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我国“依法治国”思想发展及其规律

2016-06-28张艳艳

人间 2016年17期
关键词:发展规律演进依法治国

张艳艳

(西安工程大学,陕西 西安 710048)



浅析我国“依法治国”思想发展及其规律

张艳艳

(西安工程大学,陕西 西安 710048)

摘要:“依法治国”作为一种思想、原则、方略,在我国有着漫长的发展历程。早在春秋战国时有其雏形,经过后期的不断发展和完善,形成了今天较完整的“法治”理论体系。本文通过分析我国“依法治国”思想的演进过程,总结其发展规律,奠定“法治”的强大理论基础。

关键词:“依法治国”;演进;发展规律

“依法治国”现在通常简称为“法治”,我们今天理解的“法治”即法的统治,就是说法律至高无上,标志着民主政治,同专制、人治相对,是一种治国方略。一种思想的形成不是一蹴而就的,它有自己的发展演进过程,“依法治国”思想也不例外。

一、古代的“法治”

我国的“法治”思想始于春秋时期,但此“法治”非彼“法治”。我国最早的“依法治国”思想是春秋战国时期的法家思想家管仲、商鞅、韩非等人提出的,尤以韩非为代表,韩非著有《韩非子》一书,他主张“霸道”和“以法治国”。然而古代“法治”,并非代表人民的意志。君主是法律的创造者,但自身却不受法律的约束,臣子是在对君主绝对忠诚的前提下用好法,使王朝长治久安,百姓对法只有绝对服从的义务,没有过问的权利。它与现代“法治”的根本区别在于法律必须服从君主个人意志。所以古代所说的“法治”只不过是辅助“人治”的一种手段。实施法治是为了加强统治,巩固政权。

二、近代的“法治”

19世纪末20世纪初,一些杰出的思想家与政治家站在历史潮流的前面为改革奔走呼号,提倡由“人治”走向“法治”。具体如下:

太平天国运动时期,洪仁玕的《资政新篇》中主张以法治国,各省设立新闻官,听取社会舆论,设立投票箱,由公众选举官吏等,但实际上是主张建立开明君主制。19世纪60年代以后的早期资产阶级维新派代表郑观应主张开设议院,实行君主立宪。19世纪90年代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资产阶级维新派,主张兴民权,设议院,实行君主立宪。20世纪初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提出了以民权为核心“三民主义”,中心目标是推翻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1912年孙中山颁布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中华民国主权属于国民全体,确立了行政、立法、司法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它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民主宪法,具有反对封建专制制度的进步意义。但袁世凯篡夺辛亥革命果实后颁布的《中华民国约法》改内阁制为总统制,规定总统拥有皇帝一样的权力,严重阻碍了中国近代的民主法制化进程。

对于近代的“法治”,一些进步人士进行了一系列探索,然而他们的思想只代表资产阶级的利益,他们试图将资本主义的“法治”理念直接依附在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的中国去践行,因此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法治”,注定以失败而告终。

三、现代的“法治”

真正的法治国家只有在民主政治的基础上才能建成,以法治国和依法治国只有在高度物质文明,高度政治文明,高度民主的社会主义社会才能完美结合。因此我国“法治”思想的践行,真正始于新中国的成立即人民民主政权的建立,后历经几代国家领导人对它的不断完善和发展才得以形成。

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将马克思主义的法治思想与新中国的政权、法制建设相结合,提出并实施了“民主建国”。1954年9月制定的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实现了马克思主义法治思想中国化的第一次重大创新。但是新中国成立以后至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前,由于历史及一些主客观原因,国家生活中缺乏依法办事的观念,正常的法制建设进程不断受到冲击,尤其是十年动乱对民主和法治的践踏与摧残,使国家政治经济等各方面的行为失去了应有的规范和保障,社会主义建设事业遭受了巨大损失。

十年“文革”后,以邓小平为首的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在对历史经验反思的基础上,率先提出与“人治”相对的“法治”思想。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实现了思想上的拨乱反正,强调要“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治”,创造性地阐释了一系列具体而明确的法治思想,提出了社会主义法治建设要遵循“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方针,揭开了我国法治化进程的序幕。

以江泽民为首的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将“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作为基本治国方略提出来,并将其写入宪法。至此,国家的根本大法对依法治国予以肯定,使这一治国方略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

以胡锦涛为首的党的第四代中央领导集体提出了“社会主义法治理念”这一崭新的命题,解决了建设什么样的法治国家,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重大问题,并明确提出要“加强对执法活动的监督,推进依法行政。”

以习近平为首的新一代中央领导集体提出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针”。2014年十八届四中全会将“依法治国”定为会议主题,并审议通过了规划执政党依法治国路线图的纲领性文件《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2015年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要继续推行全面依法治国,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动发展。2016年的“两会”提出要深入推进法治建设。法治作为一种思维方式和工作方式,法治化环境最能聚人聚财,最有利于发展。我们要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引导广大群众自觉守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靠法,让“依法”蔚然成风。

自建国以来,经过几代领导集体的努力,我国真正的“依法治国”思想由萌芽走向成熟,并将逐步演进成一个完整的体系,为我国建成一个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国家提供了法治保障。

综上所述,根据我国不同时期的“法治”思想发展的历史经验,我们可以得出一条规律: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真正践行“依法治国”思想,只有党领导下的法治,才更民主、更符合我国的国情。党领导下的“依法治国”思想的践行,必将有利的推进国家法治体系的现代化,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社会和谐发展、人民生活幸福。

参考文献:

[1]吴军.《依法治国新常态》[M].北京:人民日报出版社,2015.

[2]邵和平.《浅谈中国法治思想的历史发展》[J].科技信息:科学教研, 2007.

中图分类号:A8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6)06-0087-01

作者简介:张艳艳(1990-),女,山西洪洞人,西安工程大学14级研究生,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猜你喜欢

发展规律演进依法治国
礼赞70年:从五四宪法到全面依法治国
幼儿美术活动的优化策略研究
国际与国内城市安全体系对比与发展规律研究
论我国死刑制度的演进及其发展趋势
法治中国是实现中国梦的推动力量
基于企业营销理念演进的道德营销探讨
东家人传统服饰艺术发展的规律性及制约因素
当前高速铁路移动通信系统关键技术的演进及发展探析
星系的形成与演进和宇宙的膨胀现象及暗物质与暗能量
习近平经济思想的核心与亮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