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毛泽东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语言风格

2016-06-24曹根记河南理工大学河南焦作454004

桂海论丛 2016年3期
关键词:语言风格大众化马克思主义

□曹根记(河南理工大学,河南焦作454004)



论毛泽东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语言风格

□曹根记
(河南理工大学,河南焦作454004)

摘要:毛泽东的一生,是致力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大众化的一生。他不仅找到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正确途径,而且也牢牢把握中国人民的语言思维以及语言接受方式,从而形成了独特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语言风格。文章从言之易懂与言之有物的统一、言之有情与言之有味的统一以及言之有力与言之有势的统一等三个方面,对毛泽东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语言风格进行研究,以期为当今乃至今后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提供一些有益的借鉴和思考。

关键词:毛泽东;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语言风格

毛泽东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也是普及宣传马克思主义的一生。他举毕生精力致力于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大众化的探索与实践活动,逐渐形成了理论化、系统化而又通俗化、具体化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语言风格。在长期普及宣传马克思主义理论过程中,由毛泽东所铸成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语言风格,犹如熊熊燃烧的火炬,时时闪烁着历史的光芒,投射出时代的气息,为我们党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对新时期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做好各项工作仍然具有重要的启迪和价值。

一、言之易懂与言之有物的统一

言之易懂与言之有物的统一,是毛泽东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语言风格第一个显著特色。由于马克思主义是理论化、系统化的科学理论,它要在神州大地上真正发挥出强大的物质力量,就必须采取言之易懂与言之有物相结合的语言形式和语言风格,以确保马克思主义普及宣传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只有从中国人民的认知水平、接受能力等方面出发开展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宣传教育,才能使马克思主义所蕴含的深邃哲学思想和革命道理与中国的民族特点和民族形式有机地结合起来、统一起来,从而实现理论掌握群众、理论武装群众之目的,最终使马克思主义根植于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土壤之中而得以生长和繁荣起来。毛泽东在这方面的不懈探索,创新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普及宣传语言方式,开拓了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新境界,为新时期我们从事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语言研究和语言实践,提供了极其宝贵的经验。

言之易懂,就是要把系统化、抽象化的理论语言,转换成通俗易懂的大众语言。这是理论宣传深入开展的基本前提,也是确保理论宣传实效性的基本条件。列宁指出,各国共产党成立以后,必须“把指导较先进国家的共产党人的真正共产主义学说译成各民族的文字”[1],作为武装和发动本国人民完成无产阶级政党各项任务的思想武器。根据列宁的教导,早在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就指出,马克思列宁主义“必须和我国的具体特点相结合并通过一定的民族形式才能实现”[2]534。同时,他还指出:“指导一个伟大的革命运动的政党,如果没有革命理论,……要想取得胜利是不可能的。”[2]533因此,必须要实现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只有这样,才能用马克思主义武装全党和全国广大人民群众,最终取得革命胜利。

为此,毛泽东始终采取言之易懂与言之有物相统一的语言风格,深入开展马克思主义普及教育活动。比如,在对待马克思主义的问题上,毛泽东强调:“我们历史上的马克思主义有很多种,有香的马克思主义,有臭的马克思主义,有活的马克思主义,有死的马克思主义,把这些马克思主义堆在一起就多得很。我们所要的是香的马克思主义,不是臭的马克思主义;是活的马克思主义,不是死的马克思主义。”[3]再比如,为了进一步阐释革命根据地和武装斗争之间的关系,毛泽东指出:“革命要有根据地,就象人要有屁股。人如果没有屁股,便不能坐下来。要是老走着、老站着,一定不会持久。腿走酸了、站软了,就会倒下去。革命有了根据地,才能够有地方休整,恢复气力,补充力量,以利继续战斗,扩大发展,直至走向最后胜利。”[4]231从这段话中我们可以看出,毛泽东使用中国人民群众熟知的“屁股”做比喻,生动形象而又通俗易懂地说明了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必要性,使红军将士和广大人民群众理解和明白创建农村革命根据地的重要性,为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建立和武装斗争的深入发展奠定了思想认识基础。正是这种言之易懂的语言风格,使中国人民群众明确了我们党需要的是什么样的马克思主义,不需要的是什么样的马克思主义,从而使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普及宣传起到最佳的效果。

使用言之易懂的语言风格开展理论宣传时,必须要做到言之有物,这是确保理论宣传实效性的内在要求。在说明马克思主义关于暴力革命理论对中国革命的极端重要性时,毛泽东使用“枪杆子里面出政权”这句中国广大人民群众通俗易懂的话语,增强了中国人民群众对我们党牢牢掌握军队重要性的认知。为了向广大人民群众宣传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立场、观点和方法的重要性,毛泽东强调:“我们的任务是过河,但是没有桥和船就不能过。不解决桥或船的问题,过河就是一句空话。不解决方法问题,任务也只是瞎说一顿。”[5]139在这段话中,毛泽东使用了“桥”和“船”这些形象的比喻,说明了掌握正确的方法来解决革命问题的重要性。为了使人民群众明白认识来源于实践的道理,毛泽东指出:“你要知道梨子的滋味,你就得变革梨子,亲口吃一吃。”[5]287在说明我们党和人民群众的鱼水关系时,毛泽东采用比喻的语言,指出:“共产党人好比种子,人民好比土地。我们到了一个地方,就要同那里的人民结合起来,在人民中间生根、开花。”[6]所谓结合,就是要求中国共产党人走进人民群众、接触人民群众、扎根人民群众,既要在感情上同情人民群众,又要在生活上关心人民群众,才能把人民群众宣传、动员和组织起来,才能把我们党的意愿变成人民群众的自觉行动。在宣传马克思主义的辩证法思想时,毛泽东使用“哥哥身上有妹妹、妹妹身上有哥哥”等通俗易懂的语言来阐释这个理论;在讽刺、批判党八股时,他使用“开中药铺”“懒婆娘的裹脚”等简明扼要的话语详尽地阐述其危害,如此等等。毛泽东的这些思想和探索活动,既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坚持,又是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从而具有了独特的民族语言形式和语言风格,把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进程推向了一个崭新的阶段。

言之易懂与言之有物相统一的语言风格,是毛泽东在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普及宣传活动中,将中国广大人民群众的接收方式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基本原则以及基本要求等娴熟地结合在一起的具体体现。作为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的中国共产党,要真正实现用马克思主义武装人民群众的目的,就必须使马克思主义理论宣传的语言接近人民群众、贴近人民群众、深入人民群众。然而,要做到马克思主义掌握群众,就必须采用符合中国人民认知能力、思维方式以及理解水准的语言艺术,才能顺利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进程。正是在这样的前提和要求下,毛泽东使用言之易懂与言之有物相结合的语言风格,语言简洁明了但内涵极其丰富,使马克思主义理论变成了既通俗又易懂的群众语言,从而在中国广大人民群众中间产生了强大的共鸣和认同,增强了马克思主义普及宣传的的实效性,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生根、发芽、开花、结果奠定了扎实的语言基础和良好的语言氛围。

二、言之有情与言之有味的统一

言之有情与言之有味的统一,是毛泽东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语言风格第二个显著特色。所谓言之有情,是指在开展马克思主义宣传教育活动中,宣传语言不仅要使人民群众能够“入耳”,更要使他们能够“入心”。只有这样,才能确保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实效性。中国先哲曾经指出: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所谓“言为心声”,不仅包括说者的“心声”,也包括听者的“心声”。在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进程中,毛泽东时刻以人民群众为中心,不断地燃起人民群众认知、接受和理解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思想火花。然而,要真正确保理论宣传的实效性,还必须在言之有情的基础上,做到言之有味,实现言之有情与言之有味的有机结合。所谓“言之有味”,是指毛泽东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语言,既是新鲜的,又是活泼生动的,还是韵味无穷的。为此,毛泽东特别注意宣传语言的味道,努力实现“理论语言通俗化”“政治语言生活化”“抽象语言形象化”,让群众觉得真实可信、易懂易学、符合口味,从而使广大人民群众从内心深处对马克思主义产生一种亲切感,增强马克思主义的亲和力和感召力。

首先,毛泽东采用“换位思考”的方式,以言之有情的语言风格来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目的,在于“以情感人、以理服人”,最终实现理论武装群众。毛泽东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语言,一方面倾注饱满的感情做到“晓之以理”,另一方面又采用大量群众的语言做到“动之以情”。为了使广大知识分子认识走工农结合道路的重要性,毛泽东常常以自己为例来实现以情感人的效果。在对党的文艺工作者开展马克思主义教育活动时,毛泽东说:“我是个学生出身的人,在学校养成了一种学生习惯,……那时,我觉得世界上干净的人只有知识分子,工人农民总是比较脏的。知识分子的衣服,别人的我可以穿,以为是干净的;工人农民的衣服,我就不愿意穿,以为是脏的。”[7]851在这句话中,毛泽东以自己的思想意识为例子,指出了知识分子思想观念方面存在的问题。然后,毛泽东将话题转到文艺作品方面来,他指出:“我们知识分子出身的文艺工作者,要使自己的作品为群众所欢迎,就得把自己的思想感情来一个变化,来一番改造。没有这个变化,没有这个改造,什么事情都是做不好的,都是格格不入的。”[7]851-852这种言之有情的语言风格,使人听起来亲切而不乏味、生动而不抽象,并在自觉或不自觉中提高人们的情感敏锐度和洞察问题的能力,起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其次,毛泽东采用“借景生情”方式,以言之有物的语言风格来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他借用“井底之蛙、坐井观天”等中国古代哲学寓言,告诫人们在观察事物时既要看到部分,又要看到整体,正确处理好部分与整体之间的关系;在指出一些同志喜欢写空空洞洞的长文章时,他使用“懒婆娘的裹脚,又长又臭”,真是切中要害、一语中的;在谈到一些人的责任心不强时,毛泽东指出:“拿洗脸作比方,我们每天都要洗脸,许多人并且不止洗一次,洗完之后还要拿镜子照一照,要调查研究一番,(大笑)生怕有什么不妥当的地方。”[7]840在日常生活中,洗脸照镜子,本来是很正常的事情。然而,毛泽东却用了个严肃的政治术语“调查研究”,因此人们听过之后便会大笑。然而,人们笑完之后,就会思考这样一个问题:连洗完脸都要“调查研究”一番,更何况写文章、做演说呢?在谈到调查研究与解决问题的关系时,毛泽东指出,调查就像“十月怀胎”,解决问题就像“一朝分娩”。正是使用了这种“借景生情”的语言风格,在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进程中,毛泽东经常深入浅出地普及宣传革命理论,使文化程度比较低的中国广大工农群众也能够听得懂、记得住、入得脑,从而真正实现了理论武装人民群众的目的。

再次,毛泽东采用“直抒胸臆”的方式,以言之有情与言之有物相结合的语言风格来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为了能够使全党同志团结起来,抛弃个人利益而为之不懈奋斗,毛泽东指出:“无数革命先烈为了人民的利益牺牲了他们的生命,使我们每个活着的人想起他们就心里难过,难道我们还有什么个人利益不能牺牲,还有什么错误不能抛弃吗?”[7]1097与此同时,毛泽东强调指出:“成千上万的先烈,为着人民的利益,在我们的前头英勇地牺牲了,让我们高举起他们的旗帜,踏着他们的血迹前进吧!”[7]1098在评价那些为人民利益而牺牲的同志时,毛泽东指出:“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替法西斯卖力,替剥削人民和压迫人民的人去死,就比鸿毛还轻。”[7]1004这种言之有情与言之有物相结合的语言风格,既蕴涵着无比高尚的阶级感情,又表达出对革命先烈的深情悼念,谆谆教诲与鞭策着每一个活着的人,最终使人们在不断培育和提升崇高的无产阶级情怀的同时,牢记我们党的宗旨和所肩负的历史使命,时刻为人民的利益而献出自己的一切。

言之有情与言之有味相统一的语言风格,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内在要求。马克思主义是劳动人民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科学理论,是无产阶级政党实现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科学表现。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不同的历史时期,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事业的顺利发展,呼唤着党的理论宣传工作者,必须不断探索大量富有无产阶级情感的语言以及丰富多彩的宣传方式,才能使人们感觉马克思主义的真切自然,开拓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事业的新境界、新里程。这就需要采用最佳的群众效应的语言风格,逐步缩短“高深理论”、“大的道理”以及“大的原则”与群众之间的距离,不断把抽象的理论转化为生动鲜活、人民群众能够入耳、入心、入行的语言,增强马克思主义的亲和力、吸引力、影响力,让马克思主义真正成为广大人民群众认识世界、改造世界强大的理论武器。正是基于这个目的,毛泽东采取言之有情与言之有味的语言风格,把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进程推进到了一个崭新的阶段。

三、言之有力与言之有势的统一

言之有力与言之有势的统一,是毛泽东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语言风格第三个显著特色。所谓“言之有力”,是指毛泽东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所使用的语言,简洁而铿锵、通俗而雄厚,自信而有力,能够给人们以极强的吸引力和震撼力,使人们听后如余音绕梁,持续长久,影响深远;所谓“言之有势”,是指毛泽东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所使用的语言,宏伟庄严、气势磅礡、波澜壮阔,具有很强的感召力和凝聚力,从而鼓舞人们的斗志,使人们充满革命必胜的信心和决心。言之有力与言之有势的统一,是毛泽东作为无产阶级革命家伟大人格的具体体现。因此,可以这么说:毛泽东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语言风格之所以具有巨大的作用和价值,从理论普及宣传的语言视角来看,是因为他把宣传语言看作是革命斗争的锐利武器。也就是说,“我们党所进行的一切宣传工作,都应当是生动的,鲜明的,尖锐的,毫不吞吞吐吐。这是我们革命无产阶级应有的战斗风格。我们要教育人民认识真理,要动员人民起来为解放自己而斗争,就需要这种战斗的风格。用钝刀子割肉,是半天也割不出血来的。”[8]

言之有力与言之有势相统一的语言风格,鲜明地体现在毛泽东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宣传活动之中。这些语言风格,极大地促进了中国人民对马克思主义的认知、接受和理解,成为我们党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事业的宝贵经验。在阐释中国革命高潮何时到来的问题时,毛泽东强调:“马克思主义者不是算命先生,未来的发展和变化,只应该也只能说出个大的方向,不应该也不可能机械地规定时日。”[5]106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经过中国人民的不懈努力和艰苦奋斗,中国革命高潮的到来已经为时不远、快要到来。在这种形势下,毛泽东充满信心和希望地指出:“它是站在海岸遥望海中已经看得见桅杆尖头了的一只航船,它是立于高山之巅远看东方已见光芒四射喷薄欲出的一轮朝日,它是躁动于母腹中的快要成熟了的一个婴儿。”[5]106这些句子,不仅铿锵有力、很有气势,给人以信心与力量,而且使人们对革命高潮、革命前途充满着希望。再比如,对待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学习问题方面,毛泽东又指出:“如果我们党有一百个至二百个系统地而不是零碎地、实际地而不是空洞地学会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同志,就会大大提高我们党的战斗力,并加速我们战胜日本帝国主义的工作。”[2]533在段话中,毛泽东使用“系统地”“实际地”“而不是空洞地”等语言,有力地指出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这是迎接中国革命伟大胜利到来需要亟待解决并须着力才能解决好的一个大问题。

抗日战争时期,当中华民族处于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为了向世人表明中华民族的斗争精神,显示炎黄子孙百折不挠的顽强个性,毛泽东指出:“我们中华民族有同自己的敌人血战到底的气概,有在自力更生的基础上光复旧物的决心,有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能力。”[5]161为了迎接很快就要到来的全国胜利,并且认识到巩固这个胜利需要很久的时间和花费比较的气力,毛泽东指出:“夺取全国胜利,这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中国革命是伟大的,但革命以后的路程更长,工作更伟大,更艰苦。”[4]1438因此,毛泽东强调指出:“我们不但善于破坏一个旧世界,我们还将善于建设一个新世界。中国人民不但可以不要向帝国主义者乞讨也能活下去,而且还将活得比帝国主义国家要好些。”[4]14391949年新中国成立前夕,毛泽东在新政治协商会议筹备会上明确指出,我们将要建立的国家,“如太阳升起在东方那样,以自己的辉煌的光焰普照大地,迅速地荡涤反动政府留下来的污泥浊水,治好战争的创伤,建设起一个崭新的强盛的名副其实的人民共和国。”[4]1467这些话语,既雄健浑厚,又磅礴犀利,是毛泽东统领全局、思想开阔、高屋建瓴的体现,也是毛泽东推动马克思主义语言风格强劲有力的体现,从而给世人留下永不磨灭的美好印象。

言之有力与言之有势的统一语言风格,是毛泽东开展马克思主义理论宣传普及取得显著效果的关键所在,是我们党致力于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事业的宝贵经验。这种统一,深入浅出、气势宏大,既鼓舞斗志、又激荡人心;这种统一,既包含着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第一代领导集体的智慧,也蕴藏着几千年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精华。它不仅是域外之花在神州大地播下的火种,更是真正的中国作风中国气派的先进思想文化。作为一代伟大的政治家、思想家和语言大师,毛泽东对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事业的不懈探索和开拓创新,成为我们党历史上的一个光辉典范。新的历史时期,我们重温、领会毛泽东这些丰富而精辟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语言风格,不仅对于指导当代我国语言学理论建设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于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事业也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列宁.列宁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80.

[2]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3]毛泽东.毛泽东文集: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6:331—332.

[4]徐向前等.星火燎原:第一卷[M].北京:中国人民解放军战士出版社,1983.

[5]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6]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四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1162.

[7]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8]毛泽东.毛泽东著作选读(下)[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6:648.

责任编辑陆昱

中图分类号:A8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1494(2016)03-0092-05

收稿日期:2016-01-21

基金项目:河南省社科基金项目《毛泽东著作中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理论研究》(2013BKS009)、河南理工大学博士基金资助项目《毛泽东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思想研究》(B2012-006)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曹根记,男,法学博士,河南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理论在中国的运用与发展。

猜你喜欢

语言风格大众化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
马克思主义穿起了中国的粗布短袄
现代高等教育大众化教育质量观
艺术语言学视角下方言节目分析
谈谈电视新闻语言口语通俗化的风格特点
电视购物节目主持人的语言风格分析
马克思主义的“破旧”与“立新”
『互动式』是理论宣讲大众化的有效途径
在文化认同的基础上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