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油田浅层气藏挖潜研究及应用

2016-06-30宋雨航

企业文化·下旬刊 2016年6期

宋雨航

摘 要:××油田历经三十年开发,95%的主力气层已经动用,年产气量持续下降,在无后备资源接替、递减逐年加大的情况下,结合测井和三维地震资料,重新建立了浅层气判定图版、储层二次解释评价;重新落实了气藏构造,对油田浅层气气藏类型及分布规律取得了新的认识,取得了较好的挖潜效果。

关键词:判定图版;二次解释;气藏构造;气藏类型

一、实施背景

××油田主要含气层系为沙二段、沙一段、东营组,埋深940-3400m。综合地质特点及对浅层气藏的认识程度,埋深不足1800m的天然气定为浅层气,1800m以下天然气定为溶解气。历经三十年开发,95%的主力气层已经动用,年产气量持续下降。通过近几年部分井的动态监测资料及措施挖潜,发现油田浅层及中深层有较大天然气生产潜力。因此,开展了气藏构造二次解释、浅层气识别及有利砂层分布范围追踪研究,指导井位部署及措施挖潜。

二、主要做法

(一)开展潜力大调查,确定研究目标

1.开展试油及生产动态大调查,确定平面研究目标

油田自下而上发育五套含油气层系,开发初期部分中深潜力层试油后直接上返,后期受到井网、井况等因素制约,未得到有效动用。通过潜力普查,分析认为平面上N12块的N60井区和N16块南部具有较大潜力,因此作为研究目标区。

2.开展测井情况大调查,确定纵向研究目标

受测井系列不完善影响,油田主力块195口井中有40井从1300m左右电测,有148口井从1500m综合解释,导致浅层段900~1500m部分油气层漏失,未有效动用。同时受早期资料处理、解释、评价水平限制,一些规模小、隐蔽性强的砂体解释符合率低,部分油气层漏失。因此,确定东营段为主要二次解释及部署目标层位。

(二)针对筛选目标,开展精细地质研究

1.应用三维地震资料,精细目标区构造研究

应用三维地震资料,结合钻井、测井、动态资料,井震统一,采用10m等值线,对中深层及浅层气藏微构造进行了二次解释、评价,研究结果表明N12块S1下段和N16块d2段构造,与原构造认识相比,断层位置、走向及构造倾向均有较大变化。其中N12块存在南北两个微构造高点,向东西两冀逐渐变低;N16块受南断层、东断层、西断层所围限,基本控制了d2段气层分布,向南构造逐渐抬升。

2.精细地层对比,落实气藏类型和分布规律

根据地层整体对比,重新确定分层数据,绘制多条连井对比剖面,结合沉积相及生产动态,追踪砂体展布范围。同时针对气层动用程度高的问题,将平面上可疑层泄压半径由300m追踪扩大至500m。研究结果表明:东营气藏类型为岩性边底水油气藏[1],气层分布受沉积相控制,砂体之间的连通性差,气层主要分布在N16、N12等块,东二段气层主要分布在工区内构造主体中部位,东三段整个区块均有发育;沙一气藏类型为构造层状油气藏,气层分布受构造控制,砂体之间的连通性好,气层主要分布在N12块高部位。

3.完善浅层气判别标准电性图版,开展可疑层二次解释

针对部分老井浅层段未综合电测及大部分浅层测井段砂层未综合解释的问题,利用补测放射性、中子等测井资料建立浅层气电性图版解释标准,开展可疑层二次解释和潜力分析。优选了35口井对浅层段补测中子寿命、补偿中子[2]等动态监测资料,根据测试成果,绘制、完善了d2、d3段电阻率-声波时差交汇图和声波时差-中子伽马交汇图,确定了气层解释标准。根据电性图版、地层对比和生产动态对主力块249口井进行了二次解释和综合评价,对53口井结论进行了修改,修改层数84层,累计厚度200.7米。

(三)开展天然气井位部署和措施挖潜[3]

1.利用新井及侧钻井挖掘中深层微构造高点天然气潜力

在N12块微构造高点,部署实施天然气侧钻井1口、新井2口,3口井投产初期日产气6.2万方,阶段累产气607.3×104m3,累产油1971t。

2.部署不规则井网挖掘浅层岩性气藏潜力[4]

在N16块南部构造高点,按照300m井距、不规则井网部署实施天然气井5口,投产初期日产气10.6×104m3,阶段累产气1037.2×104m3。

3.利用补层、排水采气等措施挖掘层间及层内天然气潜力

根据标准图版及二次解释结果,共实施调补层、排水采气等天然气措施挖潜25井次,日增气32.5×104m3,阶段累增气1388.0×104m3。

三、结论及认识

(1)通过该项目的实施,油田天然气挖潜目标实现了三个转变。一是实现了天然气挖潜由单井“点”向整个油田“面”的转变;二是实现天然气挖潜由已知气层向未知气层转变;三是实现天然气挖潜由主体部位向非主力部位转变。

(2)在上述研究基础上,实施了补层、部署等挖潜项目,进而完成了“动静态研究——监测资料认证——实施挖潜”的一次实践过程,最后将一次实践结果再次应用到细化研究中,成为二次实践,乃至三次实践理论基础,形成了一套天然气挖潜、部署的新思路、新方法,有效解决了生产需求,同时为下步天然气挖潜指明了新的方向。

参考文献:

[1]谭健.中国主要气藏开发分类及开发对策[J].天然气工业,2008,28(02):107~110.

[2]汪利.辽河油田浅层气识别技术及应用[J].天然气勘探与开发,2007,30(02):33~35.

[3]闵忠顺,潘洪灏,马全华,赵爱婷,左悦.浅层气挖潜技术研究与应用[J].特种油气藏,2007,14(02):76~78.

[4]张烈辉,梅青艳,李允,徐冰青.提高边水气藏采收率的方法研究[J].天然气工业,2006,26(11):101~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