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及趁鲜加工工艺对何首乌饮片质量的影响
2016-06-24寇婉青金传山梁德勤
寇婉青,金传山,胡 雨,梁德勤
(安徽中医药大学药学院 安徽道地中药材品质提升协同创新中心,安徽 合肥 230012)
传统及趁鲜加工工艺对何首乌饮片质量的影响
寇婉青,金传山,胡雨,梁德勤
(安徽中医药大学药学院安徽道地中药材品质提升协同创新中心,安徽 合肥230012)
[摘要]目的 以二苯乙烯苷及结合蒽醌含量为测定指标,比较传统和趁鲜加工工艺对何首乌饮片质量的影响。方法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传统及趁鲜加工所得何首乌饮片中二苯乙烯苷及结合蒽醌的含量进行测定。结果 趁鲜加工制得的饮片中二苯乙烯苷及结合蒽醌的含量均高于传统加工所得饮片,且趁鲜工艺节约时间。结论 趁鲜加工工艺省时省力,所制得饮片质量较好,可以用于工业化生产。
[关键词]何首乌;加工工艺;二苯乙烯苷;结合蒽醌
何首乌为蓼科植物何首乌(PolygonummultiflorumThunb)的干燥块根[1],始载于宋代《开宝本草》。何首乌主产于河南、湖北、广西、广东、贵州等地,是传统中药之一,资源丰富[2]。其生品味甘、微苦、性平,具有润肠通便、解毒消肿之功,主要有效成分为二苯乙烯苷类、蒽醌类衍生物及多糖、卵磷脂等[3]。现代药理研究[4-9]发现,何首乌具有调节血脂、增强机体免疫功能、延缓衰老、益智等药理作用。现在何首乌饮片仍沿用传统加工方式,即鲜品干燥成药材后,再软化切制成饮片。该加工模式费工费时,且在软化环节中由于与水长时间接触会导致其有效成分的损失,甚至发生霉变,从而影响饮片的质量。本研究拟在前期趁鲜加工研究[10]的基础上,将新鲜的何首乌药材经一定干燥处理后直接切成饮片再干燥的方法,以期省去药材软化的步骤。并且以具有保护神经作用的二苯乙烯苷及具有抗菌、消炎、抗氧化作用的结合蒽醌为评价指标[11-12],探讨何首乌趁鲜切片的可行性。
1仪器与试药
1.1仪器QY-300型高速截断往复式切药机:亳州康华制药机械有限公司;Y112M-4B35型箱式干燥机:安徽协和成药业饮片有限公司;LC-15C型高效液相色谱仪(包括LC-15C泵、SPD-15C紫外检测器、天津东康DT-230A型柱温箱、LC-Solution色谱工作站):日本Shimadzu;AS3120型超声清洗仪:天津奥特斯公司;FA2004型十万分之一电子天平:德国Sartorius公司;HL-200A型打粉机:上海塞耐机械有限公司。
1.2试药甲醇(色谱纯):天津市四友精细化学品有限公司;乙腈(色谱纯):美国TEDIA;2,3,5,4′-四羟基二苯乙烯-2-O-β-D-葡萄糖苷对照品(纯度98%,批号 82373-94-2)、大黄素甲醚对照品(纯度98%,批号 521-61-9)、大黄素对照品(纯度98%,批号 518-82-1):均购自四川省成都纯化标准公司。何首乌药材于2014年2月18号采集于安徽省亳州市,经安徽中医药大学金传山教授鉴定为蓼科植物何首乌(PolygonummultiflorumThunb)的干燥块根。
2方法与结果
2.1何首乌饮片的制备为了比较不同加工工艺对何首乌饮片质量的影响及考察趁鲜加工工艺的可行性,课题组在咨询企业生产人员及实验室预实验的基础上确定了何首乌饮片的切片厚度(5 mm)及干燥温度(50 ℃),并在企业生产人员的指导下,在协和成药业饮片有限公司进行了验证及中试试验,确定了何首乌药材的最佳趁鲜加工工艺,并用已优选的传统加工工艺及趁鲜加工工艺分别制备了何首乌饮片。
2.1.1传统加工工艺制备饮片将采集的何首乌鲜品经过干燥处理(50 ℃条件下烘72 h左右)加工成药材,使用前将何首乌药材(直径为4 cm)置于水中浸泡81 h,取出,切5 mm厚片,置于50 ℃箱式干燥机干燥8 h后取出。
2.1.2趁鲜加工工艺制备饮片将采集的何首乌鲜药材置于40 ℃炕房烘12 h,取出,水洗,闷润12 h,取出后切5 mm厚片,置于50 ℃箱式干燥机干燥8 h后取出。
2.2二苯乙烯苷的含量测定二苯乙烯苷是何首乌中重要的有效成分,是2015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一部规定的检测指标,因此参照药典的二苯乙烯苷测定方法测定何首乌饮片中二苯乙烯苷的含量。
2.2.1色谱条件色谱柱为Diamonsil C18(250 mm×4.6 mm,5 μm);柱温:30 ℃;流动相:乙腈-水(25∶75);流速:1.0 mL/min;检测波长:320 nm;进样量:20 μL。按照该色谱条件分别注入二苯乙烯苷的对照品及样品液进行测定,结果见图1。
图1对照品(A)和供试品(B)的高效液相色谱图(1. 二苯乙烯苷)
2.2.2对照品溶液的制备精密称取2,3,5,4′-四羟基二苯乙烯-2-O-β-D-葡萄糖苷(简称二苯乙烯苷)对照品2.06 mg置于10 mL容量瓶中,加稀乙醇至刻度处,即得。
2.2.3供试品溶液的制备取本品粉末(过4号筛)约0.2 g,精密称定,置具塞锥形瓶中,精密加入稀乙醇25 mL,称定质量,加热回流30 min,放冷,再称定质量,用稀乙醇补足减失的质量,摇匀,静置,上清液滤过,取续滤液,即得。
2.3结合蒽醌的含量测定结合蒽醌也是何首乌中重要的有效成分,也是2015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一部规定的检测指标,因此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中结合蒽醌的测定方法测定何首乌饮片中结合蒽醌的含量。
2.3.1色谱条件色谱柱为Diamonsil C18(250 mm×4.6 mm, 5 μm);柱温:25 ℃;流动相:甲醇-0.1%磷酸水溶液(80∶20);流速:1.0 mL/min;检测波长:254 nm;进样量:20 μL;理论塔板数按大黄素峰计算不低于3 000,结果见图2。
图2大黄素对照品(A)、大黄素甲醚对照品(B)、游离蒽醌(C)和总蒽醌(D)的高效液相色谱图(1.大黄素;2.大黄素甲醚)
2.3.2对照品溶液的制备精密称取大黄素对照品2.28 mg,置于25 mL容量瓶中,精密称取大黄素甲醚对照品2.15 mg,置于50 mL容量瓶中,分别加甲醇至刻度处,即得。
2.3.3供试品溶液的制备取传统及趁鲜加工制得的何首乌样品粉末,按2015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一部何首乌项下方法[1]制备供试品溶液,按干燥品计算样品中结合蒽醌的含量(结合蒽醌含量=总蒽醌含量-游离蒽醌含量),结合蒽醌以大黄素及大黄素甲醚的总量计算。
2.4样品含量测定按照上述实验方法,测定两种加工工艺所得的何首乌饮片及何首乌干燥药材中二苯乙烯苷及结合蒽醌的含量,结果见表1。
采用SPSS 17.0统计软件,对二苯乙烯苷及结合蒽醌的含量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表明,趁鲜与传统加工工艺所制得的饮片中二苯乙烯苷及结合蒽醌含量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趁鲜加工工艺所制得的饮片中二苯乙烯苷及结合蒽醌的含量均明显高于传统加工工艺所制得的饮片中二者的含量,且趁鲜加工工艺省时省力。结果提示,趁鲜加工工艺优于传统加工工艺,这也在一定程度上证实了何首乌趁鲜切片的可行性。
表1 不同何首乌饮片中二苯乙烯苷及结合蒽醌的含量±s)
3讨论
本研究说明,趁鲜加工工艺制得的饮片中二苯乙烯苷及结合蒽醌的含量均高于传统加工工艺所得的饮片,且两种工艺所制得的饮片中二苯乙烯苷及结合蒽醌含量均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的要求(二苯乙烯苷含量不少于1.0%,结合蒽醌含量不少于0.05%)。此外,趁鲜加工工艺省去了何首乌由鲜品加工成药材及药材再软化的步骤,省时省力。再者,趁鲜与传统加工工艺相比,有效地降低了二苯乙烯苷及结合蒽醌这两种有效成分的损失。因此,趁鲜加工工艺具有一定的可行性及优越性。
与何首乌药材比较,两种工艺加工制得的何首乌饮片中二苯乙烯苷及结合蒽醌的含量均降低,表明何首乌在由药材加工成饮片的过程中其有效成分有不同程度的损失。因此,控制何首乌饮片加工工艺的相关参数,对降低其有效成分的损失是非常必要的。再者,在实验中笔者发现,传统加工工艺中浸泡何首乌药材后的水呈紫色,出现此现象的原因是否是由色素溶解造成的,还需要进一步研究。
(本研究得到安徽高校科研平台创新团队——中药饮片产地加工与炮制一体化关键技术研究创新团队的支持,谨致谢意!)
参考文献:
[1]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一部[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5:175-176.
[2]王桂红,聂华,胡俊杰,等.何首乌HPLC指纹图谱研究[J].湖北中医学院学报,2010,12(2):29-32.
[3]徐国钧.生药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6:158.
[4]黄运忠,张树秋,李民,等.首乌提取液对小白鼠HDL中胆固醇含量的影响[J].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1990,12(4):8-10.
[5]应久皓,周学优,朱秀琴.何首乌炮制品药理临床研究[J].中国中药杂志,1992,17(12):722-724.
[6]吴兆洪,杨永华,刘玉瑾,等.首乌冲剂改善高脂血症与高凝状态的临床观察[J].中成药,2000,22(12):844-846.
[7]叶定江,朱荃,祁辉林,等.何首乌及其炮制品的免疫药理学研究[J].中药通报,1987,12(3):21-24.
[8]金国琴,赵伟康.首乌制剂对老年大鼠胸腺、肝脏蛋白质和核酸含量的影响[J].中草药,1994,25(11):590-591,589.
[9]姚鸣春,罗碧如,蓝开蔚,等.中药何首乌抗衰老作用的研究[J].药学通报,1984,19(11):28-30.
[10]金传山,李素亮,吴德玲,等.白芍饮片趁鲜切制产业化生产工艺研究[J].中国中药杂志,2011,36(24):3444-3448.
[11]韩文文,张玉莲,周震,等.二苯乙烯苷对Aβ25-35致神经干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3,19(11):160-163.
[12]贾振宝.决明子中蒽醌化合物组成和功能的研究[D].无锡:江南大学,2006:7-8.
Influence of Traditional and Fresh Processing Techniques on Quality ofPolygonummultiflorumDecoction Pieces
KOUWan-qing,JINChuan-shan,HUYu,LIANGDe-qin
(SchoolofPharmacy,AnhuiUniversityofChineseMedicine&SynergeticInnovationCenterofAnhuiAuthenticChineseMedicineQualityImprovement,AnhuiHefei230012,China)
[Abstract]ObjectiveTo comparatively analyze the influence of traditional and fresh processing techniques on the quality of Polygonum multiflorum decoction pieces using the content of stilbene glucoside and combined anthraquinone as the index. MethodsHigh-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 was used to measure the content of stilbene glucoside and combined anthraquinone in Polygonum multiflorum decoction pieces prepared by traditional or fresh processing technique. ResultsPolygonum multiflorum decoction pieces prepared by fresh processing technique had a higher content of stilbene glucoside and combined anthraquinone than that prepared by traditional processing technique. Fresh processing technique had a shorter processing time than traditional processing technique. ConclusionThe fresh processing technique saves time and effort, yields the decoction pieces of improved quality, and thus can be used in industrial production.
[Key words]Polygonum multiflorum; Processing technique; Stilbene glucoside; Combined anthraquinone
基金项目:安徽省科技攻关项目(1501041174)
作者简介:寇婉青(1981-),女,硕士研究生
通信作者:金传山,jcs4@sohu.com
[中图分类号]R282.72[DOI]10.3969/j.issn.2095-7246.2016.03.27
(收稿日期:2015-12-24;编辑:张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