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领巾,“荣誉”or“麻烦”?
2016-06-24无锡市玉祁中心小学周颖健吉静娟
□ 无锡市玉祁中心小学 周颖健 吉静娟
百家论坛
红领巾,“荣誉”or“麻烦”?
□ 无锡市玉祁中心小学 周颖健 吉静娟
红领巾是国旗的一个角,是少先队的特有标志,是无数革命先烈的鲜血染成的。戴上红领巾的孩子就成为了党的孩子,要向先辈们学习不怕流血、不怕牺牲、无私奉献的精神,为了共产主义事业而奋斗。按理说,戴上红领巾是一种荣誉。可如今,充满神圣感的红领巾竟被一部分队员看得无足轻重。学校的操场、走廊甚至厕所常会出现一些无人认领的红领巾。面对这种现象,作为一名辅导员,心情难免有些沉重:红领巾在少先队员心里究竟处在什么位置?队员们到底如何看待脖子上这条红领巾呢?为了弄清这些问题,我设计了一份问卷,分别对低、中、高各年级的队员进行了问卷调查,每个年级80人(随机抽取)。调查共发放240份问卷,回收有效问卷236份,占98.3%。
一、调查结果与分析
通过对问卷的逐项统计,结合对队员进行访谈的情况,得出下面的数据:
对红领巾的看法 是一种荣誉 是一种麻烦 可提供方便低年级 93.7% 3.8% 2.5%中年级 74.3% 18.6% 7.1%高年级 65.4% 24.3% 10.3%
从上面的数据可以看出,不同的年级阶段,红领巾在队员们心里的分量并不相同:
戴红领巾是一种荣誉。有这种心理特点的,大都是刚跨进小学校门不久的低年级学生。从幼儿园进入小学,家长和老师就再三教育:要做一名好学生才能佩戴红领巾。入队前的训练与准备,也使学生对红领巾有一种向往。高年级大哥哥大姐姐胸前的红领巾、胳膊上的队干部标志,更对他们产生了一种神奇的力量。戴上了红领巾,他们觉得自己更加漂亮、更神气。从此红领巾便是队员的无声朋友,悄悄地催队员早早起床,按时上学;提醒队员好好学习,言行文明;监督队员改正缺点,争做一个好队员。
戴红领巾是一种麻烦。有这种心理的大都是中、高年级的队员。原因之一:上学前紧张的一刻,队员手忙脚乱地应付起床、漱洗和早餐。每天站在镜子前佩戴红领巾,既增添了一分忙乱,又比较繁琐。那些动手能力较差、需要妈妈代劳的队员,还得忍受妈妈一次又一次的数落与唠叨。队员无形中会认为戴红领巾是一种累赘,是一种负担。原因之二:戴上红领巾,就是一名少先队员了。队员就要自觉遵守少先队行为规范。弄丢红领巾、忘戴红领巾都有可能会让自己中队扣分,一张张扣分单影响了集体的荣誉。此时,同学的不满,老师的批评,使队员感到佩戴红领巾等于给自己制造了一份压力,制造了一份麻烦。原因之三:队员天性活泼好动,在上学、放学路上,追逐嬉戏的吵闹声、调皮劲,有时会招来大人的指责,被大人指着胸前的红领巾说:“……还是少先队员呢!”这也使队员产生错觉,认为脖子上挂着红领巾真不自由,校外活动时也要受到束缚。
戴红领巾可以提供方便。红领巾是队员的标志,是红旗的一角,佩戴红领巾就是提醒队员要珍惜红领巾的荣誉。但在生活中,红领巾被一部分队员随心所欲地用在不同的地方,红领巾的特殊意义渐渐被淡忘,鲜艳的红领巾变得面目全非。出汗了,队员把红领巾解下来,当汗巾擦脸、擦脖子;活动时,队员把红领巾解下来,蒙住眼睛玩捉迷藏的游戏;用红领巾绑住双腿,做障碍赛跑游戏;有时还用红领巾擦黑板、桌椅、门窗。红领巾在队员的漫不经心中,脏了,破了,旧了,丢了……
二、调查结论与对策
通过对调查问卷的逐项统计和对队员的访谈发现:随着年龄的增长,队员对红领巾的神圣感在逐渐淡化。弄清了队员的真实心理后,我觉得关键要树立队员的少先队组织意识,强化“我是队组织中的一员”的意识,激发队员热爱少先队组织的真情,才能从根本上消除队员不爱护红领巾的现象,从而引导队员用实际行动热爱红领巾,珍惜红领巾的荣誉。于是,在大队组织中,高年级队员围绕“我爱红领巾”的主题,开展了多层次的教育活动。
一是学唱红领巾歌曲。让大队长向队员推荐精心挑选的红领巾歌曲,要求人人学唱。队员利用午唱时间和课余时间,学会了《红领巾》《放飞希望的太阳》《少先队友谊之歌》《歌声与微笑》等歌曲。通过歌声,让队员体会到:我们是光荣的少先队员,少先队是我们自己的组织,生活在这个大家庭里充满快乐、充满希望。努力给队员营造一个生活在集体中、生活在组织中的良好氛围。
二是举行红领巾达标比赛。拟定具体的行为规范要求队员,以明确的标准衡量队员,从而达到规范队员行为的目的,使队员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比赛内容如下:
了解队旗、红领巾、队礼的意义。
学戴红领巾,正确行队礼、呼号。
坚持每月至少举行一次为中队、为队员做好事活动。
尊敬、热爱队旗、国旗,会唱队歌、国歌,要求声音响亮,吐字清楚。
阅读少年英雄故事书,讲少年英雄的故事。
爱同学,爱劳动,尊敬老师,尊敬长辈,与同学和睦相处,诚实勇敢,在困难面前不退缩。
每周自己清洗红领巾一次,整齐折叠红领巾,一学期内不更换红领巾。
每月办好一张红领巾报,写好一篇有关红领巾的阅读笔记。
三是办好大队红领巾小广播。对队员的言行进行评价反馈,督促队员自觉爱护红领巾,为红领巾增添光彩。红领巾小广播设有《瞭望台》和《校园之声》两个栏目。
《瞭望台》主要对队员在课内外的表现进行扫描,然后选取典型事例,通过讲述或小品表演,让队员在听听、看看、演演中进行评议,肯定对的地方,指出存在的问题,让队员树立正确的是非观念,提高辨别能力。《瞭望台》还经常报道大队里涌现出的好人好事,以表扬先进、树立榜样,激励大家共同努力。
《校园之声》主要是发现并收集队员中出现的不良言行。对一些个别问题,以“小小建议”“小小希望”的形式,提醒队员努力改正。对一些带有普遍性的问题,则以“啄木鸟医生来看病”的方式,发动大家一起来找问题的危害性,督促队员尽快改正。《校园之声》培养了队员多种能力,队员敢于面对自己的问题,学会思考分析问题,积极主动地改正问题。《校园之声》也促使队员逐渐养成了在问题面前不紧张、不退缩的良好心理,能以自信、乐观的态度来解决问题,促使队员综合素质得到提高。这样,红领巾小广播实现了对队员的行为监督、行为调控,促使爱护红领巾的风气深入每一个队员的心中,延伸到校园内外的每一个角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