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新生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研究
2016-06-27王东华何元庆汪海彬
王东华,何元庆,汪海彬
(1.安徽机电职业技术学院 学生处,安徽 芜湖 241002;2.安徽师范大学 教育科学学院,安徽 芜湖 241000;3.黄山学院 教育科学学院,安徽 黄山 245021)
大学新生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研究
王东华1*,何元庆2,汪海彬3
(1.安徽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学生处,安徽芜湖241002;2.安徽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安徽芜湖241000;3.黄山学院教育科学学院,安徽黄山245021)
摘要:以32 394名大学新生为被试,探讨其心理健康状况。结果表明:1)一定比例大学新生的心理存在问题,其中强迫因子与人际关系敏感因子检出率最高。2)大学新生心理健康状况要好于其他症状自评量表大学生常模,症状自评量表的成人常模可能不适应大学生群体。3)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且存在内容上的不同。4)专科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好于本科生。因此,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要结合性别、院校类别以及问题类型等因素来开展。
关键词:大学新生;心理监测;价值分析
大学生心理健康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焦点。当前大学生失范行为日趋严重。大学生心理问题、心理障碍是导致大学生行为失范的重要原因[1]。教育部2015年工作要点指出,要实施“大学生心理健康素质提升计划”[2]。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将直接影响到大学生心理健康素质提升计划的成功与否,也影响到中国梦能否实现。本研究通过对本科与高职高专院校新生的心理健康进行调查,了解其心理健康状况,为有针对性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依据。
1研究方法
本研究调查对象为2014级大一新生,共33 055人参加问卷测试,其中有效问卷32 394份,有效率为98%。地区分布为合肥、芜湖、淮南、淮北、铜陵、滁州。本科院校5所,共23 684人参加问卷测试,有效问卷23 305份,有效率为98.4%;大专院校3所,共9 371人参加问卷测试,有效问卷9 089份,有效率为97%。男生15 941名,女大学生16 453名。
采用网络版心理测试系统,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进行测试,测量学生在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和精神病性等方面9个因子的情况。
由经过培训的教师为主试,以班级为单位团体施测,要求学生单独作答,测试不超过20 min。利用SPSS16.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2结果与分析
2.1大学生心理健康总体状况
参照中国常模结果,总分>200或任一因子≥3分,则提示有明显的心理问题或中度心理问题[3]。本测试中任一因子≥3分的有4 036人次,占有效测试人数的12.46%。其中有6个因子检出率高于1%,强迫因子与人际关系敏感因子检出率最高。本科学生除躯体化因子与精神病性因子外,其他7个因子检出率均高于1%;大专学生除强迫因子与人际关系敏感因子外,其他7个因子检出率均低于1%。总分>200的有1 625人,占有效测试人数的5.02%。具体结果如表1所示。
2.2本研究测试结果与其他常模比较
本研究与较多使用的常模[4]相比,除人际关系敏感因子与成人常模无显著性差异外(P>0.001),其他因子都存在极其显著的差异(P<0.001)。就得分而言,本研究中大学生强迫因子、焦虑因子、恐怖因子、偏执因子、精神病性因子除了比成人常模得分高之外,比其他常模得分都低且达到极其显著的差异(P<0.001),具体结果如表2所示。
表1 各因子检出率
表2 本研究测试结果与其他常模比较
注:***P<0.001,下同。
2.3不同性别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比较
调查表明,大学生在人际关系敏感因子及精神病性因子得分上不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P>0.001),其他因子及总均分都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P<0.001)。女大学生的敌对因子与偏执因子得分显著低于男大学生(P<0.001);躯体化因子、强迫因子、抑郁因子、焦虑因子以及恐怖因子得分显著高于男大学生(P<0.001)。在因子得分排序中,男女大学生排在前3位的因子是相同的,分别是强迫因子、人际关系敏感因子以及躯体化因子。其他因子排序不尽相同,具体结果如表3所示。
表3 不同性别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比较
2.4不同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比较
调查表明,本科院校大学生总均分及各因子得分均显著高于大专院校大学生(P<0.001)。除了敌对因子与精神病性因子外,大学生在其他因子上的排序是一致的,具体结果如表4所示。
表4 不同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比较
3讨论
3.1大学生心理健康总体状况
研究表明,采用因子分作为筛选标准,有4 036人次显示有明显的心理问题或中度心理问题,占有效测试人数的12.46%;用总分作为筛选标准,有1 625人显示有明显的心理问题或中度心理问题,占有效测试人数的5.02%,两个结论相差比较大。部分新闻媒体对大学生心理问题所占比例的报道普遍较高[5],可能是以因子分作为筛选标准,夸大了大学生心理问题的比例。原因在于因子分作为筛选标准得出的结论是人次,存在较多的重复。媒体具有较强的导向作用,应以科学的方法及严谨的态度来报道大学生的心理状态。另外,心理健康状态是动态的,不能仅依据一次测量数据就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做定论。因此,采用总分作为筛选标准得出的数据较为科学。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可以采用2种筛选标准相结合的方式。总分筛选出存在心理问题的人数,因子分筛选出需要从哪些方面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活动。
研究表明,不同院校大学生的因子检出率存在一致性,又存在差异性。一致性体现在大学生的强迫因子与人际关系敏感因子检出率最高。这说明不论是本科生还是大专生,这两方面都存在心理健康问题,并且可能是诱发心理危机事件的主要因素。这可能与他们只关注学习有关。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时,首先应从这两方面着手。差异性体现在相比大专生而言,本科生在所有因子上的检出率也较高。可能原因在于本科生之前的学习压力更大,父母对其期望更高,用于学习之外的时间更少,更容易产生一些心理问题。因此,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时,要关注这种差异性。
3.2测试结果与其他常模的比较
除人际关系敏感因子与成人常模无显著性差异外,其他因子都存在极其显著的差异。本研究中大学生强迫因子、焦虑因子、恐怖因子、偏执因子、精神病性因子得分除了比成人常模得分高之外,比其他常模得分都低且达到极其显著的差异。这说明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整体低于成人,但又具有自身的特点。大学生从生理上说已经成人,但是心理上相对不成熟。进入大学前紧张而单一的学习生活对他们产生了重要的影响。由于环境及自身因素的影响,他们还无法进行有效的调节。但是,由于紧张的学习,这些隐患被隐藏起来。进入大学后,这些隐患将可能逐渐显现。与其他大学生常模相比,本研究中大学生群体心理健康状况较好。这可能有以下原因:1)成人常模并不一定适用大学生群体。2)由于时代的发展,成人常模需要重新修订。3)需要建立大学生常模。4)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具有一定的地域性特点。不论哪个常模,都显示强迫因子与人际关系敏感因子得分较高,这与前面的检出率是一致的。这需要高校加强这两方面的教育力度。
3.3不同性别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比较
从总均分来看,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且女生心理健康状况要显著低于男生。这与其他研究者的结论是一致的[6-7]。原因可能在于女学生在遇到问题时更倾向于选择保持沉默及采取被动性的解决方式,这更容易造成心理问题。从因子来看,男女大学生在人际关系敏感因子以及精神病性因子得分上不存在显著差异。原因可能在于两者都将更多的精力放在学习上,都存在人际交往方面的困惑,而精神病性个案在2个群体中所占的比例都极少。除了敌对因子与偏执因子外,在其他因子得分上,女生显著高于男生。这说明男女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存在内容上的差异性。因此,在对大一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时,侧重点需要根据性别进行选择。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以及学生工作者要更加关注女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
3.4不同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比较
研究表明,本科生总均分及各因子得分均显著高于大专生。本科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低于大专生。原因可能在于高中阶段本科生所承受的心理压力要高于大专生。这需要引起教育行政部门的重视。除了敌对因子与精神病性因子外,大学生在其他因子上的排序是一致的。排在前5位的因子分别是强迫、人际关系敏感、焦虑、偏执、抑郁。这说明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展具有相通性,并不因为学校层次的不同而不同。另外,在教育过程中,高校要优先考虑上述5个方面的问题,有针对性地开展活动,降低学生发生心理危机事件的概率。当然,心理测试具有一定的时间性与主观性,需要在后续教育中进行相应的调整,以提升教育的针对性。
参考文献:
[1] 胡全裕,路晓丽.大学生失范行为预防与纠正[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6(6):32-33,42.
[2] 教育部.稳住农村教师队伍到底靠什么[N].中国教育报,2015-02-12(001).
[3] 骆素萍,蔡志梅.基于SCL-90测查的大学新生心理健康研究[J].福建工程学院学报, 2014,12(2):191-195.
[4] 黄艳苹,李玲.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评估中国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Meta分析[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2009,23(5):366-371.
[5] 王敬照.大学生“心病”如何解[N].河北日报,2014-05-21(11).
[6] 周永红.大专新生SCL-90测试结果及数据分析[J].四川文理学院学报, 2013,23(5):89-92.
[7] 贺泉莉,韦林.基于SCL-90的高职新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分析[J].社会心理科学, 2013,28(6):59-63.
The Study on College Freshmen Mental Health
WANGDonghua1*,HEYuanqing2,WANGHaibin3
(1.Students’ Affairs Division,Anhui Technical College of Mechanical and Electrical Engineering,Wuhu 241002,China;2.College of Educational Science,Anhui Normal University,Wuhu 241000,China;3. College of Educational Science,Huangshan University,Huangshan 245021,China)
Abstract:The current study examines 32 394 college freshmen mental health, and finds that some students have psychological problem, such as obsessive-compulsive disorder and interpersonal problem. In addition, freshmen mental health is better than other people who accept the assessment of other self-rate inventories, which can not be adapt to college students. Moreover, the level of mental health of college freshmen is different in gender and content. More importantly, junior college student’s mental health is better than that of college students. These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should be carried based on gender, college type and problems.
Key words:college freshmen;psychological monitoring;value analysis
DOI:10.13542/j.cnki.51-1747/tn.2016.02.022
收稿日期:2016-03-28
基金项目:安徽省2015年度高校人文社科研究重大项目“基于大数据的高校学生心理危机理论与主动型干预模式构建”(SK2015ZD16);安徽省高校人文社科重点项目“大学生情绪复杂性的现状、机制与培养”(SK2015A519);安徽省教学研究项目“情感教学在地方高校课堂教学中的探索”(2015jyxm346)
作者简介:王东华(1979— ),男(汉族),安徽巢湖人,讲师,硕士,研究方向: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通信作者邮箱:wangivan_403@126.com。
中图分类号:G641;G448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5-5383(2016)02-0078-03
何元庆(1973— ),男(汉族),安徽芜湖人,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学生心理危机干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