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食品质量与安全应用型人才培养研究与实践

2016-06-29解修超耿敬章

考试周刊 2016年48期
关键词:教学体系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

解修超++耿敬章

摘 要: 本文从专业定位、课程目标、课程体系建设、教学内容改革、师资队伍培养、学生应用创新能力培养等方面入手,对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构建进行了探讨,以期为该专业的后续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 食品质量与安全 应用型人才 培养模式 教学体系 创新能力

食品产业是永远的朝阳产业,为社会提供了大量就业岗位,食品专业人才因此而极为紧俏。但是由于食品企业普遍存在高科技含量不高、缺乏建立监管流程意识和从事检验检测的专业人才匮乏等问题,导致近年来食品安全事件频发。随着食品企业食品安全意识的提高,食品质量安全控制相关人才需求越来越大,专业人才供求矛盾日趋紧张,这种现象在三四线城市的食品企业表现得尤为突出。调查数据显示,我国食品安全人才缺口达80万之多。统计显示,食品质量安全及其相关专业就业率均超95%,良好的就业形势反映了社会对食品安全全程监管“守护人”的迫切需求。此外,食品质量安全是关系人民健康和国计民生的重大问题,所以各级政府都将保障食品安全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政策目标[3]。

针对这种现实情况,各高校都自觉调整自己的专业方向,纷纷开设“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或增设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方向,国家已批准在专业目录之外设立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至今我国已有近200多所高校开设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或设此专业方向[4],国家教育部已批准我院从2005年起开设此专业,成为陕西省第二家开办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的高校,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主要培养具备生物学、食品科学、营养与食品安全等基本知识和实验实践技能,能在食品企业、商检、卫生防疫、科研院所等专业领域从事食品生产、管理、质量控制等相关工作的高级应用型人才,目前已有毕业生六届,均保持较高就业率。

在近十年的发展过程中,我们在学校办学理念的指导下,为适应高等教育发展的新形势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与产业结构调整的现实需求,地方高等院校必须在适应当地区域经济与社会发展需要、即在“应用”两字上狠下工夫,对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人才培养和专业发展模式等方面进行积极探索与实践。进一步更新教育观念,在专业建设方面发挥自身优势,合理利用现有资源,加强陕西理工学院食品质量安全的专业结构调整与优化,拓宽食品质量安全专业的发展路径,凸显我校食品质量安全专业的发展特色,形成具有鲜明时代特征的、高素质复合应用型食品质量安全人才培养方案,修定我校食品质量安全专业培养目标,改革食品质量安全专业教学内容、课程体系和教学授课方法,尤其重视学生的应用实践能力和综合创新能力的培养,在符合高校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培养目标的前提下,积极探索并形成具有鲜明特色的应用型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培养能与社会对食品质量与安全多元化、复合人才需求目标相适应的合格毕业生,真正达到为地方经济与社会发展服务的目的。

1.总体思路

食品质量安全专业隶属于广义食品科学范畴,是一门跨学科门类的、多种学科门类交叉极强的应用性专业,其知识范围涉及传统生物学、有机(无机)化学、食品科学、仪器分析与分析化学、现代管理学、农学、生理学与医学、环境科学、标准化与法律法规等多种学科领域。

能否制订科学有效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是决定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发展成败的关键所在。人才培养方案是否科学合理,能够直接反映和影响某个学校的办学特色和办学水平,也会直接影响该校相关专业的人才的培养质量。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专业发展定位不仅决定专业的发展方向,而且决定专业师资队伍配置、实验室建设、教学的组织实施及毕业生就业等问题[5]。因此,科学的专业发展定位,必须既要适应学科的发展方向,又要符合社会对毕业生的需求,更要最大限度地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及培养复合型、应用创新型人才,并且要与学校的发展定位、学校的总体培养目标相符合。依据学校办学指导思想,科学制订计划,首先完成专业培养目标的修订,匹配专业课程体系。

主要发展思路为:(1)不断优化专业人才培养方案,通过制订、修订专业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按社会需求设置专业方向,实施“因材施教、分流培养”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培养学生的专业综合能力和创新精神。(2)加强对学生学习能力和专业思维能力的培养,引导学生运用其所学知识来考察、分析和处理专业问题。(3)坚持将启发式教学贯穿教学环节始终,充分体现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引导学生通过对专业课程内容的归纳总结、辅以教师辅导解答、开展课堂专题讨论等手段,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专业素质。(4)强化专业实验实践教学,增加专业选修课与实践课的课时加强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应用能力的培养。

2.主要内容与研究成果

按照强化学生的应用及创新能力培养,增强培养人才的就业适应性的原则,对当前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的人才培养计划进行针对性调整与改革,对现有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教学计划按照知识、能力、素质三者协调发展的思路来重新规划设计,进一步完善本校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构建地方高等院校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

2.1明确办学思路与培养目标

高校的办学思路是高校专业建设的核心指导思想,高校办学思路决定了其相关专业建设的发展方向、发展进程和最终成效。我们依托“培养立足陕西,面向西部,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办学指导思想,在系统学习了高等教育理论和吸收借鉴其他本科院校经验的基础上,确定了陕西理工学院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要以工科教育为主体,理、工科兼容发展的发展模式,以现代食品质量与安全控制技术为主,同时兼顾食品生产过程与质量管理控制过程,在教学中注重加强专业实践性教学,并逐步增加实验与实践环节的比例。把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备营养学、化学、生物学、食品质量与安全控制方面的基础理论知识和实验操作技能,能够满足各级各类食品监管机构及相关企业的需求,在农产品(食品)的生产、流通、加工、质量检验控制等相关领域从事食品及相关产品加工、质量检测、质量管理控制的高级复合应用型人才作为本专业的培养目标。通过优化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课程结构,加强专业实践教学和科研实践环节的培养力度,逐步建立与我校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培养目标一致的,以工科教育为主,理工科教育兼容的、应用型食品质量与安全课程体系,为我校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毕业生未来从事食品生产、质量控制及管理等奠定坚实基础。

2.2加强专业课程体系建设

专业课程是组成学科、专业的基本单元,也是高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基础与核心,因而要实现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培养目标,必须加强专业课程建设。通过先后四次制(修)定2005版、2006版、2010版和2014版培养计划,目前我校已初步建立比较完备的,具有显著地方特色的应用型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本科课程教育体系。

学院非常重视课程建设,我们始终坚持“强化基础、拓宽知识、瞄准前沿、培养能力、提高素质”的教育教学理念,在教学过程中在保证学生掌握食品科学专业知识的系统性的前提下,对我校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的核心课程内容进行全面、系统性的调整,突出实验实践课程在专业教学中的地位,坚持教学过程中理论教学和实验实践并重,避免不同专业课程教学过程中相关知识点的重复,使不同专业课程之间的内容衔接更有序合理,理论知识和实验实践技能衔接紧密,从而保证在限定课时的情况下,保证并增强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课程的教学效果。

教材建设是专业建设的核心部分,我们以构建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学科知识体系和专业知识框架为重点,从优化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课程体系着手,以实现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学生的知识学习、能力锻炼、素质培养三者的协调发展。我们通过制订培养目标明确的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课程教学大纲,规范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配套教材建设工作,并有序推进相关专业课程教材的改革。我们把专业教材建设工作具体落实到每门具体的专业课程建设中,并将教材建设作为教师参加专业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我校教学大纲和具体的课程教学计划,结合我校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特点,优选与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的培养目标、培养规格相符相近的,具有较高理论水平的、适用性强的国家级规划教材,目前主干专业课程中80%以上选用的教材都是近三年内出版、并且优先选用国家规划教材。在选好专业教材的同时,针对我校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办学层次和办学目标,我们组织进行了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校本教材的编写建设工作。目前主编《食品安全导论》、《食品安全事件管理》教材两部,参编教材《食品营养与卫生学》、《食品标准与法规》两部,自编《食品工程原理实验》、《食品工艺学实验》实验讲义两部。

2.3促进教学研究与改革

教学研究是日常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提高专业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促进专业教学改革的重要途径[6]。我们坚持通过教学研究改革来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通过组织专业教师积极申报各级各类教学改革项目,促进专业教学改革,以此促进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教学手段、方法改革和教学内容更新,通过多年努力,取得了显著成效。

以课程建设为抓手,稳步推进教学改革。从2005年专业建设伊始,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教师在做好教学工作的同时,积极开展专业教学改革实践,通过组织相关专业教师申报各级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围绕专业教学方法、教育教学方法、内容,学生培养方式等方面进行了积极探讨与实践。同时在日常教学过程中,专业教师坚持将启发式教学贯穿于教学全过程中,通过专业教师的不断努力,目前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主持完成校级教学研究项目五项,发表教学研究论文六篇。

食品质量与安全教师十分注重专业教学手段的更新,专业教师积极开展多媒体教学、网络教学和双语教学活动。同时开展教学评教,通过参加各类教学研讨活动,以此提高教学质量。在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的课程中,大部分课程使用了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同时积极参与各种专业教材的编写工作,食品质量与安全教师主编参编各类教材七部,通过这些措施,保证专业课教材及时更新。

2.4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实践教学是培养学生专业创新精神、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一个至关重要的环节,也是全面提高日常教学质量、实施全面素质教育的重要举措[7]。所以加强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实验室和实习实践基地建设,是实现专业培养目标,保证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的人才培养质量,提高食品质量与安全学生实践能力的重要保障。我校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重点建设了食品质量安全分析检测实验分室、食品工程与工艺实验分室、食品感官与评价实验分室三个教学实验分室,通过建立健实验室的各种规章和管理制度,合理配置各实验室的师资、仪器设备资源,充分发挥不同专业实验室的功能,同时,在具体实验项目设置上,对验证性、设计性、综合性实验合理安排,培养学生实践能力。

为保证学生课程见习和实习的需要。在学校的统一组织和院系的具体实施下,建立多个专业实习基地和实习单位。我们重点加强与汉中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及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陕西建兴油脂食品有限公司、陕西朱鹮黑米酒业有限公司、汉中春雨食品有限公司等地方食品监管部门和龙头食品企业的合作。在校内,结合食品专业特点与秦巴蓝莓研究所、红茶研究所等建立联系,这些实习基地和实习单位既为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的实践教学提供了教学基地,又为教师的科技成果转化提供了发展平台。同时,各年级学生在每年的寒暑假都要开展不同形式的社会实践和专业认知实习活动。实习前,学院会选派具有丰富教学实践经验的专业骨干教师组成实习指导教师组,同时在实习基地成立学生实习领导小组,制定实习实践守则。在实习过程中,协调各专业实习单位安排经验丰富的一线专业技术人员担任实习指导教师,并定期组织校内外专业指导教师对学生实习实践情况进行检查指导,要求学生在实习实践过程中写出实习日志,在实习结束后必须进行实习总结,最终指导教师根据实习情况评定汇出实习成绩。这些具体措施的实施与落实,有效保证了各类实习实践活动的质量。

通过深化实验教学改革、创新实验教学模式、推进实验室开放等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初步建立了以“注重专业基础、突出专业应用、锻炼动手能力、培养创新思维”为核心的应用型实验实践教学体系,在夯实课堂实验教学内容的同时,初步构建了包含“基础、综合、设计”三个不同层次的实验教学内容体系,以课程实验开放训练为手段,以各类创新性实验和毕业论文设计为延伸,以学生自主学习为补充,构建专业综合素质与创新教育相结合的实践教学体系。同时通过组织学生积极参与指导教师的科研项目、参加各种大学生创新创业计划等课外科技活动,辅以专业见习、实习,参加各种社会实践活动,拓展学生的个性发展空间,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专业综合素质。

通过参与教师科研及参加大学生创新计划等课外科技活动,完善开放式实验室管理,鼓励、组织学生自己根据兴趣及专业认知水平,在教师指导下,自行开展创新实验设计、实施和实验管理,培养学生自主创新能力、动手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对学生实行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开展自主性、研究性学习。重点支持部分学有余力的学生开展一定程度的创新性试验项目,培养其自主创新能力;并鼓励专业高年级学生积极申报校级大学生科研课题,开展不同层次的科研训练活动。2005年以来,本专业学生参与教师科研项目20项,撰写论文有20多篇,主持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课题的研究10余项,其中获国家大学生创新性试验计划项目立项2项,校级大学生创新性试验计划项目立项8项;学生获得校挑战杯竞赛三等奖1项。

2.5加强专业师资队伍建设

在专业师资队伍建设过程中,坚持高水平师资引进与培养并重、骨干教师脱产攻读学位与在职进修提高并重、教师学术科研研究与师德建设同抓,着力提高专业教师师资队伍整体素质。一是大力引进具有发展潜力的高学历教师,同时鼓励和支持青年骨干教师在职攻读学位,选送青年骨干教师到国内外高校或研究机构培训或进修,以有效优化专业师资队伍结构。同时加强与企业、社会的横向联系,明确社会需求,调整专业方向。邀请企业家和政府职能部门专业管理人员到学校作学术报告,并接受其指导;加强与地方政府职能部门的协作,由学校出面组织、派遣专业骨干教师到当地企业中,挂职兼任企业首席工程师,理论联系实际,提高专业素养,为地方政府和相关食品企业的发展出谋划策,提供技术支持,也为本专业的持续发展拓宽道路。二是加强对本专业中青年骨干教师的培养,支持专业骨干教师外出访学或者参加国内外学术会议,以此开阔眼界,提升教师专业学术水平,使其尽快成为具有专业发展前途的学术骨干。三是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加强对青年教师的培养,为其配备指导教师,组织有经验的老教师对其授课过程进行传、帮、带,同时开展教研室教学研究和课程研讨活动,通过持续开展听课、评课评教活动,提高青年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使他们逐步熟悉专业教学,成为教学骨干。通过近十年的建设,我们初步建立了一支人员相对稳定、教学科研水平较高、职称学历结构比较合理、发展后劲十足的专业骨干教师队伍,保证了食品质量与安全应用型人才培养研究与实践的开展与实施。

3.项目特色与创新之处

3.1本项目的特色

本项目以地方院校的学校定位、人才培养目标、人才培养模式为着眼点,探讨地方院校食品质量与安全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模式,具有极强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本项目将理论研究与实证研究紧密结合起来,将改革思路和最新的研究成果付之于陕西理工学院学院的教育教学改革当中,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以期地方院校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走出一路新的人才培养之路,促进专业发展。

3.2本项目的创新之处

3.2.1本项目结合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状况、周边高等教育发展的优势与特点及本校的教学基本条件,进行学科定位,与其他学校进行“错位”发展,突出特色。

3.2.2地方院校人才培养目标为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本项目将对地方院校所培养的食品质量与安全应用型人才进行细致深入的研究,提出所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内涵、规格和素质要求。

3.2.3根据地方院校办学定位、应用型人才的目标,进行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构建适合于地方院校人才特点的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专业体系结构。

4.结语

经过一段时间的实施和完善,形成地方院校食品质量与安全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为地方院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提供借鉴。

4.1对本校而言,本项目研究工作顺利实施并在实践上运用的话,将使本校在未来发展中找准自己的位置,办出特色,办出水平,所培养的人才符合地方发展的实际需要,学生满意,家长满意,社会满意,将有利于学校在良性循环中得到更大的支持和发展。

4.2对本校学生而言,本项目的研究和实践,将进一步提高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使他们在未来发展中具有良好的知识、能力和素质基础,对他们将来的生活、学习和工作都将产生深远影响。

4.3对外校而言,本项目的研究和实践成果将对他们有一定的借鉴和启示作用。

参考文献:

[1]朱健新.食品质量与安全特色专业建设及其实践研究[J].现代食品,2015,13:8-10.

[2]耿丽晶,周围,郭雪松,等.我国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的主干课程设置分析研究[J].食品工业,2015,10:226-229.

[3]王惠琴,郑大威,林太凤,等.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实践教学课程群的构建[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5,09:224-226+251.

[4]罗凤莲,夏延斌,周红丽.新形势下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课程体系改革的思考[J].农产品加工(学刊),2014,23:77-79.

[5]赵文红,卫敏,谢岩黎.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课程体系建设[J].中国西部科技,2015,02:105-107.

[6]林志荣.地方高校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课程的构建[J].广东化工,2014,09:253-254.

[7]赵广河,陈振林,伍淑婕,谢冬娣.地方院校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特色化建设探讨[J].农产品加工(学刊),2013,05:86-88.

基金项目:本课题得到陕西理工学院资助教改项目(XJG1518)资助。

猜你喜欢

教学体系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
虚实结合和科教融合的计算机实验教学体系
数字媒体技术课程体系及实践教学环节设计
艺术设计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教学探索研究
服务地铁工学结合
青年农民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地方高校城乡规划专业实践教学的特色化探索
应用型人才培养背景下模块化教学研究与实践
基于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的模块式实践教学体系构建
基于人才培养的高校舞蹈教育研究
高职院校创客人才培养模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