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台前”与“幕后”
——以鲁南铁道大队与抗战为例

2016-06-25蔡晓阳

人间 2016年18期
关键词:人民群众

蔡晓阳

(聊城大学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山东 聊城 252000)

“台前”与“幕后”

——以鲁南铁道大队与抗战为例

蔡晓阳

(聊城大学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山东 聊城252000)

摘要:“历史剧本一直存在着“台前”与“幕后”的探讨,即英雄史观与群众史观的争论。倘若将其聚焦在鲁南抗战,那铁道游击队与当地群众却是水乳交融。作为铁道游击队原型的鲁南铁道大队,其抗战事迹通过小说、电影等诸多艺术形式广为传播。同时,也存在不少缺陷,如刻意虚构原有事迹,忽略当地群众的贡献等。为了客观地认识英雄人物与人民群众,文章以鲁南铁道大队为研究对象,在相关档案与纪实材料的基础上考证其两件史实,辨析了英雄人物与人民群众的关系,借以提高人们的历史认知能力。

关键词:鲁南铁道大队;英雄人物;人民群众

鲁南铁道大队,即枣庄铁道游击队,是在中国共产党的组织领导下,于1939年在枣庄抗日情报站的基础上建立的一支小型敌后人民武装。目前,艺术界对鲁南铁道大队的研究层出不穷,但是,艺术来源于但集中于历史。因此,基于历史视野解读鲁南铁道大队便成为还原其真实性的关键,从而有利于客观地认识抗战。

一、鲁南铁道大队抗日事迹的考究

在抗日战争时期,为了打击日本侵略者,鲁南铁道大队与日、伪、顽展开了激烈的斗争。同时,由于敌我力量悬殊、任务的艰巨性等原因,加之后世对真实性的增减,当代人对那些英雄事迹的认识往往有失偏颇。为了真实地还原真相,特考究其两次著名行动:

(一) 铲除日军特别侦谍队头目高岚。在1941年,临城日军特地请来特务侦谍队头目高岗。为限制铁道大队的活动范围,高岗采用拜把子(与伪保长常尚德结拜)、认干亲等手段,先后将临城附近多数的伪乡、保长纳入其监控系统,自此,津浦铁路西线仅剩刘炉店和乔庙两个村做据点。

在压缩铁道大队活动空间后,高岗采取三步策略:其一,夜间盯梢,拂晓包围;其二,伪装铁道队员,抓捕革命群众;其三,强迫百姓前面带路,宪兵队紧随。这些策略将铁道大队置于被动地位,尤其在群众基础遭到破坏后,铁道大队甚至无法在村内进行活动。

为了扭转被动局面,铁道大队制定了两步“铲除”策略:第一,拔掉伪保长常尚德;第二,铲除高岗。在铲除高尚德后,铁道大队根据鲁南军区“控制津浦铁路沿线”的指示,决定在临城附近的伪乡、伪保不敢轻举妄动的情况下,立即消灭高岗。刘金山口述:“我们共组织了三个战斗小组:第一组是我和王志胜、徐广田,我负责打死高岗;第二组是由曹德清、孟庆海组成,任务是拦截鬼子;第三组是由李云生、梁传德等六位同志组成,负责扛枪与弹药。”

铁道大队铲除高岗,打击了日本特务,震慑了伪乡长、伪保长,重新巩固了群众基础,为鲁南铁道大队重返津浦铁路西线创造了契机。

(二)护送刘少奇。1942年后,鲁南铁道大队的任务主要是保障津浦铁路线段,保证苏北、滨海和鲁南等抗日根据地的领导干部安全通过。而刘少奇便是鲁南铁路大队护送的第一位高级领导干部。

关于护送刘少奇安全通过,刘金山回忆道:“当我们讲到敌情复杂,防守严密,护送人员不宜过多时,他立即看出了我们的心思,笑着说,‘怕什么!你们有枪,我也有枪;你们能走,我也能走;你们能打,我也能打;你们是共产党员,我也是共产党员’。几句话打消了所有的顾虑。”

刘少奇在表扬游击队斗争成绩的同时,也指出了其缺点。他强调:“群众是开展游击活动的基础,基础打不好,就立不住脚。”接着,他建议道:“你们在敌占区能不能建立一批‘基点村’?所谓‘基点村’,一是把村里的群众基础打好,使群众都拥护我们;二是村里要有坚强的骨干,注意发展党员;三是能掌握与敌伪通气挂钩的人。这样的村子越多,活动范围就越大,群众基础就越牢。”

二、鲁南铁道大队与人民群众

鲁南抗战是包括鲁南铁道大队在内的鲁南敌后游击队与鲁南地区人民群众共同谱写的史诗。因此,当歌颂鲁南铁道大队抗战英雄(洪振海、刘金山、王志胜等)时,亦不应忽略鲁南地区普通民众对其的支援与对抗战胜利的贡献。

(一)英雄与抗战胜利。英雄与历史具有双重关系。一方面,他可反映群众的意愿,反映时代的使命;另一方面,他也可以引领时代,启迪群众意志,拓宽历史新局势。因此,一个英雄人物,即杰出的个人或群体,既是历史进程的产物,又是其推动者;既是历史力量的代表,亦是这些力量的创造者。

从创建至结束,铁道大队先后在大队长洪振海、刘金山,政委杜季伟的带领下,以津浦铁路沿线为目标,不但侵袭日军,而且担负着护送苏北等地区的高级干部通过秘密通道的任务。故而,历经战争淬炼与思想净化的铁道大队在党的正确领导下成为了鲁南根据地的抗战先锋。

(二)人民群众与抗战胜利。与少数精英人物相比,人民群众的历史地位常常被忽略。在创造主动性上,普通民众逊于英雄人物,但其历史作用不容抹杀。

在抗战时期,鲁南地区人民群众的支援是铁道大队发展的根本保障。曾任铁道大队政委郑惕说道,“铁道大队的赫赫战功,是指战员与鲁南人民共同创造的”。

在人员构成、装备补给上,铁道大队“取之于民“,如粮食、枪支、人员;在斗争中,组织失业铁道工人为“破袭队”,附近农民为“掩护队”,这些均体现了群众的重要作用,更间接地展现了群众对抗战的贡献。

因此,铁道大队的队员固然机智勇敢,但也无法脱离群众而单独发挥作用。

三、结语

抗日战争是抗战英雄与人民群众共同铸就的血泪史。精英人物的选择对历史的影响直接而明显,而群众的选择对历史的干预常以间接而缓慢的形式。在抗战时期,鲁南铁道大队的抗争,如洪振海、“徐半班”等,在引领历史进程中“功绩突出”,树立了一面鲁南抗战的鲜明旗帜,鼓舞了山东和全国的抗战。同时,历史的主动权始终掌握在广大人民群众的手中,人心向背是历史走向的标准,即便是鲁南铁道大队,其生存与斗争也来自当地人民群众的同情与支援。

总之,抗战的胜利不仅在于像鲁南铁道大队这类英雄的抗争,也在于人民群众奋争,更在于历史的必然趋势。

参考文献:

[1]王兆虎.铁道游击队真实档案[M].济南:山东友谊出版社,2005(12)

[2]王学典.史学引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

[3]崔新明.从“徐半班”的历程看“铁道游击队”的发展[J].牡丹江大学学报,2008(11):43-44

[4]李金陵.震敌破胆的鲁南铁道大队.春秋[J],1995(4)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6)06-0071-01

作者简介:蔡晓阳(1992-),男,汉族,山东汶上,学术研究生,聊城大学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明清史。

猜你喜欢

人民群众
正确认识依法治国的丰富内涵
“行政不作为”现象探析
马克思主义哲学视域下的全面深化改革的启示
从天长市人民群众看军队改革所作出的思考
毛泽东群众路线与当代价值研究
网络党建工作研究
人民群众广场舞发展的策略探讨
群众路线:推进政府治理能力现代化的人民之维
浅析马克思、恩格斯的群众观点
解读“四个全面”与执政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