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常规培养应从课堂“开始部分”入手

2016-06-24李汶峰

小学教学参考(综合) 2016年6期
关键词:一年级

李汶峰

[摘 要]遵守一年级体育课“开始部分”课堂常规是以后体育课堂正常开展的基础。教师可以通过多种方式的队列变换,帮助学生养成“快、静、齐”的集合习惯;关注学生的穿着细节,渗透安全教育理念;设计多种课堂导入方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关键词]一年级 开始部分 课堂常规

[中图分类号] G623.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6)18-067

一年级的体育课在学生的心目中是“自由活动”的代名词。对刚刚进入小学的学生来说,教室外的学习就是幼儿园时期的“户外活动”,很多学生并不明白体育课是干什么的,所以教师在一年级体育课开始时,要先“立规矩”,从集合站队到报数,都要开展训练,使学生经过重复练习,明白体育课的意义。一年级的学生很容易受到户外场景的影响,注意力不够集中,教师要探索“开始部分”课堂常规的教学策略,从而实现体育课“快、静、齐”的目标。

一、队列常变换,培养学生能力

体育课的第一步就是带领学生在操场上集合。一年级的小学生根本没有数的顺序概念,集合时最突出的表现就是找不到自己的位置。学生对自己在队伍中的位置没有任何印象,一到操场就追着自己比较熟悉的同学乱跑。教师好容易整理好队列了,过几分钟后,学生又找不到“组织”了。教师面对这么多学生,也搞不清楚学生应该站在哪一队,随意组织则让学生感觉站在哪儿都行。这样集合站队会浪费更多的时间。

体育教师在整理队伍时,可以根据学生寻找“熟人”的特点和学生在教室的位置,同桌连着前后桌,按照教室里学习小组的位置进行排队。这样,学生的前后左右都是“熟人”。教师解散队伍后,然后以“吹哨”为令,限制时间集合队伍。第一次训练可以把时间放长一些,让学生有寻找同伴的时间,对于实在找不到位置的学生,可以由“邻居”到前面辨认,并带回队伍中。第二次缩短时间,集合队伍,看看还有哪些找不到位置的学生,重复训练。教师结束横向队伍的集合训练之后,再进行纵向练习,直到学生能认清自己周围的学生,并能按照教师的“口令”完成集合为止。

集合训练是一年级体育课的重点训练内容,可以培养学生的组织能力和反应能力。

二、关注穿着细节,渗透安全教育

小学生最喜欢比赛,教师可以采用“比一比”的教学方式,渗透安全教育,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一年级的学生不能很好地理解安全装束和安全行为,意识不到存在的隐患,他们的动作协调能力较差,稍微不平衡就会摔倒。所以,教师在上课之前要做好安全检查。比如,学生上课要穿合脚的运动鞋,要穿宽松的运动服(校服)。

体育教师应根据每个班的体育课程安排,提前一天提醒学生准备好衣服、鞋子,或者委托班主任讲解注意事项。为了保证体育课的正常进行,教师还可以给学生的家长发信息,让家长配合学校工作,为学生准备好运动装备。每次上课开始,学生集合完毕的第一件事就是比一比谁更像“运动员”,谁的“运动形象”最美。

除了着装安全以外,上体育课时,学生身上不许带有尖锐的硬物。教师可以为学生准备一个“保险箱”,让学生把随身携带的“宝贝”都放到“保险箱”内,保证课堂万无一失。还要给学生讲解安全注意事项,渗透安全教育。小学生的可塑性很强,重复性的安全教育可以强化学生的安全意识,有利于学生健康发展。

三、多方式开课,设计巧妙导入

体育课“开始部分”是激发学生兴趣的重要环节。教师要考虑到学生的年龄特点,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为学生讲解动作要领。教师可以运用幽默的语言调动学生快速集合的积极性。比如,比一比谁能最早找到自己的“左右邻居”;比一比谁站得最直;等等。谁表现得最好,就可以得到教师奖励的一颗“星星”,现场就可以粘在额头上。学生都想做表现最好的学生,十分积极。

学生在幼儿园进行户外活动时,教师一般会带领学生唱着儿歌做游戏。教师也可以把课程标准对一年级学生体育能力的要求编成儿歌,让学生一边唱儿歌,一边做动作。比如,集合完毕,原地踏步的儿歌:“手指微曲握空拳,前摆向中同脐高,后摆有力胸挺直,两眼平视肩不摇。”教师指导学生一边做动作,一边唱儿歌,可以更好地规范学生的行为,为课堂的开展奠定基础。

体育教师的示范动作也是集中学生注意力的有效方式。教师也可以利用肢体模仿学生不标准或者错误的动作,有效调节课堂气氛,放松学生的心情。

对于一年级体育课“开始部分”的课堂常规教学,教师要有足够的耐心,尝试多种方式设计课堂导入,增强学生的新鲜感,让学生快速进入学习状态,力争在最短的时间内,帮助一年级学生养成良好的体育习惯。

(责编 钟伟芳)

猜你喜欢

一年级
小学一年级新生广播体操有效教学法
幽默、缓慢、有趣
原创校园纪实节目《一年级·大学季》特色分析及发展趋势
大学一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及应对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