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数学情境创设更有效
2016-06-24包逢祺
包逢祺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而且能够引发探求的欲望和动机,让他们充分享受数学的快乐。另外,有效的情境创设还能够活跃课堂气氛,增强学生学习的动机,让他们感知数学的意义和作用。《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为学生提供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激发对数学的兴趣以及学好数学的愿望。”积极创设充满趣味性的、生活性的、富有探究性的问题情境,使原本枯燥的数学学习成为一项乐在其中的有趣活动,有助于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让他们体验到数学就在自己身边,就在自己的生活中,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动机和兴趣。笔者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总结出创设数学情境的几种方法。
一、创设质疑、猜想性的问题情境
在传统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照本宣科地按照课本进行教学,这样的课堂缺少情趣,课堂气氛也不热烈,学生一味地被动接受知识,这样做不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也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更不能激发他们学习新知识的兴趣。因此,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创设质疑、猜想性的问题情境,让学生在和谐、自由、平等的环境中学习,既能学到课本上的新知识,又能充分开发他们的潜能。
例如:在教学“圆的面积”这一课时,笔者先出示一个圆,然后以圆的半径作为边长、圆心为顶点画一个小正方形,让学生猜测一下圆的面积大概是这个小正方形面积的多少倍。有的学生猜测是2倍多一些,有的学生猜测是3倍多一些……在众说纷纭的时候,笔者又提出这样的一个问题:你能不能把整个圆平均分成4块,再拼成近似的平行四边形?学生通过动手实践后发现这样做还是不行。有的学生发现:把圆平均分的份数再多一些,拼成的图形就更接近平行四边形了,再根据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就可以近似求出圆的面积。创设这样一个质疑、猜想的问题情境,再现了知识产生的过程,让学生自己去发现,自己去探索,并给他们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进行小组合作和讨论,可使学生获得探究的乐趣、认知的乐趣和创新的乐趣,有利于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
二、创设探究性的问题情境
数学活动强调外显与内隐活动的有机结合。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和数学知识本身的特点,有意识地创设探究性情境,使学生始终处于积极探究的状态之中。课堂中创设探究性问题情境可使学生在“动”中问,在“动”中学,让学生在探究中学习知识。
例如,在教学“两位数减一位数的退位减法”这一课时,为了解决“34-7等于几”这个问题,笔者发给学生一捆小棒(里面有30根)和另外4根小棒,让学生小组合作进行探究。整个课堂立刻热闹了起来,各个小组的成员在一起进行讨论、探究,他们焕发出极大的参与热情。通过动手操作、探究,学生发现了如下的算法:(1)从34根小棒中数出7根,还剩27根,所以34-7=27;(2)用10根减去7根还剩3根,剩下的24根加上3根就是27根,即34-10=24,10-7=3,3+24=27;(3)把7分成3和4,34-4=30,30-3=27;(4)先把这捆小棒打开,数出10根与另外的4根合起来就是14根,从14根里拿去7根还剩7根,再把剩下来的20根与7合起来就是27根,所以14-7=7,20+7=27。学生通过动手操作,手脑并用,发现和解决了问题,经历了获取知识的过程,尝到了探求知识的乐趣。
三、创设生活性的问题情境
情境是为问题而创设的,如果学生不能在创设的情境中提出有价值的数学问题,那么情境的创设就失去了意义。因此,教师应创设一些与生活实际相关联的问题情景,使学生不能单纯地利用已有的知识和习惯的方法去解决问题,从而激发他们的思维和求知的愿望,把学生引导到“心求通而不通,口欲言而未能”的境界。
如教学“打折”这节课时,笔者创设了学生感兴趣的话题。
师:麦当劳的套餐开始打折扣了,你们说下面哪种最合算?为什么?
先出示模拟套餐1:
套餐1(原价18.60元,现价10.00元)
套餐2(原价18.60元,现价11.00元)
套餐3(原价18.60元,现价12.00元)
学生自然选择了套餐1,因为它的价格下降得最多。
再出示模拟套餐2:
套餐1(原价18.00元,现价12.00元)
套餐2(原价14.60元,现价9.20元)
套餐3(原价17.40元,现价11.50元)
教师提问:现在买哪一种最合算呢?
在数字的变化当中,学生对这道题目感到有些困惑。这个时候,教师就应该引导学生先算一算,在讨论、交流后,再选择最佳方案,他们才能更好地解决问题。
在教学“元、角、分”这一课时,教师设计出这样一个生活情境:用50元去菜市场买菜,准备今天的晚餐,你准备怎么买?这个时候,学生要根据家人的喜好先开出菜单,再通过各种蔬菜和荤菜的价格,估计出买菜的总价不能超过50元。在买卖时还要注意和商家讨价还价,要懂得货比三家。这样做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数感,而且也可以发展学生的情商,使学生感到数学具有情感,从而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让学生切身体验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体验到数学的真正价值。
四、创设故事性的问题情境
故事性问题情境很生动、有趣,小学生很容易进入到故事所营造的生动情境中。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和需要,适时地给学生营造一个故事性的问题情境,这样不仅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而且有利于学生发现问题、探究新知,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获得知识。
例如,在教学“体积和体积单位”这节课时,教师先让学生观看《乌鸦喝水》的动画片,然后提问:同学们,聪明的乌鸦把石头放进瓶子里就喝到水了,谁能说一说乌鸦为什么能喝到水呢?学生通过仔细思考之后,明白了其中的道理:原来乌鸦将石头放进瓶子里,石头占据了水的空间,把水给挤上来了,所以乌鸦就喝到了水。故事性的问题情境不仅能唤醒学生强烈的求知欲,而且大大地提高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促使他们积极思考问题,享受数学学习的快乐,从而真正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紧密联系教学实际,结合学生的认知心理特点,精心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来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进而引发探求的欲望和动机,让他们充分享受提出问题、探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快乐。另外,有效的问题情境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潜能,还能活跃课堂气氛,使整个课堂始终处于高昂的气氛中。
(作者单位:江苏省如皋市丁堰小学)
责任编辑 周瑜芽
Email:jxjyzyy@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