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创设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情境的几种常见方法

2016-06-24段艳军

读与写·下旬刊 2016年6期
关键词:于勒创设课文

段艳军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6)06-0083-01

情境教学是指在日常初中语文教学中,根据课文内容,教师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色彩的、生动具体的场景,使学生产生一定情感反应,能够让学生主动积极建构课文的学习背景和景象,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教材,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实现教学目标。

创设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情境的常见方法主要有:

1.精心设计课堂导入创设教学情境

在课堂导入中创设情境,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探索欲望。其中创设情境的方法有图片的播放、语文故事的讲解、人物的介绍或者事件的影片播放等,这些方式都可以营造相关氛围,引起学生的好奇心。讲授毛泽东主席的《沁园春雪》一文时,教师可用导入语构建一个充满景象感、画面感的情境。"同学们闭上双眼,感受自己站在大雪皑皑的山巅之上,远处一片片苍山翠柏,凛冽的狂风,大雪漫撒,我们的毛泽东主席于1936年在延安看到了这幅雪景,并为此写下了一首千古绝唱,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沁园春雪》,让我们一起看看这位世纪伟人如何描绘雪景、抒发情怀和谈论古今。"这样生动、富有画面感的导入能让学生在欣赏美景的愉悦感中,渐渐进入课文佳境。

2.引导学生朗读、品味课文创设教学情境

学生学完一篇课文后,如果不朗读课文,即使对课文有多么理解,对课文中的文字掌握的有多么好,时间长了也会有所忘记,因此,教师一定要让学生多读课文。为了让学生更好地进行课文的朗读,教师可以为学生创设一些情境,让学生在这种情境中进行分角色或者有感情的朗读,从而提高学生朗读的积极性和能力。比如,在讲授课文《范进中举》一文时,教师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朗读课文,专门为他们找来了电视版的《儒林外传》,并将范进中举的这一段给学生进行播放,学生们刚学习完课文,对于直观化的视频会更加感兴趣,随后,教师给学生说明天我们上课将做一个游戏,大家今天回去后都把课文多朗读几遍,明天我们请同学上台来,老师创设一个范进中举的情境——播放儒林外传电视剧,但将说话声音切掉——然后,由同学自己有感情的进行朗读,最后谁模仿的最像,我就将这部儒林外传的光盘送给她。学生一听说读书能够在情境中进行朗读,而且还有奖品可以获得,马上对朗读产生好感,于是学生就开始积极的参与到课文的朗读活动之中。

3.借助音乐渲染创设教学情境

有人说过:音乐对大脑有着神奇而又意想不到的作用。所以,在语文教学中创设音乐情境,不仅能够渲染课堂气氛,而且对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创设有效的音乐情境,为高效课堂的顺利实现做好基础性工作。例如:在教学《乡愁》时,由于这是一首散发着浓浓乡愁的诗歌,为了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为了烘托课堂氛围,在导入课时,教师首先借助多媒体向学生播放了歌曲《乡愁四韵》。动人的旋律和深刻的歌词可以让学生更好地领会和感悟诗歌中所包含的那份浓浓的乡愁,同时,在提高学生课堂参与度的同时,也为学生健全的发展做出相应的贡献。

4.通过欣赏图画、图片创设教学情境

图画情境的再现是为了将抽象的课堂形象化,目的是要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在直观的课堂中更好地理解文本的中心思想,进而也为大幅度提高课堂效率做出相应的贡献。所以,教师要借助多媒体独特的优点,创设图画再现的情境,以确保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中获得良好的发展。例如:在教学《春》时,为了将抽象的文字形象化,也为了让学生在图画再现情境中感受作者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在授课时,我首先引导学生反复阅读文本,并跟随着录音在大脑中想象出作者所描绘的春天的画面。之后,我借助多媒体向学生展示了几张春天的有关图片,并引导学生在对比中感受春的美,感受大自然的美,进而在提高课堂效率的同时,也为学生审美情趣的熏陶,以及初中语文素养的提高做好保障工作。

5.借现代教学手段创设情境

多媒体作为重要的现代教学手段,它在语言、文字、声音、图像等方面具有独特的能力,它能使枯燥复杂的学习内容变得直观易懂。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还能加深学生对问题的理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顺利突破教学难点。例如:讲授《桃花源记》一课时,文中虽然对桃花源进行了详细的描述,但由于年代久远,文言文语言特点,以及人生阅历较浅等原因,学生很难理解文本内容。这时,借助多媒体短片模拟出具体情境,使学生很快理解课文,从而巧妙地化解了教学中的重难点。这样,学生的学习难题也就迎刃而解。 又如教学《木兰诗》时, 老师先从木兰女扮男装的故事讲起,并播放有关花木兰的戏剧和影视剧等,音乐声响起来,学生都无比熟悉,此时老师将课文的内容概略地简述一遍,让学生了解木兰这个人物,从而拉近了与课文的距离,很快能够将注意力凝聚在课堂教学中。

6.借由理性"疑问"创设教学情境

情境教学并非只是情感体验,更多的,还要有赖于教师对学生理性思考的引导。如在教学《我的叔叔于勒》时,我从于勒的来信让学生分析,于勒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若瑟夫一家人是怎么评价他的?学生从文本中找到线索,他是全家唯一的希望,全家的恐怖(坏蛋、流氓、无赖),他又是正直的人、有良心的人。他还是好心的于勒、有办法的人,但很快又称为是这个贼、这个流氓。在若瑟夫的眼里,他又是"我的叔叔,父亲的弟弟,我的亲叔叔"。此时, 进行情境引导:于勒到底是谁,为何有这样复杂的评价?在这些评价背后,到底隐藏着什么样的隐情,于勒到底是何等样人?我们来拨开迷雾,探个究竟。学生随着情境的设定,逐渐深入其中,发现于勒并不是像家人评价的那样,他原本也是想要给家人幸福的,他有着美好的愿望,但是这个急功近利的社会背景,无法给予他关爱和宽容,没有人会宽容和体谅他的失败,所以他被戴着这么多的"头衔",最终连自己的亲人都躲着他,连见都不愿意见一面。那么到底是什么造成了这样的悲剧?是否就是于勒的错呢?学生经过情境的追问,分析发现,问题的根源在于这个金钱横流的社会。由此,学生得到结论,人情淡漠的社会现实,才是悲剧的始作俑者,而无论是于勒,还是若瑟夫一家人,其实都是社会大染缸中的受害者。通过情境,学生借着情境设置问题,并循着问题的脉络,解读作品,分析作品的人文意涵,由此使得自己作品解读的能力获得发展。

猜你喜欢

于勒创设课文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我的叔叔于勒》教学设计
背课文的小偷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创设情境 提高效率
我的叔叔于勒(缩写)
“教、学、评”一体化视域下问题串创设的实践
背课文
别人的玩具,我可不管(一)
关于初中课文知识拓展教学的若干思考