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彭阳县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项目实施情况与效果

2016-06-25杨晓辉

安徽农学通报 2016年11期
关键词:介绍彭阳县坡耕地

杨晓辉

摘 要:该文介绍了彭阳县坡耕地综合治理项目情况,总结了坡耕地综合治理规划、实施、效果、经验。通过项目的实施,遏制了项目区水土流失,使当地生态环境改善;项目区农业生产条件得到极大的改善,推进了农业现代化进程,为土地流转与集约化经营、项目区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彭阳县;坡耕地;介绍;效益

中图分类号 S15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6)11-0150-03

1 概况

彭阳县位于宁夏东南部,地处六盘山东麓,属黄土高原干旱丘陵沟壑残塬区,土地总面积2 528.65km2,西连固原市原州区,东、南、北环临甘肃省镇原县、平凉市和环县,辖3镇9乡,156个行政村,人口26.65万人,其中农业人口占86.5%,回族人口占30.7%。海拔1 248~2 418m,属典型的温带半干旱大陆性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7.4~8.5℃,无霜期140~170d,正常年份降水量350~550mm,且降水量季节分布不均,主要集中在7—9月份。境内山多川少,沟壑纵横,土地贫瘠,干旱少雨,水土流失面积占全县总面积的84%。坡耕地是我县山区丘陵区群众赖以生存发展的生产用地,也是水土流失的主要产生地。因此实施坡耕地治理既是农民生活与生产的需要,也是有效治理水土流失、当地脱贫致富与建设生态文明新农村的需要。根据《宁夏水土保持综合治理规划(2006—2025年)》划分,彭阳坡耕地处在严重水土流失区和重点治理区。

彭阳县耕地面积6.7万hm2,截至2015年底,仍然有坡耕地2.2万hm2未得到治理,占全县水土流失面积的9.3%,这些坡耕地土壤流失量占全县土壤侵蚀总量的28%,坡耕地治理任务仍然很艰巨。为进一步加快彭阳县坡耕地综合治理步伐,巩固和推广已取得的治理成果,按照自治区水利厅水保局、自治区生态建设规划办公室《关于做好2013年中央财政预算内水土保持项目申报工作的通知》,2013年启动了彭阳坡耕地综合治理项目,我县选择“坡耕地比例高、面积大、水土流失严重、人地矛盾突出、人口密度大、粮食保障困难、能够集中连片、当地政府重视、群众积极性高、实施坡改梯要求迫切”的曹川、中庄、赵洼项目区作为坡耕地综合治理项目开展规划设计工作,这几个项目先后立项并批复,进入了实施阶段。项目建设期限为2013—2016年,曹川、中庄坡耕地综合治理已竣工,2016年正在实施赵洼坡耕地综合治理项目。

2 彭阳县实施的坡耕地项目

2.1 坡耕地综合治理规划 我县按照“预防为主、保护优先、全面规划、综合治理、因地制宜、突出重点、科学管理、注重效益”的水土保持工作方针规划与实施坡耕地综合治理项目。在治理思路上以局部高标准治理促进大面积水土流失防治,来带动生态综合治理全面发展,加快推进以小流域为单元向区域综合治理转变,实现流域治理从“数量扩张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打造 “生态型、经济型、景观型、示范性”流域生态综合治理模式。按照三个区域进行布局:一是修建高标准水平梯田,提高土地利用率和粮食产量;二是配套生产道路、田间道路,为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群众生产生活创造条件。三是栽植地埂植物带、生产道路绿化林、坡面乔灌混交林、沟道乔木林,为粮食作物生长起到屏障作用,为创造良好的农田生态环境奠定坚实的基础。通过坡耕地综合治理是项目区生态环境进入良性发展轨道,水土流失现象得到遏制,农民居住环境、生活水平得到极大提高,农村步入小康社会。

2.2 项目介绍 项目区属黄土丘陵沟壑区第二副区,以黄土丘陵沟壑侵蚀地貌为主,沟壑纵横,地形支离破碎,海拔高度1 493.0~1 836.5m,沟壑密度2.5km/km2。项目区属半干旱大陆性季风气候区,多年平均降雨量420mm,年平均径流深22mm,多年平均气温6.5℃,大于10℃的积温为2 550.8℃,無霜期140d,年蒸发量1 000.0mm。

2.2.1 曹川坡耕地综合治理项目 项目位于彭阳县北面,距离彭阳县城25km,项目区处在曹庙乡,土地总面积5 345hm2,其中水土流失面积4 864hm2,占土地总面积的91%。项目涉及曹庙乡的赵洼、草庙、新洼、张街、曹川5个行政村,项目区总人口4 450人,全部为农业人口,2 444个劳动力,人口密度为89人/km2,农业人口自然增长率11‰。曹川项目区土地资源较丰富,人均土地1.2hm2,人均耕地0.44hm2,人均现状基本农田0.14hm2。2012年项目区人均纯收入4 390元。

建设内容:新增治理措施面积10.72km2,其中新修梯田832.68hm2,配套田间道路65.0km、生产道路52.9km,栽植行道树乔木林55.0hm2,营造水保林234.5hm2、景观林5.3hm2,栽植地埂植物带83.31hm2,特色种植72.2hm2,封禁治理744.0hm2,管护标志牌20个。

2.2.2 中庄坡耕地综合治理项目 中庄坡耕地综合治理位于彭阳县北部,地处2013年实施的曹川项目区西南面,与曹川项目区相连,距离彭阳县城20km。项目区总面积32.28km2,其中水土流失面积31.63km2。涉及白阳镇中庄1个行政村,总人口3 290人,全部为农业人口,1 474个劳动力,人口密度为102人/km2,农业人口自然增长率11‰。人均土地1.2hm2,人均耕地0.55hm2,人均现状基本农田0.13hm2。2013年项目区人均纯收入3 658元,低于全县农村平均水平。

建设内容:综合治理面积12.50km2,其中新修梯田833.33hm2,配套田间道路37.5km,生产道路33.4km,地埂植物带41.7hm2(绿化地埂长度48km),栽植沟道乔木林112.1hm2,坡面乔灌混交林284.7hm2,道路绿化林20.0hm2(绿化道路长度33.4km)。

2.2.3 赵洼坡耕地综合治理项目 项目区位于彭阳县城西北部,距离彭阳县城25km,行政区划为彭阳县草庙乡所辖,总面积24.50km2,其中水土流失面积23.65km2。涉及草庙乡的赵洼、新洼、张街3个行政村,项目区总人口3 794人,全部为农业人口,人口密度为155人/km2,人均土地0.65hm2,人均耕地0.37hm2,人均现状基本农田0.08hm2。项目区2014年人均纯收入4 655元,低于全县农村平均水平。

建设内容:新增综合治理面积12.59km2,其中新修梯田911.33hm2,栽植村庄绿化林10.0hm2、乔木林74.7hm2、乔灌混交林251.5hm2、道路绿化林11.5hm2、乔灌混交林地埂植物带27.3hm2。配套田间道路41km、生产道路38.5km、涝池5座。

目前曹川、中庄2个坡耕地综合治理项目已经竣工,赵洼坡耕地综合治理项目正在实施,通过项目实施逐步建立起促进生态改善、农民增收和经济发展的长效机制。

3 坡耕地综合治理效益显著

项目的实施,遏制了项目区水土流失,使当地生态环境得到了极大的改善;为项目区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农村经济发展创造了条件;减少水土流失,减轻下游河道淤积与清淤费用。因此,坡耕地综合治理后经济、社会、生态效益十分显著。

3.1 坡耕地综合治理是水土保持工程建设的主要内容 坡耕地水土流失严重,常常破坏地面完整、降低土壤肥力、土地产出率低,造成土地僵化、硬化、沙化,使燃料、饲料、肥料俱缺;加剧干旱洪涝等自然灾害的发生发展,直接影响农业生产,导致群众生活贫困,威胁城镇交通、水利、电力等基础设施的安全运行,制约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加快坡改梯工程建设,提高土壤保水、保土、保肥能力,提高土地生产力,是当地脱贫致富的最基础的途径,对生产发展、经济增长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3.2 促使种植业向纵深发展,提高了耕地含金量 因为坡耕地不能拦蓄有效降雨,而且坡面上实施科学种植难度大,机械化作业不方便,并且产量低;群众劳动强度大,远远不能满足舍饲养殖业等其他行业发展需要,限制了畜牧业、种植业、林果业等其他行业发展。因此,通过坡耕地综合治理,发展水平梯田,充分拦蓄有效降雨,在梯田里种植玉米,发展舍饲养殖,搞大与搞强了畜牧业,促使种植业向纵深发展,提高土地含金量,增加当地农民增收途径,大幅度提高了农民收入。通过坡耕地综合治理使当地种植业、畜牧业、林果业等产业都上了新的台阶。

3.3 农业生产条件明显改善,推进了农业现代化的进程 治理前,由于土地不平整,生产道路狭窄崎岖,耕种只能依靠畜力,造成生产劳动强度大,效率低。坡耕地综合治理后,从耕种、收割、运输、脱粒等生产环节可以广泛使用农业机械,使农业生产效率发生革命性的变化;在修梯田的同时,修平与拓宽了生产道路,各种农业机械都可以直接到田间地头,极大方便了农民种植;为现代农业技术的推广运用创造了基本条件,一些先进的种植技术广泛应用种植业;为土地流转与集约化经营创造了条件,为种植大户创造了条件,为科学种植创造了条件,推进了农业现代化的进程。

3.4 促进了劳动力转移,增加了农民收入 坡耕地不仅耕作难度大,种植机械化程度低,往往需要大量劳动力完成。坡改梯后,由于农业机械广泛使用,大大节约了劳动力,降低了劳动强度,使从事农业生产的劳动力从土地中转移出来,为打工创造了条件,增加农民收入;坡改梯后土地生产条件发生了彻底变化,使土地流转,种植大户经营更加便捷,同时种植结构也发生了变化,增加了土地效益,延長了梯田产业链,因而土地流转费增加,间接增加了当地农户收入,也为当地农民不出村庄打工创造了机会,使农民直接受益,大幅度增加了农民收入。

3.5 保障粮食安全,改善人居条件 据彭阳县统计部门多年的调查统计资料,项目区坡耕地1hm2单产一般仅1 500kg小麦,将坡耕地修成水平梯田后,1hm2单产一般可达3 000kg以上,梯田比坡耕地1hm2净增产1 500kg,增产增收效果显著。大规模地将坡耕地改造成为水平梯田,不仅是控制水土流失的关键措施,而且是保障农村粮食安全的重要工程,同时也是巩固现有退耕还林还草成果,实现水土流失区水土资源可持续利用的重大举措与有效途径。通过坡改梯工程建设,在有效控制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保障群众生活的基础上,有利于发展生产力,促进社会进步和谐,构建起“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3.6 改善生态环境 经过坡耕地综合治理后,治理程度由过去36.3%提高到78.7%。林草覆盖度由23.5%提高到37.5%。随着流域林草面积的增加,林草措施拦截坡面径流和泥沙;增加植被覆盖度,减小地表蒸发,提高土壤入渗率,涵养水源,防止土地沙化,净化空气,将使项目区小气候向良性方向转化;同时减轻干旱、冰雹、风沙、洪涝等自然灾害发生频率和程度,改善土壤的理化性状。项目区人均水平梯田由现状的0.11hm2增加到0.35hm2,保障了粮食生产安全,并且为种植业向纵深发展创造了条件。坡耕地、坡面、沟道综合治理后,每年可减少入黄泥沙16.0万t,拦蓄坡面径流54.7万m3,削减洪峰流量,减轻下游地区的洪水灾害,减少了下游河道清淤的工作量,节省了大量的劳力和经费,减轻了洪水对下游河道两岸人民生命财产的危害与威胁。

4 经验

多年来,彭阳县坚持以坡耕地与流域综合治理为骨架、以小流域为单元,山、水、田、林、草、路统一规划,梁、峁、沟、坡、塬、滩综合治理,整座山、整条沟、整个流域集中连片,一次到位的立体治理模式,成为贫困山区脱贫致富的主要措施。经过多年流域综合治理取得了辉煌成就,总结出主要经验:一是领导重视,为生态建设提供了组织保证,成立领导小组,责任落实到位,由分管农业副县长任组长,发改、财政、水务、林业、农业等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水土保持生态建设领导小组,实行县级领导包乡、部门包村、乡镇干部包点的目标责任制,逐级签订责任书,形成了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良好局面。二是部门全力配合,各司其职,各负其责:集中各部门各方面的力量,做到项目整合、整体推进,确保建设高标准、高质量、高效益工程。每一个流域治理中,都由县流域治理领导小组会议研究定点,水利部门统一规划,相关部门按职能分工,坚持“各负其责,各尽其力,各投其资,各记其功”的原则,密切配合,协同作战,充分发挥整体功能,确保了治理成效。三是项目区群众积极配合保证了项目进展顺利:项目的实施没有当地群众的配合,就不可能搞成高质量的工程,在项目前期与实施阶段召开当地村、队干部与群众会议,了解与倾听群众意见与呼声,想群众所想,急群众所急,真心为群众办实事,从而保证了项目顺利进行。

5 问题与建议

(1)受市场和治理难度等因素的影响,单位面积投资不断增加。彭阳县属国家贫困县,群众生活水平不高,群众自筹往往筹措不了;地方财政紧张,安排用于水土保持工程建设资金相对较少;平整土地机械成本与人工费用都在增加,治理标准提升,群众对水平梯田标准要求高;因此,造成单位面积成本不断增加,影响坡耕地综合治理项目发展与治理效果。

(2)彭阳县地处黄土丘陵区,自然条件恶劣,生态环境脆弱,干旱少雨,水土保持工作任重道远。全县坡耕地还未治理完,部分梯田标准低,生产道路不适宜机械行走,达不到现代农业的要求,满足不了人民群众要求,希望国家财政加大坡耕地治理项目的投资力度。

(3)坡耕地综合治理项目不均衡,流域与流域之间,乡与乡之间,村与村之间不平衡,现在的项目主要在草庙与白阳镇,建议下一步项目要考虑其他乡镇,使彭阳县其他地方民众享受到流域治理的成果。

(责编:吴祚云)

猜你喜欢

介绍彭阳县坡耕地
基于能值的宁夏彭阳县退耕还草地效益研究
“全民阅读·书香彭阳
——我是朗读者”第一期开机录制
多功能倒悬垂教学训练器
建平县实施国家坡耕地治理项目成效及经验
资阳市雁江区:防治并重 建管结合 创建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示范区
浅谈抗战时期进步文艺期刊
种植苎麻对南方坡耕地土壤抗蚀性的影响
河南省坡耕地利用及生态退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