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德意志银行风险研判及启示

2016-06-27熊启跃张宏

银行家 2016年6期
关键词:德银欧元

熊启跃 张宏

2015年,德意志银行(以下称德银)净利润亏损67.94亿欧元。受此影响,2016年1月以来,德银股价累计跌幅达35%以上。截至2016年4月12日,德银的市净率跌至0.27倍,创历史新低。从表面上看,德银的巨亏与商誉和无形资产减记以及监管罚款高企等因素有关,但实质与其前期大规模扩张和内控管理不到位有关。

2016年,德银的公司和证券以及资产与财富管理条线的风险值得关注;非交易市场风险暴露增幅明显;短期偿债能力面临考验;法律合规和监管约束压力持续增加。尽管如此,德银主营业务表现稳定,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概率较小。对中资银行而言,应厘清风险点,有针对性地开展与德银的业务,如压缩短期资金拆出规模,审慎开展衍生品交易,加大承销和银团贷款的合作力度。同时,汲取德银此次巨亏的教训,强化风险预警和压力测试;完善海外风险监控,稳步推进国际化;加强合规建设,防范诉讼罚款风险;提高风险吸收能力,完善市场退出机制。

德银的特点

德银成立于1870年,距今已有146年历史。截至2015年底,德银资产规模已达1.69万亿欧元,是德国第1大银行,资产规模在全球30家系统重要性银行中位列第11位。在经营管理上,德银主要具有以下特点:

一是国际化水平高。与欧美主要大型银行危机后呈现出战略收缩的态势不同,2010年以来,德银的海外收入占比稳步提高。2015年,德银经营收入为332.69亿欧元,其中有69.3%来自海外,占比较2011年提高了7.1个百分点。在69.3%的海外收入中,24.5%来自美洲、19%来自英国、13.2%来自亚太、12.5%来自其他地区。

二是综合化程度高。德银对传统存贷款业务依赖度较低。2015年底,德银资产中贷款占比为26.6%,负债中存款占比为36.3%;其收入来源较为均衡,2015年其非利息收入占比达52.4%;公司和投资银行业务是德银的主要收入来源,2008以来,该条线收入占比平均达54.6%,其中公司银行和证券条线占比为41.7%,全球交易银行占比为13.0%。

三是业务复杂。德银是以投行、交易业务为主的全能银行。截至2015年3季度末,德银的风险加权资产/总资产的比值为23%,在30家G-SIBs中排名第28位,是典型的轻资产银行。德银以固定收益、货币和大宗商品(FICC业务)业务见长,资产复杂性较高,集中体现在拥有大量的场外衍生品头寸。截至2014年底,德银的场外衍生品名义本金达472.7亿欧元,该指标在30家G-SIBs中列第1位。而在2014年G-SIBs系统重要性总评分中,德银得360分,位列第5,为此要额外承担2%的资本缓冲要求。

四是股权结构分散,经理人约束机制薄弱。2015年末,德银前5大股东合计持股份额占比为18.25%,其中黑岩公司持股6.21%,是德银第一大股东。德银股权集中度在G-SIBs处于较低水平(前五大股东持股比例排名位于20位以后)。由于股权的相对分散,董事会对经理人约束机制的发挥相对有限,体现在:德银经营过程中短视行为突出,使用“钻法律空子”、“打擦边球”等手段的行为较为普遍,对高管层没有形成有效的问责机制。

五是资产质量较好,风险吸收能较强。截至2015年年末,德银的不良贷款率为1.88%,在欧洲银行业处于较低水平;资本充足率为16.20%,一级资本充足率为14.7%,存贷比为76.3%,拨备覆盖率为62%,流动性覆盖率为119%,整体的风险吸收能力较强。

2015年德银巨亏的原因

2015年,德银的净利润亏损达67.68亿欧元,普通股收益率为-9.8%,交出近年来最差的业绩“成绩单”。德银亏损的主要原因是:

一是商誉和无形资产减记58亿欧元。德银商誉和无形资产的减记主要包括:公司银行和证券条线(CBS)、私人及中小企业客户条线(PBC)的商誉和无形资产分别减记22亿和28亿欧元;此外,因处置德国邮政银行(Deutsche Postbank),造成了8亿欧元的附加损失。CBS和PBC是德银最主要的业务条线,两者营业净收入达到集团的70%以上,其核心资产源于历史上几次大规模的扩张,包括1999年收购美国信孚银行(Bankers Trust)和2010年收购德国邮政银行等。

二是监管罚款和诉讼费合计52亿欧元。主要包括:为与破产媒体公司Kirch达成和解,支付超过8亿欧元赔偿金;因LIBOR操纵案向美国和英国政府分别支付22亿美元和2亿英镑;因涉嫌帮助俄罗斯客户洗钱计提了12亿欧元诉讼准备金;因违反制裁法案向美国政府支付约2.58亿美元等等。

表面上,德银亏损来自商誉和无形资产减记以及法律诉讼,但其实都与德银前期大规模扩张和内控管理不到位有关。

德银的风险点及总体评价

2016年,德银的风险点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公司和证券条线以及资产与财富管理条线的风险值得关注。2013年~2015年,德银的单位资产风险度(风险加权资产/总资产)由18.6%上升至24.4%(见表1),总体风险有所上升(幅度为31.18%)。其中,公司银行和证券以及资产与财富管理条线资产风险度分别提高63.46%和53.45%,增幅值得关注。

二是非交易市场风险是德银最大隐患。截至2015年末,德银市场风险经济资本占用达174.36亿欧元,较2014年提高30%,占集团资本占用的45%。2015年,德银市场风险经济资本占用同比下降8%,而非交易市场风险资本占用同比增长30%。在非交易市场风险中,利率风险、信用价差风险、股权风险、结构化外汇风险以及担保融资风险资本占用分别提高了3.74亿欧元、13.35亿欧元、6.42亿欧元、5.11亿欧元和3亿欧元(表2)。其中,信用价差风险升幅达418.5%,主要是德银对流动性储备资产的资本要求有所升高;利率风险资本占用升幅达22%,主要由于住房抵押贷款的资本计提要求提高;股权风险资本计提由-2.37亿欧元升至4.05亿欧元,主要源自德银股票大幅下跌;外汇风险资本占用提高19.12%,主因是美元兑欧元的升值。

三是短期市场化融资规模较大。截至2015年底,德银批发类融资规模合计2094.3亿欧元,较2014年提高67.54亿欧元。其中短期融资规模(1年期以内含1年期)占比为40.9%,比例虽较2014年有所下降,但仍处于较高水平。德银资金来源对金融市场高度依赖,这使其融资成本易受到评级、市场流动性等外部因素影响。在资金来源中短期融资比例较高的情况下,融资条件的改变容易转化为流动性风险。

四是历史遗留的法律诉讼。2016年,德银将继续应对历史遗留的监管罚款问题,包括:与2008年危机相关的房地产抵押证券销售案罚款(前期已支付13亿美金)、外汇操纵案罚款以及涉嫌自2012年起通过股票交易系统帮俄罗斯客户洗钱案件罚款等。据初步统计,2016年德银的罚款金额约为60亿欧元。

五是监管压力加大。2016年,德银的监管环境较为严峻:巴塞尔委员会将进一步强化资本监管措施,包括使用更严格的标准法计算风险加权资产,实施更高的杠杆率要求等;单一处置基金的缴纳计划要到2024年才会停止,会产生一定规模的财务成本;同时,FSB的“总损失吸收能力”要求也将继续实施。

尽管面临德银以上压力,但发生系统性风险的概率较低。

首先,主营业务表现稳定。2013年~2015年间,德银经营收入分别达319亿欧元、320亿欧元和335亿欧元;净息差分别为1.31%、1.37%和1.54%(2015年在负利率环境下逆势升高17个基点);不良贷款率为2.65%、2.28%和1.88%(欧元区大型银行平均不良贷款率为4.7%),其信贷风险主要集中于非金融企业,违约概率较高的地区包括:阿根廷(6.94%)、希腊(12.65%)、爱尔兰(12.31%)、意大利(11.52%)、荷兰(5.86%)、尼日利亚(6.82%)、巴基斯坦(5.88%)波兰(7.67%)、葡萄牙(7.18%)、西班牙(14.76%)、乌克兰(15.71%)、乌拉圭(7.97%),这些地区整体的风险敞口并不大。

第二,衍生品头寸大幅下降。2015年,德银资产中金融衍生产品头寸规模达5155.94亿欧元,在总资产中的占比为31.7%;规模和占比分别较2014年下降1143.64亿欧元和百分点5.2个百分点。从交易账户压力测试结果看,2015年,交易账户压力情景下的在险价值较2014年明显减小,特别是针对外汇、大宗商品的市场风险,在险价值的降幅非常明显,衍生品头寸的风险大幅下降。

第三,主要风险仍在可控范围。当前原油价格下跌是全球主要的风险之一,但德银原油行业信用风险暴露仅为160亿欧元,在其总信用风险暴露中不足2%;另外,在新兴市场整体表现疲弱的背景下,德银在该地区的头寸也相对有限。目前,德银的资本数量和质量较高,拨备覆盖率在欧洲处于较高水平,风险吸收能力整体较强。

中资银行的策略及启示

策略

从总体上看,德银作为德国第一大银行,在德国经济体系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当前,德国经济整体运行稳定、财政状况良好,德银的主营业务开展正常,其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概率非常低。对中资银行而言,应厘清风险点,有针对性地开展业务:

一是压缩对德银的短期资金拆出业务。德银的资金来源对金融市场依赖度高,评级和市场流动性变化都会显著影响其短期偿付能力。德银2016年的资金偿付压力较大。当前,在标普和穆迪对德银的评级展望均为负面,德银的长期信用评级随时面临下调风险,如果出现下调将对会影响德银的融资难度和成本,进而影响其短期偿付能力。应审慎开展与德银短期资金往来业务,特别是短久期的欧元拆出业务。

二是减少德银债券头寸,适当增持德银股权。短期看,德银的各类债券面临评级下降预期的影响,价格预计走“熊”,应减少德银固定收益类资产的持有;与此同时,德银主营业务发展良好,当前的估值水平处于严重低估的状态,可考虑择机买入。

三是审慎开展衍生品业务。中资银行与德银的衍生品交易规模并不大,风险相对可控。当前,在德银非交易类市场风险有所上升的背景下,在衍生品业务上应采取谨慎地态度,不应大规模叙做。

四是加强与德银在债券承销和银团贷款中的合作。德银信用风险管控良好,在欧元区大型银行不良率平均接近5%的背景下,德银可控制在2%以下;同时,德银在投行领域具有传统的业务优势。可考虑在债券承销(比如欧洲市场的承销业务)和银团贷款领域与德银开展更为深入的合作。

启示

此次德银经营业绩的巨亏对中资银行发展具有较强的警示意义,具体体现在:

强化风险预警,完善压力测试机制。衍生品头寸需要有卓越的风险管控能力作依托,一旦风控出现漏洞或发生黑天鹅事件,将可能演化为金融灾难,并通过外溢效应在全球产生巨大冲击。德银的经营问题在2015年美联储压力测试中就有所预警。可见,建立并完善的压力测试机制有助于加强风险预警、及早甄别“问题”银行并采取应对措施。我国银行业的压力测试工作的起步和实施时间较短,与国际银行业相比,运作机制还存在较大差距,亟待引起高度重视并完善。

完善海外风险监控,稳步推进国际化进程。此次德银巨亏主要来自其前期的海外市场的扩张行为:包括高估值的海外并购、持有遭受债务危机国家的风险头寸以及新兴市场国家资本市场的风险暴露等等。国际化经营机遇与挑战并存,国际化并不是银行成功经营的必要条件,由于扩张战略不当功败垂成的例子举不胜举。中资银行在“走出去”的过程中应加强风险管控,对于海外并购行为应格外审慎。

加强风险合规建设,防范诉讼罚款风险。近年来,国际大型银行遭到罚款的案件层出不穷。2011年以来,德银的诉讼和监管罚款数额已高达78.6亿欧元,其给德银带来了巨大财务损失的同时,也严重影响了其市场声誉。目前,中国银行业的大额罚单尚不多见,但随着海外市场的不断开拓,遭受罚款的风险将不断提升,应以国际大型银行的教训为鉴,完善风险管控模式,树立“负责任金融”的发展理念,将风险合规建设落到实处。

提高风险吸收能力,完善市场退出机制。增强金融机构的风险吸收能力,是防止个体风险蔓延的重要防线。当前,中资银行应不断夯实资本数量和质量,提高风险加权资产的覆盖范围,使其全面地反映银行风险承担水平;不断完善流动性覆盖比率和净稳定资金比率监管体系的建设,增强流动性风险管理能力。与此同时,加快推进恢复处置计划的搭建,形成对问题银行的处置机制,完善存款保险制度等配套制度建设,加强对消费者权益的保护。

(作者单位:中国银行国际金融研究所,中国人民银行锦州中心支行)

猜你喜欢

德银欧元
海航集团将成德银最大股东 再增持股份至近10%
欧洲央行降低对德银资本要求 为发放奖金开绿灯
德国:回购48亿债券
德银高管大换血 华尔街投行三季报难言乐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