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海底世界》教学片段与点评

2016-06-30何雪胡红

七彩语文·教师论坛 2016年6期
关键词:段落宁静自然段

何雪+胡红

【教学片段】

师:全文一共几个自然段?

生:6个自然段。

师:你们发现了吗,有两个自然段分别只有一句话。(指名读)这两句话有什么关系?

生:一问一答。

师:对,最后这句话,用两个词语就概括出海底世界的特点——

生:(齐读)景色奇异、物产丰富。

师:那么,其他四个自然段都写了什么?别急着回答。我们一起看看曾经学过的一篇课文。(出示《庐山的云雾》片段)看看这段文字,如果用一句话概括它的内容,就是——

生:庐山的云雾千姿百态。

师:用文中的一句话就能概括这个自然段的内容,像这样的句子我们把它叫作——中心句。这篇课文我们读过几遍以后,有没有发现也有中心句?

生:第3自然段,海底动物各有各的活动特点。

师:为了证明海底动物各有各的活动特点,作者写了海参、梭子鱼、乌贼和章鱼,有些贝类和深水鱼。还有哪一自然段能够找到中心句呢?

生:第4自然段,“海底植物的差异也是很大的。”

师:还有吗?

生:第2自然段,“当海面上波涛汹涌的时候,海底依然是宁静的。”

师:这句话是这一自然段的中心句,你们同意吗?

生:不同意。我认为这一自然段在写海底动物的声音。

师:他说写宁静,你说声音,意见正好相反。从哪里看出来是写声音的?读给我们听。

生:“那么,海底是否一点儿声音没有呢?也不是。”

师:让我们一起来读读这两句话。“宁静”是不是就表示一点儿声音也没有?

生:不是。

师:还有哪里写了声音?

生:它们“有的像蜜蜂一样嗡嗡,有的像小鸟一样啾啾,有的像小狗一样汪汪,有的像人在打呼噜……”

生:“海底动物常常在窃窃私语,只是我们听不到而已。”

师:听老师读“窃窃私语”(声音变小),知道为什么吗?

生:“窃窃私语”就是指声音很小,就像人们在偷偷说话。

师:海底动物会不会说话?

生:不会,这里指它们发出的声音很小。

师:除了第一句话,其他都是在写声音。而开头的“宁静”其实是为了引出下文,因为这声音真的很小!其实,不是写海底的宁静,而是写海底动物的——

生:声音。

师:让我们带上特制的水中听音器,去听一听。它们——

生:(读)“有的像蜜蜂一样嗡嗡,有的像小鸟一样啾啾,有的像小狗一样汪汪,有的像人在打呼噜……”

师:就这四种声音吗?

生:不止,因为有省略号,表示还有很多声音。

师:你也来模仿这样的句式说一个。

生:有的像小猫一样喵喵。

生:有的像小老鼠一样吱吱。

生:有的像青蛙一样呱呱。

师:既然是不同的声音,我们就要读出不同的感觉。(学生练读,指名读)

师:同学们读得真好,一般文章写到省略号就结束了,可是作者接着又写了一段声音。谁来读?

生:“它们吃东西的时候发出一种声音,行进的时候发出另一种声音,遇到危险的时候还会发出警报。”

师:同样是写声音,这两句有什么不一样?

生:第一句说它们发出的声音各不相同,第二句说他们在什么时候发出的声音。

生:前一句是说发出的声音像动物一样,但都是一样的;后一句是说它们会发出不同的声音。

师:对,第一句用了拟声词,很有趣。但是它们发出的声音永远都一样吗?也许它吃饭的时候发出“啾啾”,行进的时候,睡觉的时候也还是“啾啾”吗?第一句是强调不同的动物会发出不同的声音。第二句是强调即使是同一种动物,在不同时候也会发出不同的声音。(男女生读)

师:两句话都是为了说明海底动物不仅有声音,而且声音是——各种各样。(齐读第2自然段)

师:你能不能根据找到的关键词,用一句话概括第2自然段的主要内容?

生:海底动物发出的声音各种各样。

师:其实,文中有句话改一改就可以拿来用,是哪一句?

生:“如果你用上特制的水中听音器,就能听到各种各样的声音。”

师:找不到中心句的自然段,有时需要我们多读多想,才能明白作者通过它想告诉我们什么。这时,我们可以用找出关键词的方法,或者找到有关键词的句子,它能帮助我们准确地把握这个自然段的主要内容。

师:那么,第5自然段写什么?

生:第5自然段写海底的地形和矿产。

师:一句话概括得很准!了解了每一自然段的意思,同学们现在想想,如果把课文分成三部分,你怎么分?说说理由。

生:文章第1自然段是第一部分,紧扣课题提出疑问;第2-5自然段是第二部分,分别从海底世界的一个方面做具体介绍;第6自然段为第三部分,总结全文。

师:看来,同学们不仅正确划分了段落,还准确把握了每一段的段落大意。

【点评】《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并没有关于“把握段落大意”的具体阐述,只要求第二学段“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其实,把握文章的段落大意是把握文章主要内容的前提和基础。因此,“把握段落大意”是隐含在“把握文章主要内容”之中的教学目标和要求。我认为,这一目标和要求应该在三年级得以落实。以上何雪老师执教的这一片段,正是对“把握段落大意”的一个很好示范。何老师教学非常巧妙,她引导学生先关注了课文的首尾两个自然段,开头提出问题:“你可知道,大海深处是什么样的吗?”结尾回答问题:“海底真是个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世界。”这两个自然段以一问一答首尾呼应,学生很容易理解。对第2-5自然段的意思,何老师没有急于让学生回答,而是引导回顾《庐山的云雾》,学生从熟悉的典型片段很快就想到了“中心句”。因此,很容易发现文章第3-4自然段都有一个中心句分别是该自然段的意思。“海底动物各有各的活动特点。”“海底植物的差异也是很大的。”对于第2自然段,起初有学生也误以为中心句也是第一句“当海面上波涛汹涌的时候,海底依然是宁静的。”此时,何老师没有直接否定,而是引导学生关注该自然段后面的具体内容,学生在朗读中发现,其实这一段写的并不是海底的“宁静”,而是海底动物会发出各种各样的声音。学生最终明白,找不到中心句的自然段需要多读多想,可以找出关键词或有关键词的句子,帮助把握这个自然段的意思。有了第2自然段的引导,学生一下子准确把握了第5自然段的意思。

当然,教师在教学时还要注意“把握”度,“把握”不是“概括”,是在内部语言层面抓住段落的要点,理解段落的主要意思,但未必能用多么简练的外部语言表达出来,可以是一种“意会”。对于有些段落情况较为复杂的文章,甚至连教师都难以把握的,未必都要进行“把握段落大意”的教学。

(作者单位:南京市南化第四小学)

猜你喜欢

段落宁静自然段
宁静之宅
【短文篇】
心理小测试
秋天
《巷口的宁静》
夏天,爱情的第四段落
美丽的秋天
弄清段落关系 按图索骥读文
那年夏天宁静的海
寻找属于自己的宁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