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成都龙王庙正街历史街区现状与发展对策初探

2016-06-27

山西建筑 2016年15期
关键词:正街龙王庙天井

常 乐 陈 琪 刘 砚

(成都理工大学旅游与城乡规划学院,四川 成都 610000)

成都龙王庙正街历史街区现状与发展对策初探

常 乐 陈 琪 刘 砚

(成都理工大学旅游与城乡规划学院,四川 成都 610000)

调查研究了成都龙王庙正街历史建筑现状,分析了历史街区中存在的问题,从转变建筑类型、街巷空间及尺度保留、更新居民生活方式、防火设计四方面,提出了历史街区的保护发展策略。

历史建筑,街区,空间尺度,生活环境

0 引言

龙王庙正街历史上由龙王庙正街和龙王庙南街两条街组成,该片区现有成都市登记文物古迹两处,分别为龙王庙正街41号——邱家祠堂和龙王庙正街70号民居(下文均称70号院)。龙王庙修建于在明代嘉靖十六年(公元1537年),清代雍正、乾隆年间又重新整修。以前金水河穿龙王庙正街而过,河上有清代修建的景云桥及拱背桥。时过境迁,龙王庙早已不复存在,金水河也由于20世纪70年代毛主席号召“备战备荒”修筑人防工事被填。此外原有的崔家祠堂、钟家祠堂现都已不复存在。整个街区位于成都市市内,是成都城市文化地标之一,历史文化丰富多样,但居民整体人居环境与城市整体形象不符,街区亟待更新和发展。本文将从现状调研为基础,讨论分析街区现存问题和相应的发展对策。

1 龙王庙正街历史建筑现状及分析

1.1 现存历史建筑类型

1)祠堂建筑——邱家祠堂。邱家祠堂始建于同治七年(1868年),由华阳、德阳、新都、金堂4地的邱氏一族4兄弟修建,祠堂共三进,进深约50 m,分3次修建完成。现住居民从1964年搬进邱家祠堂,一直住到现在。如今,祠堂已经没有了大门外的气派和恢宏,墙壁是老旧灰白的,上面有着各种各样的电线、管道,地上随处堆放着各种杂物,但建筑整体保存比较完整(如图1所示)。

2)公馆建筑——原杨公馆。整体格局保留,局部坍塌严重,公馆“木骨泥墙”的建构方式有所保存,庭院保留格局也较为完整,院落格局为传统四合院,中轴对称,正房为主要厅堂,左右分为厢房。如今庭院外临耿家巷的功能改变为商铺,其正房和厢房改为普通居民住房。

3)川西民居——刘仲宣私宅。龙王庙70号民居建于清末民初,建筑风格中西结合,既有川西民居,又有欧式小洋楼。民国时期曾是地主刘仲宣的宅院。其建筑风格与王家坝街尹昌衡公馆有着异曲同工的构建形式。70号院今为外来人员的临时出租房,现存部分只有民国时期的建筑立面,建筑破坏较大。

4)办公建筑——皮革厂办公楼。龙王庙正街有一皮革工厂办公楼和工人宿舍楼,于改革开放时期建造,结构为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其厂早在10年前就倒闭,如今人去楼空,原先的办公楼破旧不堪,原先的工人宿舍楼,现被用作临时住宅楼,租赁给外来务工人员。

5)私搭建筑——临时改造搭建棚。龙王庙正街由于长期的产权、拆迁赔偿款项和历史遗产保护等问题的交错,街区改建及保护工作长期闲置下来,其也成为了外来务工人员的临时居住区,整个片区私人搭建现象严重,生活环境恶劣。

1.2 建筑空间尺度分析

从空间尺度的视角来看,龙王庙街空间尺度变化多样,其主要体现为街道空间尺度、巷道空间尺度、天井空间尺度及房屋空间尺度。

从街道空间来看,龙王庙正街宽为6 m多,街道状态为半边楼房半边街。建筑与街道高宽理论比为H/D=1,实际比值为H/D=2左右。从巷道尺度来看,龙王庙正街现今呈现有3条巷道,主要由原有的民居庭院开放形成,为70号院、71号院和原先皮革厂办公楼巷道三条,其中70号院和71号院都是由原先三进院落的民居开放形成,巷道宽窄有别,宽的地方达到4 m,窄的地方仅容一人通过,巷道在进深上变化丰富,宽的地方为原先院落的天井处,窄的地方是原先院落的过道处。从天井尺度来看,天井在民居和祠堂中被广泛采用,邱家祠堂是天井形制保留最完整的建筑群落,其由三个天井形成中轴线,共同创建空间秩序,穿过三个天井才可以进入到正间的祭祀房间,每一个天井院落旁边又分出小的天井院落,小的天井院落被用于一般功能辅助用房,所有天井均采用传统“四水归堂”的做法,有肥水不流外人田的象征(如图2所示)。从房屋尺度来看,由于房间功能的转化,使得原来尺度适宜的房间大都改变为20 m2~30 m2不等的住宅。

2 街区现状存在的问题

2.1 建筑密度过高

私自加建的临时住宅使得整个街区建筑密度非常之大,有些地方甚至只能允许一人通过;有些庭院房屋连着房屋,天井也被遮盖,进入庭院的方式只有一个窄小的门,如在邱家祠和耿家巷之间的民居私自搭建,从现场照片可以看出(如图3所示),房顶几乎是连在一起的,如此建筑密度之下居民的生活有着诸多不便。

2.2 现存古建筑火灾隐患严重

龙王庙正街火灾隐患主要有以下三方面:生活需求导致的火灾隐患、建筑构筑方式导致的火灾隐患及生活生产方式导致的火灾隐患。

生活需求是造成火灾的源头。日常生活中居民在高密度的居住情况下私拉电线,各种电线在建筑各空间穿行左右,厨房生火做饭也在狭窄的空间内完成,其对建筑有着很大的火灾隐患。

建筑构筑方式是造成建筑隐患的传播体。从建筑整体来看,过小的建筑防火间距,过密的建筑连接,是火灾快速传播的便利条件。如邱家祠,建筑构件基本为木构件,构件干燥易燃;原杨公馆,其围护墙体仍采用“木骨泥墙”的构筑(见图4),火灾隐患严重;70号院及71号院,私自搭建现象严重,一旦着火,火势难以控制。

生产生活方式在火灾起源和火灾传播方面占主要地位。居住在龙王庙正街的居民年龄大都在50岁以上,多为清洁工、废品收购人员、小商小贩等,其平时作业主要工具和收集的废品存放在房屋周围,极易成为火灾的源头和火势传播的介质。

2.3 居民生活环境亟需改善

饮食、居住、安全、卫生是居民生活的几大刚硬需求,是居民能否幸福生活的基础条件。在饮食方面,龙王庙正街的居民大都是采用自主做饭的方式解决饮食问题,各家开火做饭导致整个街区充满市井气息。居住方面,街区住户大多为年龄在50岁左右的老年人。在这样的棚户区,安全和卫生问题是最值得注意的居住环境问题,由于街区住户的租赁性和其街区民居建筑功能的转变,街区安全性和卫生情况备受考验,由于缺少基本的洗浴和排污设施,居民在平时的生活中承受着种种的不方便。

居民生活的场所感和幸福感是居民满足其心理需求的基础,场所感和幸福感存在于街巷院等特质空间及居民日常休闲活动中。龙王庙正街历史街区古街立面的高低起伏、变化丰富的庭院檐口及巷道尺度的多样宜人构筑了特殊场所感的特质空间,给人以一种特殊的古街风味体验。檐口和立面这两个界面不论是材质还是构成方式都诉说着不一样的历史故事,但现存的地面铺装由原先的石板换为水泥,早已失去当年的色彩。

3 保护与发展对策

龙王庙正街位于成都市内,与春熙路、太古里、宽窄巷子、崇德里构成历史街区大片区,在发展更新时不能一味按照商业模式走,更要注重其文化的传承。春熙路繁华昌盛、太古里风味犹存、宽窄巷子旧貌展现、崇德里安宁宜人,每个区域都有自己的特色代名词。龙王庙街有着历史文化丰厚多样、建筑形式丰富多样、文化保护建筑比例高、外来租户多及民居大体格局与空间尺度保留完整的特色。要对其可持续的发展,须注重保护其原有建筑的原真性,发展更新可定位为安静宜人的历史感知片区,其更新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进行:

1)建筑类型分类别转变。

龙王庙正街以“整体风格求同,个体文化存异”的策略对其进行功能的转变,对其保护划定的历史建筑,如邱家祠堂、70号院、原杨公馆等,可采用立面保留、功能转变的策略。对厂房办公楼、现存民居采用部分结构保留,局部现代化更新的策略。街区新的功能可设计为茶室、小吃街、原住居民住宅区、社区活动中心及部分管理人员住宿区,完善卫生等基础设施。

2)街巷空间及尺度保留。

龙王庙正街街巷空间尺度是其特色,街巷的尺度在更新时予以保留,在此基础上对其进行地面铺装材质的替换、街巷立面及檐口面的少量修补,对于能够体现原住居民活动的空间,如天井、小巷这些能体现原有居民场所感的空间予以少量历史符号的设计和表达。对于在天井巷道等空间私自搭建的临时房间,采取大量拆除,涉及结构支撑的部分予以保留和改建。

3)居民生活方式更新。

原有居民的生活生产方式和生活娱乐方式加以更新。街区设置小吃街、茶室及社区活动中心等新业态,原住居民自主入驻加盟,管理人员统一管理,整合居民生活生产方式。从艺术性、社交性和运动性这三方面增加街区整体娱乐休闲方式,在改善原住居民人居环境、提高原住居民幸福感的同时吸引周边商圈的游人,从而带动街区经济发展。

4)防火措施设计。

古建保护中应当改建到哪里消防跟到哪里,尤其是在龙王庙正街这样一个建筑密度极大的街区,更应当注意防火间距和防火分区设置。此外还应该根据建筑类型的不同设置防火喷淋设施和防火沙箱设施;根据建筑原构件不同划定不同耐火极限;根据使用人员及疏散距离设置不同程度的火灾预警设施等。

4 结语

历史街区保护与更新和保护传承文化一样,是社会性的,是与人类社会紧密相连的一环,其所携带的信息和记忆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城市文化多样性的重要组成部分。保护更新历史街区要在专业人士的大量调研的基础上经过多次论证进行,其更新模式不可以牺牲原有文化遗产作为代价。具体操作时应该注重街区原有的特色和特点,根据其自身特点制定与其相适应的可持续更新模式,只有通过可持续的更新方式,历史街区才能够在当下及未来健康地生存下去。

[1] 成都市公布第三批历史建筑保护名录[J/OL].四川经济网,2015-06-07.

[2] 逯小雪.邱家祠堂何处寻红星路旁,老街深处[J/OL].成都商报电子版,2014-07-26.

[3] 142岁邱家祠堂闹市中独守曾经的辉煌[N].华西都市报,2010-04-12.

[4] 王奎根,杨天冉.浅析商业性历史街区保护与利用——以濮阳老城四牌楼历史街区为例[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4(13):88-90.

[5] 越二寅,贾 鸿.儒以后街清真寺为例探析历史街区的保护[J].甘肃科技,2013(18):582-584.

[6] 陶 锐,陈旭娟,刘玮烨.城市化进程中历史街区的保护现状与更新研究——以绵阳市三台县南城门历史街区为例[J].江西建材,2015(20):19-20.

[7] 孙书同,杨昌鸣,郑 天.保存欠佳型历史街区保护更新策略——以北京长辛店历史街区保护更新规划为例[J].规划师,2015(2):100-101.

[8] 王 健,孟庆跃,Winnie,等.农村居民日常活动的主观幸福感分析[J].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2009(6):85-90.

Abstract: The paper investigates and studies historical architecture status of Longwang temple center street in Chengdu city, analyzes problems existing in historical street, and puts forward historical street preventing and developing strategies from four aspects of transforming architectural types, block space and size reservation, renovating living styles and fire-preventing design.

Key words: historical architecture, block, spatial size, living environment

Inquiry on historical street status and development countermeasures of Longwang temple center street in Chengdu city

Chang Le Chen Qi Liu Yan

(CollegeofTourism&Urban-RuralPlanning,ChengduUniversityofTechnology,Chengdu610000,China)

2016-03-19

常 乐(1994- ),男,在读本科生; 陈 琪(1993- ),男,在读本科生; 刘 砚(1995- ),女,在读本科生

1009-6825(2016)15-0028-03

TU984.119

A

猜你喜欢

正街龙王庙天井
校园穿新衣
Neve Tzedek天井住宅
将英烈记心间
山西文明守望工程掠影
天井庭园,幻境犹深
奇怪森林
雨天
龙王庙里的龙
校园的天井花园
西南油气田勘探获得重要新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