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民心理账户的存在性、结构性及其与市民的对比
——基于四川的实证研究

2016-06-28张维康傅新红

湖南财政经济学院学报 2016年3期
关键词:结构性农民

张维康 张 林 傅新红

(1.重庆农村商业银行 博士后科研工作站,重庆 400020;2.重庆大学 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重庆 400044;3.四川农业大学 管理学院,四川 成都 611130)

农民心理账户的存在性、结构性及其与市民的对比

——基于四川的实证研究

张维康1,2张林2傅新红3

(1.重庆农村商业银行 博士后科研工作站,重庆400020;2.重庆大学 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重庆400044;3.四川农业大学 管理学院,四川 成都611130)

【摘要】心理账户(MA)有助于从微观心理角度更深入地认知、理解和预测人类经济消费行为。结合四川省573份种植农民调查数据,首次验证了农民MA的存在性,阐明了其结构性,并对比分析了农民MA与已有市民MA研究结论的结构性特征与差异。研究表明农民存在较为明显的MA,在收入、支出与储蓄等经济活动上分别具有各自的子分类结构。在经济活动的量与质上,农民与市民的MA具有较为明显的二元差异,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城乡之间经济与金融活动二元差异在心理认知上的反映以及农民在经济活动中的心理贫困特征。缩小城乡差距需注重利用农民的心理收支规律特征,并对农民经济活动采取丰量增质并行的举措。后续研究可引入行为经济学理论对农民的经济贫困与心理贫困之间相关机理予以更多关注。

【关键词】农民;心理账户;结构性;二元差异;经济贫困;心理贫困

一、引言

著名行为经济学家Thaler(1985)[1]指出,企业、单个家庭或个体在经济决策中都或明或暗的存在MA现象,即潜在地对经济事件进行编辑、分类、预算和评估等心理决策活动。MA是1980-2000年间行为决策领域兴起并广受重视的两个研究流派之一(Kivetz,1999)[2],其与启发式决策和前景理论等成为了行为经济学颠覆传统经济研究假设的代表性理论。MA是解释非理性决策和认知偏差的重要理论之一,有助于更加深刻和准确地认知与预测人类经济行为(李爱梅等,2007)[3],对中国金融投资、消费结构改善、内需扩大、人力资源管理及养老保障制度改革等都有重要的影响和现实意义,值得深入研究与应用。国外大量研究证实了MA在消费决策中的存在性(Hastings & Shapiro,2012)[4],这一理论在中国也得到广泛研究。然而,MA提出的最初依据是西方群体的经济行为规律,由于中西方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等均存在显著差异,经济行为规律也有所不同,因此属于舶来品的MA在中国首先存在两个基本问题,即存在性与结构性。

李爱梅(2000)[3]首次以微观样本数据证实了MA在中国城市居民中的存在性和结构性。但MA会受到文化、教育、经济与社会生活环境等因素影响,中国长久的二元社会结构决定了这些因素在城乡之间均存在异质性,因此这一研究并不能直接引证MA在中国农民中的适用性与结构性。显然这就成为值得专门研究的重要议题。目前,一些宏观面板数据研究直接论证或间接说明了中国农民存在较为明显的MA(张秋惠等,2010)[5]。但宏观数据不能全面深入的阐明农民MA的内在结构,同时宏观数据也不能对作为心理决策现象的MA提供微观视角的解释。因此,笔者尝试以四川省留守种植农民的微观调研数据对上述问题做出回答,即农民在经济行为中是否存在MA?如果是,其结构和特征如何?在城乡长期二元结构影响下,农民MA与市民MA之间是否也具有二元差异?

二、研究假说

1、研究假说H1:存在性——农民存在明显的MA

理论上,2002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Kahneman(2011)[6]指出人类大脑包括快速决策系统(System 1, S1)与慢速决策系统(System 2, S2),这两个矛盾的系统既会相互联系也会互相影响。S1的决策特征是快速、潜意识、轻松且有经验依据的;S2则是慢速、有意识、审慎、推理和费力的,要求努力思考、控制等自控行为,更易让人疲劳,具有懒惰特性。由于人的懒惰心理与疲劳影响,决策活动一般会先通过S1,S2再对S1的筛选结果进行选择性加工。S1决策的有效性有赖于知识储备、经历或经验积累,如教育、职业与专业培训等,会更容易导致人们进入启发式决策模式。由于中国农民教育水平较低,理性程度与推理能力较弱,学习经历与培训经验极为欠缺。因而农民在经济决策中不仅更易潜在地采纳S1,且工作效率较低,即做出准确判断的概率较低。由于MA根源于人类的有限理性、启发式决策与不确定性判断,因此在理论上农民不仅可能存在MA,且比其他主体更为明显。

实践上,尽管中国农民收入连年增长,但稳定性依然不足。近年来城乡收入差距依然明显且有所增加,市场物价不断攀升,农村消费取向更趋现代化,总体上农民的可支配收入依然相对贫乏。MA是主体以分类决策预算来达到潜在自我控制的一种心理体现,与会计账户功能一致,通过前期预算与控制达到节约、高效和应对未知事件的功能,且当资金越紧张时,预算与控制心理会更趋严格和强烈。现实表明中国农民的预防性储蓄动机十分明显,而预防储蓄则是经济决策潜在心理预算和自我控制的典型表现。因此,从现实情境来看,农民在经济决策中可能存在较为明显的MA。

2、研究假说H2:结构性——农民MA由收入、支出与储蓄三个维度构成,每个维度有各自的子分类结构

人类经济活动与会计账户按对象分类相似,一般包括收入、支出与存储三种类型,国外研究证实了MA的这种分类维度和其分类的子结构。例如,收入MA可分为常规收入MA与意外之财MA(Kivetz,1999)[2];支出MA可分为普通支出MA与奢侈品支出MA(Thaler,1999)[7];储蓄MA可以分为普通储蓄MA与承诺储蓄MA(Brune et al., 2011)[8]。李爱梅等(2007)[3]对中国市民的上述MA三维度结构进行了验证,且不同维度MA也存在各自的内隐子结构。中国当代大学生的MA分类维度和子结构也对上述观点提供了微观数据支撑(孙祺章等,2009)[9]。显然,农民若存在MA,分类维度也应具有一般的经济活动分类特征,并有不同的子结构。

三、问卷设计与调研

1、问卷设计

(1)用于验证H1的MA存在性问卷

首先,设计几项与农户息息相关且性质各异的常规性收入与支付项目(表1)。然后,分别就每项收入询问农民愿意首先将其用于哪项支付(单选)。其中,I1是假设的新增补贴收入(这是为了考察MA对农业水费支付的影响),I2是非劳动转移性收入,I3是农业生产收入,I4是劳动报酬。前两者属于非劳动转移收入,后两者属于辛勤劳动收入。P1是农业生产投入,P2是非意愿农业生产投入(当前农民对P2具有较大抵触和较低支付意愿),P3是生活必要开支,P4是家庭发展必要投资。前两者属于农业生产投入,后两者属于家庭必要支出。

表1 农民MA存在性调研方案

注:预调研中农民对抽象的X表现出了回答困难和抵触情绪,因此在正式调研中,将用农民熟悉且常用的货币值100元对X进行替代。

(2)用于验证H2的MA结构性问卷

依据农民收入、支出与储蓄的实际情况,以头脑风暴、焦点小组讨论与预调研等共确定农民收入项目8条、支出项目19条、存储项目4条,具体情况将在数据分析部分呈现。然后,针对每个项目询问农民对其单独或专门考虑的程度,并以Likert五级量表度量。

2、问卷调查

调研主要是考察MA对农民农业水费支付决策影响的心理决策机理(目前农业水费拒付现象较为严重,亟需从心理决策视角进行深度考察)。调研对象为四川省20个县区正在缴纳水费的灌区农民。2007-2013年间四川省农民人均纯收入均位于全国31省市中的第21位,总体上处于全国中偏低水平,经济情况在全国农民中具有较好的过渡代表性。另外,缴纳水费表明他们仍然留守农村从事农作生产,经济活动有别于农民工与市民群体,对底层耕作农民更具代表性和说明性。调研员主要为样本区户籍的在校本科生与研究生。正式调研于2013年7-9月进行。调研员首先走访当地水务或灌区管理部门,依据当地水费收取情况选取2-3个样本乡镇,然后随机抽取25-30户农民进行面访。问卷共发放595份,回收587份,剔除误填或漏填的无效问卷14份后,有效问卷为573份。

四、数据分析与假说验证

1、研究方案与方法

首先,以卡方检验和描述性统计探索各项目的收支规律是否存在显著性差异,验证MA的本质特征(非替代性)的显著程度,从而证实农民MA的存在性;其次,以因子分析提取农民MA各维度的子分类结构。数据分析工具为SPSS 18.0统计软件。

2、存在性验证

数据分析结果如表2所示。结果显示I1、I2、I3、I4等的卡方检验结果均在0.01水平上显著,表明不同性质的收入项目在支付倾向上均存在显著差异,即不同性质收入在支付偏好的选择意愿上具有显著的非替代性。I1是与农业相关的转移收入,P1与P2被选率共为79.05%,且P2达56.89%,因此农民更倾向于用其支付与农业相关的项目,即与自身具有更大相似性的农业水费。I2属于非劳动农业转移收入,P1与P2被选率共占58.81%,P3与P4则为41.19%,因此农民更倾向于用其支付农业生产项目和非意愿支付项目,而对日常必要开支的支付倾向较低。I3与I4都是辛勤劳动收入,其中P3与P4的被选率在I3中共达到74.35%,P3与P4的被选率在I4中共达到94.07%,表明农民更愿将辛勤劳动所得用于支付更重要的基本生活与发展开支,其中I4与农业关联度不大,P1与P2在I4中的被选率分别仅为4.24%与2.57%,其对农业生产及非意愿支付的支付倾向很低。

表2显示出P1、P2、P3、P4等的卡方检验结果均在0.01水平上显著,表明不同性质的支付项目对选取哪种收入进行支付的需求均存在显著差异或非替代性。P1是农业生产投入,I2被选率最大(49.91%),I4被选率最小(4.24%),因此其更倾向于用与农业相关的非劳动转移收入支付,而不是用与农业无关的劳动收入支付。P2是非意愿农业投入,I1被选率为最大(76.17%),I3与I4被选率仅为5.84%与2.57%,其更倾向于用与之有共同特点(均与水资源和非劳动转移收入相关)的项目支付,而不是用辛勤劳动收入支付。P3与P4均为日常生活必要开支,I3与I4的被选率均为横向最大,分别为43.44%与56.27%,其更倾向于用辛勤劳动收入支付。

表2 农民MA存在性检验结果(n=573)

注:在百分数中,前者表示纵向P的占比,后者表示横向I的占比。

分析表明,农民不同收入项目的支付偏好存在显著差异,不同支付项目对选择哪种收入支付的偏好也存在显著差异,即农民各个项目间的收支规律均存在明显的非替代性。因此农民存在明显的MA,H1得到验证。

3、结构性检验

(1)收入MA结构检验

因子分析依据因子间的关系进行归类降维,并采用主成分正交最大旋转法对因子进行结构提取和归类。适用性效度检验指标(KMO统计值与Bartlett球形检验)是因子分析的适用性前提。若KMO值大于0.6,数据可做因子分析,其值越大适用性越高,KMO小于0.6则不宜做因子分析。Bartlett球形检验则需考察卡方检验的显著性。因子分析结果显示KMO=0.737,Bartlett球形检验χ2=1598.251,在0.01水平上显著,表明变量间可能具有较为明显的共同潜在因素,数据适合进行因子分析。通过主成分正交最大旋转后,因子提取结果见表3。以公因子载荷0.40为取舍点,共提取初始特征值大于1的成分因子3个,总体方差解释量为72.542%,结构效度较好。表3表明农民收入MA存在3个清晰的成分因子。因子1包括种田、养殖与打工收入,其代表性相似于辛勤劳动所得,将其定义为“辛勤劳动收入”。因子2包括经商、出租与转包收入,其代表性相似于经营收入,将其定义为“经营性收入”。因子3包括粮食直补、礼金与其他农业补贴收入,其代表性相似于非劳动转移收入,将其定义为“非劳动收入”。因此,农民收入MA可以分为辛勤劳动收入MA、经营性收入MA及非劳动收入MA等三类子账户。

表3 农民收入MA的成分矩阵及解释方差量(n=573)

(2)支出MA结构检验

因子分析适用性检验结果显示KMO=0.827,Bartlett球形检验χ2=6318.203,在0.01水平上显著,数据适合进行因子分析。主成分正交最大旋转法对因子提取的结果见表4。以公因子载荷0.40作为取舍点共提取出初始特征值大于1的成分因子4个,总体方差解释量为68.880%,结构效度较好。

表4表明农民支出MA有4个清晰的成分因子。因子1包括食品开支、子女生活日常开销、日用品开支、衣物服装开支、医疗支出与电费等支出,其代表性相似于基本生活必要开支,故将其定义为“基本生活必要支出”。因子2包括子女上学开支、修房或买房开支、交通费、家电购置开支与通讯费等支出,其代表性相似于家庭发展开支,将其定义为“家庭发展支出”。因子3包括化肥开支、农药开支、种子开支与农业水费等支出,其代表性相似于农业生产支出,将其定义为“农业生产支出”。因子4包括赡养老人、送人情、请客吃饭开销、娱乐休闲开支及借钱给亲人或朋友等支出,其代表性相似于社交情感维系开支,将其定义为“社交情感支出”。因此,农民支出MA可以分为基本生活必要支出MA、家庭发展支出MA、农业生产支出MA与社交情感支出MA等四类子分类账户。

表4 农民支出MA的成分矩阵及解释方差量(n=573)

(3)储蓄MA结构检验

因子分析适用性检验结果显示KMO=0.746,Bartlett球形检验χ2=447.487,在0.01水平上显著,数据适合因子分析。以主成分正交最大旋转法提出因子的结果见表5。以公因子载荷0.40作为取舍点共提取出初始特征值大于1的因子成分2个,总体方差解释量为68.217%,结构效度较好。从表5看出农民储蓄MA有2个清晰的成份因子。因子1包括定期存款与固定资产,其代表性相似于固定储蓄,将其定义为“固定性储蓄”。因子2包括活期存款与现金,其代表性相似于流动储蓄,将其定义为“流动性储蓄”。因此,农民储蓄MA可以分为两类子账户,即固定性储蓄MA与流动性储蓄MA。

表5 农民储蓄MA的成分矩阵及解释方差量(n=573)

五、农民MA与市民MA对比分析

笔者认为十分有必要将农民MA与已有的市民MA研究结论[3]做对比分析,并阐明两者间的差异和政策含义。第一,农民与市民的生产性投资占比不同。留守农民以家庭生产为主,既是直接的生产经营者和投资者,也是直接的消费者,生产消费和生活消费交织在一起。农业生产是农民的主要日常活动之一,生产成本在日常开支中往往占据较大比例和重要地位。然而,市民的支出主要用于生活消费与投资,生产性投资占比较小。第二,农民与市民对物价波动的敏感性不同。农民可支配收入较低,消费预算较小。农业收入对当季气候和农产品价格具有较强敏感性,同时农民消费行为也对日常消费品价格的波动具有较强敏感性和脆弱性,他们的支出更依赖于上一年的收入与储蓄,两者间存在跨年度影响特征。然而,市民收入相对较高,收入形式比较丰富和稳定,对物价波动的脆弱性和敏感性较弱[10]。第三,长久的城乡分割二元结构对中国城乡差距的影响深远。城市日益被现代文化充斥,但农村则相对守旧,城乡居民的人生观与价值观存在明显差异。另外,城乡的教育和收入差距依然明显,消费结构、消费预算和消费观念上也有较明显的异质性。这些因素均会影响MA的结构并导致农民MA与市民MA之间的异质性,因此有必要专门对比分析。

1、收入MA对比分析

市民收入MA包括工作常规收入(4项:固定工资、每月奖金、上浮工资、节假日奖金)、非常规额外收入(7项:意外之财、亲朋资助、人情收入、遗产、旧货售卖、礼品、岗位费)、投资经营收入(5项:经营投资收入、固定资产增值、业务提成、红利、福利)等三类子账户[3]。在内在属性特点上,两者较为相近,都具有常规劳动、非劳动和经营性等特点。但在内在组成结构上,两者却有差异,主要体现在量与质两个方面。在量上,农民收入项目(8项)较之市民(16项)少一半,表明农民收入来源少的客观事实,这可能是城乡收入差距的结构性原因之一。在质上,对于常规收入,市民主要为工作性收入,并辅以丰富的奖金、福利和津贴等形式为补充;而农民主要为农作类劳动收入,类型相对单一,表3的方差解释量31.846%最大,表明农作收入是农民收入MA中的重要组成元素,并在农民心理上具有重要地位。对于非劳动收入,市民主要源于中国传统的人情关系维系;而农民除了这一传统人情维系收入外,表3中居于前两位的因子载荷0.708与0.652则指出带有非劳动转移性质的政府补贴在这一MA中居于更重要的位置,这说明随着近年来国家支农惠农力度的不断加大,农民对政府的非劳动性转移收入已经形成了相对稳定的心理预期。对于经营性收入,市民主要集中在较为开放的非自然资源市场,并有选择面更广的金融投资回报作为补充;农民则主要集中在相对封闭的土地资源市场,结构单调且无额外金融投资收入。

2、支出MA对比分析

市民支出MA包括生活必要支出(6项:日用品开支、衣物服装、交通费、通讯费、孝敬父母和学习进修)、家庭建设发展支出(5项:子女花销、买养车费、买房或房租、家电购置、房屋装修)、情感维系支出(4项:应急支出、人情开支、捐助他人、接济亲属)与享乐休闲支出(4项:奢侈品、娱乐休闲、美容保健、旅游度假)等4个子账户[3]。在内在属性特点上,两者均具有生活必要支出、家庭发展支出与社交情感支出等特点。在内在组成结构的量上,农民支出MA中的支出项目数量(19项)与市民(21项)并无太大差异,这表明城乡之间农民收入来源偏少,但支出项目却大体相当,这可能也是城乡收入差距的又一结构性原因。在内在组成结构的质上,生活必要支出和家庭发展支出方面两者并无明显区别;农民未像市民一样形成一个单独的享乐休闲支出MA,而是将其归入了社交情感支出MA中,这可能是由于农民的享乐休闲活动极为简单所致;农民形成了单独的农业生产性支出MA,说明农民生产投入活动不仅有别于市民,且传统农业生产投入在农民心里依然处于重要地位(方差解释量为13.772%)。

3、储蓄MA对比分析

市民储蓄MA包括安全保障(4项:定期存款、活期存款、现金、固定资产)与风险投资(6项:基金、股权、期权、债券、黄金、他人欠款)两个子账户[3]。在内在属性特点上,两者均具有安全保障特征。在内在组成结构的量上,农民储蓄项目(4项)比之市民储蓄项目(10项)差距较大,这表明城乡主体之间资产储蓄参与活动差距的事实。在内在组成结构的质上,市民储蓄活动不仅具有安全保障特征,还包含丰富的风险性成分,而农民储蓄活动则侧重于强调安全保障,仅包含传统的流动和定期特征。这可能是因为,农村养老保险与社会保障体系的不完善引发了低收入农民明显的风险规避倾向和预防性储蓄心理动机,以应对保障机制的不确定性;农村社会的健康型风险投资或储蓄产品相对匮乏,难以对农民风险型储蓄行为形成引导、示范或助推作用。

六、结论与启示

1、研究结论

首次基于农民的认知心理,以四川省种植农民的调研数据考察了其经济决策行为中的MA情况,并将其同已有的市民MA研究做了对比分析。

(1)农民MA存在性研究结论

卡方检验表明农民不同经济项目之间的收支决策规律具有显著的非替代性规律,证实了农民MA的存在性。描述性分析进一步说明,当某项收入与某项支出的性质越相似时,农民将该项收入用于支付这一支出项目的倾向会更大;农民将转移性收入用于农业生产投入和非意愿支付项目的支付倾向更大;农民更倾向于用辛勤劳动收入来支付更重要的基本生活与发展开支,但对农业生产项目及非意愿支付项目的支出倾向很低[11]。当考察支出项目在不同收入上的支付需求倾向时,结果也对上述特征予以了进一步证实。

(2)农民MA结构性研究结论

因子分析表明农民收入MA包含辛勤劳动收入、经营性收入及非劳动收入等三类子账户结构,且它们在农民心理的重要性与层次性也按这一顺序排列;支出MA包含基本生活必要支出、家庭发展支出、农业生产支出与社交情感支出等四类子账户结构,且它们在农民心理的重要性与层次性也按这一顺序排列;储蓄MA包含固定性储蓄与流动性储蓄等两类子账户结构,且它们在农民心理的重要性与层次性也按这一顺序排列。

(3)城乡居民MA对比研究结论

城乡居民MA的对比分析研究表明,城乡之间的收入、支出、储蓄等不同类别的经济活动均具有明显的二元差异,并表现在量与质两个方面。在量上,农民在收入项目与储蓄项目等的数量上与市民差距较大,但在支出项目的数量上却大致相当,这说明城乡之间的收入和储蓄活动的丰富性上有着较为明显的二元差异,但在支出活动上却是相近的。这可能是目前城乡经济活动差异的结构性原因之一。

在质上,农作类收入是农民收入MA中的重要成分,并在心理具有最重要地位。市民收入MA中的主要成分是工作类收入,并有其它丰富的收入形式为补充;农民的非劳动收入主要为政府转移性收入,说明随着近年来国家支农惠农力度的不断加大,农民已对政府转移性收入形成了相对稳定的心理预期。市民的非劳动收入则主要源于人情关系。农民经营性收入主要集中在市场化程度相对较低的土地资源上,市民经营性收入则集中在较为开放的非自然资源市场上;农民的家庭发展与生活必要等支出结构与市民差别不大,但享乐型精神支出却有差距且层次较低,未能像市民一样形成稳定的心理结构[12];农民还形成了单独的“农业生产性支出”MA,说明传统农业生产投入在农民心里依然居于重要地位;农民储蓄更强调风险规避式的安全保障,缺乏带有风险属性的投融资成分,市民则兼具风险偏好与安全保障。总体上,这些差异不仅一定程度的反映出了城乡金融活动之间的二元差异,也体现出了城乡居民对经济或金融活动所形成的心理认知差异。

2、研究启示

(1)丰量增质并行

城乡统筹、三农问题化解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等是缩小城乡经济活动结构性差距的关键策略,但这需要从量与质两个方面着力,采取丰量增质并行的举措。

量上看,要丰富化和多样化农民的收入和储蓄等活动项目,减少支出项目,在经济活动的量上缩小城乡差异。

质上看,要注重利用农民心理收支规律特征。表2卡方分析指出农民不同性质收入的支付倾向不同,非劳动收入的支付倾向较其它收入更大。更重要的是,国家支惠政策使得农民在心理上形成了非劳动收入MA。要充分利用这一收入形式对农民的心理影响,增加农民该子账户中相关收入的幅度,这既能提高农民收入,也能有效促进农民收入结构、消费倾向与消费结构的改善,扩大农村内需市场。当农民对某项支付表现出较低的支付意愿或抵触行为时,可设计出一个与该支出项目性质相似或一致的收入项目,并采取转移性收入的方式。农村金融改革和市场化改革应为农民经营投资性提供更广阔的非土地资源选择空间,并拓展农民的金融投资服务渠道。据表2,农民未能如市民一样形成单独的享乐休闲支出MA,这表明农民的支出主要用于满足基本生活需求,需求实现层次较低,高层精神需求支出依旧不足。因此,城乡统筹需要提高农民接触和追求更丰富精神生活消费的机会和能力,从而提升农民心理效用福祉;还要加强农村保障机制建设,健全和创新农村健康型投融资机制和产品服务,破除城乡二元金融结构差异。

(2)充分关注农民经济贫困与心理贫困的关联机理

从农民对经济活动心理认知的角度,研究还显示出了农民的心理贫困特色。心理贫困是多维贫困的重要内容和主要原因,现有研究并未充分关注农民经济贫困与心理贫困的相关机理。农民是典型的经济贫困群体,心理因素是其行为研究的基础,后续研究可尝试把行为经济学理论融入农民的心理与经济行为研究。这既是创新性研究的理论切入点,也是制定出能更好调节或引导农民经济行为的政策着力点,并为城乡统筹发展和三农问题化解助力。

【参考文献】

[1]Thaler R.Mental accounting and consumer choice [J].Marketing Science,1985,(3):199-214.

[2]Kivetz R.Advances in research on mental accounting and reason-based choice [J].Marketing Letters,1999,(3):249-266.

[3]李爱梅, 凌文辁, 方俐洛(等).中国人心理账户的内隐结构[J].心理学报, 2007, (4): 706-714.

[4]Hastings J, Shapiro J.Mental accounting and consumer choice: evidence from commodity price shocks [EB/OL].National Bureau of Economic Research Working Paper No.w18248, 2012, Available online: http://ssrn.com/abstract=21148742015-12-20.

[5]张秋惠, 刘金星.中国农村居民收入结构对其消费支出行为的影响——基于1997-2007年的面板数据分析 [J].中国农村经济, 2010,(4): 48-54.

[6]Kahneman D.Thinking, Fast and Slow [M].London: Macmillan, 2011.196.

[7]Thaler R.Mental accounting matters [J].Journal of Behavioral Decision Making,1999,(3):183-206.

[8]Brune L, Giné X, Goldberg J, et al.Commitments to save: A field experiment in rural Malawi [EB/OL].World Bank Policy Research Working Paper Series, No.WPS 5748, 2011, Available online: https://openknowledge.worldbank.org/handle/10986/35102015-12-20.

[9]孙祺章, 张绮琪, 汤晓文(等).广州大学城大学生心理账户内隐结构模型建构[J].社会心理科学,2009,(6):55-62.

[10]苏刚,曲铁华.现代化进程中我国农村教育价值取向的嬗变及重构[J].内蒙古社会科学,2014,(1):12-16.

[11]毛冠凤,宋鸿,刘伟.让农民成为体面职业:理念、障碍和路径[J].学习与实践,2014,(3):108-113.

[12]陈世伟,董政丰.论农民知识化的困境及出路[J].怀化学院学报,2013,(1):19-21.

(编辑:余华;校对:蔡玲)

Existence and Structure of Farmers’ Mental Accounting and Its Comparison with City Resident:Empirical Evidence of Sichuan

ZHANG Wei-kang1,2ZHANG Lin2FU Xin-hong3

(1.PostdoctoralStation,ChongqingRuralandCommercialBank,Chongqing400020;2.SchoolofEconomicsandBusiness,ChongqingUniversity,Chongqing400044;3.SchoolofManagement,SichuanAgriculturalUniversity,ChengduSichuan611130)

Abstract:The mental accounting (MA) is a theory that can better recognize, understand and predict the economic behavior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psychology.This paper firstly integrates the survey data from 573 farmers at Sichuan to verify its existence and explore its structures, as well as to illuminate the structural difference between farmers’ MA and city residents’ MA using the comparative analysis.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MA is obviously existed among them with the own categorical structures in income, expenditure and deposit, respectively.The difference at the dimension of structural quantity and quality between farmers’ MA and city residents’ MA indicates that there is a mental binary divergence in their economic activities, and farmers’ economic activities are showing a feature of mental scarcity.Policies aiming at improving the structural quality and quantity of farmers’ economic activities are needed.Follow-up academic endeavors could introduce behavioral economic theory to probe the relation between farmers’ mental scarcity and their economic scarcity.

Key words:farmer; mental accounting (MA); structure; binary divergence; economic scarcity; mental scarcity

DOI:10.16546/j.cnki.cn43-1510/f.2016.03.007

·收稿日期:2016-01-23

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金融服务创新促进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的长效机制研究”(项目编号:14CJY049)

作者简介:张维康(1986-),男,四川营山人,博士,重庆农村商业银行博士后科研工作站与重庆大学金融学联合培养博士后,研究方向:农村金融、行为金融与互联网金融

【中图分类号】F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361(2016)03-0052-08

猜你喜欢

结构性农民
农民增收致富 流翔高钙与您同在
化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势在必行
饸饹面“贷”富农民
农民丰收歌
促进农民增收 粮食部门责无旁贷
新时代关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思考
用市场化深化煤电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切实抓好去产能促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临床人才结构性改革正当其时
关于结构性改革一二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