为非平稳变化的情况下难以准确反映其未来路由通告行为状态,导致评价结果不能有效帮助路由决策规避未来的路由风险.因此,在本文的信任模型中,为了使得直接评估结果可准确反映被评估自治域在未来1个评估周期内的路由通告行为表现,设当前为第t个评估周期,评估自治域i基于对被评估自治域j未来一个评估周期的路由通告行为值的预测,来计算直接评估DTi,j(t),有DTi,j(t)=ABi,j(t+1),ABi,j(t+1)为评估自治域i基于自治域j历史上各个评估周期的路由通告行为值预测出的其在第t+1个评估周期的路由通告行为值.由此可知,该直接评估可以有效反映自治域未来路由通告行为,将有助于路由决策规避未来的路由风险.

Fig. 2 Prediction method of the routing behavior value.图2 路由行为值预测方法示意图

本文所使用的对自治域路由通告行为值的预测方法基于早先的1个在路由行为预测方面的研究成果[22],与现有的AR模型、人工神经网络、小波变换、灰色模型相比,该研究成果的优点是:在小样本状态下(样本数量不少于4个)即可实施预测、无样本分布要求、不依赖专家经验、在样本数据值波动较大的情况下预测精度更高.设自治域i获得的自治域j的历史路由通告行为值序列为(ABi,j(1),ABi,j(2),…,ABi,j(t)),本文在预测路由通告行为值时,所基于的路由行为预测算法定义了2种波动类型:1)突发波动,该波动只干扰波动出现时刻的行为值,对后续行为值无影响,具有突发性;2)迁移波动,该波动不仅干扰波动出现那一刻的行为值并会对后续行为值产生一定影响,导致行为曲线发生如水平迁移以及趋势改变等.该预测算法定义了1个级比序列,此序列由相邻路由通告行为值的比值构成,表示为(r1,r2,…,rt-1),其中有ru=ABi,j(u+1)ABi,j(u).随后,基于一个分组标准|max(ri)-min(ri)|

DevDTi,k,j(t)=

(3)

其中,nk,i,j为在过去的t个评估周期里自治域k(包含自治域i)向自治域i提供的关于自治域j的直接评估的次数,出于策略或开销的考虑,其他自治域不一定会在每个评估周期都向自治域i提供关于自治域j的直接评估,因此第u次(1≤u

(4)

由式(4)可知,如果历史上自治域k所提供的关于自治域j的直接评估与自治域j路由通告行为值的平均偏差相对于其他自治域的更小,则在当前自治域i对自治域j的信任度评估中自治域k所提供的直接评估所占权重更大,反之亦然.在极端情况下,如果每个自治域的历史直接评估与自治域j的路由通告行为值的平均偏差都为1,这说明参与评估的自治域总是提供与自治域j实际路由通告行为相反的评估结果,显然在这种情况下各个自治域所提供的直接评估毫无价值,故权重都设为0.

1.3算法描述

基于上述对本文信任模型的介绍,本节给出对信任度评估的算法描述,设评估自治域为A,被评估自治域为B,自治域B的邻居集合为N(B),该集合包含自治域A,N(B)中任意1个自治域R在A对B信任评估时所提供的直接评估值序列为SeqR,自治域B的路由通告行为值序列为SeqB,自治域A对自治域B的信任度评估算法如下所示:

算法1. 信任度评估算法.

输入:N(B),SeqR(R∈N(B)),SeqB;

输出:CTA,B(t).

①t=1,∀SeqR=[],SeqB=[];

② 计算路由通告行为值ABA,B(t),并将其加入到SeqB中;

③ if (t≠1) then

④ for eachR∈N(B) do

⑤ 计算边路由通告行为值的平均偏差DevDTA,R,B(t);

⑥ end for

⑦ for eachR∈N(B) do

⑧ 计算直接评估权重wR;

⑨ end for

⑩ else then

2信任推荐激励机制

在本文的信任推荐激励机制中,自治域间相互根据对方的历史信任推荐行为计算信任推荐概率,并基于该概率决定是否向对方推荐信任信息即反馈对被评估自治域的直接评估值,自治域参与信任推荐的积极性越高,其从其他自治域获取信任推荐的可能性越大,反之亦然.此外,为保障自治域间的信任推荐不会陷入合作僵局,本文还设置了补偿概率,信任推荐行为不好的自治域可以通过付出较大补偿概率的方式来提升与其他自治域的合作水平,而信任推荐行为较好的自治域只需付出有限的补偿概率来维持合作.

由本文第1节可知,评估自治域通过综合考虑多方对评估自治域的直接评价可提高信任度量结果的准确性,然而,在自治域出于私利不积极反馈直接评价的情况下,评估自治域无法获取足够的信任信息,最终使得信任度评估结果的准确性无法得到保障.考虑到现有面向域间路由系统的信任模型中没有采取方法促进自治域积极地参与信任推荐,因此,有必要建立促进自治域积极参与信任推荐的激励机制.同时鉴于现有激励机制所存在的不足,本文提出一种激励机制.在该激励机制中,设当前为第t个评估周期,自治域A基于自治域B对其的历史信任推荐行为设置相应的信任推荐概率RPA,B(t),有0%≤RPA,B(t)≤100%,随后,当B向A发送信任查询请求时,A首先判断其资源策略是否允许其对B信任推荐,如果不允许则不推荐,否则A则以信任推荐概率RPA,B(t)向B进行信任推荐.本文使用信任推荐有效性来刻画自治域历史信任推荐行为:

定义4. 信任推荐有效性CB,A(t).CB,A(t)为自治域B历史上向自治域A反馈信任信息的比例,有0%≤CB,A(t)≤100%.

CB,A(t)的计算方法为

(5)

其中,nT为在信任推荐有效性评估窗口(最近T个评估周期)中A向B发送过的信任信息查询请求次数,kT为在该评估窗口内B向A信任推荐的次数.设当前为第t个评估周期,在计算出信任推荐概率RPA,B(t)后, 由上述可知,本文的激励机制基于“多劳多得少劳少得”理念,A对B的信任推荐概率与B对A的历史信任推荐行为相挂钩:B对A的历史信任推荐合作积极性越高,当A在策略资源允许的情况下,B从A获取信任信息的概率就越大,反之亦然.因此,相比于现有的激励机制,本文激励机制的优点是:1)历史信任推荐积极性较高的自治域偶尔几次不推荐,只会一定程度降低其他自治域对其信任推荐的概率,不会如基于一次一罚策略的激励机制那样必然遭受无法获取信任信息的惩罚,而是仍然有较大可能性从其他自治域获取信任信息,然而,随着不推荐次数的增多,其他自治域对其的信任推荐概率会不断下降,最终会使其无法有效从其他自治域获取信任信息;2)自治域是否能够有效地从其他自治域获取信任信息与该自治域的历史信任推荐积极程度有关,而非与某个行为阈值挂钩,因此越积极地参与信任推荐,从其他自治域获取信任信息的可能性就越大,使得自治域不会采取在信任推荐积极性到达一定程度就不加努力的投机策略.本文信任推荐激励机制流程图如图3所示.

由图3可知,设在第t个评估周期,在自治域A和自治域B相互展开信任推荐之前,自治域A需要计算自治域B对其的信任推荐有效性CB,A(t),并依此计算其对其自治域B的信任推荐概率RPA,B(t),自治域B也是如此.在A收到B的信任查询请求后,A对B的信任推荐概率并不是决定A向B信任推荐的唯一要素:在A受资源策略限制的情况下,即便A对B的信任推荐概率为百分之百,A也不能向B推荐信任信息.只有在A不受自身资源策略的限制下,A对B的信任推荐概率才能成为左右A是否向B信任推荐的唯一要素.下面将介绍信任推荐概率的计算方法.

Fig. 3 The trust recommendation incentive mechanism for the inter-domain routing system.图3 面向域间路由系统的信任推荐激励机制示意图

2.1信任推荐概率的计算方法

如果2个自治域之前并无信任推荐历史,出于对合作的激励,在本文的激励机制中,初次开展信任推荐的自治域将相互的信任推荐概率设置为100%,在随后的评估周期再根据对方实际的信任推荐行为(信任推荐有效性)来调整信任推荐概率.在介绍本文的信任推荐概率的计算方法之前,首先分析1个问题:是否可以直接将自治域B对自治域A的信任推荐有效性作为自治域A对自治域B的信任推荐概率?下面通过1个实例来讨论上述猜想的可行性,在这个实例中A与B相互将对方对自己的信任推荐有效性作为自己向对方的信任推荐概率,设A与B之间相互信任推荐100次,并设A和B的资源策略所允许推荐的概率相同,当A和B的资源策略所允许信任推荐的概率分别为90%,50%以及30%时,分别计算在每次信任推荐时A对B的信任推荐概率,重复上述测试100遍后对每次信任推荐所得信任推荐概率取平均值,测试结果如图4所示.从图4可以发现,如果双方仅仅将对方的信任推荐有效性作为计算信任推荐概率的唯一要素,会导致信任推荐合作水平远低于预期,特别是当资源策略

所允许推荐的概率较低时,合作水平下降非常快直至趋于不合作状态.由此可知,不能将自治域B对自治域A的信任推荐有效性直接作为自治域A对自治域B的信任推荐概率.

Fig. 4 The change of trust recommendation probability.图4 信任推荐概率变化示意图

下面对造成上述问题的原因进行分析,在本文的激励机制中,自治域A是否向自治域B信任推荐需要A首先判断资源策略是否允许信任推荐,如果允许则A将基于其对B的信任推荐概率决定是否推荐,因此即便A与B相互的初始信任推荐概率为100%,但如果双方资源策略允许推荐的概率小于100%,则当资源策略不允许信任推荐时A也不能给予B信任推荐,进而随后从B的角度来说A对其的信任推荐概率将小于100%,因此B也会降低对A的信任推荐概率,进而又会导致未来B对A的信任推荐有效性小于100%,如此往复,A和B不断降低向对方的信任推荐概率,导致最终A与B的信任推荐合作水平会远低于预期.显然,这种当双方都具有较高理论上的合作水平(资源策略允许推荐概率为90%)却无法达到高水平合作的现象是不合理的.为解决这个问题,本文设在第t个评估周期自治域A对自治域B的信任推荐概率计算为

(6)

其中,CB,A(t)为B对A的信任推荐有效性;FC(t)为补偿概率,设置该值的目的是为了避免图4所示情况的发生:自治域A与自治域B之间由于一方或双方的历史不合作,导致相互降低向对方信任推荐的概率,最终使得双方都不愿意主动提升合作积极性,导致双方的信任推荐陷入僵局.

2.2补偿概率的计算方法

补偿概率FC(t)的计算方法为

(7)

(8)

3实验

为验证本文信任模型的有效性,本文分析了RIS项目网站①提供的位于美国迈阿密的1台边界路由器(AS12654)上的路由通告数据,绘制出了以AS12654为中心的1个局部网络拓扑,如图5所示,其中自治域A代表AS12654.

Fig. 5 The network topology of simulation.图5 实验网络拓扑

鉴于RIS项目所提供的每个边界路由器路由通告数据样本所对应的时间跨度为5 min,因此本文设置1个信任评估周期的时间跨度为5 min.设置实验网络拓扑中每个自治域拥有10个前缀,在每个评估周期,这些自治域都要将自己的前缀宣告出去,随后在此基础上设置相应的发布虚假前缀的行为(见3.1节).需要指出的是,在前缀真实性验证方面,当前研究主要采用的方法是查询地区级互联网路由注册中心(Internet routing registry, IRR)[23]的“网络前缀-来源”对应关系数据库,依此来判断1个前缀是否真实存在且属于相应的自治域,为模拟真实的前缀认证环境,在本文实验中设置1个数据库存放所有自治域与其所拥有的前缀的对应关系,通过查询数据库,实验网络中的自治域i可以验证来自其邻居自治域j的路由通告前缀真实性即只要没有在数据库中查到相关的前缀与自治域对应关系则认为1条通告不满足前缀真实性.此外,为了模拟实际中自治域在验证路由通告前缀真实性时由于IRR所存信息陈旧或查询请求未得到响应等所造成的验证结果不准确的情况,本实验设1个自治域i在1个评估周期内从自治域j收到的每个路由通告有10%的概率由于未能得到数据库响应而不将该路由通告纳入到对路由通告行为值的计算中,随后如果对该通告的验证查询可以得到数据库的响应,则再设有10%的概率该通告的前缀因无法验证(模拟IRR所存信息陈旧)而被认为是虚假前缀.由上可知,在每个评估周期自治域i可计算出相应的路由通告行为值ABi,j(u)=vn,其中n为在第u个评估周期内自治域j向自治域i发送的路由通告数量(不包括在验证前缀真实性时未能得到数据库响应的路由通告数量),v为前缀真实性得以验证的路由通告数量.本实验环境为2.0 GHz的P4处理器、2 GB内存、Windows XP平台,使用Java作为开发工具.

3.1自治域都积极信任推荐时信任模型有效性验证

在这个实验部分不考虑自治域不积极参与信任推荐即不提供直接评估的情况,将实验网络中的自治域A作为被评估自治域,当其任意1个邻居自治域如B为评估自治域时,A的其他邻居自治域如C,D,E,F则为信任推荐自治域.设置A每次在应该宣告自己所拥有的前缀时都有30%的概率将非自己所拥有的前缀宣告出去以模拟前缀劫持行为.鉴于当前面向域间路由系统的信任模型中最常用的评估方法是基于算术平均法或Beta分布,因此本文选取2个信任模型作为比较:1)文献[15]提出的信任模型,简称为AVE,该模型分别计算出各个评估周期满足前缀真实性的路由通告比例,然后对这些比例值取平均值作为直接评估,该模型不采用信任推荐;2)文献[17]提出的信任模型,简称为Beta_Filter,该模型统计历史评估周期中满足前缀真实性的路由通告个数,然后基于Beta分布计算直接评估,此外,该模型采用信任推荐并基于平均值过滤偏离较大的直接评估,最后将未被过滤的直接评估的平均值作为信任度.为了验证不同信任模型的评估效能,在每个评估周期自治域A的所有邻居分别采用不同的信任模型计算A的信任度,并将信任评估结果与A实际的对其不同邻居下一个评估周期的路由通告行为值进行对比以计算评估偏差(取绝对值),进而再计算A的多个邻居评估偏差的平均值,将该值作为比较不同信任模型评估效能的指标.还需要指出的是,由于本文所采用的路由通告行为预测方法需要积累4个评估周期的路由通告行为值才能进行预测,因此在本实验中从第5个评估周期开始对不同信任模型的评估效能进行对比.此外,在本实验中信任推荐者被分为诚实推荐者和虚假推荐者,诚实推荐者将自身所获直接评估不做修改地提供给评估者;虚假推荐者又分为长期虚假推荐者和非长期虚假推荐者,长期虚假推荐者在每次信任推荐时都将其实际所获直接评估提高10%~20%后提供给评估者,而非长期虚假推荐者在每次信任推荐时有10%的概率提供高出实际所获直接评估10%~20%的直接评估.下面将在不同的信任评估环境中比较不同信任模型的评估效能.

实验1. 在包含不同比例的诚实推荐者与长期虚假推荐者的环境中信任评估有效性验证.

本实验分析100个数据样本即评估时长为100个周期(每周期间隔5 min),将长期虚假推荐者的个数分别设为0~4个(由实验拓扑可知,以A的任意1个邻居作为评估自治域都会存在最多4个信任推荐者),实验结果如图6(a)~(e)所示.其中,不同类型的线对应不同模型所得100个评估偏差的平均值,实线代表TMIRS模型所得平均值,虚线代表AVE模型所得平均值,点划线代表Beta_Filter模型所得平均值.可以看出,由于采用路由通告行为预测方法进行直接评估,TMIRS所得信任评估结果与被评估者路由通告行为值的偏差最小;随着诚实推荐者数量的减少,由于AVE模型没有考虑信任推荐,所以该模型的信任评估偏差不随虚假推荐者数量增加而增大;而对于Beta_Filter模型,由于其基于平均值过滤偏离较大的直接评估,因此随着虚假推荐者数量的增加,该模型的信任评估偏差逐渐增大.作为比较,随着虚假推荐者数量的增加,本文的信任模型TMIRS所得评估结果仍然与被评估者路由通告行为值偏差较小,这是因为TMIRS模型基于推荐者过往提供的直接评估与自治域路由通告有效值的整体偏差程度来设置相应的直接评估的权重,可以有效降低持续虚假推荐者所提供直接评估的权重,从而有效限制了长期虚假推荐者对于信任评估的影响力.

Fig. 6 The trust evaluation comparison on the condition of long-time malice recommenders.图6 在包含长期虚假推荐者的环境中信任评估效果比较

实验2. 在包含不同比例的诚实推荐者与非长期虚假推荐者的环境中信任评估有效性验证.

本实验将非长期虚假推荐者的个数分别设为1~4,实验结果如图7(a)~(d)所示.其中,不同类型的线对应不同模型所得100个评估偏差的平均值,实线代表TMIRS模型所得平均值,虚线代表AVE模型所得平均值,点划线代表Beta_Filter模型所得平均值.可以看出,由于推荐者偶尔实施虚假推荐,不会导致他们所提供的直接评估权重下降太多,因此会对TMIRS模型的信任评估产生一定影响即在虚假推荐发生时评估值会增大(恶意吹捧),因此TMIRS模型所得结果中出现了一些偏差值较大的情况;相比Beta_Filter模型,TMIRS模型遭受的影响相对较小,这是因为该模型基于路由通告行为预测方法进行直接评估,评估者自身所得直接评估结果与被评估自治域的路由通告行为偏差较小,因此评估者会赋予自身所获直接评估较大的权重,进而削弱了其他来源的直接评估对信任度评估的影响程度.

Fig. 7 The trust evaluation comparison on the condition of several occasional malice recommenders.图7 在包含不同数量的非长期虚假推荐者的环境中信任评估效果比较

3.2信任推荐激励机制有效性验证

在这个实验部分验证本文所提出的面向域间路由系统的信任推荐激励机制(IMTRGT)的有效性,使用2个激励机制作为对比:1)类似文献[20-21]中博弈模型所设置的激励机制GTIS,设置1个阈值0.6,对于信任推荐有效性低于阈值的自治域将被迫进入惩罚期,在惩罚期中的自治域只能响应其他未被惩罚的推荐者的信任查询而自身不能进行信任查询,直到其信任推荐有效性高于阈值后才可脱离惩罚期;2)类似文献[18-19]中的一次一罚的机制SEV,在该机制中当1个自治域不给予信任推荐后,该自治域将被迫进入惩罚期并同时设置1个初始值为2的计数值count,在惩罚期中自治域需积极响应其他未被惩罚的推荐者的信任查询而自身不能进行信任查询,完成1次信任推荐count值减1直到count值为0后自治域脱离惩罚期.同样将图5所示的实验网络拓扑中的自治域A作为被评估自治域,当其任意1个邻居自治域如B为评估自治域时,其他A的邻居自治域如C,D,E,F则为信任推荐自治域.为了验证不同激励机制的效能,计算自治域A的所有邻居在每个评估周期能够获取的关于自治域A的信任信息数量的平均值,并将该值作为不同激励机制激励效能的对比指标.

实验1.自治域信任推荐行为稳定情况下不同激励机制有效性分析.

为模拟整体的信任推荐环境,统一设置自治域资源策略允许信任推荐的概率分别为90%,80%,60%,30%.实验结果如图8所示.可以看出,在自治域整体合作水平较高的情况下(90%),在GTIS机制下自治域可获得的信任推荐数量最多,这是因为在该机制中如果1个自治域i对任意1个自治域j的信任推荐有效性超过阈值,只要j的资源策略允许则自治域j一定会给予i信任推荐;而在IMTRGT方法中,自治域j还需要基于对i的信任推荐率决定是否推荐.在自治域整体合作水平较低的情况下,IMTRGT机制中采用补偿概率可有效维持自治域间的信任推荐合作水平,因此自治域仍然可以获得一定数量的信任推荐,而GTIS和SEV机制没有设置相应的维持合作的方法导致自治域间信任推荐合作水平快速降低.此外,还值得注意的是,由图8(a)~(b)可知,在自治域合作水平有所下降(从90%下降到80%)的情况下,在GTIS机制中自治域可获取的信任推荐数量并没有明显下降,这是因为在该机制中只要1个自治域的信任推荐有效性超过阈值则该自治域的信任查询请求必然会得到相应自治域的响应.

Fig. 8 The incentive mechanism comparison on the condition of the stable ASes behavior.图8 自治域信任推荐行为稳定情况下不同激励机制有效性对比

实验2. 自治域信任推荐行为变化情况下不同激励机制有效性分析.

设置所有自治域行为持续变化即资源策略允许信任推荐的概率发生变化,变化函数为y=a+b(i-1).其中,a为资源策略允许信任推荐的概率初始值;i表示评估周期数,取值范围为[1,100];b为每周期推荐概率变化值.设a=0%,30%,设i=10%.实验结果如图9(a)~(b)所示,当自治域初始资源策略允许信任推荐的概率为0%时,在GTIS和SEV机制中自治域将相互陷入惩罚期即出现合作僵局使得信任推荐过程陷入停滞,而在IMTRGT机制中没有惩罚期的概念而是根据自治域的信任推荐有效性计算信任推荐概率来决定是否信任推荐,因此即便初始合作积极性再差的自治域也可以通过不断地改善合作水平(放宽资源策略限制),从而最终能够有效地从其他自治域得到信任信息.当自治域初始资源策略允许推荐的概率为30%的情况下,相比在其他激励机制中,在IMTRGT机制中自治域所获取信任推荐数量的增长速度更快,而对于GTIS和SEV机制,由于部分自治域仍然会陷入合作僵局导致相互合作水平无法提升,这说明这2个激励机制并不适用于在自治域初始信任推荐合作水平都比较低的环境中使用,而IMTRGT机制则不受限于自治域的初始信任推荐合作水平.

Fig. 9 The incentive mechanism comparison on the condition of the changing ASes behavior.图9 自治域信任推荐行为变化时不同激励机制有效性对比

3.3自治域并非总是积极参与信任推荐情况下信任模型有效性验证

本节在自治域会出于私利不积极参与信任推荐情况下,验证本文所提出的信任推荐激励机制能否有效激励信任推荐以保障信任评估的准确性.将图5所示实验网络拓扑中的自治域A作为被评估自治域,当其任意1个邻居自治域如B为评估自治域时,其他A的邻居自治域如C,D,E,F则为信任推荐自治域.在每个评估周期自治域A的所有邻居分别采用不同的信任模型计算A的信任度,并将信任评估结果与A实际的对不同邻居的下一个评估周期的路由通告行为值进行对比以计算评估偏差(取绝对值),进而再计算A的多个邻居评估偏差的平均值,将该值作为验证本文信任模型评估效能的指标.为模拟整体的信任推荐环境,统一设置自治域资源策略允许信任推荐的概率为80%,随后分别在没有虚假推荐者、有长期虚假推荐者(2个)、非长期虚假推荐者(2个)的环境中,对比不使用本文提出的激励机制以及使用该机制的情况下A的多个邻居评估偏差的平均值.实验结果如图10(a)~(c)所示,

Fig. 10 The trust evaluation comparison with incentive mechanism or not.图10 使用或不使用信任推荐时信任评估效果比较

其中不同类型的线对应使用或不使用信任推荐激励机制时TMIRS模型所得100个评估偏差的平均值,实线代表不使用信任推荐激励机制时TMIRS模型所得评估偏差的平均值,虚线代表使用信任推荐激励机制时TMIRS模型所得评估偏差的平均值.可以看出,在不同的信任推荐环境中,如果采用本文提出的信任推荐激励机制,自治域所得信任评估结果与被评估自治域的实际路由通告行为值的偏差将会更小,这说明本文信任推荐激励机制可以有效地激励自治域间相互分享信任信息,从而有助于对被评估自治域做出准确全面的信任评估.

4结束语

为实现对自治域路由通告行为的准确信任评估,本文提出了一种面向域间路由系统的信任模型TMIRS,在该模型中自治域对其邻居自治域进行信任度评估,信任度的计算基于评估自治域对被评估自治域的直接评估以及其他自治域提供的直接评估.在直接评估中,本文基于路由通告行为预测方法以使信任评估结果有效反映被评估自治域的未来路由行为.为降低不可靠直接评估对信任度评估的影响,对于同一个被评估自治域,本文对比历史上来源于不同自治域的直接评估与被评估自治域路由通告行为的偏差,依据对比结果设置来源于不同自治域的直接评估的权重.此外,为保障评估自治域可以获得足够的信任信息以实现对被评估自治域的准确信任度评估,本文还设置了信任推荐激励机制,自治域间相互根据对方的历史信任推荐积极性计算信任推荐概率,并基于该概率向相应的自治域进行信任推荐.实验结果表明,相比于其他信任模型,在不同的评估环境中,本文信任模型的信任评估结果可更为准确地反映被评估自治域未来发布满足前缀真实性的路由通告的可能性.

参考文献

[1]Lychev R, Goldberg S, Schapira M. BGP security in partial deployment: Is the juice worth the squeeze?[J]. ACM SIGCOMM Computer Communication, 2013, 43(4): 171-182

[2]Butler K, Farley T R, McDaniel P, et al. A survey of BGP security issues and solutions[J]. Proceedings of the IEEE, 2010, 98(1): 100-122

[3]Wan T, Oorschot P C. Analysis of BGP prefix origins during Google’s May 2005 outage[C] //Proc of the 20th IEEE Int Paralleland Distributed Processing Symp(IPDPS 2006). Los Alamitos, CA: IEEE Computer Society, 2006: 422-429

[4]Hunter P. Pakistan YouTube block exposes fundamental Internet security weakness: Concern that Pakistani action affected YouTube access elsewhere in world[J]. Computer Fraud & Security, 2008, 28(4): 10-11

[5]Kent S, Lynn C, Mikkelson J, et al. Secure border gateway protocol[J]. IEEE Journal on Selected Areas in Communications, 2000, 18(4): 582-592

[6]Zhang F, Jia L, Basescu C, et al. Mechanized network origin and path authenticity proofs[C] //Proc of the 2014 ACM SIGSAC Conf on Computer and Communications Security. New York: ACM, 2014: 346-357

[7]Lychev R, Goldberg S, Schapira M. BGP security in partial deployment: Is the juice worth the squeeze?[J]. ACM SIGCOMM Computer Communication, 2013, 43(4): 171-182

[8]Shi X, Xiang Y, Wang Z, et al. Detecting prefix hijackings in the Internet with argus[C] //Proc of the 2012 ACM Conf on Internet Measurement. New York: ACM, 2012: 15-28

[9]Zhang Z, Zhang Y, Hu Y C, et al. ISPY: Detecting IP prefix hijacking on my own[J]. IEEE/ACM Trans on Networking, 2010, 18(6): 1815-1828

[10]Hong S, Ju H, Hong J W. Network reachability‐based IP prefix hijacking detection[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Network Management, 2013, 23(1): 1-15

[11]Oscar W X, Cheng W, Mohapatra P, et al. ARTSense: Anonymous reputation and trust in participatory sensing[C] //Proc of IEEE INFOCOM 2013. Piscataway, NJ: IEEE, 2013: 2517-2525

[12]Ghaffarinejad A, Akbari M K. An incentive compatible and distributed reputation mechanism based on context similarity for service oriented systems[J]. Future Generation Computer Systems, 2013, 29(3): 863-875

[13]Grenadier S R, Malenko A, Strebulaev I A. Investment busts, reputation, and the temptation to blend in with the crowd[J]. 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 2014, 111(1): 137-157

[14]He L. A novel scheme on building a trusted IP routing infrastructure[C] //Proc of the Int Conf on Networking and Services(ICNS'06). New York: ACM, 2006: 13-18

[15]Chang J, Venkatasubramanian K K, Kannan A G, et al. As-cred: Reputation and alert service for interdomain routing[J]. IEEE Systems Journal, 2013, 7(3): 396-409

[16]Ahmed A, Qian D. Dynamic trust management based on routing system[C] //Proc of the 2nd Int Conf on Computer Technology and Development (ICCTD 2010). New York: ACM, 2010: 333-337

[17]Zhu Peidong, Cao Huayang, Deng Wenping. A systematic approach to evaluating the trustworthiness of the Internet inter-domain routing information[J]. IEICE Trans on Information and Systems, 2012, 95(1): 20-28

[18]Lu Yin, Shi Jin, Xie Li. Repeated-game modeling of cooperation enforcement in wireless ad hoc network[J]. Journal of Software, 2008, 19(3): 755-768 (in Chinese)(陆音, 石进, 谢立. 基于重复博弈的无线自组网络协作增强模型[J]. 软件学报, 2008, 19(3): 755-768)

[19]Gui Jinsong, Chen Zhigang, Deng Xiaoheng. A game-based interaction scheme among mobile nodes in wireless access networks[J]. Journal of Computer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2013, 50(12): 2539-2548 (in Chinese)(桂劲松, 陈志刚, 邓晓衡. 无线接入网中移动节点间基于博弈的交互方案[J]. 计算机研究与发展, 2013, 50(12): 2539-2548)

[20]Guo Yi, Wang Zhenxing, Cheng Dongnian. A game-based incentive strategy for the inter-domain routing collaborative monitor[J]. SCIENTIA SINICA Informationis, 2012, 42(7): 803-814 (in Chinese)(郭毅, 王振兴, 程东年. 基于博弈的域间路由协同监测激励策略[J]. 中国科学: 信息科学, 2012, 42(7): 803-814)

[21]Xu Z, Yin Y, Wang J, et al. A game-theoretic approach for efficient clustering in wireless sensor networks[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Hybrid Information Technology, 2014, 7(1): 67-80

[22]Xia Nu, Li Wei, Luo Junzhou, et al. A routing node behavior prediction algorithm based on fluctuation type identification[J]. Chinese Journal of Computers, 2014, 37(2): 326-334 (in Chinese)(夏怒, 李伟, 罗军舟, 等. 一种基于波动类型识别的路由行为预测算法[J]. 计算机学报, 2014, 37(2): 326-334)

[23]Merit Network. Internet routing registries[EB/OL]. (2010-01-12) [2010-04-15]. http://www.irr.net

Xia Nu, born in 1981. PhD candidate in Southeast University. His research interests include network management.

Li Wei, born in 1978. Associate professor and master supervisor in Southeast University. Member of China Computer Federation. His research interests include next generation network architecture and service computing.

Lu You, born in 1977. PhD candidate in Southeast University. Member of China Computer Federation. His research interests include network management.

Jiang Jian, born in 1986. PhD candidate in Southeast University. His research interests include network management.

Shan Feng, born in 1985. PhD candidate in Southeast University. His research interests include wireless sensor network and algorithm design.

Luo Junzhou, born in 1960. Professor and PhD supervisor in Southeast University. Senior member of China Computer Federation. His research interests include next generation network architecture, protocol engineering, network security, wireless network and cloud computing.

A Trust Model for the Inter-Domain Routing System

Xia Nu, Li Wei, Lu You, Jiang Jian, Shan Feng, and Luo Junzhou

(SchoolofComputerScience&Engineering,SoutheastUniversity,Nanjing211189)

AbstractIn the inter-domain routing system, the running of the border gateway protocol (BGP) is on the assumption that ASes trust each other, and there is lack of effective verification on the validity of the routing information, so the false information publishers have the chance to seriously threaten the security of the inter-domain routing system. However, the existing works can not effectively limit the generation and transmission of the false routing information, so this paper presents a trust model for inter-domain routing system to achieve the trust evaluation on the routing behavior of the ASes. In this model, the evaluator’s direct evaluation of the evaluated AS’s routing behavior and the evaluated AS’s neighbors’ direct evaluation, weight value is assigned to different direct evaluation to compute the trust degree of the evaluated AS. A routing announcement behavior prediction method is used to make the direct evaluation result accurately reflect the evaluated AS’s future probability of sending true routing information. In addition, in order to promote ASes to join in the trust recommending positively, an incentive mechanism is used, in which every AS evaluates the other ASes’ recommendation behavior in history and computes the corresponding recommendation probability for them. The simulation results show that, compared with other trust models for inter-domain routing system, the trust evaluation result of our model is more accurate to reflect the evaluated AS’s future probability of sending true routing information.

Key wordsinter-domain routing system; trust model; trust degree; routing behavior predication; incentive for trust recommendation

收稿日期:2015-12-21;修回日期:2016-02-03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61320106007);国家“八六三”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基金项目(2013AA013503);江苏省未来网络创新研究院未来网络前瞻性研究项目(BY2013095-2-07):教育部计算机网络与信息集成重点实验室(东南大学)基金项目(93K-9);江苏省网络与信息安全重点实验室基金项目(BM2003201);无线通信技术协同创新中心资助项目;软件新技术与产业化协同创新中心资助项目;住建部科研项目(2015-K6-012)

中图法分类号TP391

This work was supported by the National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China (61320106007), the National High Technology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Program of China (863 program) (2013AA013503), the Prospective Research Project on Future Networks of Jiangsu Future Networks Innovation Institute (BY2013095-2-07), the Project Funded by Key Laboratory of Computer Network and Information Integration (Southeast University) of Ministry of Education of China (93K-9), the Project Funded by Jiangsu Provincial Key Laboratory of Network and Information Security (BM2003201), the Project Funded by Collaborative Innovation Center of Wireless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the Project Funded by Collaborative Innovation Center of Novel Software Technology and Industrialization, and the Project Funded by Ministry of Housing and Urban-Rural Development (2015-K6-012).

猜你喜欢

信任度
美国人对警察信任度 创30年新低
美国人对科学家信任度上升
台湾人最相信家人、医生和老师
全球政府信任度调查:中国蝉联第一,美国降幅最大
全球民调:中国民众对政府信任度最高
美国在德信任值暴跌,都是特朗普的错?
基于信任度变化趋势的云服务选择模型
汽车养护品行业运行环境分析及提高客户信任度的途径
2014,如何获得信任
媒体信任度影响因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