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柴胡龙骨牡蛎汤加减辅助治疗急性脑梗死49例临床观察

2016-06-27吴春洪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下半月 2016年5期
关键词:血液流变学急性脑梗死

吴春洪

【摘要】目的:观察柴胡龙骨牡蛎汤加减辅助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及对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选取9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9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柴胡龙骨牡蛎汤加减治疗,观察两组治疗总有效率及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差异。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血浆黏度、纤维蛋白原及红细胞压积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研究组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柴胡龙骨牡蛎汤加减辅助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突出,可有效减轻梗死病灶继发性组织损伤,改善血液流变学指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柴胡龙骨牡蛎汤;急性脑梗死;血液流变学

【中图分类号】R32281【文献标志码】 A【文章编号】1007-8517(2016)10-0091-02

急性脑梗死在心脑血管疾病中的发病率较高,主要临床表现为偏瘫、失语等神经功能缺失症状[1-2]。肖正文等[3]研究指出,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脑梗死,可有效改善神经功能,降低继发性损伤,促进症状改善。为探讨柴胡龙骨牡蛎汤加减辅助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及对血液流变学的影响,开展了本次研究。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3年10月至2015年5月我院9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均符合急性脑梗死临床诊断标准[4],纳入标准:①年龄不超过75岁;②发病到入院接受治疗不超过72h;③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过敏体质不能接受药物治疗及严重肝肾功能不全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9例。对照组男23例,女26例;年龄46~74岁,平均年龄(544±80)岁;合并高血压25例,合并糖尿病13例,合并冠心病11例。研究组男22例,女27例;年龄47~75岁,平均年龄(541±88)岁;合并高血压21例,合并糖尿病15例,合并冠心病13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对照组:嘱患者多饮水,给予低盐、低脂饮食,给予降压、抗血小板聚集、改善脑循环及神经营养保护剂等常规综合治疗,疗程4周。

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柴胡龙骨牡蛎汤加减治疗,具体药方为:柴胡、党参、牡丹皮、赤芍、枳壳各12g,酒大黄、石菖蒲、黄芩、桃仁、远志各10g,瓜萎、生龙骨、生牡蛎各30g,茯苓15g。心烦者加炒栀子12g;肝阳上亢者,加钩藤10g,石决明、珍珠母各30g;头痛者加羚羊角粉5g,夏枯草12g;痰热较重者,加川贝母10g、胆南星15g及竹沥12g;手足肿胀者,加泽泻15g,茯苓12g及薏苡仁30g;大便溏泻者,加炒白术12g、山药15g,水煎服,分早晚两次,治疗4周。

13疗效标准对患者神志表情、语言能力、四肢及各关节运动能力等进行打分,总分28分,得分越高恢复越好。24分或24分以上为痊愈;积分增加10分或10分以上为显效;积分增加4分或4分以上而不足10分的为有效;其余为无效[5]。

14观察指标综合比较两组治疗总有效率及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纤维蛋白原、红细胞压积、血浆黏度)的差异。纤维蛋白原与全血粘度、血浆粘度、红细胞压积之间呈显著正相关,血浆纤维蛋白原含量升高,可使血液粘度增高.红细胞聚集增高,血液处于高凝状态,促进血栓形成。使用MDK-B100双转盘血液流变分析仪(重庆麦迪克公司生产)测定血浆黏度,全自动血球仪(美康株式会社生产)测定红细胞压积,SYSMEX CA-1500全自动血凝分析仪测定纤维蛋白原。

15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治疗总有效率比较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的功能密切相关,致残率较高。研究指出,脑梗死在中医学中与饮食失调、烦劳过度、气血阴阳失衡等有关,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可有效改善症状,促进神经功能恢复[6]。柴胡龙骨牡蛎汤方中大黄泄热通络,柴胡、黄芩清肝泻火,党参、茯苓健脾益气,龙骨、牡蛎平肝潜阳,半夏化痰利湿,诸药共奏活血通络、清肝潜阳、豁气开窍之功效,可有效降低颅脑损伤,改善血流变学指标,抗痉挛,促进脑神经递质代谢,减少总胆固醇含量,保护心脑血管组织,减轻梗死病灶继发性组织损伤,缩短凝血时间,调节血液凝固及纤维蛋白溶解系统,发挥抗脑缺血缺氧作用[7]。本研究结果表明: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14%(P<005),纤维蛋白原、红细胞压积、血浆黏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同丁谦谦等[8]研究结果一致,证明柴胡龙骨牡蛎汤加减辅助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显著。

综上所述,柴胡龙骨牡蛎汤加减辅助治疗急性脑梗死效果确切,可有效促进脑神经递质代谢,显著改善血液流变学指标。

参考文献

[1]李玲.丹参注射液对39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内皮素和血管紧张素Ⅱ的影响[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杂志,2014,23(18):49.

[2]马小董,詹佩娟,奚振华.丹参酮ⅡA磺酸钠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观察[J].中国中医急症,2012,21(2):291-292.

[3]肖正文,王妍.急性脑梗死中医辨证分型与客观指标的临床研究进展[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4,12(3):363-365.

[4]赵继宗.临床诊疗指南:神经外科学分册[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

[5]黄晓琳,燕铁斌.康复医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

[6]李京,曹锐,朱宏勋,等.急性脑梗死患者中医证候与神经功能及凝血功能的相关性研究[J].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2011,23(6):329-332.

[7]潘锐焕,黄燕.益气活血法在急性脑梗死溶栓后治疗中的应用[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12,32(8):1126-1129.

[8]丁谦谦.柴胡龙骨牡蛎汤加减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观察[J].中国中医急症,2015,24(5):894-896.

(收稿日期:20160315)

猜你喜欢

血液流变学急性脑梗死
探究中西医结合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疗效观察
尤瑞克林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疗效观察
血栓通联合阿司匹林治疗老年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研究分析
急性脑梗死辨证分型与ADC、Hcy及hs—CRP的相关性研究
尿激酶溶栓治疗对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及血液流变学的影响分析
早期应用前列地尔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疗效观察
降纤酶在脑梗死急性期治疗过程中对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血浆凝血酶原时间及血液流变学的影响
不同温度的造影剂粘度对CAG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影响临床观察
丹参多酚酸盐对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血液流变学影响的临床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