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教学在任职教育高等数学课堂上的探索实践
2016-06-27赵红梅赵亮
赵红梅 赵亮
摘 要 随着职业技术教育对人才培养趋于实用性的迫切需求,与课程成绩评定紧密相连的有效教学的课堂得到学生的普遍欢迎。以高等数学课《函数连续性探究》为专题设置的有效课堂活动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实践表明,在教师科学布置探究内容及探究环节的前提下,学生自行探究的学习方式不仅令学习变得生动有趣,而且调动了所有学习者参与的积极性。学习速度、学习结果都非常好,并且学生收获了愉快的学习体验。
关键词 有效教学 任职教育 探究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教育的有效性最终要落实到学生的学习上,例如,教师可布置探究题目“函数连续性”,以小组为探究组织探究单位,各组在有限的时间内(一般为两节课),要完成:选出探究成型论文的表述员(代表所在小组论述课题的探究成果)、探究过程的记录员(详细记录探究过程并整理所在小组各成员提供的支撑材料),各成员要高效提供支撑材料(以书面形式表述并上交),评分员(最后形成各组一名评委组成的打分团,对各组论述员的情况进行打分评判)。另外,在整个活动中,其余学生又对评委的打分起到监督作用,这样就要求每名学生都要对探究内容熟悉,从而有效学习的课堂氛围被充分激发出来,从而实现教而优和学而优的双收益。
由“学历教育”为主向“任职教育”为主的转变,是一次教育的彻底转型。任职教育是以培养学生的任职能力为直接目的的教育,这与学历教育有着本质的区别。因此,在任职条件下,高等数学教学模式也要随着培训模式的转变而转变。由于学生的数学基础参差不齐,而学生的学习目标又是以其专业为导向,这就使得对学生数学素质的要求有了进一步的分化,并且传统的数学教学过程多为教师讲、学生听的按部就班方式,往往课堂气氛沉闷,甚至会出现学生厌烦上课、教师疲劳无奈的情况,有效教学方式彻底解决了这一突出矛盾,教师和学生都欢迎。因此,积极探讨任职条件下有效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模式的转变势在必行。有效教学课堂的积极作用和产生的影响充分体现在以下方面。
1为学生将来工作和成才打下坚实基础
教学应以学为本,培养学生成才是学校的首要任务,因此要确立为学生成才服务的观念。充分发挥学校服务育人的作用,关心学生成长,为学生具备过硬的素质、健康的人文精神、良好的专业技能,成为合格的人才。
为满足学生对成为技术、技能型人才目标的需要,现实教学中要以学生为中心,一切从学生未来从事专业出发,一切为了学生的成长、成才,为学生的全面成才创造良好条件。主要包含以下几点:一是围绕培养目标,建立科学实用的培养目标,建立适应专业需要的课程教学标准,提供贴近实际需要的教学服务。树立教学与专业需要的“零距离”思想,实现课堂学习与岗位需要的“零距离”,做到教学与专业需要衔接;二是从学生成长需要出发,创造一个有利于学生身心发展与能力提高的校园氛围。加强以课堂学习为中心、同时兼顾营造校园文化氛围的适应任职需要的学习途径;三是就业规划,就业是学生学习的最终目标,也是检验教学工作实效性的重要指标,更是学校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任职条件下的教学中要包括就业指导、信息服务和跟踪服务,为学生学有所用、实现成才目标创造条件。
2创新教学模式的思想会影响学生的学习观
要改变偏理论的教学模式,着重于知识的理解应用。使学生的在校学习真正能学为所用、学有所成,提高学生毕业后的就业竞争力。创新教学模式,要处理好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侧重点问题,要轻理论重应用。例如,在连续函数探究中,学生会充分体验到连续在社会实践中的广泛存在和应用,形成学生的严谨、完整、规范的科学态度。因此,教师不仅要设置好探究课题的内容,而且要提供清晰的研究问题的脉络,使学生能顺利完成探究。创新教学模式,还要探索教学方式,活跃课堂教学气氛,提高学生学习效率。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参与学习的强大力量。数学教学也是如此,学生如果没有浓厚的学习兴趣,强烈的学习自信心和良好的学习动机是学不好的。所以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应通过布置不同的探究课题,不断锻炼学生联系实际生活的事例、使学生不断产生学习的需求与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信心、进取心。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使学员乐于探究自然界的奥秘,体验到探索规律的艰辛与喜悦。
3有效教学充分锻炼了学生组织协作的能力
数学教学的任务不仅要传授数学知识,还要重视培养学生的能力。教师不仅要利用数学教材原有的实际应用的例子,加强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能力的培养之外,还需要重视数学实验课中的教学内容,把课堂教学与实际操作结合起来,重视每一名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的检验,将数学教学与计算机应用结合起来,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例如,在线性代数教学中,教师也可以布置有效探究课题,实现学生高效学习,锻炼学生研究完成任务的能力。
总之,以高效实用为出发点的有效教学方式为任职教育教师轻松地教、学生积极地学,教学内容为实践服务等目标的实现提供了突破口,促进了职业技术学校教师教学水平、学生专业能力的双提高。
参考文献
[1] 坎贝尔,等.多元智能教与学的策略[M].王成全译.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1.
[2] 袁振国.当代教育学[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
[3] 赫尔巴特(德).普通教育学:教育学讲授纲要[M].李其龙译.浙江教育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