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数字校园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

2016-06-24魏继征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 2016年6期
关键词:教研校园数字

魏继征

数字校园以数字化信息为基础,以计算机技术和网络系统为依托,支持学校教学和管理,实现教学、科研、管理等校园信息的收集、处理、整合、共享、应用,它从教育环境、教育模式到教学理念、教学目标,给教育教学带来变革。

我校倡导“生命价值教育”的办学理念,“生命价值教育”的核心思想是“为师生创造生命价值而服务”。为了更好地实施“生命价值教育”,为师生创造生命价值而服务,我校申报并被批准成为第一批北京市中小学数字校园实验校。数字校园建设对于促进教师专业发展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丰富了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

开展信息化培训,提高教师信息素养

教师专业发展主要应从学科专业知识的拓展和教育教学实践能力的提升两个方面着手。学科专业知识的拓展,指的是教育知识的广博精深和技能的熟练程度;教育教学实践能力的提升是指对教育教学实践的反思、认识和提高,直到形成富有个性的见解与创意。在教师的专业化发展过程中,提高教师信息素养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信息素养包涵的内容丰富,是一种不断获取、评估、利用信息,把传统与现代文化素养相结合的过程;它是基于思想意识、文化积淀和心智能力的、以信息技术的综合运用为表现形式的综合素养。没有具备信息化素养的教师人才,教师专业化将只是一座空中楼阁。每位教师只有不断提高自身信息化素养,走专业化发展之路,才能始终站在时代的前沿,把握教育发展趋势,科学规划自己的教育人生,不断走向成功。

在“生命价值教育”网络平台建设前期,学校学科教师中骨干教师和组长同数字校园领导小组一起参与了学校数字校园备课平台的构思设计,参与了此平台公司的招投标工作以及后期的使用,为学校积累了大量的备课资源,初步实现了网络教研功能。在“生命价值教育”网络平台建成后,学校定期请专家和技术人员进行数字校园的培训与讲解,提高教师使用数字校园平台的频率;并积极抓住国家级和市级的各类数字校园的研讨培训活动,让老师们走出去,开拓视野,提高信息素养。

目前,我校教师自制的课件、教学设计、执教的信息技术辅助教学评优课、撰写的信息技术类教学论文,多次获得国家级、市级、区级一、二、三等奖的好成绩。

建立资源中心,实现教学资源共享

网络可以为教育教学活动提供丰富的资源,建立正确的资源观念并强调资源共享有利于充分有效地发挥网络的作用。我校在建设数字校园的同时注重建立“资源中心”。

我校“资源中心”系统将学校各类教育教学资源进行系统化、分类化管理,从而实现资源更大范围的共享。系统支持互动式信息发布和交流;有灵活的积分激励、头衔激励机制;分级权限控制和分级管理模式;完备的资源搜索功能;支持大型流式媒体文件在线点播;支持资源批量导入,提高资源建设的效率;支持资源分学科、分个人、分时间段统计等等。教师把教学设计、课件、课例、论文等自创或下载的资源随时传到资源中心,供全体教师进行共享。

学校在数字校园建设中,积累了大量优秀教师的课件、教学设计及视频资源,这些资源已成为学校的宝贵财富。学校还有光盘资料库、网络图书管理系统、资源库等丰富的电子资源,方便广大师生检索与使用,为教育教学服务。教师根据学科特点、课堂需要以及自身发展的需求,进行资料的筛选和加工。这种整合能力的不断提高也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需要。

开展网络教研,拓展教师教研时空

教研是提升教学质量的关键。我校校本教研采取“集中教研”和“微教研”相结合的方式。“集中教研”:隔周一次,有主题,每次集中教研的时间不少于两节课。“微教研”:以教师办公室为基地,利用课余时间,就某个教学问题或教育现象,进行讨论,教师们通过这种方式获取有价值的教育教学经验。相对于“集中教研”,老师们对“微教研”更情有独钟。因为集中教研需要拿出两节课的时间,老师们为此经常需要调课,而“微教研”的教研氛围更轻松、问题解决更及时,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但是,“微教研”经常是没有主题的,解决的也都是教学中的一些小问题,不能对某个问题进行深入思考。如何解决这个矛盾,让教研活动更有实效、有创新?如何让每一次的教研活动都产生后续影响,形成可持续发展,从狭隘走向宽泛?数字校园的建设为我们开拓了思路,为尝试变革教研模式提供了便利。于是,我们将网络引入到教研中来,在“生命价值教育”网络平台上建了“教研中心”模块。由教学处牵头,提前一周公布研讨主题,针对教学环节的热点,或如何课前导入、如何收集作业中的错题集等话题,大家可在实践中尝试,再交流反馈,可一人一评,一人多评,多人一评,多人多评。这样就极大地节约了时间,提高了效率,不仅拓展了教研的时空,而且引发了教师的深入思考,提高了教研活动的实效性,促进了教师专业发展。

构建数字课堂,变革教师教学方式

通过数字校园建设,我校参与了“技术革新未来教学探索研究”项目,利用“睿课堂教学系统”进行教学实践。

睿课堂是一个为支撑学校教育教学而开发的工具,是一个利用人手一台平板电脑进行教学的创新教学应用。我校开设了两个睿课堂平板电脑实验班,分别在语、数、英三个学科教学中开展平板教学试验。有4名青年骨干教师首批参与此试验,睿课堂教学平台后台维护由学校2位网管老师承担。学校要求4名教师每天采用睿课堂平台进行教学互动,每节课上至少设计10分钟的平台使用。每月每位教师都要依据北师大跨越式课题组专家的要求进行睿课堂现场授课。睿课堂教学为老师带来了先进的信息技术,北师大跨越式发展课题组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转变了教师原有的教学观念和课堂教学模式,二者有机结合使得硬件技术能够较好地完成跨越模式下的教学。教师每天在此平台上备课,就语文、英语教学而言,教师提前依据教学设计将自己搜集的相关资料和学科拓展阅读资料放到睿课堂平台中,学生在课堂上除了学习书本知识以外,教师利用推送功能将与本课内容关系紧密的阅读文字、图片、视频等资料推送给学生。学生自主阅读,真正实现了大输入的教学目标。在此基础上,教师通过设计主题活动(话题口语交际,仿写练习),让学生练习口语及书面表达,实现大输出的过程。就数学教学而言,教师将利用平板电脑的多种功能实现学生个性化的自主学习。

平板电脑具有出卷、数据搜集整理等功能,使得教师依据自己的教学设计进行出卷,利用课堂上推送功能检测学生学习效果,利用数据整理功能当堂得出结论。这些功能使得教师真正实现一对一的课堂辅导,进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教师越来越依赖此功能,不仅速度快、效率高,而且为教师节省大量批改作业和辅导后进生的时间。

基于此项目良好的发展态势和学科教学的进展,我校受北京师范大学总项目组委托,承办了“移动学习”教育部-中国移动联合实验室“技术革新未来教学探索研究”项目北京四区“平板电脑与教学融合”教学展示研讨活动。参加此次研讨活动的有北京师范大学总项目组成员、专家组成员以及来自昌平区、门头沟区、石景山区领导及项目学校项目负责人和项目教师。我校的两位课题实验教师在研讨会上展示了两节平板电脑教学现场课,得到了听课老师和项目组的高度肯定。我校实验教师还在2015年“基础教育跨越式发展创新试验研究”项目第十二届全国研讨会上做了“基于平板电脑的数学教学”的主题发言,获得一致好评。

时代的发展对教师专业发展的要求越来越高,数字校园建设为教师专业发展提供了便捷的发展平台。教师只有真正融入数字化环境中,才能不断促进自身的专业成长,才能实现学校教育、学生综合素养和教师自身专业素养的可持续发展。

猜你喜欢

教研校园数字
研学农谷 产教研学
答数字
校园的早晨
春满校园
An Analysis of Li’s Prose The Great Goal with Gee’s “the Seven Building Tasks”〔*〕
数字看G20
新型教研——说题的感悟
成双成对
强化学习意识,共建和教研
数字变变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