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三项工程”推进南京学前教育普惠优质发展

2016-06-24南京市教育局吴晓茅

早期教育 2016年2期
关键词:办园市级普惠

南京市教育局 吴晓茅



“三项工程”推进南京学前教育普惠优质发展

南京市教育局 吴晓茅

南京是中国现代幼儿教育的重要发源地之一,但在“十二五”初期,全市学前教育发展相对落后于省内发达地区,幼儿园存在着学位不足、水平参差和收费较高三大突出问题,并一度引发媒体高度关注。“十二五”以来,在教育部和江苏省教育厅的正确领导和有力指导下,我市围绕国家和省对学前教育改革发展的总体部署要求,抢抓历史机遇,坚持深化改革,务实推进发展,有针对性地启动实施学前教育“增量、提优、普惠”三项工程,经过两年多努力,初步实现了幼儿入园“上得了、上得好、上得起”的新目标。截至2015年11月,全市12个行政区全部通过“江苏省学前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区”验收评估,发展水平走在了全省前列。

根据学前教育发展总体规划,以“三项工程”为抓手,重点强化财政投入保障,特别是大幅度增加市本级财政对各区支持力度。为此,南京专门设立并大幅度提高学前教育“三项工程”市本级财政专项奖补资金,实际投入从2011年的6500万元增加到2014和2015两年每年近5亿元,增幅超过7倍。其中,仅“农村办园点标准化建设工程”一项,近两年市本级财政投入专项奖补资金就超过6000万元。据统计,“十二五”期间,全市财政性学前教育投入占财政性教育投入比例从2011年的1.87%提高到2014年的8.69%,增幅翻了两番。

针对南京学前教育发展与群众需求不相适应的突出矛盾,市政府先后出台《南京市学前教育普惠优质发展实施意见》和“三项工程”实施办法等“1+3”文件,着眼于学前教育整体持续发展,着力于补短板提洼地,加快实现全面提高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和优质水平的阶段性目标。此外,在经费投入政策方面,坚持政府投入为主导,积极探索通过政府购买服务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坚持市级主导、以区为主、街镇参与的分担原则,重点通过不断优化市级财政奖补资金实施办法,强化绩效考核与审计监督,努力用好每一笔财政资金,以制度设计为抓手全面调动各级政府、各方主体参与办园的积极性。

1.实施“增量工程”,保障学前教育高水平普及。

在研制南京行动计划时,我们综合考虑城镇化建设、实行“单独二孩”人口政策、全面规范清理无证办园等变量因素,逐区核定幼儿园学位增长目标任务,由市政府和各区政府一把手签订目标责任状,将加快新改扩建幼儿园、增加幼儿学位列为首要任务。为支持各区确保目标任务完成,市级财政设立幼儿园“增量工程”专项奖补资金,按每班20-40万元标准分别对新改扩建达省优质园建设标准的幼儿园给予经费补助。实施“增量工程”以来,全市新增达省优质园标准的幼儿学位超过6万个,不仅满足了适龄幼儿的入园需求,也为治理无证办园提供了有力保障,全市在达标园的幼儿入园率达98.9%以上。

2.实施“提优工程”,全面提高学前教育优质水平。

第一个层面,是以创建“省学前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区”为载体,重点从办园体制、管理体制、保障机制等方面入手,着力提升学前教育区域发展力,对正式申报并被市级预评认定基本达到创建标准的区,市级财政按每个区600万元的标准给予奖励;第二个层面,是以优质园创建为载体,着力扩大优质幼儿园规模,市级财政对新认定为省、市优质园的公办幼儿园和民办惠民园,每所奖补60万元和35万元。实施“创优工程”以来,全市新增省优质园157所,其中民办园新增109所,省优质园比例超过73%,净增15个百分点。如果加上市级优质园,全市优质园比例已达88.2%。

3.实施“普惠工程”,提高学前教育公益普惠水平。

南京从2011年开始试行“幼儿助学券”,到2014年将其“转轨”为学前一年基本免费教育制度,全市17万适龄在园幼儿(包括随迁子女)大班时均可每月减免保育教育费600元,其中大班时实际“零交费”人数达2.3万,还有6700多名困难家庭和远郊农村幼儿实现学前三年全免费。为降低幼儿入园成本,南京大力发展民办惠民幼儿园,在2014、2015两年共认定民办惠民园127所,新增民办惠民园学位31000多个,其在园幼儿保教费生均年降幅超过1200元,全市适龄幼儿在公办和民办惠民园就读比例因此从54.3%提高到近80%。两年来,市级财政为此“埋单”超过5000万元,这样的政府购买服务,不仅有效引导了民办幼儿园公益普惠发展,而且切实缓解了公办园择园压力。

4.实施“麦穗计划”,推进城乡学前教育服务均等化。

在全面实施“三项工程”的同时,南京进一步聚焦农村,关注“洼地”,实施“农村办园点标准化建设工程”(专家和群众将之亲切称为“麦穗计划”),努力改善全市农村幼儿园办园条件,推进城乡学前教育均衡发展。2014年南京出台了《农村办园点标准化建设实施办法》和《农村办园点标准化建设技术装备标准》等专门文件,重点从园舍改造、环境建设和设备添置三方面改善农村办园点办园条件。市级财政对符合规划布局要求、达到建设标准的办园点,按园配不少于10万元、班配不少于2万元的标准给予设施设备补助,并按每班每年6000元标准给予运行经费补助。通过两年努力,全市150个农村办园点全部达到市定建设新标准,不仅大幅提高了农村幼儿入园率,明显消解了中心园大班额现象,更为农家子弟提供了优质的学前教育。

“十二五”期间南京市的学前教育事业获得以上巨大发展,但是我们深知,离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的需求还有很大的距离。我们下一步的工作目标是:

1.明确未来五年奋斗目标,勾画学前教育新蓝图。

根据教育部和省政府要求,结合群众需求和兄弟城市发展经验,我市确立未来五年新的目标:坚持“加快推进学前教育现代化、努力建设中国幼教名城”这一战略目标,围绕“扩大资源、强化师资、提高质量、健全机制”四项重点任务,在提升指标、提升质量的前提下,深化推进“三项工程”,进一步推进学前教育普惠优质发展。到2020年,全市学前教育发展全面实现“59”目标,即适龄幼儿毛入园率保持在99%以上,在省市优质园就读幼儿比例不低于90%,在公办和普惠民办幼儿园就读幼儿比例不低于90%,幼儿家庭对办园水平满意度提高到90%以上。

2.实施二期五年行动计划,推进学前教育新发展。

当前,我市以教育部“二期三年行动计划”和江苏省“二期五年行动计划”为指导,根据市委市政府推进教育现代化的总体要求,编制完成了《南京市二期学前教育五年行动计划》,并将于近期召开全市学前教育工作会议进行新一轮全面动员部署。未来五年学前教育改革发展,我市将积极推进“四个并重”:一是从注重扩大资源规模转向扩大规模与优化品质并重;二是从注重教育普及转向普及与普惠并重;三是从注重硬件建设转向硬件建设与内涵发展并重;四是从注重重点建设转向重点建设与全面建设并重,以此进一步提高全市学前教育的发展力、服务力和影响力。

3.大力发展农村学前教育,健全城乡均衡发展新机制。

我们将坚持把提高农村学前教育质量作为全市学前教育现代化建设的重点任务,着力从以下三个方面健全城乡均衡发展新机制:一是以实施“幼儿园课程游戏化”项目为抓手,通过完善“城乡1+ 1”携手共进机制,推进园本课程和师资队伍建设,协同提高城乡幼儿园保教水平;二是加快推进中心园与村办园点管理一体化,全面实行在办园条件、人事制度、财务管理、课程模式和质量评估方面“五统一”的新型管理机制;三是深入实施“麦穗计划”,坚持行政主导与专业引领相结合,进一步健全与在宁高校和科研院所的深度合作机制,为农村学前教育质量提升更多“输血”,更好“造血”。

猜你喜欢

办园市级普惠
宝应县泾河镇创成市级“侨之家”
探索节能家电碳普惠机制 激发市民低碳生活新动力
规范农村教学点办园行为的实践与探索
共享推动学前教育均衡发展——以陇西县巩昌幼儿园实施集团化办园探索为例
县域经济发展市级统筹篇
市级自然资源信息化建设探讨
日照银行普惠金融的乡村探索
农村普惠金融重在“为民所用”
金融科技助力普惠金融
敢问路在何方——市级台文艺团队如何生存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