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习近平传统文化观及其当代价值

2016-06-25肖唤元秦龙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2016年1期
关键词:当代价值传统文化习近平

肖唤元+秦龙

摘 要: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如何科学客观地对待传统文化、挖掘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继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发表一系列新的重要论述,形成了习近平传统文化观。加强对习近平传统文化观的学习和研究,有利于树立全民族的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对更好地传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习近平;传统文化;当代价值;继承弘扬

传统文化观是指对传统文化的价值、评价以及传承的观点和看法的总和。习近平总书记自上任以来,继承了党的优良传统,高度重视对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与弘扬,并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不断深化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发表了一系列关于传统文化的重要论述,这些新观点、新思想、新论断构成了习近平传统文化观。习近平传统文化观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即正视传统文化的客观态度、挖掘与阐释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传承传统文化的多维向度。习近平传统文化观深化了中国共产党人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对有效开展传统文化教育,积极继承与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具有突出的时代价值。

一、正视传统文化的客观态度

中华民族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积淀下来的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习近平总书记在论述传统文化时,明确地提出要坚持科学客观的态度对待传统文化,即要积极继承优秀传统文化中的思想遗产,同时对待传统文化还要保持扬弃的态度。

(一)积极继承优秀传统文化中的思想遗产。以风俗传统、道德风尚、语言文字、价值观念为载体的中国传统文化深深地烙上了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民族烙印,传承古老而又富有生机的传统文化,对当今和未来的中国文化发展将产生深远影响。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提出,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遗产至今仍有突出的当代价值,积极继承中华文化的思想精华对提升民族凝聚力与国家文化软实力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这一思想为进一步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指明了方向。“不忘本来才能开辟未来,善于继承才能更好创新。”[1] 总书记明确了对待优秀传统文化的科学态度,要积极地继承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遗产,充分发挥其应有的时代价值。对待传统文化,我们要清醒的看到其中所蕴含的积极因素与合理成分,对这一部分,我们必须积极地继承和弘扬。习近平总书记充分肯定了优秀传统文化对树立中华民族的民族自豪感、责任感以及民族自尊心、自信心方面的突出价值。他指出:“要用中华民族创造的一切精神财富来以文化人、以文育人,绝不可抛弃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2]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是激励广大人民群众继续艰苦奋斗的强大精神动力。在全面深化改革的新时期,要高度重视对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弘扬,如何从优秀传统文化的道德精髓和思想精华中汲取营养,丰富加快改革进程的智慧资源,必将具有突出的时代意蕴。中国传统文化经过几千年的传承发展凝聚形成了中华民族的聪明才智与精神力量。这其中虽然沾染了一定的封建性的旧尘土,也不乏于落后保守因素的存在,但不可否认,蕴含于优秀传统文化之中的思想精华和文化灵魂是勤劳勇敢的中华民族在长期的生产生活实践基础上凝练、总结和概括形成的,这些宝贵的思想遗产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重要源泉,是我们必须坚持继承和弘扬的重点。

(二)坚持扬弃的态度对待传统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所包含的博大精深的人类生存智慧,构成了中华民族几千年延绵不绝的生存方式和精神家园,是中华民族乃至全人类的宝贵精神文化遗产,具有不可磨灭的历史作用和当代价值,这一点毋庸置疑。但我们也必须看到,经过漫长的历史演进形成的中国传统文化毕竟是特定的历史环境和条件下的产物,中国传统文化所蕴含的世界观与方法论不可避免的具有自身的局限性,不能简单的用其解决今天中国社会上尖锐而复杂的社会矛盾,对包含于其中的历史局限性甚至是糟粕思想必须采取扬弃的态度,去粗取精,去伪存真,批判地继承。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的那样:“传统文化在其形成和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会受到当时人们的认识水平、时代条件、社会制度的局限性的制约和影响,因而也不可避免的会存在陈旧过时或已成为糟粕性的东西。这就要求人们在学习、研究、应用传统文化时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结合新的实践和时代要求进行正确取舍,而不能一股脑都拿到今天来照套照用。”[3]中国几千年的历史发展,尤其是近现代以来的社会巨变启示我们,要科学扬弃地对待中国传统文化,充分挖掘传统文化的思想精华,积极的继承和弘扬;对于传统文化中的糟粕思想也要坚决抛弃,批判地继承,真正实现古为今用,为我所用。同时,为了避免片面地对待传统文化,避免全面肯定或全盘否定传统文化,习近平总书记一再强调要有鉴别的对待中国传统文化。何为有鉴别?那就是不能不假思索的、盲目的全面肯定或者是全盘否定老祖宗传下的所有文化传统,要时刻警惕社会上流行的“历史虚无主义”和“文化保守主义”的观点。这些错误思潮的核心思想是推崇西方的价值观和文化观,是典型的“西化论”在文化领域的表现。必须按照辩证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扬弃的对待传统文化,克服其糟粕,保留其精华。

二、挖掘和阐释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

习近平指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强盛,总是以文化兴盛为支撑的,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需要以中华文化发展繁荣为条件。”[4]习近平总书记阐释中华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是紧紧围绕着优秀传统文化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战略高度展开的。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有利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利于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有利于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有利于塑造和树立良好的国际形象。

(一)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有利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一个国家必须有自己的核心价值观,核心价值观对于维护社会稳定、规范社会成员的行为甚至对一个国家的长治久安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总书记用“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形象的比喻核心价值观的独特性。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历经几千年的历史变迁沉积下来的宝贵文化基因和精神追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所倡导的民本思想、和合理念、大同思想、讲正义、重诚信的价值追求具有高度的内在契合性。因此,在全社会开展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活动,必须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将传统文化所倡导的核心价值诉求发扬光大,要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广大人民群众中推广开来,贯穿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总书记指出:“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牢固的核心价值观,都有其固有的根本。抛弃传统、丢掉根本,就等于割断了自己的精神命脉。”[5]这是由于一个国家和民族要在激烈竞争环境中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使自身的核心价值观与本民族的历史文化相契合,并顺应当下的时代主题。中华民族在长期的生产生活实践基础上形成的独特的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特有的民族品格、民族气节,是激励每一个中华儿女奋发有为、百折不挠的精神动力。要在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过程中潜移默化的影响每一个人,真正实现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到人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使人民群众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有利于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了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目标,要真正实现这一既定目标需要发挥各方面的合力作用,尤其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支撑作用。一个国家的治理方式与治理能力深深地烙上了这个国家的历史文化痕迹,总书记指出:“一个国家选择什么样的治理体系,是由这个国家的历史传承、文化传统、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决定的,是由这个国家的人民决定的。”[6]中国的治理体系的完善与治理能力的提升离不开几千年传承下来的优秀中华传统文化。长期的历史变迁积淀下的中华传统文化精髓,如风俗传统、道德理念、行为准则、社会意识、传统美德等传统文化对于现代社会意识的整合、社会秩序的维护、社会利益关系的协调具有突出的现实意义。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来丰富治国理政的思路和方法。总书记认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着自强不息、锐意进取的民族精神,赋予改革开放和国家现代化建设以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当下我们正在加快改革的步伐,我们必须从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激发全民族的创造能力和创造热情,使我们始终保持昂扬向上、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实现中华文化的自我觉醒和自我创新,通过弘扬和继承优秀传统文化中的治国理政智慧,来加快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

(三)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有利于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当今世界各国之间的竞争日趋激烈,决定一个国家在国际舞台上处于何种位置的关键因素就在于综合国力的较量。传统的军事实力、经济实力的强弱已经不能完全反映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当今世界各国的较量越来越取决于科学技术和文化的较量。以思想文化传统、价值观念为核心的文化软实力作为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指标已经引起各国政府的高度重视,它对于形成一个国家的凝聚力、吸引力和竞争力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文化软实力作为重要支撑和深层动力在国与国之间竞争中的作用日益凸显出来。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作为中华民族的独特标识,是我国文化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一定程度上也决定了我国文化软实力的质量和水平。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优秀传统文化对建设国家文化软实力方面的作用,“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要努力展示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把跨越时空、超越国度、富有永恒魅力、具有当代价值的文化精神弘扬起来,把继承传统优秀文化又弘扬时代精神、立足本国又面向世界的当代中国文化创新成果传播出去。”[7]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具有丰富的当代价值,这些当代价值发挥得如何直接关系到中华文化的吸引力、影响力和凝聚力。继承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题中应有之意,必须引起高度重视。

(四)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有利于塑造和树立良好的国际形象。习近平总书记高度评价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和”文化,认为“和”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这种‘贵和尚中、善解能容、厚德载物、和而不同的宽容品格,是我们民族所追求的一种文化理念。自然与社会的和谐,个体与群体的和谐,我们民族的理想正在于此,甚至还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我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髓也正是在于这种伟大的和谐思想。”[8]习近平总书记非常重视利用传统的“和”文化来发展中国与世界上其他国家的友好关系。针对世界上一些国家别有用心的编制所谓的“中国威胁论”,习近平指出:“中华民族血液中没有侵略称霸世界的基因。”[9] “我们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是对几千年来中华民族热爱和平的文化传统的继承和发扬。”[10]通过与世界各国的真诚交流,习近平总书记利用各种机会和场合深刻的阐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追求和平,“和”的文化内涵。习近平利用自身对传统文化的深厚情感和文化素养,向世人展示了中华民族含蓄、内敛、和谐的核心价值理念,为中国在国际舞台上树立了良好的国际形象,更重要的是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营造了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和国际环境。

三、传承传统文化的多维向度

从认识论的角度来看,明确了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就明确了传统文化的价值指向,这就要求我们要积极地传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充分发挥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这两个方面是相辅相成,紧密联系的。习近平总书记为如何继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实现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指明了今后努力的方向,具体而言主要包括以下四点:

(一)坚持在继承基础上的创新发展。习近平同志高度重视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创新发展问题,明确了继承和弘扬传统文化的指导方针,即“努力实现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习近平进一步强调:“创造性转化,就是要按照时代特点和要求,对那些至今仍有借鉴价值的内涵和陈旧表现形式加以改造,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和现代表达形式,激发其生命力。创新性发展,就是要按照时代的新进步新发展,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加以补充、拓展、完善,增强其影响力和感召力。”[11]唯物辩证法认为发展的实质是继承基础上的创新,继承与创新是矛盾的两个方面,对任何事物的创新都是在继承的基础上实现的,没有真正的创新就不会有真正的继承。必须坚持和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合理成分,并继续发扬下去,那些故意标新立异、否定历史文化传统的错误思想会导致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建设和发展因失去血脉和文化根基而迷失方向。对于传统文化而言,要按照时代发展要求,结合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的发展变化需要,充分挖掘传统文化所蕴含的道德精髓和思想精华,赋予传统文化以新的时代内涵和现代表达方式,在此基础上实现创新性发展。做好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创新工作,实现二者的有机结合,使优秀传统文化适应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实现传统文化的现代化是新时期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和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题中应有之意。

(二)加强对优秀传统文化的阐发与教育。为了使广大群众尤其是青少年更加深刻的领悟到传统文化的精髓所在,总书记指出:“要讲清楚中华传统文化的历史渊源、发展脉络、基本走向,讲清楚中华文化的独特创造、价值理念、鲜明特色。”[12]习近平同志高度重视对传统文化的教育工作,他认为加强传统文化的教育有利于广大青少年形成对中华文化的认同与文化自信,进而以高度的文化自觉主动传承和弘扬民族文化。同时,以科学客观的态度对待中国传统文化,积极主动地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也是有效应对“历史虚无主义”、“文化保守主义”等各种错误思潮的必然选择。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对优秀传统文化的挖掘阐释与教育工作,加快推进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顶层设计与制度安排步伐、着力建设富有成效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认真梳理和系统总结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精华,这些有力举措对继承中华民族的精神基因,延续民族文化血脉将发挥重要作用。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继承和弘扬传统文化的重要思想,使广大人民群众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当代价值、传承创新、科学实现等问题接受了深刻的教育,通过开展传统文化教育,澄清并纠正了一些针对传统文化的错误价值观甚至是片面歪曲的认识,有效引导群众对错误思潮的明辨是非,全面的展示中华传统文化的原貌,从而增强广大群众尤其是青少年对传统文化所倡导的价值观的领悟与认同。

(三)着重培育和弘扬中华民族精神和中华优秀传统美德。中华民族所特有的勤劳勇敢、自强不息、团结统一、爱好和平的民族精神是中华传统文化最本真、最集中的精华所在。几千年来支撑伟大的中华民族奋发向上、百折不挠的强大精神力量正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中华民族长期形成的稳定的民族意识和民族品格也有力地诠释了伟大的民族精神。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浩然正气;位微不敢忘忧国的报国情怀;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献身精神,这些激励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华民族精神遗产,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强大的中国精神和中国力量,是我们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点。仁、义、礼、智、信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精髓所在。总书记强调:“要继承和弘扬我国人民在长期实践中培育和形成的传统美德······让13亿人的每一份子都成为传播中华美德、中华文化的主体。”[13]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推进以德治国必须高度重视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道德精髓中汲取营养,在坚持扬弃的基础上使其适应现时代的需要,充分发挥其在提高人们精神境界、巩固党的执政地位以及维护国家长治久安方面的突出作用。

(四)处理好中华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关系。使传统文化在更广阔的范围内得到更多人的认同和接受还需要处理好传统文化与外来文化的辩证关系。中华传统文化在几千年的传承中不断与其他国家和民族的文化相融合、借鉴,以此来推动自身的繁荣与发展。总书记指出:“中华民族是一个兼容并蓄、海纳百川的民族,在漫长历史进程中,不断学习他人的好东西,这才形成我们的民族特色。”[14] 21世纪是开放的世纪,关起门来搞建设是行不通的,我们必须不断了解世界各国的文化传统,加强对外交流与合作,取其所长,补己所短,博采众长,这也是实现传统文化时代化发展的必然选择。总之,我们要善于学习和借鉴其他外来文化的精华,坚决抵制其糟粕思想,立足于中国又面向世界,在继承民族文化传统和特色的基础上,批判的借鉴外来文化,这是中国共产党文化建设的基本经验,也是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在处理传统文化与外来文化之间关系的基本方针。

四、习近平传统文化观的当代价值

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高度重视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弘扬,总书记在多个场合发表一系列有关传统文化的重要论述,形成了习近平传统文化观。习近平传统文化观进一步深化了我们党对传统文化的认识,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形成的习近平传统文化观在理论和实践上具有突出的时代价值。

(一)深化了党对传统文化的科学认识。以高度的文化自觉、文化自信的态度对待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从中国共产党诞生之日起,我们党一方面积极继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宝贵精神遗产,另一方面,更加注重对绵延人类五千年历史的传统文化当代价值的挖掘,尤其是从中汲取有利于中国革命胜利的经验教训,为获取近代以来民族独立与国家富强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我们党经过残酷的革命战争年代的浴血奋战最终取得了中国革命的伟大胜利,无论是在艰苦卓绝的革命战争年代,还是在锐意进取的改革攻坚时期,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取得一个又一个伟大的胜利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思想精髓的继承与弘扬,中国共产党历届领导集体不断深化对优秀传统文化的认识,形成了中国共产党人的传统文化观。在继承和发展中国共产党人原有的传统文化观的基础上,习近平总书记创造性的提出一系列有关传统文化的重要思想,这使我们党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在理论上得到新的突破。习近平传统文化观揭示了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内在契合性,明确了优秀传统文化对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大意义,从国家治理的角度诠释了优秀传统文化在治国理政方面的优势所在,将继承与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作为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推手。这些新思想、新论断丰富和发展了我们党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对传承与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二)为有效开展传统文化教育指明方向。我国目前正处于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由于社会利益分化,差异性思维的存在,凝聚社会共识的任务异常艰巨。受国内外敌对势力的影响,社会上充斥着一些错误的社会思潮,历史虚无主义、普世价值、文化复古主义等错误思想对人们的思想产生很大的干扰,对此,要在全社会形成强大的社会共识与社会认同,有效开展对包含优秀传统文化在内的主流意识形态的宣传教育工作,不断加强对人们精神信仰的构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是凝聚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强大精神动力与精神纽带,加强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使传统文化所倡导的价值准则、道德规范、精神追求在当代中国得到重塑,并不断深入人心。习近平传统文化观的重要内容就是对优秀传统文化当代价值的挖掘与阐发,它系统地阐述了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及其实现问题,为加强传统文化教育提供思想保障与理论基础,并为如何有效开展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明了方向。将习近平传统文化观落到实处,扎实开展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使这一具有前瞻性、导向性的思想理论充分发挥其在澄清与纠正错误社会思潮方面的功能,及时有效地纠正那些过分抬高与恶意诋毁传统文化的错误思想,纠正人们对传统文化的歪曲认识。通过有效的传统文化教育,能够增强广大民众辨别错误社会思潮的能力,并坚决抵制各种错误思想的传播,增强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力与感受力,不断提升民众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进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奠定良好的文化基础。

(三)为进一步继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提供了科学指南。如何继承与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是一项系统工程,要真正实现民族文化的复兴与繁荣需要发挥各方面的合力作用。在这项系统工程中最重要的就是要搞清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应该如何面对传统文化、如何阐释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怎样发挥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等一系列理论问题,只要在思想上搞清楚这些根本问题,并把握传统文化的精髓所在,这是继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必要条件。习近平传统文化观系统回答了如何对待传统文化、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以及继承与弘扬传统文化的原则方法问题,这些深刻的论述是我们科学制定如何继承与弘扬传统文化的方针政策的理论依据,也是指导我们进一步继承与弘扬传统文化的科学指南与行动纲领。习近平传统文化观在如何继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方面给出了明确回答,为新形势下不断丰富和发展我们党对传统文化的科学认识以及充分发挥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奠定了思想基础。在全社会大力继承与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有利于进一步提升中华文化的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在此基础上帮助民众进一步理解传统文化博大精深的内涵,不断提升广大民众继承与弘扬传统文化的自觉性与积极性,为探索继承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新的有效路径提供必要条件。

参考文献

[1] [2] [11] [12]中共中央宣传部. 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4:100、100、101、100.

[3] 习近平.在纪念孔子诞辰2565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暨国际儒学联合会第五届会员会议开幕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4-9-25。

[4] 习近平.认真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 汇聚起全面深化改革的强大正能量[N],人民日报,2013-11-29。

[5] 习近平.把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N],人民日报,2014-2-26。

[6] [14]习近平.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N],人民日报,2014-2-18。

[7] [13]习近平.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着力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N],人民日报,2014-1-1。

[8] 习近平.之江新语[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13:160.

[9] 习近平.在中国国际友好大会暨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成立60周年纪念活动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4-5-16。

[10] 习近平.在德国科尔伯基金会的演讲[N],人民日报,2014-3-29。

猜你喜欢

当代价值传统文化习近平
习近平的外交足迹
浅谈长征精神的当代价值
浅析马克思异化劳动理论及其当代价值
新形势下正确认识毛泽东思想
浅析日本“世袭政治”产生的原因及其影响
大学生国学教育中相关概念辨析
中国影视剧美学建构
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主义的和谐思想融合
标题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