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亮一盏希望的灯
2016-06-29通讯员周世全符恩来
通讯员 周世全 王 芳 符恩来
点亮一盏希望的灯
通讯员周世全王芳符恩来
村里人都说,玉琴是一个苦命的娃。
今年13岁的杨玉琴,出生于泸溪县洗溪镇红岩村。还在襁褓中的她,眼角膜就开始坏死,几乎失明。她和弟弟从小与爷爷奶奶生活在一起。爷爷多病,母亲出走音信全无,父亲在外打工的微薄收入大多付了她和爷爷的医药费。
“铁三角”一路同行
这个喜欢画画和写作的苗家女孩,曾经无数次编织过一个同样的梦:拥有一双明亮的眼睛,能像其他孩子一样背着书包去上学。
玉琴看不见路,出门都需要人看护,爸爸担心她的安全,所以一直不敢送她去学校。
洗溪镇梁家潭寄宿制学校的老师从她弟弟杨徐宁口中得知玉琴的状况,校党支部书记符恩来一行决定下村走访劝学。符恩来对玉琴的爷爷奶奶说:“请你们放心,在学校,我们会尽全力照顾好玉琴的。”
就这样,玉琴顺利地走进了洗溪镇梁家潭寄宿制学校。
在学校,张丽红和杨秋香是杨玉琴的两个要好的朋友。她们一起上课,一起吃饭,一起去阅览室看书。学校的师生都戏称她们为校园“铁三角”。
因为都喜爱阅读,学校少年宫的阅览室成了“铁三角”课余时间的好去处。图书管理员符老师说:“拿到书后,三个孩子就围坐成一团,一个人读,两个人听,读到感兴趣的地方,她们还会进行讨论。”
“张妈妈”爱心呵护
教室里,杨玉琴左手拿着手机,右手拿着笔,整个脸贴着书本,正在阅读。“通过手机拍照功能放大的字光线更强,字也显得清楚些。”杨玉琴高兴地告诉记者,“手机是班主任张老师送给她用来识字的。”
“语文课上,我会让她用说的方式完成习作,她的作文每次都能拿到高分。”张老师欣慰地说。
“玉琴有时候也会异常敏感,课间十分钟很少离开座位,她怕别人嘲笑她,更怕别人可怜她。”交谈中,张老师眉间露出一丝惆怅的神情,“有段时间因为自卑,玉琴产生了厌学情绪,经常望着窗外发呆。”
那段时间,张老师变得忙碌起来。“每天晚上都会来宿舍查寝,查完寝就在床边坐下来陪玉琴聊天,哄她睡觉。”
在张老师的陪伴和鼓励下,玉琴慢慢地变得乐观起来。“我不能让张老师失望。不就是看不见嘛,我还能听、能画、能写。我要用学习来报答‘妈妈’对我的爱!”在玉琴心中,她把年轻的张老师当成了自己的“妈妈”。
爱心人士点燃希望
今年元月,来自广西的爱心人士黎昌文来到梁家潭学校开展爱心助学活动,无意间得知玉琴的情况。他立马联系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慈善总会、小背篓爱心助学协会的爱心人士对玉琴进行帮助,并将她带到湘西爱尔眼科医院进行检查。
爱眼公益基金会发起的“‘你是我的眼’角膜盲症患者救助计划”让大家喜出望外,因为该活动正在为10名角膜盲症特困患者征集眼角膜。湘西爱尔眼科医院院长杨丽红很快将杨玉琴的资料上报并通过了审核。
“接下来就是等待合适的眼角膜供体和确定治疗方案了。”杨丽红告诉记者,拥有近千例角膜移植手术经验的王丛香主任将为孩子进行复检,确定手术治疗方案。一旦找到与玉琴年纪相仿,角膜内皮情况良好的新鲜角膜,将第一时间通知她来院检查和手术。
玉琴说,如果眼睛能治好,她就能和同学们一起上体育课,一起跑步和玩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