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生关爱“小候鸟”帮扶对策研究

2016-06-24田圣政肖玉华

考试周刊 2016年46期
关键词:留守儿童大学生

田圣政+肖玉华

摘 要: 本文基于浙江万里学院关爱“小候鸟”暑期社会实践的调研,对城市“小候鸟”安全问题的原因进行分析,就大学生参与关爱“小候鸟”的帮扶对策进行探索。

关键词: 大学生 “小候鸟” 留守儿童 帮扶对策

城市“小候鸟”一般指部分留守儿童每年寒暑假如同“候鸟”般从外地来与在城市打工的父母相聚,其兼具留守儿童和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双重特征,是近年来一个突出的社会群体。每年寒暑假,一部分留守儿童带着对城市的向往和对父母的思念,如同“候鸟”般从外地来到与在城里打工的父母相聚。然而,“小候鸟”的父母因为忙于生计,根本无暇照顾他们,他们或被父母反锁在家里,或者跟父母上工地,或者三五成群在街头“放养”。进城之后的“小候鸟”,许多却遭遇“第二次留守”[1]。“小候鸟”在流出地是留守儿童,而在流入地是流动儿童,其与一般意义上的流动儿童相比,“小候鸟”更容易被忽视,在教育管理上更容易产生空白点,也更容易发生各种安全隐患,因此,更需要被社会关爱。

1.宁波“小候鸟”现状调研

1.1调研背景。

据全国妇联2013年5月发布的《我国农村留守儿童、城乡流动儿童状况研究报告》显示,全国有农村留守儿童6102.55万,占农村儿童37.7%,占全国儿童21.88%[3]。在这6000多万农村留守儿童中,部分孩子会在寒暑假“飞”往外出打工的父母身边与其短暂相聚,在假期结束又将告别父母回乡读书,由于迁徙的规律性,因此被形象地称为“小候鸟”。宁波,作为一个拥有7000年文明史的发祥地,作为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吸引了无数的外来务工人员。据有关部门统计,拥有400多万外来务工人员的宁波,每年夏季则迎来高达数十万的“小候鸟”[2]。

1.2调研方式。

浙江万里学院地处宁波鄞州高教园,紧邻“小候鸟”的密集地——鄞州南部商务区。因此,浙江万里学院电子信息学院针对“小候鸟”这一特殊群体专门成立了由20余名大学生组成的关爱“小候鸟”暑期社会实践队。该团队曾得到宁波团市委相关领导的重视与认可,其关爱帮扶活动作为宁波团市委2015年暑期安全自护教育的重要子活动之一。实践队采取实地走访、问卷调查、座谈会交流等多种方式参与调研;参观了鄞州青少年活动中心,观摩了“小候鸟”汉字棋活动,走访了南裕新村等“小候鸟”集中区域,还对在甬居住的1000多民众开展问卷调查,对象涉及基层工人、服务员、教师、白领及企业家等各个阶层。

1.3调研结果。

根据“小候鸟暑期实践调查”收集的数据,有62.91%的受访者觉得有必要关爱“小候鸟”,22.07%的受访者认为非常有必要,有83.57%的受访者认为在心理陪伴方面最需要得到外界的关怀;而对于目前关爱“小候鸟”的活动存在哪些缺陷调查时,66.67%的受访者认为活动流于表面、形式化,56.81%的受访者认为覆盖范围太小、受益人群有限,37.56%的被采访者认为不够规范化、举行时间很不稳定。在对“小候鸟”频繁发生安全问题的原因进行调查后,发现主要有监护的缺失、环境的不适应、管理的边缘化这三方面原因。

2.“小候鸟”安全隐患原因分析

陌生城市给孩子带来的安全隐患令人无法忽视,“小候鸟”的最大问题是安全问题。据相关数据显示,夏季是儿童意外发生的高危期,城市“小候鸟”更是高危人群,每年寒暑假,“小候鸟”走失、坠楼、溺水、被伤害的悲剧时常发生。实践队通过访谈宁波市参与青少年权益维护的有关专家后得出,“小候鸟”安全隐患存在的原因主要为以下三点。

2.1监护缺失。

“小候鸟”未到城市时,可以由祖父母或亲戚和学校共同承担监护职责。但来到父母身边后,由于父母忙于工作及正值学校寒暑假期的原因,形成了“小候鸟”居住在“空巢”中的现实环境,其安全得不到有效保护。

2.2环境适应。

“小候鸟”进城后,其在面对人口密集、高楼耸立、交通繁忙等环境时,与之前在农村有巨大差异,而在城市又缺乏城市安全自护知识,其在城市环境适应过程中的安全很难得到保障。

2.3管理盲区。

“小候鸟”来到城市与父母团聚后,老家无法监护,父母又无暇顾及,直接导致“小候鸟”在社会安全保障体系中成了“隐形人”,处于管理盲区的境地。

3.大学生参与关爱“小候鸟”帮扶对策

浙江万里学院暑期社会实践队通过现场体验、模拟演练、发放宣传资料、一对一结对帮扶等方式,围绕“小候鸟”的心理健康、人身安全、防范意外伤害和侵害行为等内容开展一系列探索与实践,切实增强了青少年的安全自护意识。

3.1结合大学生实际,开展各类帮扶活动。

积极组织各类大学生志愿帮扶活动,为“小候鸟”这一特殊群体奉献爱心。例如,实践队依托当地少年宫、农民工集中区域开展“寒暑期安全自护教育”系列活动,活动涵盖交通安全、消防安全、溺水自救、防拐防骗等多方面安全自护知识,制作了《儿童安全自护宝典》(漫画科普版)并免费发放;发动学校各级志愿服务团队进行大学生“一对一”结对帮扶,组织大学生志愿者开展针对新生代农民工子女的课业辅导、爱心陪伴及心理服务等活动;实践队还特别采用体验式、情景模拟、游戏互动等环节,增强了活动的趣味性,让孩子们在学中玩、玩中学,充分调动了“小候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3.2整合社会力量,加强安全自护教育。

有效切断引发“小候鸟”安全问题的三个主因,是切实保障“小候鸟”安全的有力措施。针对这三方面,实践队从“有效监护”、“安全自护教育”和“加强管理”三个方面着手,对“小候鸟”的人身安全进行全方面保护,积极与当地未保办联系,整合公、检、法、司等职能部门,组织开展各类安全自护教育活动,丰富了“小候鸟”在城市的假期生活,加强其归属感和认同感,让“小候鸟”尽快适应“第二故乡”;针对个别自卑、内向等儿童,实践队还应开展一对一专门结对帮扶,开展心理疏导,使其尽快融入城市。

3.3加强协调联动,探索大学生“一对一”帮扶机制。

一是积极走访“小候鸟”集中区域,与各社区设立的“青少年活动中心”、各地少年宫沟通协调,开展大学生志愿者与“小候鸟”“一对一”结对帮扶,旨在解决“小候鸟”监护缺失问题,杜绝“小候鸟”的“二次留守”;二是定期举办“小候鸟”安全知识讲座,旨在解决“小候鸟”环境适应问题,讲座内容可以围绕城市与农村安全环境的差异,开展城市交通安全教育,提高在城市生活中安全自护的意识,讲授其安全自护的方式、方法等;三是常态化组织“小候鸟”夏令营、冬令营活动,丰富“小候鸟”城市生活,提供联谊交友平台,使之快速适应城市生活。

参考文献:

[1]毛乃佳,王翠玉.“迁徙”之忧——“小候鸟”假期生活之初探[J].教育论坛,2013(8):9-10.

[2]陈利权,夏以群,周威锋.更好地开展关爱“小候鸟”文明行动[N].宁波日报,2013-7-23,第A08版.

[3]全国妇联.我国农村留守儿童、城乡流动儿童状况研究报告[R].全国妇联网站,2013-5-10.

猜你喜欢

留守儿童大学生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新大学生之歌
个案工作方法介入农村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研究
体育舞蹈对留守儿童心理健康干预效应的实验研究
论城镇化进程中农民工的生存写照与人文关怀
学生的个性发展与教育
大学生实习如何落到“实处”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他把孤儿院办成大学生摇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