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小学语文教学创新的实践思考

2016-06-30沈淑敏

世纪之星·交流版 2016年5期
关键词:创新与实践小学语文教学

沈淑敏

[摘 要]随着社会的发展与时代的进步,创新越来越成为当今教育行业向前发展的主旋律。语文作为最主要的学科之一,必然会将创新作为教学的理想追求以及全新境界。创新的目标已经确定,现在广大小学语文教师所面临的问题就是如何让实现小学语文教学的创新,到底采用何种教学模式、怎样更新教学观念与学生的学习观念等等都成为教师每日的教学工作中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本文就小学语文教学创新的实践与思考进行详细的分析与阐述。

[关键词]小学语文; 教学; 创新与实践

语文是对学生的母语进行再教育,帮助学生从更深的层次来学习和理解中国的语言文化。这对于学生来讲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但是,纵观小学语文教的实际情况,小学语文教学中存在着很多问题,教师一味的坚守传统的教学方式,只注重追求自身的教学效果以及学生的语文成绩,而完全忽视掉学生的想象与创新能力,教师满堂灌的教学形式,已经慢慢压制住了小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小学生对于学习语文的兴趣与动力也在一步步减少,语文教师必须意识到当前问题的严重性,及时扭转当前的学习局面,不断地创新与优化教学模式。

关于小学语文教学的创新,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学生是创新的主体,必须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受到传统填鸭式教学的影响,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创新意识都渐渐被消耗殆尽。所以要想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进行全新的尝试与改变,教师首先要具备良好的创新精神,教师要在课堂的组织形式以及教学方法等方面都要有所突破,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创新与时间。关于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相关建议:

(一)要对创新的概念有一个全面且正确的理解

教师一定要正确理解小学生的创新意识,小学生与其他学习阶段的学生不同,他们年龄很小,没有什么经历,知识储备量极小,人生观与价值观都很不稳定,具有明显的变动性,教师不能衡量一般人的标准来衡量小学生的创新意识。但是正是由于小学生的这种特点,他们的创新思维才会异常的活跃,教师一定要重视小学生的创新思维,对他们的创新意识进行及时有效的引导,给予学生足够的创新空间,注意教育的方式与方法,不能打击到学生的创新积极性。

(二)尊重学生的自然发展,不可强制学生的言行举止

教师不要再沉浸于传统教学中教师是绝对权威的理念,要及时扭转自己的教育理念,尊重学生,把自己与学生同等的地位。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与学生的地位就是平等的,教师必须要尊重学生的学习权利与心理个性,对学生提出的问题或者质疑给予及时的解答,保证学生能在一个轻松、自由的课堂氛围中完成对语文知识的学习。只有在一个相对自由轻松的环境中,学生的创新意识才能被激发出来,学生才敢于将自己的创新性想法表达出来。

良好的情绪以及心理情感才能有效地推动学生的成长发展,因此,教师在语文课堂教学中一定要时刻关注学生的学习情绪,一旦发现学生的情绪以及学习不在状态,要及时给予学生关心与教育,保证学生的创新能力能够以自然的状态呈现出来。

二、在施行小学语文创新教学的工作中需要坚守以下的原则

(一)在语文课堂中,遵循教师的主导性与学生的主体性

教学不是简单的单向活动,教学包含着两个方面:一是教,二是学。教师与学生都要对教学有一个正确的认识,教的主体是教师,学的主体是学生,教师教学生,所以教师在教学中占据着主导地位;教师教授的对象是学生,所以学生在教学中占据着主体地位,没有学生,教师的教授就没有任何意义;没有教师,学生也就不能学到知识。在教学中,教师不是只负责传道授业解惑,教师更应该扮演好一个组织者、引导者与启发者的角色,以学生的发展作为教学的出发点,引导学生在语文课堂中自主发现、自主探究、自主学习。

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启发者,这就要求教师要以自己的思维调动与引领学生的思维,与学生一起打造一个积极活跃的课堂氛围。教师要肯定学生的创新思维,鼓励学生保持质疑的态度,鼓励学生提问题。当学生在课堂上出现松散懈怠的征兆时,教师要负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的情境,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只有遵循学生的主体性与教师的主导性原则,并把它们统一起来,才能使学生学有所得,学有所悟,学有所长,从而顺利实现教学目标。开放性与目的性原则。只有让学生把所疑、所想表达出来,才能打开他们个性发展的空间,创立一种个性解放、个性张扬的教学形式。开放性课堂有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开拓和个性的发展。创新教学的目的,是指导学生主动地、有效地参与学习,在动态中探究未知,独立的发现问题,寻找有创意地解决问题的方法。创新的基础是继承,语文学科具有文化传承的功能。在小学语文创新教学过程中,要注重教学目标的实现,要充分注意知识点、能力点的到位。要注意把学生引导到课文中来,引导到具体目标上来。

(二)语文教学中,要兼具教学的开放性与目的性

语文本身就是一门具有很强的包容性与开放性的学科,教师在进行语文课堂教学时要把语文的这些特点展现出来,让学生能够了解到语文具有着非常强大的包容与传递功能,教师可以适当对语文知识进行一定的延伸与渗透,但是也要注意一定的限度,明确课堂教学的目的,保证每一次的知识延伸都不会偏离教学的轨道。

(三)坚持情感性与实践性原则

语文是情感渗透最为明显的一门学科,语文知识自身就蕴藏着情感,教师在进行语文教学时,要注重对学生健康情感的培养。就是可以通过设置语文情境的教学模式,来调动起学生的情感因素。同时语文与生活也是息息相关的,语文是带有生活气息的,所以教师在教授语文知识的同时,也要制造学生进行实践的机会,让学生体会到学习语文对生活的帮助作用。

(四)在进行小学语文教学创新改革的同时要结合德智教育

新课程标准的改革使小学语文的内容更加丰富多彩,语文作为一门基础学科,不仅仅要成为学生在生活中可以利用到的工具,更要成为学生在思想行为以及心灵追求上的一种精神引领。教师在进行语文教学的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养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以及价值观,渗透德智教育的思想,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与健康向上的生活理念。

三、结语

进行小学语文教学的创新活动,不仅仅可以提高小学生综合素养和教师的教学水平,还会为培养出合格的未来创新型人才奠定下坚实的教育基础。

参考文献:

[1]王玉华 .《小作家选刊》 - 2015基于小学语文教学创新的实践思考.

[2]王林发,刘海涛 .《中国大学教学》 - 2013小学语文教育专业实践性教学的创新与思考.

猜你喜欢

创新与实践小学语文教学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对外汉语教学中“想”和“要”的比较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好习惯
跨越式跳高的教学绝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