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投入产出模型的城乡居民消费碳排放测算与影响因素研究
——以湖南为例

2016-06-28邓荣荣

湖南财政经济学院学报 2016年3期
关键词:城乡居民湖南影响因素

邓荣荣

(南华大学 经济管理学院,湖南 衡阳 421012)

基于投入产出模型的城乡居民消费碳排放测算与影响因素研究

——以湖南为例

邓荣荣

(南华大学 经济管理学院,湖南 衡阳421012)

【摘要】基于最新的投入产出数据,研究了湖南省1997-2012年城乡居民直接消费与间接消费碳排放的数量与特征,并采用结构分解分析法研究了影响湖南省居民间接消费碳排放的主要因素,结果显示:湖南省城镇居民与农村居民消费碳排放量呈现较快增长的趋势,并均以间接消费碳排放为主,但城镇居民消费碳排放总量与间接消费碳排放数量均显著大于农村居民;居民消费总量的增加对城乡居民间接消费碳排放增长的促进作用最为明显,其次为消费结构的变化,直接碳排放系数的变化对城乡居民间接消费碳排放的增加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中间生产技术的变化对城乡居民间接消费碳排放的抑制作用则十分有限。

【关键词】湖南;城乡居民;消费碳排放;影响因素

一、理论综述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同样引人注目的是,中国的环境污染问题正在不断加剧。以目前倍受关注的大气污染为例,美国橡树岭国家实验室CO2信息分析中心(The Carbon Dioxide Information Analysis Center,CDIAC)的数据显示,从2006年开始,中国已成为世界最大的碳排放国,并因此遭到来自国际社会日益严峻的减排压力,如何有效地制定碳减排计划以缓解中国的碳排放量已成为中国可持续发展道路上的重要课题。

区域作为人类社会活动的中心,既是能源消耗和温室气体排放的主要源头,也是碳减排策略的实施主体。长期以来,各省都将能源问题和节能减排政策措施集中于生产领域,然而,随着生产领域节能措施的深入推广,各生产部门将逐步面临节能减排边际效应递减、难度加大等问题。此外,受生产部门能源消耗特征的局限,面向生产领域的碳减排措施实施空间相对有限。事实上,生产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消费,在一定程度上来说,居民对生产领域产品和服务的最终需求已成为诱发能源消耗和碳排放的重要因素。一方面,居民在日常生活中由于直接使用能源用于照明、供暖、炊事、交通产生直接碳排放;另一方面,居民还需要消耗大量非能源类商品和服务以满足衣、食、住、行等需求,这些商品和服务在生产或提供过程中也将由于消耗能源产生碳排放,构成居民消费产生的间接碳排放。近年来,中国居民消费领域的碳排放议题引起了学术界的广泛关注,大量研究集中于对中国整体居民消费引致的碳排放量进行测算与分析,此类文献包含但不限于周平和王黎明(2011)[1]、叶震(2011)[2]、姚亮等(2011)[3]、朱勤等(2012)[4]、彭水军和张文城(2013)[5]、黄芳和江可申(2013)[6]、范玲和汪东(2014)[7]、傅京燕和李存龙(2015)[8]、马晓微等(2015)[9]的研究。少量文献关注中国区域居民消费碳排放议题,研究对象多为经济发达省份或城市。例如,董会娟和耿涌(2012)[10]基于投入产出法研究了北京市2007年居民直接与间接消费碳排放的数量与特征,张丽峰(2015)[11]运用STIRPAT状态空间模型分析了1980-2011年北京市居民消费对碳排放的影响,吴开亚等(2013)[12]采用投入产出法研究了上海市居民消费碳排放的变化趋势与城乡差异,吴开亚(2015)[13]进一步针对上海市居民消费产生的间接碳排放及影响因素展开了研究。上述文献中,傅京燕和李存龙(2015)[8]、张丽峰(2015)[11]基于计量回归法研究了影响居民消费碳排放的因素,黄芳和江可申(2013)[6]、范玲和汪东(2014)[7]基于指数因素分解法(Index Decomposition Analysis,IDA)对中国居民消费碳排放量变动的影响因素进行了测度。上述两种方法存在的不足是,计量回归法不能精确计算出各类因素对研究对象变动的贡献比例,IDA法不能分析各种间接影响因素,比如一部门需求变动给其他部门造成的生产投入、能源消耗以及碳排放等间接影响。Hoekstra et al.(2003)[14]指出,尽管结构分解分析法(Structural Decomposition Analysis,SDA)比IDA法在数据上有更高要求,但SDA法可通过投入产出模型,对影响研究对象的各种直接和间接因素进行全面分析。故上述文献中,周平和王黎明(2011)[1]、姚亮等(2011)[3]、朱勤等(2012)[4]、彭水军和张文城(2013)[5]、吴开亚等(2013)[12]等均采用 SDA法对居民消费碳排放的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

现有相关文献的研究结果均证实了居民消费行为对中国(区域)碳排放的影响效应, 中国正处于经济转型和快速发展阶段,居民的消费方式、消费结构与消费能力都将继续呈现深刻变化。在国家进一步加大实施扩大内需政策的背景下,居民消费产生的碳排放量将构成中国碳排放总量不可忽视的组成部分。基于消费视角研究中国(区域)居民消费碳排放问题,有利于进一步提升中国(区域)的碳减排绩效,发掘碳减排潜力,为政府基于居民消费领域制定相应的碳减排政策提供科学依据。鉴于此,笔者基于2002-2012年湖南省可比价格投入产出表,测算出2002-2012年湖南省城乡居民直接和间接消费碳排放量,分析居民消费碳排放的城乡差异和结构特征,采用结构分解分析法(SDA)深入研究影响湖南省居民消费碳排放的主要因素,并对影响因素进行分析。

二、模型及数据处理

1、城乡居民直接与间接消费碳排放的测度模型

城乡居民消费引起的碳排放首先包括居民在日常生活中对能源直接消费所产生的直接碳排放,如照明、交通、取暖等,城镇居民或农村居民直接消费碳排放量的测度模型为:

Ω=S×Ψ

(1)

其中,S(1×k)表示各种能源的碳排放系数行向量,Ψ(k×1)表示城镇居民或农村居民在日常生活中对各种能源的直接消费列向量。

除了直接消费能源所产生的碳排放量,城乡居民还由于消费非能源类产品或服务产生间接碳排放量,城乡居民间接消费碳排放的测度模型建立在投入产出模型的基础上,假定整个国民经济划分为n个部门,各部门消费的能源可划分为k种,利用矩阵代数可以将投入产出模型表示为:

X=(I-A)-1Y

(2)

其中,X、Y分别是国民经济中部门总产出向量和最终需求向量;A(n×n)为直接消耗系数矩阵,其第i行第j列的元素aij表示第j部门生产单位产品直接消耗第i部门的产品数量;I是A的同阶单位矩阵;(I-A)-1为n×n阶完全消耗系数矩阵(Leontief逆矩阵),体现了一国(地区)的中间生产技术,其第i行第j列的元素bij表示第j部门每提供1个单位最终产品时,对第i部门产品和服务的直接和全部间接需求量之和。

令eij表示部门j完成单位产值对第i种能源的直接消耗量,则n个部门完成单位产值分别对k种能源的直接消耗量可用能源消费矩阵E(k×n)表示;令sj表示第j种能源的碳排放系数,则k种能源的碳排放系数可用行向量S(1×k)表示,将k种能源的碳排放系数行向量S与能源消费矩阵E及Leontief逆矩阵(I-A)-1相乘,得到由各部门完全碳排放系数组成的行向量Φ(1×n),其元素Φi表示第i个部门生产单位价值最终产品的全部碳排放量,完全碳排放系数行向量可表示为:

Φ=S×E×(I-A)-1

(3)

令P(n×1)表示城镇居民或农村居民消费量列向量,其元素Pi为居民对第i个部门的消费量,则一个地区在一定期间内由居民消费导致的间接碳排放总量Q的估算模型为:

Q=S×E×(I-A)-1×P

(4)

进而,城镇居民或农村居民消费引起的直接和间接碳排放总量为:

T=Ω+Q=S×Ψ+S×E×(I-A)-1×P

(5)

2、居民间接消费碳排放量变动的影响因素

由式(4)可知,居民间接消费碳排放量由各种能源的碳排放系数(S)、能源消费矩阵(E)、中间生产技术[用L表示,L=(I-A)-1]、居民消费量列向量(P)决定。由于各种能源的碳排放系数(S)为不随时间改变的固定值,故令S与E相乘,得到各部门直接碳排放系数组成的行向量γ。为深入考察湖南省城镇居民或农村居民消费结构变动对碳排放的影响,将居民消费量列向量P进一步分解为居民消费总量Y与居民消费结构向量Κ(n×1)的乘积,Κ的元素为Κi=Pi/Y,则居民间接消费碳排放Q的测算模型拓展为:

Q=γ×L×Y×K

(6)

式(6)显示,湖南省居民间接消费碳排放量的变动可分解为各部门的直接碳排放系数、中间生产技术、居民消费总量与消费结构四个影响因素。首先,可将两个时期居民消费碳排放量的变化表示为:

Δ Qe=Q1-Q0= γ1×L1×Y1×Κ1-γ0×L0×Y0×Κ0

(7)

式(7)中,上标1、0分别表示报告期或基期,Δ表示变量的变化,采用SDA的两极分解法对式(7)进行分解,从基期或报告期分解的过程分别如式(8)与式(9)所示:

Δ Q=Δ γ×L0×Y0×Κ0+γ1×Δ L×Y0×Κ0+γ1×L1×Δ Y×Κ0+γ1×L1×Y1×Δ Κ

(8)

Δ Q=Δ γ×L1×Y1×Κ1+γ0×Δ L×Y1×Κ1+γ0×L0×Δ Y×Κ1+γ0×L0×Y0×Δ Κ

(9)

根据两极分解法,对式(8)和式(9)取算术平均值,可得:

(10)

令Q(△γ)、Q(△L)、Q(△Y)、Q(△Κ)分别表示直接排放系数、中间生产技术、居民消费总量与消费结构四个变量的变动对居民消费碳排放变动的影响,则各部门的直接碳排放系数、中间生产技术、居民消费总量与消费结构四因素的变动对湖南省居民消费碳排放变动影响值的计算公式分别为:

(11)

(12)

(13)

(14)

3、数据来源及处理

城乡居民消费的能源种类包括煤炭、焦炭、原油、汽油、煤油、柴油、天然气,分部门的能源消耗数据来源于历年《湖南统计年鉴》与《湖南能源平衡表》,湖南省1997年、2002年、2007年、2012年现价投入产出表来自于湖南省统计局,城乡居民对非能源性商品与服务的消费数据来源于各年份湖南省投入产出表,城乡居民对各类能源的直接消费数据来源于各年份《湖南能源平衡表》。由于投入产出表和能源统计的部门分类不一致,为解决数据的匹配性,分别将投入产出表的部门以及能源消费部门进行合并统一,合并为27个部门,考虑到不同年份现价投入产出表的可比性较差,以1997年的价格为基准,分别利用《湖南统计年鉴》中各年份的农产品生产价格指数、工业产品分行业出厂价格指数以及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对现价投入产出表进行调整,得到以1997年价格为基准的可比价投入产出表,并采用同样的方法对各年份居民对各部门产品的消费数据进行调整。各类能源的碳排放系数依据《2006年IPCC国家温室气体清单指南》第二卷的参考方法和参数进行估算。具体计算公式为:

(15)

式(15)中, Ti代表第i种能源的二氧化碳排放系数,NCV为2007年《中国能源统计年鉴》附录4提供的中国各类能源的平均低位发热量(IPCC也称为净发热值),单位为千焦/千克或千焦/立方米;CEF为IPCC(2006)提供的各类能源的缺省排放因子,单位为千克/106千焦;COF是碳氧化因子(笔者依据IPCC的建议取值为1);44和12分别为二氧化碳和碳的分子量,44/12即为将碳转化为二氧化碳的系数。

三、测算结果分析

1、湖南省城乡居民消费碳排放总量及其构成

依据式(1)至式(5)计算得到1997-2012年各主要年份湖南省城乡居民消费碳排放总量及其构成,如表1所示。

表1 1997-2012年湖南省城乡居民消费碳排放总量及其构成

数据来源:依据式(1)至式(5)计算得到。

研究期内湖南省居民消费引致的碳排放量呈较快增长的趋势,城镇居民消费碳排放量由1997年的35.433百万吨增加至2012年的182.530百万吨,年均增长率高达11.55%;农村居民消费碳排放量由1997年的23.998百万吨增加至2012年的68.391百万吨,年均增长率为8.15%,增速略低于城镇居民消费碳排放量。分阶段来看,1997-2002年湖南省城乡居民消费碳排放的增速最慢,城镇居民消费碳排放量与农村居民消费碳排放量的年均增长率分别仅为1.89%与0.52%,主要原因在于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的影响一定程度波及我国各省市,湖南省城镇居民消费与农村居民消费的增长势头均不旺盛,在城乡居民消费总量增长缓慢的背景下,由居民消费引致的二氧化碳排放量也呈现缓慢增长态势。从2002年开始,城乡居民消费碳排放量增速持续加大,2002-2007年与2007-2012年两阶段,城镇居民消费碳排放量年均增长率分别上升为13.69%与19.82%,农村居民消费碳排放量年均增长率分别上升为15.40%与9.04%。2002年以来湖南省城乡居民消费碳排放增长较快的主要原因在于:湖南省实施的扩大内需政策逐渐取得成效,湖南省《十五规划》至《十二五规划》均明确提出了扩大内需的目标,随着优化税收结构、增加社会保障与科教支出、调整收入分配制度、规范收费体系等一系列政策措施在湖南省的实施,湖南省城乡居民的消费能力与消费总量得到显著提升,由城镇居民与农村居民消费引致的二氧化碳排放量也呈现快速增长的态势。湖南省城乡居民消费碳排放的构成呈现两个特征:

(1)城镇居民消费引致的碳排放构成湖南省居民消费碳排放的主要来源

1997年、2002年、2007年及2012年四个年份,湖南省城镇居民消费碳排放量占湖南省居民消费碳排放总量的比重分别为59.621%、61.235%、59.452%与70.144%,均高于农村居民消费碳排放所占比重,且差距有逐步扩大的趋势。究其主要原因,一是湖南省城镇居民的收入水平与购买力大于农村居民,《湖南统计年鉴》的数据显示,1997年、2002年、2007年及2012年四个年份,湖南省城镇居民人均消费额分别为农村居民的2.56倍、2.91倍、3.07倍与2.83倍,消费总量的增长直接导致湖南省城镇居民消费碳排放量的增加;二是湖南省农村人口大量向城镇转移,1997-2012年湖南省城镇人口总量从1629万人增加至3349.41万人,年均增长4.9%,而农村人口总量不升反降,年均减少1.5%,直接导致城镇居民对能源类与各类非能源类商品需求的增加,以及城镇居民消费碳排放量的持续增长。

(2)间接消费碳排放构成湖南省城乡居民消费碳排放的主要来源

1997年、2002年、2007年、2012年四个年份,间接消费碳排放量分别占湖南省城镇居民与农村居民消费碳排放量的93.24%与89.45%、97.14%与78.90%、98.37%与81.61%、96.92%与88.03%。主要原因在于研究期内湖南省经济发展水平及居民生活状况都得到了显著提升,社会发展与人的发展产生的物质文化需求增加以及科技进步带来的生产能力扩大使居民消费领域产生了深刻变革;无论是城镇居民还是农村居民,基于照明、供暖、炊事、交通等人类生存基本需求产生的对各类能源的直接消费仅构成居民消费较小的组成部分,居民对各类非能源类商品的消费构成居民消费的主要组成部分;消费种类涉及国民经济的各个细分领域,并呈现日益增长与多样化的态势,导致由非能源类商品消费引致的间接消费碳排放量居高不下。

2、湖南省城乡居民间接消费碳排放量变化的影响因素分析

表1的结果显示,间接消费碳排放量占城乡居民消费碳排放总量的90%以上,居民对非能源类商品消费引致的间接消费碳排放构成湖南省城乡居民消费碳排放的最主要来源。因此,依据式(11)至式(14),采用SDA法对湖南省城乡居民间接消费碳排放量的变化进行结构分解,测算各因素变动对湖南省城乡居民间接消费碳排放量变化的作用效果及程度,结果如表2所示。

(1)湖南省城乡居民间接消费碳排放量增长的驱动因素

表2的结果显示,1997-2002年、2002-2007年、2007-2012年三个阶段,湖南省城镇居民与农村居民间接消费碳排放量分别增加4.761百万吨和-2.031百万吨、34.906百万吨和21.705百万吨、104.203百万吨和27.251百万吨,其中最主要的驱动因素是消费总量与消费结构。

从消费总量上看,三个阶段湖南省城镇居民与农村居民消费总量分别增长319.85亿元和134.23亿元、1733.41亿元和200.01亿元、2823.68亿元和967.77亿元,消费总量增长促使三个阶段湖南省城镇居民与农村居民间接消费碳排放量分别增加6.798百万吨和1.384百万吨、32.433百万吨和19.340百万吨、80.969百万吨和25.764百万吨,对湖南省城镇居民与农村居民间接消费碳排放量增量的贡献率分别为142.79%和-68.14%、92.92%和89.10%、77.70%和94.54%。

表2 1997-2012年湖南城乡居民间接消费碳排放量变化的结构分解

数据来源:依据式(11)至式(14)计算得到。

表3 1997-2012年湖南城乡居民分类商品消费份额

数据来源:依据《湖南统计年鉴》数据计算得到。

从消费结构来看,1997-2002年、2002-2007年、2007-2012年三个阶段,消费结构变化使湖南省城镇居民与农村居民间接消费碳排放量分别增加2.582百万吨和0.495百万吨、7.110百万吨和6.639百万吨、30.131百万吨和7.105百万吨,对湖南省城镇居民与农村居民间接消费碳排放量增量的贡献率分别为54.23%和-24.37%、20.37%和30.59%、28.92%和26.07%。为直观显示出研究期内湖南省城乡居民消费结构的变化情况,笔者依据《统计年鉴》的分类方法,将湖南省城乡居民消费类别分为食品、衣着、居住、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交通和通信、文教娱乐用品及服务、医疗保健、其它商品和服务等八类,计算出各年份该八类商品在湖南省城镇居民与农村居民消费中的消费份额,结果如表3所示。结果显示,随着湖南省经济建设的发展与城乡居民收入的持续增长,城镇居民与农村居民的消费结构发生了较大转变:一是食品、衣着等满足居民基本生存物资的消费比重持续下降,如1997年湖南省城镇居民与农村居民在食品与衣着上的消费支出分别占总消费的63.89%与78.40%,湖南省城乡居民尚处于生存性消费阶段,随着居民收入状况的改善与生活质量的提高,湖南省城乡居民在食品与衣着的消费份额显著下降,并于2012年分别降至36.25%和45.50%。二是研究期内湖南省城镇居民与农村居民用于文教娱乐用品及服务的消费增长最快,其消费份额年均增长率分别为12.90%和18.88%,医疗保健消费、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交通和通信的消费份额也以年均7.87%和5.22%、8.28%和5.04%、6.71%和4.96%的速度上升。整体而言,湖南省城乡农村居民消费结构的转变显著加大了对电力、石油、钢铁、水泥等资源和能源密集型产品和服务的间接需求,导致城镇居民间接消费碳排放的增加。城乡对比而言,由于湖南省城乡收入存在较大差距,各年份农村居民用于生存性需求的消费支出份额均大于城镇居民,故各阶段城镇居民间接碳排放量的增长幅度大于农村,在湖南省城镇化进程加速、农村人口大量向城镇转移的背景下,如何有效抑制城镇居民间接消费碳排放是降低居民消费碳排放的重要任务。

(2)湖南省城乡居民间接消费碳排放量增长的抑制因素

表2的结果显示,抑制湖南省城乡居民间接消费碳排放量的因素有两个,一是反映各部门直接能耗强度的直接碳排放系数,二是表征部门间投入产出关系与内在结构的中间生产技术。其中,直接碳排放系数的变动对湖南省城乡居民间接消费碳排放量的抑制作用最为显著。图1显示了1997-2012年湖南省分部门直接碳排放系数的变动趋势,结果显示,1997-2012年,27个部门中的农林牧渔业、食品制造及烟草加工业等19个部门的直接碳排放系数均呈下降趋势,导致1997-2002年、2002-2007年、2007-2012年三个阶段,湖南省城镇居民与农村居民间接消费碳排放量分别降低4.150百万吨和3.394百万吨、4.294百万吨和4.071百万吨、6.506百万吨和5.145百万吨,降幅有增大的趋势。但不容忽视的是,研究期内仍有煤炭开采和洗选业、金属矿采选业、非金属矿采选业、服装皮革羽绒及其制品业、金属制品业、工艺品及其他制造业、建筑业、批发零售贸易餐饮业等8个部门的直接碳排放系数增加,其中燃气生产和供应业、批发零售贸易餐饮业、金属制品业、建筑业等4部门的直接碳排放系数的年均增长率高达10%以上,若将27个部门依据年均直接碳排放值从高到低排列,则上述4部门中的燃气生产和供应业、批发零售贸易餐饮业、金属制品业等3部门属于高碳排放行业(其年均直接碳排放值分别位于第3位、第8位与第9位)。因此,进一步降低湖南省各部门的直接碳排放系数,应重点关注研究期内直接碳排放系数不降反升的8个部门。

尽管研究期内中间生产技术的变化对湖南省城乡间接消费碳排放的增加有抑制作用,但影响程度较小,1997-2002年、2002-2007年、2007-2012年三个阶段,中间生产技术的变化对湖南省城镇居民与农村居民间接消费碳排放量增量的贡献率分别仅为-9.85%和25.41%、-0.98%和-0.94、-0.38%和-1.74%。中间生产技术的变化对湖南省城乡消费碳排放的抑制作用十分有限的主要原因可能在于:中间生产技术代表由产业结构调整导致的间接消耗技术效应,其技术进步路径更倾向于通过提高中间物质投入的利用和转换效率,或提高对高能耗中间品的替代以降低间接能耗。对于正处在工业化发展阶段的湖南而言,短期内实现高能耗产品或产业的替代和升级相对困难,其技术进步空间较为有限。

图11997-2012年湖南省分部门直接碳排放系数

四、结论与政策建议

1、结论

(1)1997-2012年湖南省城镇居民与农村居民消费碳排放量均呈现较快增长趋势

城镇居民消费碳排放量构成湖南省居民消费碳排放的主要来源,其历年占湖南省居民消费碳排放总量的比重均显著高于农村居民消费碳排放量。此外,由于湖南省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扩大,以及湖南省农村人口向城镇转移速度加快,城镇居民消费碳排放量的增长速度快于农村居民,且与农村居民消费碳排放所占份额的差距有逐步扩大的趋势。

(2)居民消费引致的碳排放可分解为直接消费碳排放与间接消费碳排放

研究期内,由于湖南省城乡居民对非能源类商品与服务消费的大量消费,导致这些产品和服务在生产与供给过程中产生大量间接碳排放,间接消费碳排放量占湖南省城乡居民消费碳排放总量的90%以上,构成湖南省城乡居民消费碳排放的最主要来源。间接消费碳排放的主要载体为城镇居民消费,城镇居民间接消费碳排放数量及其占湖南省城乡居民消费碳排放总量的比重均显著大于农村居民。

(3)结构分解结果表明,研究期内湖南省城乡居民消费总量与消费结构的变化对湖南省城乡居民间接消费碳排放具有显著促进作用

城乡居民消费总量的增加对城乡居民间接消费碳排放增长的促进作用最为明显,其次为消费结构变化。整体而言,湖南省城乡农村居民消费结构的转变显著加大了对电力、石油、钢铁、水泥等资源和能源密集型产品和服务的间接需求,导致城镇居民间接消费碳排放的增加,不利于消费与环境的协调可持续发展。

(4)抑制湖南省城乡居民间接消费碳排放量的因素包括直接碳排放系数和中间生产技术

研究期内湖南省绝大多数部门直接碳排放系数呈现下降趋势,故直接碳排放系数的变动对湖南省城乡居民间接消费碳排放量的抑制作用最为显著;而由于湖南正处在工业化发展阶段,短期内实现高能耗产品或产业的替代和升级相对困难,其技术进步空间较为有限,故中间生产技术的变化对湖南省城乡居民间接消费碳排放的抑制作用十分有限。

2、政策建议

随着中国乃至湖南省刺激消费、扩大内需政策的进一步实施,居民消费产生的碳排放量将构成中国乃至湖南省碳排放总量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面向生产领域的节能减排面临边际效应递减、难度加大等系列问题的现实背景下,协调居民消费增长与节能减排关系具有重要的意义。理论上看,控制湖南省城乡居民消费总量是降低居民消费碳排放最直接的途径,但此举措显然与我国扩大内需的政策相悖,也会给湖南的经济、民生带来一系列负面效应。因此,进一步降低湖南省城乡居民消费碳排放量应重点立足于影响城乡居民消费碳排放的其它因素。

一方面要重点关注居民(尤其是城镇居民)的消费需求与消费模式,通过适当的财税政策与宣传手段引导居民消费向绿色、低碳、可持续的模式转变,从需求的角度引导湖南省产业结构向高附加值、低能耗、环境友好型的方向转变[15]。另一方面,政府需要加大资金投入,鼓励自主创新,使企业在现有能源结构基础上,采用技术更新和技术改造等方法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促进更多低碳化、清洁型新能源对传统化石能源的逐步替代,通过能源效率的提高与能源利用结构的优化,降低各工业行业单位产出对能源的直接与间接消耗,最终降低各工业行业的碳排放量。

同时,政府应当通过完善技术创新的政策体系、加大对节能减排研发的支持力度、鼓励和扶持低能耗产业的发展、进一步引导高能耗产业的淘汰与改造等多项举措,逐步降低各部门单位产出对高污染行业产品与服务的直接与间接消耗,使湖南省各部门的中间生产技术进一步朝有利于节能减排的方向发展。鉴于湖南省居民消费碳排放量的主要主体为城镇居民,湖南省在节能减排政策的制订中还需要考虑公平问题,相较于农村居民,城镇居民应承担更多的减排责任,相关政策需要在适度限制城镇居民“奢侈性排放”的同时保障农村居民的“生存型排放”。

【参考文献】

[1]周平,王黎明.中国居民最终需求的碳排放测算[J].统计研究,2011,(7):71-79.

[2]孙作人,周德群,周鹏.中国居民消费对二氧化碳排放的影响——基于碳排放投入产出模型的分析[J].统计与信息论坛,2011,(11):38-43.

[3]姚亮,刘晶茹,王如松.中国城乡居民消费隐含的碳排放对比分析[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1,(4):25-30.

[4]朱勤,彭希哲,吴开亚.基于结构分解的居民消费品载能碳排放变动分析[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12,(1):65-77.

[5]彭水军,张文城.中国居民消费的碳排放趋势及其影响因素的经验分析[J].世界经济,2013,(3):124-143.

[6]黄芳,江可申.我国居民生活消费碳排放的动态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J].系统工程,2013,(3):52-62.

[7]范玲,汪东.我国居民间接能源消费碳排放的测算及分解分析[J].生态经济,2014,(7):28-33.

[8]傅京燕,李存龙.中国居民消费的间接用能碳排放测算及驱动因素研究[J].消费经济,2015,(4):92-98.

[9]马晓微(等).中美居民消费直接碳排放核算及比较[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4):34-40.

[10]董会娟,耿涌.基于投入产出分析的北京市居民消费碳足迹研究[J].资源科学,2012,(3):494-501.

[11]张丽峰. 北京人口、经济、居民消费与碳排放动态关系研究[J].资源科学,2015,(2):8-13.

[12]吴开亚,郭旭,王文秀,张浩. 上海市居民消费碳排放的实证分析[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13,(5):535-544.

[13]吴开亚,王文秀,张浩,王桂新.上海市居民消费的间接碳排放及影响因素分析[J].华东经济管理,2013,(1):1-7.

[14]Hoekstra R., Joreon J.C.J.M., Van Den Bergh. Comparing Structural and Index Decomposition Analysis [J]. Energy Economics, 2003,(25):39-64.

[15]岳立,白婧,张佳梁. 城市化进程中的能源消费和碳排放问题研究[J]. 湖南财政经济学院学报,2014,(5):144-148.

(编辑:周亮;校对:余华)

Carbon Emissions Calculation of Urban and Rural Residents'Consumption and Its Influencing Factors——Taking Hunan Province for Example

DENG Rong-rong

(SchoolofEconomicsandManagement,UniversityofSouthChina,HengyangHunan421001)

Abstract:Based on the latest input and output data, this paper studies the quantity and characteristics of carbon emissions of urban and rural residents' consumption in Hunan province during 1997 to 2012, and analyses the main factors that affect the carbon emissions of residents’ indirect consumption by using the structural decomposition method. The results show that: Hunan’s carbon emissions of urban and rural residents’ consumption grows rapidly, carbon emissions of residents’ indirect consumption is prevailing, urban residents constitute the main emitters of carbon emissions, Its total carbon emissions of consumption and indirect consumption are significantly greater than rural residents. Increase of the consumption of urban and rural residents takes the main role in promoting the growth of carbon emissions of indirect consumption, followed by changes of consumption structure, changes of the direct carbon emission factors significantly inhibited the growth of carbon emissions of indirect consumption, but intermediate production technology takes limited role.

Key words:Hunan; urban and rural residents; carbon emissions of consumption; influencing factors

DOI:10.16546/j.cnki.cn43-1510/f.2016.03.005

·收稿日期:2016-02-24

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中国低碳城市试点的政策绩效评价及优化研究” (项目编号:15CJY037)、湖南省科技厅软科学项目“长株潭两型社会建设试点的碳减排绩效评估及政策优化研究”(项目编号:2015ZK3027)

作者简介:邓荣荣(1981-),女,湖南衡阳人,南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研究方向:生态经济、贸易经济

【中图分类号】F126.1;X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361(2016)03-0035-09

猜你喜欢

城乡居民湖南影响因素
Indoor orchids take the spotlight
提高就业质量助推城乡居民增收的分析和思考
三线建设在湖南
湖南是我家
河北省城乡居民医保整合的主要成效与思考
人力资本、城镇化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
农业生产性服务业需求影响因素分析
村级发展互助资金组织的运行效率研究
基于系统论的煤层瓦斯压力测定影响因素分析
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两个“翻一番”怎么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