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依达拉奉联合丁苯酞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疗效

2016-06-28潘美靖陈少川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6年9期
关键词:依达拉奉急性脑梗死

潘美靖 陈少川

广东普宁市人民医院 1)检验科 2)神经内科 普宁 515300

依达拉奉联合丁苯酞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疗效

潘美靖1)陈少川2)

广东普宁市人民医院1)检验科2)神经内科普宁515300

【摘要】目的探讨依达拉奉联合丁苯酚对急性脑梗死患者Hcy等血清学指标和神经功能的影响及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02—2015-07来我院神经内科治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18例为研究对象,按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3组,治疗组43例采用依达拉奉联合丁苯酞治疗,对照A组36例采用依达拉奉治疗,对照B组39例采用丁苯酞治疗,治疗前、治疗7 d、15 d时采用NIHSS评分和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评分评定,测定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高敏C反应蛋白、肿瘤坏死因子α和白细胞介素1水平,分析并比较3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与对照A、B组间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A、B组间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相比,3组患者治疗7 d、15 d NIHSS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治疗7 d时,3组患者间NIHSS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15 d时,研究组显著低于对照A、B组(P<0.01)。与治疗前相比,3组患者治疗7 d、15 d的ADL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治疗7 d时,研究组ADL评分显著高于对照A、B组(P<0.01),治疗15 d研究组ADL评分显著高于对照A、B组(P<0.01)。与治疗前相比,3组患者治疗7 d、15 d血清Hcy、Hs-CRP、TNF-α和IL-1水平差异无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7 d时,研究组血清Hcy、Hs-CRP、TNF-α和IL-1水平水平显著低于对照A、B组(P<0.01),15 d时研究组血清Hcy、Hs-CRP、TNF-α和IL-1水平水平显著低于对照A、B组(P<0.01)。3组不良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依达拉奉联合丁苯酚能缓解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损伤程度,改善血清学指标,效果显著。

【关键词】依达拉奉;丁苯酚;急性脑梗死;血清Hcy水平

脑梗死是由各种原因所致的脑组织局部区域血液供应障碍,导致缺血缺氧性病变坏死,进而产生相应的神经功能缺失表现,临床病死率、致残率极高,给患者生活带来极大危害。同型半胱氨酸代谢异常会导致高Hcy血症,研究表明[1-2],Hcy是急性脑梗死的独立危险因素,其影响机制尚不完全清楚,作为显示血管性疾病的生物学标记,与脑梗死的发展和预后息息相关。本文旨在探讨依达拉奉联合丁苯酚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血指标和神经功能的影响及临床疗效。结果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4-02—2015-07来我院治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18例为研究对象,经头颅CT或头颅MRI证实为脑梗死,诊断均符合1995年全国第4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诊断标准,排除慢性脑梗死患者,患者或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男73例,女45例;平均年龄(53.61±9.61)岁;平均发病时间(2.61±1.15)h;伴高血压84例,糖尿病32例,冠心病27例。按治疗方法不同分为3组,治疗组43例采用依达拉奉联合丁苯酞治疗,对照A组36例采用依达拉奉治疗,对照B组39例采用丁苯酞治疗,3组年龄、性别及并发疾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3组患者均按照中国脑血管病指南给予常规治疗,根据病情给予降颅压、调血脂、抗血小板聚集、降糖、补充电解质、对症治疗,研究组加用依达拉奉注射液30 mg/次,2次/d静滴,联合丁苯酞软胶囊200 mg/次,3次/d,口服。对照A组采用依达拉奉注射液30 mg/次,2次/d静滴;对照B组加用丁苯酞软胶囊200 mg/次,3次/d,口服。

1.3评价方法(1)治疗前、治疗7 d、15 d行NIHSS评分和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评分(采用BarthelADL指数)。(2)治疗前、治疗7 d、15 d时,采集空腹静脉血3 mL,以3 000 r/min 离心分离血清,置于-20 ℃条件下保存,测定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采用ELISA法测定肿瘤坏死因子α和白细胞介素1水平。(3)临床疗效:依据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变化,痊愈:临床症状和体征基本消失,NIHSS评分减少幅度91%~100%;好转:临床症状和体征明显好转,NIHSS评分减少46%~90%;进步:临床症状和体征轻度改善,NIHSS评分减少18%~45%;无效:临床症状和体征无变化,NIHSS评分减少<17%。有效率=(痊愈+好转)/总例数×100%。(4)记录3组患者不良反应状况。

2结果

2.13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分析研究组有效率为88.37%显著高于对照A组(72.22%)、对照B组(66.67%),3组患者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与对照A、B组间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221,-2.474、P=0.026,0.013<0.05),对照A、B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229,P=0.819>0.05)。见表1。

表1 3组疗效比较 [n(%)]

2.23组患者治疗前、治疗7 d、治疗15 d时NIHSS评分和ADL评分比较与治疗前相比,3组患者治疗7 d、治疗15 d的NIHSS评分均存在差异(P<0.01),治疗7 d时,3组患者间NIHSS评分无差异(P>0.05),治疗15 d时,研究组显著低于对照A、B组(P<0.01)。与治疗前相比,3组患者治疗7 d、15 d的ADL评分均存在显著差异(P<0.01),治疗7 d时,研究组ADL评分显著高于对照A、B组(P<0.01),治疗15 d时,研究组ADL评分显著高于对照A、B组(P<0.01),对照A、B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见表2。

表2 3组治疗前、治疗7 d、治疗15 d时NIHSS评分和ADL评分比较

2.33组患者血清中的血清Hcy水平、TNF-α和IL-1水平测定比较与治疗前相比,3组患者治疗7 d、15 d血清Hcy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7 d时,研究组Hcy水平显著低于对照A、B组(t=6.12、4.05,P=0.00<0.01);15 d时,研究组Hcy水平显著低于对照A、B组(t=7.65、8.35,P=0.00<0.01)。与治疗前相比,3组患者治疗7 d、15 d血清Hs-CRP水平存在差异(P<0.01);7 d时,研究组血清Hs-CRP显著低于对照A、B组(t=10.11、10.87,P=0.00<0.01);15 d时,研究组血清Hs-CRP显著低于对照A、B组(t=15.90、16.92,P=0.00<0.01)。与治疗前相比,3组患者治疗7 d、15 d血清TNF-α、IL-1水平存在差异(P<0.01);7 d时,研究组血清TNF-α、IL-1水平显著低于对照A、B组(P<0.01);15 d时,研究组血清TNF-α、IL-1水平显著低于对照A、B组(P<0.01)。见表3。

表3 3组患者血清Hcy水平、TNF-α和IL-1水平测定状况分析

2.4不良反应治疗组皮疹2例,转氨酶轻度升高1例,经保肝治疗好转;对照A组轻度肾功能损害(血肌酐120 μmmol/L)2例;对照B组转氨酶轻度升高1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脑梗死是神经内科的常见疾病,尤其是急性脑梗死,起病急,危害性高,一旦发病需要得到及时救治,给患者生活质量带来了极大的危害。脑梗死的病理生理改变是一系列复杂的过程,涉及到神经和脑组织的损伤,很难通过单纯用药就能达到治疗目的[3]。目前,依达拉奉和丁苯酞时治疗脑梗死基础研究及临床应用的热点药物[4-5],可以缓解患者神经功能损伤状况,提高生活质量。然而对于两者联合应用效果研究较少。同型半胱氨酸在动脉粥样硬化疾病含量增加,被认为是脑血管疾病的一个新的独立危险因素[6]。其作用于脑梗死的机制尚不完全清楚,研究[7]认为,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中同型半胱氨酸可引起内皮细胞受损,导致血管平滑肌细胞增生,脂质过氧化和血液凝固性增高,所以其水平高低可作为临床评价脑梗死患者发展和预后重要的生物学指标。

依达拉奉是一种脑保护剂(自由基清除剂)[8],可清除自由基,抑制脂质过氧化,从而抑制脑细胞、血管内皮细胞、神经细胞的氧化损伤。在脑梗死发病初期,N-乙酰门冬氨酸(NAA)含量急剧减少,神经细胞由于机体缺血缺氧损伤,依达拉奉可抑制梗死周围局部脑血流量的减少,有研究发现,使用依达拉奉治疗组脑中NAA含量较对照组明显升高。动物实验发现,早期缺血大鼠应用依达拉奉可阻止脑水肿和脑梗死的进展,并缓解所伴随的神经症状,抑制迟发性神经元死亡,可以较早恢复患者神经正常状态,有利于预后和生活质量的提高。丁苯酞人工化学合成药物,被推荐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早期治疗药物[9-10]。该药可以增加缺血区脑血流量,改善缺血区微循环,缩小局灶性脑缺血后梗死面积,通过保护线粒体功能而改善全脑缺血后的代谢功能,可作用脑缺血时的多个病理环节,抑制细胞凋亡和谷氨酸释放、抑制炎症反应等。本次研究发现,采用依达拉奉联合丁苯酚治疗急性脑梗死,能显著改善神经缺损状况,且对提高生活质量方面具有重要意义,抑制多种炎性反应,血清同型半胱氨酸、高敏C反应蛋白、肿瘤坏死因子α和白细胞介素1水平,其预后良好,且安全性高。

综上所述,依达拉奉联合丁苯酚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能缓解神经损伤程度,改善血清学指标,效果显著,预后良好。

4参考文献

[1]陈皆能.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脑梗死关系研究[J].医学信息,2014,27(1):112-113.

[2]李青.急性脑梗死与血浆同型半胱氨酸关系研究[J].中国医药导报,2011,8(1):29-30.

[3]刘丰.依达拉奉联合丹参注射液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Hcy的影响[J].中国临床研究,2014,27(12):1 485-1 486.

[4]石义永,余宏,林传鸿.同型半胱氨酸与缺血性卒中[J].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2011,11(4):464-466.

[5]赵爱社,任丽青,麻春林.依达拉奉联合丁苯酞治疗脑梗死疗效观察[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09,3(21):18-19.

[6]Matsumoto H,Yoshida Y.Rapid progression of cerebral infarction after intraventricular hemorrhage in adult moyamoya disease[J].J Korean Neurosurg Soc,2013,54(5):411-414.

[7]刘剑宇.同型半胱氨酸与脑梗死[J].内蒙古中医药,2013,32(12):128-129.

[8]吴锦英,李欣明,冯兵,等.丁苯酞联合依达拉奉对急性脑梗死患者TNF-α、IL-1和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J].海南医学院学报,2014,20(5):621-623.

[9]程冉冉,李焰,李芬,等.依达拉奉联合丁苯酞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hs-CRP水平及功能恢复的影响[J].职业与健康,2013,29(21):2 884-2 888.

[10]王德任,刘鸣.丁苯酞治疗急性缺血性卒中随机对照试验的系统评价[J].中国循证医学杂志,2010,10(2):91-97.

(收稿2015-06-11)

【中图分类号】R747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5110(2016)09-0032-03

猜你喜欢

依达拉奉急性脑梗死
依达拉奉对短暂性脑缺血的干预效果观察
浅析血塞通联合依达拉奉治疗脑梗死的临床疗效
疏血通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疗效分析
尤瑞克林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疗效观察
血栓通联合阿司匹林治疗老年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研究分析
急性脑梗死辨证分型与ADC、Hcy及hs—CRP的相关性研究
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分析
早期应用前列地尔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疗效观察
奥扎格雷钠联合疏血通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评价及对血清TNF-a、IL-6和hs-CRP水平的影响
氯吡格雷与依达拉奉联合治疗对急性脑梗患者凝血功能的影响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