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领导干部如何做到严以用权

2016-06-30姚学清

企业文化·下旬刊 2016年6期
关键词:用权权力观权力

姚学清

习近平同志反复强调,领导干部要真正践行“严以用权”,必须始终做到秉公用权、不以权谋私,依法用权、不假公济私,廉洁用权、不贪污腐败,始终保持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严以用权是从锤炼党性、用权为民、为政清廉、求真务实、敢于担当、公道正派等方面,深刻阐明了作风建设的新要求,体现了内在自觉与外在约束的辩证统一,为深入推进作风建设树立了新的标杆。

那么,领导干部如何做到严以用权呢?

首先要深知权力从何而来。因为,只有知道了权力的来源,才能懂得如何运用。严以用权,核心是权力,关键是运用,要求是严格。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宗旨,党员干部必须时刻清醒地认识到,权为民所赋,利必为民所谋。必须把人民群众置于心中最高位置,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就是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要始终站在人民群众的立场上,真心为群众着想,全力为群众造福,办好顺民意、解民忧、惠民生的实事,这是领导干部干事、用权的根本指向,也是严以用权的重要准则。严以用权,就是要坚持用权为民,按规则、按制度行使权力,任何时候都不搞特权、不以权谋私。

其次要树立正确的权力观。权力是指一定的社会组织及个人所承担的社会管理职责的支配力量,表现为领导者所具有的一定职权。能否正确地行使人民群众赋予的权力,做到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是关系正确的权力观的根本性问题。马克思主义的权力观是代表工人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权力观,是迄今为止唯一正确的权力观。马克思主义站在无产阶级党性和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立场上,从唯物史观的高度,科学揭示了权力的来源、权力的社会性和阶级性、权力的构成与运行机制、权力的功能,为共产党人树立和坚持正确权力观提供了科学的理论指导。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就是要树立马克思主义的权力观。习近平同志曾在中央党校县委书记研修班学员座谈会上,向多名县委书记传授为官之道——心中有党、心中有民、心中有责、心中有戒,为各级党员领导干部阐明了树立正确权力观必须遵循的原则。可以说,在焦裕禄、杨善洲、沈浩等先进典型身上,都得到了充分体现。

三是要有制度保障。严以用权靠自觉、靠宣传、靠教育都是不够的,必须通过政策、制度支撑、落实约束权力之责才管用。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健全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坚持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保障人民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是权力正确运行的重要保证。”严以用权必须推进权力运行公开化、规范化,构建决策科学、执行坚决、监督有力的权力运行体系,加强党内监督、民主监督、法律监督、舆论监督,让人民监督权力,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用法律明确权力边界,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必须完善党内法规建设,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依法合规治企,构筑规范权力运行的制度轨道。同时,要建立健全权力监督和责任追究机制,一旦滥用权力,不管任上任下都将被严厉追责。通过加强监管和完善追责制度,管住权力触角,倒逼领导干部勤于干事、勇于担责。

四是要做到勤政廉政。勤政廉政是严以用权的本质要求,所谓勤政,就是依法行使权力,有效使用权力,努力干事业,积极认真、尽职尽责,以苦干实干加巧干的精神勤奋工作,尽最大可能发挥公权力的职能作用。廉政,顾名思义,是指清廉为官,廉洁从政,不贪不腐。领导干部既要勤政又要廉政,勤而不廉要出事,廉而不勤要误事,不廉不勤易坏事。有些领导干部不是严以用权,而是把权力当成了自己的私有财产,进而不择手段地追逐权力,捞取私利,最终经不起权力的考验而滑向罪恶的深渊。领导干部懒政怠政、为官不为,就是对权力的亵渎和贪污。因此,应大力倡导党员干部争当清廉为官、事业有为的干部,以鲜明的用人导向和激励措施,让领导干部有为、有位,让庸官、懒官、混官、贪官没有市场,难以立足。

最后要有敢于担当的精神。作为一名领导干部,要有强烈的责任意识,敢于负责、善于负责、勇于负责,这不仅是为官的要求,更是做人的根本。领导干部和普通群众的最大不同莫过于手中有权、肩上有责。权力越大,责任越大,不同层级的权力,对应着不同大小的责任和能力素质的要求。新一届中央政治局常委同中外记者见面时,庄严地提出“三个责任”:对民族的责任、对人民的责任、对党的责任。身为国企、央企的党员干部,更要义不容辞地履行好经济、政治、社会三大责任,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行使手中的权力,竭尽己之所能贡献国家、回报社会、服务员工,进而有力推进企业低成本可持续发展,努力创造经得起实践、群众、历史检验的实绩。

猜你喜欢

用权权力观权力
省级政府金融权力榜
民营金融权力榜
浅谈人性假设与权力观
浅谈领导干部如何严于用权
简述权力观对现实的影响
广东海事局学习贯彻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
领导权力的特性与影响
领导者要树立正确的用权观
持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