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实施有效训练提高语用能力

2016-06-30廖国华

七彩语文·教师论坛 2016年6期
关键词:口语交际课文

廖国华

一、 加强字词教学,夯实语用能力的根基

字、词、句、段、篇是语文教学中永恒不变的主旋律,它们互相依存,整体关联。字词教学因其特殊的基础性,在整个课堂教学中承担着奠基石的角色。怎样才能更好地实施字词教学呢?我认为可以抓住三个环节:

1. “读一读,写一写”。就是让学生学会借助字典、词典查找生字词,独立明字义,读准字音,掌握字形,还要会写,而且要写得工整规范。如教学《青海高原一株柳》一课前,我认真查阅了《说文解字》,发现“虐”是由“虎”衍生而来的,为虎爪抓入之意,后引申为残暴狠毒。这么说,“ ”不正是向外伸出的虎爪吗?我茅塞顿开,于是,师生有了这样的对话。

师:找出你觉得最难写的字,想想你打算怎样记住它?

生:“虐”字最难写。

师:你看看它和我们以前学过的哪个字最相似?

生:和“虎”字最相似。

师:哪儿相同,哪儿不同?

生:它们都是虎字头,而“虎”字下面是“几”,“虐”字下面“匚”多一横。

师:对了。“虐”字就是从“虎”字衍生而来的,你看“ ”多像一个虎爪,正伸出来捕杀猎物呢,所以意思为“残暴狠毒”。能用“虐”字组词吗?

生:(组词)虐待、肆虐、暴虐……”

策略就是技巧,在指导学生记忆汉字形体信息的关键环节上,要用科学的方法和合理的联想,指导学生有效识字记字。策略和方法灵活了,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就会高涨,学习的效果也更好。

2. “赏一赏,析一析”。就是要求学生能根据生活积累、上下文感知词语的语境意义,而不是孤立地停留在字面意义,让词语教学活起来,进而培养学生赏析品读文章的语感。如《厄运打不垮的信念》一文中,“奋笔疾书”的“疾”是什么意思,学生很容易受“疾病”中“疾”的影响,导致误读为病痛。这时老师就要让学生根据上下文,感知判断“奋笔疾书”中“疾”的含义是快、迅速、猛烈的意思。所以,对一个词语的理解要结合语境揣摩,当然也可以用词语替换的方式比较、体会这个词语所表达的意思,感悟其表达效果。

3. “想一想,用一用”。就是会读,会写了,也知道其义了,还应该再想一想,用一用。《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到“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练习中也有“读读背背”“诵读与积累”,这些都强调“积累”的重要性。我们可以在“想一想,用一用”中,促成学生的语言积累。如让学生熟知课文后,可以找几个重点词语,让学生连缀成文,既增强了学生对词语的理解、积累,同时又更好地运用了语言文字。

二、 重视关键句、段教学,增强语言的赏析能力

1. 抓文本语言的精彩处。所谓文本语言的精彩处是指一篇课文中写得精彩的地方,读来酣畅淋漓,回味无穷。优美规范的语言可谓语言中的精品,它们往往也是课文的情理意趣之所在。抓住这些精彩语言,反复诵读乃至背诵,不但能快速感悟文本的人文内涵,陶冶学生的思想素养和审美情趣,而且对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以及语感能力的培养无疑是捷径一条。同时,还能突出重点,节约有限的教学时间,大大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如《厄运打不垮的信念》最后一段中写道:“在漫长的人生旅途中,难免有崎岖和坎坷,但只要有厄运打不垮的信念,希望之光就会驱散绝望之云。”当即将教完此文时,学生被谈迁的精神深深打动了,在这样的巅峰时刻,教师结合人物图片,布置学生根据文本内涵,采用写“颁奖辞”的方式进行语言训练,既很好落实了“写”的训练,又捕捉住了文章的中心,学生的情感投入程度可想而知。

2. 寻文本语言的空白处。文学作品中的空白,不是作者行文的疏忽、完结或无奈,恰恰是不忍点破的韵外之致,只可意会的弦外之音,布局谋篇的匠心独运,入乎其内,徜徉其中,必有“柳暗花明”之豁然开朗。作为教者,我们就应引领学生遵其路,识其真,激昂处还它个激昂,委婉处还它个委婉,品得个中妙谛。如课文《厄运打不垮的信念》中写道:“他一袭破衫,终日奔波在扑面而来的风沙中。”显然,“终日奔波在扑面而来的风沙中”就是空白点,作者并没有作具体的描写。老师以此为突破口,引领学生发挥想象,说出“终日奔波在扑面而来的风沙中”的艰辛:“一位衣衫褴褛的老人,在瑟瑟的寒风中,饿了,_______;渴了,_______;累了,_______。”“年老体弱的他,犹如_______,犹如_______,犹如_______,终日奔波在扑面而来的风沙中,狂风_______,_______暴雨_______,雷电_______。”……这样既升华了同学们的人文感悟,又丰富了他们的口头语言表达,让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在语言实践中得到了交融。

3. 找学生和文本语言的撞击处。所谓“撞击处”,就是在文本中能够引起学生产生强烈共鸣的地方,找得准,撞得正,一石激起千层浪,在学生和文本之间就会产生巨大的“磁场”,就会生发学生和文本之间情、理、意、趣的“高端对话”。如课文《厄运打不垮的信念》的第2自然段这两句话:“20多年的心血转眼之间化为乌有,这对任何人来说都是致命的打击,更何况此时的谈迁已经是体弱多病的老人了。他茶饭不思,夜难安寝,只有两行热泪在不停流淌。”这里的“茶饭不思”“夜难安寝”和“热泪流淌”就是撞击点,最能打动学生。以此为突破口,引领学生就此想象说话,他想到了什么?从而更好地理解了“致命的打击”的内涵。这样的语言实践,既撞开了学生们的情感之门,又增强了他们的思维想象能力。

三、 加强“诵读”指导,提高语言感悟、积累能力

“读”是阅读课的主旋律,也是学生感知、感悟、积累的主要方法。事实上,只有让学生老老实实地、原汁原味地去读书,才能实现阅读主体的个性化阅读活动。什么才是阅读主体的个性化阅读活动呢?这就是阅读教学应提倡的“诵读”。所谓诵读,要求学生面对课文时,宁神静气地读,虚心专一地读,目睹、耳闻、口诵、潜心思虑地读;要读出问题,读出想法,读出味道;不是一遍两遍地读,而是八遍十遍地读,读得滚瓜烂熟;要边诵边思,诵思结合;要读得抑扬顿挫,绘形绘色,“声情并茂”,我们教学《爱之链》《船长》《在大海中永生》等美文时,就是这样做的,学生不仅在诵读中被感动得声泪俱见,他们的诵读能力也得到明显提高。

怎样在阅读教学中指导学生诵读、养成良好的诵读习惯呢?从小学阅读教学的实践看,下面三个层面的诵读训练成为教师们的普遍选择:一是整体感知层面的诵读训练,这是训练诵读的第一步。这一步是让学生直面书面文字,认读字词,把课文读得字字响亮,读得准确无误,不可误读,不可少读,不可多读。对小学阶段的各个年级的诵读训练一以贯之,一抓到底;对刚刚起步学阅读的儿童,老师要对学生作一字一句地领读,所谓口诵、耳听、心记,实现对课文内容的整体感知。这一步的诵读训练是引领学生在汉语言文字最底层面的感知,必须用信心、耐心、恒心来养护它。二是感悟层面的诵读训练。这第二步是在第一步基础上的深化,要求学生深化对课文的自我感受、自我体验、自我欣赏。要紧紧抓住读书这一环节不放,读得入内,读得入里,读得入境,读得入情,激发学生的感知、感悟、想象、联想等心智活动,赏玩其语言,浸入其境界,体味其感情,达到以声传情,声情并茂的美妙境界。请看六年级xxx老师教学《轮椅上的霍金》的片段:(生读第3自然段)

生:(读)“命运对霍金十分残酷。(师点拨:‘十分残酷读得好,让人听了感到震惊心痛。)1963年,21岁的霍金在剑桥大学读研究生时,不幸患上了会导致肌肉萎缩的卢伽雷氏症,不久就完全瘫痪,被长期禁锢在轮椅上。(师点拨:‘完全瘫痪‘被长期禁锢读得有感情,让人为霍金的不幸命运而叹惜。)1985年,霍金因患肺炎做了穿气管手术,又被彻底剥夺了说话的功能。”(师指点:‘1963年‘1985年应读得沉重而缓慢,这是两个不幸的年代,也是两个残酷的年代,应该这样读:‘1963年……‘1985年,……谁再来诵读一下?某生读后,全班鼓掌。)

三是积累层面的诵读训练。积累离不开背诵、记忆,通过背诵让学生把精彩、精妙、精品语言刻在脑中,以备得心应手地运用。背诵是诵读训练重要一环。背诵积累也大有讲究,不可死记硬背,丢掉语言的意象和情感;不可临时突击,一味生吞硬咽,如果这样做,不仅削弱了背诵的训练价值,而且也不利于形成有效的语言积累。要想把可视可感的语言印入脑海,我们必须在学生充分感悟和理解的基础上,指导他练习背诵。在实际训练中,我们对课文应背句段及课外阅读中名诗佳句的背诵作了分类,设计适当背诵形式让学生选择练背:如复述性背诵、图景性背诵、录像和多媒体背诵、分角色对话背诵、演课本剧背诵等。总之,积累背诵要让学生在审美中背诵,在怡情中背诵,在快乐中背诵,以实现对范文语言的感悟与内化。

四、 加强口语交际训练,让学生能说会道

当今世界,口语交际、说话交流,可谓无处不在,无时不用,比起书面交际有过之而无不及。为了纠正语文课堂上淡化口语表达、轻视说话的非正常状况,我们为此立下四条铁规:一是把口语交际训练列入评课必备条件,如若缺失,则被判为差课;二是用心设计每单元的口语交际训练方案,课堂上认真实施训练,不打折扣,不走过场;三是将口语交际训练列入阅读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概说课文大意、改变人称说故事、阅读文本说感悟等等,作为在阅读教学中训练口语表达能力的常态项目;四是以学生日常生活经历和体验,实地、实时、实事、实境设计口语交际训练项目:讲见闻、讲xx的故事、讲超市购物的经历、讲与xx友谊的故事、讲网上世界、讲打电话、讲接待客人……通过面向社会、面向儿童生活实境的口语交际项目的训练,全方位、多角度提高学生口语交际能力,让学生能说会道,随机应变,增强自主生活能力。

五、 加强写作训练,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会写作

1. 让“生活浪花”与学生同行。我们要求每个学生准备一本笔记簿,每天记一个最感兴趣、最难忘的人、事、景,可叙,可议,可长可短,甚至一句话也行。一个二年级学生在《找春天》一文中这样写道:

“春天到了,春光明媚,阳光灿烂,油菜花开了,金黄金黄的。一群群小蜜蜂正在油菜花上采蜜传播花粉。”

(评点:学生眼中的春天,本真、美丽,有动有静、色彩鲜明。走进春天,就有话可写。)

2. 让“生命践旅”涵化生命。为拓展生活空间、开阔学生视野、涵养学生的稚嫩生命,每学期都让学生走入田野、走进农家、浸身大自然,融入生活大海洋,既丰富了写作素材,又陶冶了学生的心灵。请看一位同学写的“生命践旅”日记:

篝火晚会

那天晚上,我们几个班的同学围成了一个大圆圈,一言不发,静静地等待着我们有生以来从未见过的篝火,冉冉升起。不到五分钟,荀主任用打火机点燃了已浇上煤油的柴火,然后又趁热打铁,以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把一盆煤油浇了上去,火苗一下子窜得一人多高。同学们兴奋极了,大声叫着“哇!”“哇!”……

(评点:学生有了可写的材料,有了生活的真实经历和鲜活的体验,他们的笔底便会生花,情感便会跃动闪光,让你的心被激动得怦怦直跳!)

3. 让“家庭生活”成为习作的第一源泉。为使学生有话可说,有材料可写,要始终扣住“家庭生活”这块温馨的宝地不放,让学生在亲情的涵化中获得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写作素材,也让父母成为孩子写作练习的辅导老师。请欣赏学生的家庭生活习作:

母爱

我刷牙洗好脸,一阵香味从锅里飘出。我左手揭开锅盖一看,是香喷喷的炒面和一个个胖乎乎的鸡蛋;揭开另一个锅盖,我一下愣住了,心像刀绞一样难受。妈妈呀,妈妈,您让我吃鸡蛋、炒面,可您却在吃剩稀饭,放下碗筷,我没有吃。妈妈放下碗,示意我吃鸡蛋、炒面,我说什么也不肯吃。忽然我端起碗来,很快把碗中鸡蛋夹给了妈妈。妈妈先是一愣,然后对我说:“你吃吧,刚才我吃过了。”说着,妈妈又把鸡蛋夹给了我。这时,我感觉屋里安静极了,仿佛听得见妈妈疼爱我的心跳。

(评点:家庭生活中的亲情涵化,往往是学生写作的第一首选,这是永恒不衰的写作源泉。这个学生的习作在鸡蛋的夹来夹去的朴实叙述中,既传达了平常而又伟大的母爱之情,又表达了孩子的感恩之情。伟大的母爱让孩子感动,感受难抑便诉诸笔端,呈现妙文佳作。)

4. 让“校园生活”铸就学生的永恒记忆。解决学生写作能有米下锅,丰富多彩的校园生活是学生习作时开采的又一宝藏。校园的文化建设是必不可少的工程:要让运动场成为学生驰骋生命活力的疆场;要让图书馆成为学生采蜜的百花园;要让课堂成为学生成长智慧的温床;要让实验室成为学生探索科学奥妙殿堂;要让老师的笑脸温暖每个学生的心;要让校园中的一草一木都释放善意;要让每个学生都个性张扬。总之,温馨、和谐、美丽、智慧、文化芳香的校园生活,是学生终生难忘的成长故乡,也是练就写作的丰田沃地。

(作者单位:盐城市阜宁县 教育局教研室)

猜你喜欢

口语交际课文
情景交际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交际羊
背课文的小偷
酒中的口语诗
提高口语Level 让你语出惊人
背课文
口语对对碰
交际中,踢好“临门一脚”
关于初中课文知识拓展教学的若干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