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规课堂,作文生长的土壤
2016-06-29陈霞
陈霞
常规课堂,作文生长的土壤
陈霞
时常听到老师们抱怨:作文实在不好教。你在讲台上讲得天花乱坠,板书一堆,学生似乎也听得津津有味,两眼放光,可一发下作文本,不少人就傻了眼,咬着笔头皱着眉头,半天挤不出几句完整的话来。那么,作文究竟应该怎么教呢?为什么煞费苦心设计的作文课却达不到应有的效果呢?要写得一手好作文,绝不是几堂作文课可以实现的,在常规课堂里老师们就应注重丰富学生的语言表达,渗透写作的方法。
一、提炼脉络,搭好框架
单纯的作文课是无法让学生形成出色的作文能力的,常规教学是萌发作文种子的最好土壤。
二年级开始,我就有意识地归纳课文的脉络,并对着板书让学生试着概述课文内容,理清思路。如学习《帽子和鸟窝》,如何将一篇较长的文章化零为整,迅速理清文章线索?学生有点茫然,我让他们听、读课文后,找出文章的关键词“帽子”,然后因势利导:你能填空吗?出示:(丢)帽子——(找)帽子——(挑)帽子——(送)帽子,当孩子们欢呼雀跃地将板书完成后,文章的脉络便清楚明了。以后每学一篇课文,我都尝试将文章框架用最精炼的语言概括出来。渐渐地,学生的语言表达越来越有层次,写作时,稍作指导,习作框架就撑起来了。搭好了架子,作文就变得像那么回事了。
二、注重积累,充实血肉
要将文章写得有血有肉,绝不是几堂作文课能办到的。在日常的课文教学中,老师要注意引导学生学习文本准确、优美的表达范式,丰富语言积累。在赏析课文时,我总是抓住关键词句,深入朗读品析,让孩子在文本的丛林里徜徉,感受其美、其精、其魅力。《庐山的云雾》一文语言优美,教学时,我运用多媒体课件呈现一些精彩的句子,如“那些笼罩在山头的云雾,像是笼罩在山顶的白色绒帽;那些缠绕在半山的云雾,又像是系在山腰间的一条条玉带;云雾弥漫山谷时,它像茫茫的大海;云雾遮挡山峰时,它又像巨大的天幕……”为了品析“笼罩、缠绕、弥漫、遮挡”所表现的不同状态,我先让学生凭感觉用简笔画表示。学生有了初步的判断后,我在音乐声中播放图片并当场解说:庐山的奇峰秀岭之间,白色的云雾缭绕,或升腾而来或缠绕山间或大片遮挡,令人如入仙境。孩子们真正体会到了语言的魅力。
三、精巧构思,表达真情
外公给外孙打伞是再平常不过的事,很多孩子都经历过或正在经历,但很少有谁会去格外用心地观察。《倾斜的伞》一文里,雨中,丹丹一抬头,无意发现了头上的天空呈现了两种色彩,只因外公将伞倾斜向了自己,那一刻,她明白了外公对自己的爱。如果文章到此为止,只能算一篇再普通不过的文章了,不过,作者让情节发生了巧妙的转折——丹丹长大了,她给已经年迈的外公打伞,头上的天空仍然是两种颜色,只不过伞已经倾斜向外公了——不同的岁月,同样倾斜着的伞,包含的是祖孙的深情。极小的事却有感人至深的效果。通过反复朗读体会、揣摩,学生的话匣子打开了:有的说起了自己和妈妈雨中的经历,现在回想起来,那一刻最温暖;有的说到了夜晚朦胧中妈妈给自己掖被窝;有的回想起爸爸出门打工前红了的眼角……生活中的小事在他们心中泛起了涟漪,更多美好和纯真在心中荡漾。
(作者单位:安乡县围庵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