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做过上海县丞的伟大文学家凌濛初
——兼谈《拍案惊奇》在上海的出版和重版

2016-06-29上海周允中

文史杂志 2016年4期
关键词:古籍上海

上海 周允中



做过上海县丞的伟大文学家凌濛初
——兼谈《拍案惊奇》在上海的出版和重版

上海周允中

凌濛初画像(摹自清嘉庆《凌氏宗谱》卷四)

一、出任县丞,显示才干

当时的县丞是八品官员,负责一个县的赋粮催征和督运,以及缉捕罪犯,维护地方治安。崇祯年间,内乱外患接踵而至。明政府为了应付内外连绵不断的战争,不断增派粮饷,对江南地区的征收尤为峻急。明代后期漕运弊端滋生,负责督运粮饷的官员因为不能按期完成任务受到惩罚和制裁的很多。所以许多人都不愿意来上海这个地处海隅的偏僻之处。凌初下车伊始,深入调查研究,摸清情况,并且亲自督运,输送粮粟入都,出色地完成了漕运的任务,而且根据自己的切身体验,写成《北输前赋》和《北输后赋》这两道策章,受到上司的赞赏和嘉奖,认为可以作为“松郡良法”。上司遂另外加派委他管理海防事务。在“署海防事”时,凌初发现当地盐政积弊甚大,灶户、盐商与胥吏勾结从中作弊。他针对现状,决心予以整顿。他创立井字法,把盐堆作九垛为一井,每一井盐堆的大小高下如一,并且派一名盐场官员看守清点,不但对出盐的数量能够确定,而且能够掌握出盐速度的快慢,使得灶户、奸商、胥吏无法上下其手,从中作弊。凌初治下的盐产量和税收“锱铢无爽”。朝廷保证了财政税收,盐工也给减轻了盘剥。百姓们都拍手称快,从此盐政为之一清。凌濛初制定的井字法,很快就成了定法,在沿海一带推广流行。可见他在上海县丞的任上,确实能够窥察端倪,兴利除弊,勤政为民,颇有成效。所以,后人对他有“海滨故老犹能称述之”的高度评价。

二、著文惊世,彩印灿然

凌蒙初的小说《初刻拍案惊奇》和《二刻拍案惊奇》,是中国文学史上文人独立创作白话小说的第一人。话本小说的创作可远溯宋代,但作者都是无名的“书会先生”,要说自行集为一书,则是绝无之事。直到明代中叶,《清平山堂话本》《京本通俗小说》的编辑出版,冯梦龙编纂的“三言”问世,使得白话小说风行一时。但“三言”是宋元话本和拟话本的合集,到底哪些是冯梦龙的创作,却无从知道,只好把没有出处来源的拟话本作品,都算作冯梦龙的创作;因此作为完全是文人创作的拟话本小说集,当以凌初的“两刻”为嚆矢。

三、“两刻”重版,历尽坎坷

初、二刻《拍案惊奇》在新中国成立以后最早的出版单位是上海古典文学出版社,出版时间在1957年;而将这两本书完整地介绍到国内来的,其功当首推常熟著名学者,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王古鲁先生。王先生仅活了57年(1901——1958),若不是在他生前的—年,抢救出这套初、二刻《拍案惊奇》,那么中国文学的损失就可想而知了。而当时出版社的责任编辑就是我的父亲周楞伽。

《初刻》在新中国成立前就有许多不同的刻本刊行于世,但这些翻刻、翻印本都不是足本,仅存36卷。1941年王古鲁先生只身访书东瀛,和日本东方文化书院东京研究员丰田襄先生,在日本的日光慈眼堂的法库中,发现了早已亡佚的崇祯时刊的尚友堂足本40卷的《初刻拍案惊奇》。限于时间及经济上的困难,虽然王古鲁去了两次,住了几个晚上,但仅拍摄了《水浒志传评林》和《唐僧西游释厄传》两书,对《初刻》只拍摄了亡佚的37卷到40 卷的插图,并未将后四卷的内容全部摄回,真是可惜之至。

1957年出版的《初刻拍案惊奇》,乃是王古鲁先生向北京大学图书馆借来的已故马隅卿所藏“复尚友堂”本,仍不是完整的40回足本。其中第38卷“占家财狠婿忌侄,延亲脉孝女藏儿”,因原与《今古奇观》中第30卷的内容完全相同,遂被移嫁到《初刻拍案惊奇》中来。尽管如此,王先生在发现和介绍《初刻》方面的劳绩,为寻找亡佚古籍的辛苦,仍是后人难以忘怀的。

1979年,复旦大学教授、古籍整理研究所所长章培恒先生,赴日本神户大学讲授中国文学史和小说史。获此消息后,我父亲周楞伽数度去章的家中拜访。章的寓所当时在虹口溧阳路的凤凰新村,离我家行程不到五分钟;拜访的目的只有一个:就是请章的妻子转交一封书信,希望章能不惮劳苦,积极向日本有关方面疏通,将慈眼堂法库所藏的尚友堂足本《拍案惊奇》,复录归国,完璧归赵,了却王古鲁先生的生前遗愿。最后,经章培恒教授的努力,加上日本友人对中日文化交流的热忱,章教授终于取回来另外一种珍藏于广岛大学的、39卷本的《初刻拍案惊奇》孤本。其中第38卷仍是尚友堂本,原本缺少的第23卷,因和《二刻拍案惊奇》中的第23卷完全一样,所以可以挪用而不计;第40 卷系重刻,因而终于使得《初刻拍案惊奇》最终得以完璧归来,使国人能够目睹和了解这一珍贵古籍的全貌。

初刻拍案惊奇(古典文学出版社1957年版)

此外,要提及的是王古鲁先生曾经于1947年再度赴日,在日本内阁文库抄录了《二刻拍案惊奇》全书,并和前田侯爵家的尊经阁所藏的《古今小说》互补残缺后,交由商务印书馆排印出版。可是延宕到1955年,足足拖了7年多,商务印书馆还未刊印。多年辛苦搜集,为此呕心沥血的王古鲁先生焦急万分。许多同好也都关心着此书的出版问世。结果最后却被告之,由于语涉猥亵,决定不印了。这一来,使得王古鲁先生失望之极。作为举世闻名的文学瑰宝,不能以足本出现在中国,如何对得起祖宗与后代?于是他紧急与上海联系,终于喜获佳音:上海古典文学出版社决定用古籍刊印社的名义出版。其中删去比较淫猥的第34卷:“任君用恣乐深闺,杨太尉戏宫馆客”。作为“初、二刻”责编的我父亲,在这两部书稿的出版过程中,给了王先生不少帮助,这在《二刻》的书前(1957年版),“本书的介绍”中,讲得已经很清楚了。这里需要补充的是,对所缺的语涉猥亵的第34卷,出于对保存古籍及了解全书的需要,我父亲曾从王古鲁先生处手录转抄了下来,一直保存在自己的手中;但在“文革”中,父亲却因此被造反派定为一大罪状,说是“抄录黄色小说,灵魂肮脏透顶”,真是可笑之极。追根溯源,作为发轫的凌初也该打入十八层地狱中去了。

在“二刻”中,王古鲁先生始终有两个问题没有解开。一是为什么“初刻”和“二刻”中的第23卷“大姊魂游完宿愿,小妹病起续前缘”这一回,在篇目、文字和内容上完全一样?另外,《二刻拍案惊奇》中的第40卷,竟然不是小说,而是《宋公明闹元宵杂剧》。据王古鲁先生说日本友人认为《二刻》中 的第23卷及40卷均已亡佚,故书商用《初刻》中的第23卷及凌蒙初写的杂剧代替了。到底是真是假,只能见仁见智了。但这件中日文化交流的史实,两国有识之士共同收藏中国古籍,并为之发扬光大的业迹,是值得后人永远缅怀的。

猜你喜欢

古籍上海
古籍修复的神器
上海电力大学
我去上海参加“四大”啦
中医古籍“疒”部俗字考辨举隅
上海之巅
上海城投
上海谛霖邹杰 Hi-Fi是“慢热”的生意,但会越来越好
关于版本学的问答——《古籍善本》修订重版说明
关于古籍保护人才培养的若干思考
我是古籍修复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