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科学课如何做到“一石激起千层浪”

2016-06-24颜志明

小学教学参考(综合) 2016年6期
关键词:探究活动教学评价教学目标

颜志明

[摘 要]教师应当从教学目标、探究活动、教学策略、探究指导和教学评价这五个方面审视自身的教学,进而从整体上提升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

[关键词]教学目标 探究活动 教学策略 探究指导 教学评价

[中图分类号] G623.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6)18-082

古人云:“一石激起千层浪。”科学泰斗刘默耕老师曾用这个成语来阐述教学开放性问题。在科学教学中,“一石”主要指教师的课堂教学,它体现的是教师的主导作用,“千层浪”主要是指学生的发展,体现的是学生主体地位。 “一石”能否激起“浪”甚至是“千层浪”,要看这“一石”的几个要素是否“实在”了。

一、教学目标是否切实

布鲁姆强调:“有效的教学,始于知道期望达到目标是什么。”课堂教学必须有明确的教学目标,他是课堂教学活动的“方向盘”和“指南针”,也是教学活动的起点和归宿。

如苏教版六年级“铁钉生锈了”这一课,教学目标是研究“铁钉生锈的原因”,将研究的结果运用于防止铁生锈的方法中去。所以学生的实验设计应该围绕“铁钉生锈的条件”,而不是铁钉的其他方面。我在听课时,有教师花费很长时间设计“铁钉与铁锈导电性、能否被磁铁吸引”等对比实验,实验发现铁锈不能导电、几乎不能被磁铁吸引,继而得出铁钉生锈是一种有新物质产生的变化。其实,我们已经学习了物质的变化,了解到有无新物质产生可以通过颜色的改变、产生气泡或沉淀等现象来判断,很明显铁钉与铁锈颜色不同,是一种有新物质产生的变化,无需再设计实验去验证。等到真正研究“铁钉生锈的原因”时由于时间不足、研讨不够充分致方案设计不够严谨、课堂上学生实验操作来不及完成,最后草草收场,后面将研究的结果运用于生活当中去就更是无从谈起。教学目标代表着大多数学生应该获得的最低水平的行为表现,教师对教学目标都不能把握,这样的教学必将是劳而无功,更别谈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了。

二、探究活动是否丰实

以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教育强调以学生参与的丰富多彩的活动为主要教学形式,这些活动应当是学生熟悉的、能直接引起他们学习兴趣的、精心选择和设计的、具有典型科学教育意义的。通过这些活动的教学,可以让学生亲身体验一次科学发现、科学探究、科学创造的过程。

如《科学课》2010.2期“怎样撬动它”教学片断就很好地体现了这一点。

师(出示一个油漆罐):请一位同学帮老师把这个油漆罐打开。(学生纷纷举手,教师找了一位学生。这名同学直接用手扒,没有扒开)

师:再找一位力气大点的同学来试一试,但不要伤着指甲。(上来的学生还是没有扒开)

师:看来直接用手扒是扒不开的,谁有什么好办法?

生:用东西撬。

(教师拿出一把螺丝刀,让一位学生撬开)

分析:将教材中的撬石头改为撬油漆罐,意图是创设更真实的情景。对现在的学生而言,撬油漆罐比撬石头更常见,即便是没见过,也很方便在课堂上亲手试一试。替代实验更具有典型性。

师(出示一个啤酒瓶):我们再找一位同学把这个盖子打开。(学生兴致很高,纷纷要求上前。教师找了一位学生上前,发现这种盖子没有办法撬,因为没有支撑的地方)

师:撬东西必须要有一个支撑点,你们能想办法找个支撑点吗?

(学生用开盖起子很容易撬开盖子,并找出支撑点)

分析:找来啤酒瓶让学生再撬瓶盖,而不能撬开,目的是让学生强烈意识到撬必须要一个支撑点,很自然地引出“支点”的概念。这些丰富多彩的活动选择,时刻激发并保持着学生探究的欲望,增长他们探究能力。

三、教学策略是否当实

邵瑞珍认为:“教学策略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为达到一定教学目标而采取的一系列相对系统的行为。”教学策略是否“当实”,我的理解:教师为实现教学目标、在教学实践中依据教学计划、学生的身心特点等对教学模式、教学方法采用的一种相对比较恰当的方式。

如《认识矿物的性质》和《日益减少的矿物资源》是苏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岩石与矿物”单元的第二课和第三课,这两课的教学主要内容:1.了解一些常见矿物的性质、用途;2.认识人类开采矿物资源活动的长期性,导致矿物资源日益枯竭;3.知道很多矿物资源具有不可再生性,懂得保护矿物资源的重要意义;4.调查并积极参与力所能及的保护矿物资源活动当中去。怎样落实课标精神,使学生达到科学知识、科学探究及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的综合发展,我的教学策略是通过精心设计了三个活动进行有效尝试。活动一:信息交流通过搜集、整理、交流信息,了解我国常见矿物的性质、用途和分布状况;某些矿物资源的匮乏和开采状况;保护矿物资源的重要性和有效措施等;对搜集的信息进行整理分类;愿意与其他同学交流自己的信息。活动二:实地考察。考察家乡周围常见矿物资源种类、分布和使用状况并做好记录,意识到破坏性开采矿物资源的危害性。活动三:分析报告。联系实际提出一条或几条保护矿物资源的有效措施;牢固树立人与周围环境和谐相处的生活态度。这个策略实施下来,教学效果很好,目标达成度也高。

四、探究指导是否靠实

探究既是科学学习的目标,又是科学学习的方式。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学习科学的主要途径。科学课程应该向学生提供充分的探究机会,让他们体验到学习科学的乐趣,增长探究能力。

如在教学“摆的研究”时,当学生提出“摆的快慢可能与摆线长短或摆锤轻重等因素有关时”我设计了一系列的问题(实验中什么条件可以改变?什么条件不能改变?需要做多少次实验?有效数据应如果得来?)来引导学生设计可行的实验方案。实验时,为他们提供有结构的材料:提示用棉线而不可用尼龙线做摆线,否则会因为摆线的弹性而影响实验成败;探究时,给学生提供充足的探究时间和空间。学生在经历改变摆线长短、摆锤轻重对摆动次数是否产生影响的实验过程中,每个实验都反复做三四次,使他们明确:精确的测量结果,是需要确保时间反复实验得出来的。教师在指导学生探究时出“实招”,学生的探究就会出“实效”,长此以往,他们的探究效率会越来越高,探究成果越来越丰富。

五、教学评价是否真实

评价既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学习的过程。评价的指标应该是多元的,要包括科学素养的各个方面;评价的方法也应该是多样的。简而言之,就是要求我们的评价客观、真实。

比如,科学课上经常用到温度计来测量水或其他液体的温度。测量时,温度计不能碰到容器的底和壁,否则测量结果既不准确也容易损坏。手拿温度计久了很累。赵楠同学想到用两个试管夹组合起来,一根夹子夹住容器一根夹子夹住温度计,同时夹住温度计的那个夹子上面还可以打个孔,这样就可以调节温度计的位置,不管大小的容器,都不会碰到容器壁了,一个“简易温度计夹”就做好了。我给予他这样的评价:“善于观察,勤于思考,创新能力强。”

每个学生都希望得到表扬和肯定,教师可以利用随机评价不失时机地表扬他们,小组合作比较好的进行表扬;方案设计新颖的进行表扬;探究效果明显的进行表扬;认真倾听其他小组发言的进行表扬;探究过程认真记录的表扬等等,抓住在探究中一切机会进行表扬,你的学生会越来越优秀,科学素养也越来越高。

(特约编辑 左 芸)

猜你喜欢

探究活动教学评价教学目标
初中物理探究教学的实践体会
对农村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评价的认识和看法
网络环境下高职英语课程多维度评价方式研究
新理念下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分析
小学数学“反思型” 教学的探索与实践
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实效性的策略
透过高考把握《生活中的圆周运动》 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