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传统美学语境与中国动漫游戏

2016-06-29侯李游美

文史杂志 2016年4期
关键词:动漫融合

侯李游美



传统美学语境与中国动漫游戏

侯李游美

摘 要:动漫作为一种大众艺术,其体现的审美追求和价值观须符合广大人民群众的审美情趣。然而在西方、日本发达动漫产业强势入侵的当下,中国动漫产业应该以中国传统文化,特别是中国传统美学精神的文化品格与审美取向为支撑,特别注重动漫内容、形式之创造、表现与中国美学相融合。只有这样,才能在与他族文化相交流中,确认中国动漫的自身文化身份认同。

关键词:中国美学;动漫;融合

在中国动漫产业史上,早在20世纪60年代已出现体现中国传统美学内容的动画作品。随着美国、日本等强大动漫产业的外部冲击,中国动漫一直处于盲目跟风、重复模仿的怪圈中,在“文化折扣”境遇下的今天,当外国人从中国文化资源中制作出《功夫熊猫》,并在中国市场大受欢迎时,特别需要我们从文化资源流失上进行反思。中国动漫产业亟须从中国文化艺术核心精神,特别是中国传统美学精神中重寻耕耘土壤。动漫本身就是一种国际化的文化表达形式,只有在其发展中,将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生命节奏贯穿于动漫思想内容和表现形式,才能让当下中国的动漫产业找到自我文化身份认同与价值确认,让中国美学精神的呈现状态、艺术表现、个体生命达成真正与中国动漫相融合。

动漫本身涉及两层含义:其一活动的影像,其二用到虚构、夸张、写实、比喻、象征、假借等不同艺术手法。它是一种通过图画来述事的视觉艺术形式。这两层含义与中国传统美学在审美知觉上具有共通性。(活动)影像关乎中国传统美学中的境生象外、造境、意境之美等,视觉艺术手法则关乎空间虚实处理、形象的呈现现状(“气韵生动”)、动静之势等。作为一种文化,当我们回归到其母义层面时,它涉及中华民族文化、传统宗教文化、民族艺术符号等;涉及其子义层面时,则关乎太极说、人相学、传统艺术多元造型、中国古典纹样、传统美术色彩、中国建筑艺术等极具中国美学精神的文化内容。

动态影像在技术层面体现为对元素构成的变形或重组;然而在文化层面上,中国传统审美观则是由一般性审美观引发的“审美发生”。在中国风格的动漫场景设计中,可融入中国传统山水画的风骨,在画面里展现“情景交融”的意境;透视呈现上则运用散点透视、空气透视法。在影像的表现方面,着重意境空间的营造,在自然景观描绘的同时,赋予物和人以审美的内涵与意蕴。影像创作的构成元素,如山、水、人、房舍等,都须摆脱单纯物性存在,而注入生命精神力量。以中国古典园林为例,亭、台、楼、阁的设计,“服从于创造艺术意境的要求,要有助于扩大空间,要有助于丰富游览者的美的感受。”[1]这里所谓美的感受,是指亭台楼阁的审美价值并不只在于建筑物本身,而在于通过这些建筑物,通过门窗,欣赏到外界无限空间中的自然景物。此前某些动漫作品不乏此类佳作,如《剑侠情缘三》,动漫游戏一登入后,新手村的村落茅舍和远山雾霭,仿佛引领玩家回到那“阡陌交错,鸡犬相闻”的世外桃园。《天下三》则是万千景色尽显风情,江南的水、巴蜀的山、传说中的忘川等极具标识意的华夏美景目不暇接,唯美的写意山水画面,充满诗意的苍林明月,无不让人沉醉神往在那个快意江湖所构筑的时空境界中。计成在《园冶》卷一中说:“轩楹高爽,窗户虚邻,纳千顷之汪洋,收四时之烂缦。”[2]《功夫熊猫》制作期长达5年,他的美术总监研究中国艺术达8年之久。这可由一组数据来进行说明:故事背景“太平谷”有多达1478名不同造型的村民;最宏伟的背景“翡翠宫”由多达88100块组件建成;角色造型细致,“盖色五侠”中的仙鹤身上便有多达6019根羽毛。此外,影片里面简单而别致的亭台楼阁,壮丽而又浓重的山水风光使整部影片美轮美奂,还有很多中国风俗的物品的运用,如:卷轴、汉服、兵刃、牌坊、瓷器的花纹等。“熊猫”这一形象的角色设计,不仅取材于中国,更重要的是围绕角色神韵进行描绘,在造型手段上,有中国传统文化艺术体系的支撑,五官神态设计包含人相学内容,装备设计则结合传统服饰文化内容等,场景展现用古典纹样来装饰,形象配色运用中国传统美术用色法则等。

中国水墨动画《小蝌蚪找妈妈》和《牧笛》则是将民族艺术在动画中展现得淋漓尽致的两个绝佳例子。法国《世界报》评论前者,认为其表现了中国水墨动画柔和的景色,细致的笔调,那些或忧虑、或犹豫、或快乐的动作,使这部影片产生了别样的魅力和诗意。而《牧笛》则将我国传统的写意抒情的美学风格推向极致,对电影结构和动画语言进行了创新性实践。全片没有对白,却将动画片的视觉语言发挥到极致。这符合中国美学精神里的“境生象外”,即用超越本体或超越语言的意境,传达空间之美。《牧笛》被国外同行称赞为“一次令人神往的美的享受”。动漫里的镜像设计、视觉语言等看似技术层面的东西,实则需要通过内涵与内容等的充实,再借助外在形式(虚实、动静)美的传递,让人领悟动漫的灵动之美和意境之美。意境指在有限表现形式之外和言语尽头之处,于实境外营构出一种虚境,生成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绝妙意蕴。在动漫作品里,这要求达到通过意境的生成,让观众产生身临其境的真实感和浑然天成的自然感,引领观众“无障碍”地进入由影像构成的世界,然后自由驰骋在审美想象空间。跳脱技术层面来看,动漫意境的营构需要在动态影像里赋予物象以鲜活生命的传达以及生命深处的韵律;只有这样才能让动漫作品闪现着动人的生命之源,否则只是僵死物像的动态展现,全无生气可言——这恰是中国传统艺术最忌讳之处。

更进一步讲,动漫作品本身的意境呈现为由生命之气所呈现的动态之美。但动本身不是“为了动而动”,而是涉及作品构成的一切元素,如何处理好动静之关系——平衡。这要求动漫创作者不仅能运用当代先进的科学技术手段把传统的形式进行重新解读,并融入市场之中,更需要创作者深谙以中国传统美学或民族文化观念为基础,构造出的文化品格。阿恩海姆认为,“艺术家之所以追求平衡,乃是因为平衡本身是人所需要的东西。因为它使人称心和愉快。”[3]一般而言,动漫作品因构图得势而取胜,这里的“势”就是动静处理之平衡。在中国传统艺术里,讲求独特的空间意识之美,即超越具体空间而于纯粹体验里生成一种关乎生命空间的流动世界,观者于其中是通过视觉、触觉、体觉、动觉等从多角度、多层面对物象进行体味和感知。中国动画片《大闹天宫》,在30多年前没有CG,没有3D的情况下,在如今看来依旧生动逗趣。究其原因,乃在角色和背景设计、动作表现等方面充分吸取民族传统造型和戏曲的独特风格:从敦煌壁画到中国戏曲造型,甚至到中国的门神,都是《大闹天宫》中人物造型的来源。至于在技术方面的呈现,整部影片色彩浓重,造型奇异,场面雄伟壮丽,形象特征鲜明,情节跌宕有致,具有独特的艺术色彩。中国传统美学讲究平面构图形式,需要引领观众进入作品里来参与,通过留白等技巧,给观众以想象的空间。一艘船,观众自然会想象背后是水天交接;一个炕,观众自然会想象背后就是墙——这是一种韵味或意境。其在动静之间能营构一种“态势”。比如《大闹天宫》中,创作者即让所有东西不倒向画面正中。孙悟空的金箍棒只能打向45度角,决不能打向观众。只有这样,才能让观众体会到阿恩海姆所谓的“称心和愉快。”

另外,动漫作品融合中国传统美学而形成的生命之动态美感,“因动成势”生成的摄人心魄之美,从创作维度来看,有其必要性。宋代王微《叙画》载:“夫言绘画者,意求容势而已。”动漫作品的构成元素需要处理好动静之势。“动静”关系暗含深刻的辩证哲理,且具中国审美智慧和养生思想。中国道家哲学所谓的“一阴一阳谓之道”。实则就是指生成万物之动静相互依存、转化的关系。《礼记·乐记》中也提出了“性静欲动说”,动静在生命的基本状态和人性论、养生论上有重要意义。但在艺术中由动静而传达的充满生命意蕴的动态美,则是通过作品构成元素巧妙处理的交互关系而形成的独特态势。中国哲学对“势”有深入阐释,它关涉运动形态及本质发展规律。在动漫作品中,这种“势”则兼具动态美与传神美的气场,而且这种气场具有其所属的文化品格。画面构成元素如果有花鸟、山水,则除了要做到逼真、视觉美感等基本要求,形式上处理好形神、虚实关系等外,还更应该处理好元素本身的呈现关系,即“花”和“山”的关系,“鸟”和“水”的关系,既要在画中表现出“水”与“鸟”固有的“动态”之神韵,又要在画中描绘出“山”与“花”的“静态”之神貌,还要使二者和谐统一起来。比如黄公望的《富春山居图》,虽是幅绘画作品,但画中的平坡、亭台、村舍、舟桥、渔家,动中寓静,静中有动,生意盎然,让一切笼罩在初秋意凉的氛围里。

以中国动漫作品与中国一种文化形态——功夫结合为例,后者荟萃着中华先民的生存之道。它是汲取中国传统哲学养分而形成的文化体系,今天已成为中国所特有的一种文化现象。某些中国动漫作品或者游戏作品,对“势”的运用,则传达了中国武术的气势含蓄、形神兼备的韵致。一款叫《九阴真经》的网游,里面飞檐走壁的轻功打斗、精深玄妙的内功心法、行云流水的外功招式,都模仿了真实武学套路动作,不仅讲求动作形式上的高低起伏、舒缓急徐,还呈现出其中峨嵋派亦刚亦柔的优美招数姿态。对观众而言,这种“态势”上的巧妙处理,正是对中国哲学思想中“静若处子,动若脱兔”之美的最好诠释。动漫作品里的动作设计也应该深谙“动静之势”的规律,在动与静之间汲取生命的能量,展现生命的本真意蕴。

动漫艺术实则是一种艺术语言。它有自身独特的表现方式和手段,运用独特的物质媒介来进行艺术创作,从而使得这门艺术具有自己独具的美学特征和艺术特征。但同时,它又是一种文化传播符号,承担文化传播意义。在国际文化交流日益频繁的今天,中国动漫艺术须对传统文化做国际化、创造性的“重塑”,在尊重、运用现代技术手段的同时,在动漫作品里“活化”中国美学精神。此处的可行性涉及两个方面——文化的传承和新的动画语言手段的结合。只有把二者有机融合,才是动漫艺术走向生命之路的方法;同时,还须将优秀民族文化艺术形式与现代先进技术结合起来,进行创新和发展,特别在其中传达、展现中国传统美学精神。庶几,中国的动画才能以崭新的、丰富的面貌展现于观众面前,才能找到自身发展的正确定位。

基于此,我们必须充分认识和了解本民族的文化精髓、独特精神品质,了解而不一味迎合大众的审美心理和精神需求,将本土(本民族)文化精神融入到动漫这一艺术语言中去,特别打造一批在中国传统美学语境下的中国式动漫游戏,使这种具有时代特色的大众艺术形式,散发出独特的本土文化个性魅力,同时也为弘扬中国本土传统美学精神找到一条更易为大众接受的影像之路。

随着近年来《宝莲灯》《梁祝》《魁拔》等极具传统文化韵味和中华民族精神品质的作品出现,相信中国的动漫产业在朝着中国传统美学精神回归的道路上,正在逐渐找到清晰的方向。

注释:

[1] 叶朗:《中国美学史大纲》,上海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第445页。

[2](明)计成:《园冶》卷一《园说》,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1年版,第44页。

[3](美国)鲁道夫·阿恩海姆:《艺术与视知觉》,滕守尧、朱疆源 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4年版,第35页。

本文系四川动漫研究中心2015年立项课题“中国传统文化在动漫游戏产业中的运用研究”阶段性成果(DM201513)

作者单位:成都大学美术与影视学院

猜你喜欢

动漫融合
一次函数“四融合”
村企党建联建融合共赢
融合菜
从创新出发,与高考数列相遇、融合
宽窄融合便携箱IPFS500
《融合》
动漫二次元
锋绘动漫
锋绘动漫
开口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